初中语文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17: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做批注,自主学习课文,表达个性感悟二
2.揣摩品味精彩段、句、字,学会从细微之处把握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貌,理解作者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巧导入。比较身份引思考
1.比较作品,引出作者与鲁迅的关系:鲁迅《从百草同到三味书屋》片断、《社戏》片段和萧红《后花同、祖父和我》片段,学生阅读体会萧红作品受到鲁迅先生的深刻影响。
明确:作者萧红与鲁迅先生的师生关系:
2.介绍作者,引出作品写作背景:
萧红,原名张乃莹,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鲁迅先生的关爱和帮助下来到上海,与鲁迅一家结下深厚情谊:她是鲁迅先生精心培育的文学青年之一,受鲁迅影响很大。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时,写下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回忆鲁迅先生》。
3.比较身份,引发对作者笔下鲁迅形象的思考:
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篇课文中作者撷取了多个与老师一家朝夕相处的生活场景,在她笔下,鲁迅先生会以哪些身份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二、抓关键,字斟句酌品人物
1.默读课文,谈感受二边渎边思考: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位——。
学生感受:父亲、丈夫、朋友、老师、长者
明确:原来鲁迅先生还拥有这么多身份,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是平凡而又充满人情味的:
2.跳读课文,学方法:
文章是如何通过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来展现鲁迅先生的这些身份特点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做批注的好方法——抓关键。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这里的“会意”之处,便是阅读时值得批注之处。一篇课文值得批注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精彩段落、一个精妙句子或者一个精准的字词。
它往往含义丰富、表达巧妙。尤其在人物传记里,是展现人物风貌、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所在一明确:着眼于“会意”之处,指导学生跳读课文,对关键的段、句、字的品味,批注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3.字斟句酌,感受鲁迅形象:
(1)活动一:爱的纪念册
请同学们结合鲁迅先生的多种身份,挑选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结合文章具体段落,将印象最深的画面定格成一张珍贵的旧照片,为它命名:最后汇集成一本《爱的纪念册》:
学生自由阅读,思考批注:学生可能会命名的关键段落的画面:
①明朗的笑、会心的笑、爱开玩笑的先生 (从朋友身份思考,第1、11、17、23段,主要体现鲁迅先生热情、爽朗、好客、幽默的特点。)
②温馨的家、爱与尊重(从丈夫身份思考,第12、31一34段.对妻子的尊重、依赖与爱;从父亲身份思考,第39、55—58段,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从兄长等身份思考,第35—37段,对亲人的关爱、谦让、宽厚,对弟妹的谦让:)
③深夜读信、韭菜合子(从老师的身份思考,第12,24—26段,先生对学生的爱护、对青年的严格与细心:)
④灯下背(剪)影、方正生活、不休息
(从老师的身份思考,第46—48、62、66—67段,细致描写先生的勤奋、细致、战斗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明确:表现鲁迅先生身份的片断故事很琐碎,但读着这些故事,就仿佛翻开了一本爱的纪念册,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更清晰鲜活起来
(2)活动二:爱的留言板
在这本《爱的纪念册》里,每一幅珍贵的刨意无限的画面都蕴含着作者对先生的真切感情。我们再次回到课文,透过细节晶凄关键字句,在一个句子或一个字词中,会有更多新发现:
①老师批注示范二 第12段:鲁迅先生好给萧红面子哦!同时又表达了对妻子的尊重和依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4j一48段:一个“坐”字——极言工作时间之长,先生在黑夜里孤独而坚韧战斗的雕塑般的身影,正倔强地迎接着黎明。“坐”字里有敬仰、有爱戴,更有学生对师长的心疼、担忧之情
②学生练笔: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二处进行批注,写在留言卡上。可以是一句精彩的话,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字、和编者的批注可以“英雄所见略同”,也可以“r者见f一,智者见智”时间5分钟一
③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并张贴批注:
A.学生可能批注的关键句
“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明朗的笑,年轻的心,平易近人与爽朗可爱跃然纸上: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明明两人是经常见面的,鲁迅先生却说“好久不见”,如此孩子般的语言,展现了他的风趣幽默和平易近人,鲁迅先生对于萧红是师长,亦是知己: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从鲁迅先生笑声的明朗中,一改以往对鲁迅先生严肃、冷峻的认识,一代文学大师也有爽朗活泼的一面:
“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对鲁迅先生包书时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一丝不苟、仔细认真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与敬佩之情
B.学生可能批注的关键字词
“笑”——多处涉及,表现鲁迅先生的爽朗、平易近人;表达亲近、爱戴、回报分享之情和发自内心的喜爱:
“冲”——表现鲁迅先生的爽朗、好客,表达作者的亲近、信赖、敬仰之情。
“抓 扣 伸”——崇敬、缅怀其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必”——对先生的敬仰、亲近之情;鲁迅先生把作者当作一家人的关爱之情:
“亮”——缅怀悼念之后的信念、决心,“亮”是鲁迅“睡”的背景和衬托,寓意会沿着鲁迅先生的步伐继续前行,迎来光明的世界、明亮的未来。
“正”——崇敬、热爱、向往:细微之处的方正、认真,是一辈子要学的:
“整整齐齐”——体现出鲁迅先生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④全班交流展示,朗读精彩句段,品味细节妙处:将展示交流后的批注,张贴在黑板上“爱的留言板”处,供课后观赏交流。
(3)认识真实的鲁迅。
通过阅读细节,揣摩与品味,我们走近了鲁迅,认识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真实可爱、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这些用心的批注,是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作者心有所忆落笔成文,信手拈来却感人至深。看似零散的背后是对鲁迅深刻的了解,细小琐碎的内里是对鲁迅炽烈的情感。这情感缓缓地流淌在娓娓动听的倾诉中,流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感谢萧红!
明确: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个疼爱了解孩子的好父亲,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老师。
三、深拓展,走进作品悟丰富
毋庸置疑,鲁迅是伟大而深刻的,其性格并不单一,而是丰富的。
1.拓展链接其孙子眼中有趣的鲁迅。
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
鲁迅50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周令飞
明确:在鲁迅孙子周令飞眼中,鲁迅是一个有趣的人。
2.拓展链接大家眼中的鲁迅(视频)。
鲁迅现实上是个人情味非常足的人,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谷融
鲁迅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圣人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的综合体。
——作家莫言
明确:在大家眼中,鲁迅的形象是丰富的。
3.拓展练习:我们眼中的鲁迅。
(1)屏显鲁迅重要作品,宣布开展为期两周的鲁迅作品读书活动。
(2)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简评一
“批注"做在“关键”处
该设计最大的亮点是组织学生以“抓‘关键’做批注”这一活动贯穿始终:《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自读课文。朱莉萍老师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以讲解为主的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自主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一点非常好地体现出新教材的核心理念。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扶放适度”的原则。如果“教读”课是教师带着学生学“法”,那么“自读课”就是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用“法”。
要让学生在自读课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前提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这一单元重点学习“字斟旬酌”的精读方法,即“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从文体上看,这一单元都是记人的散文,那么在散文中,何谓“关键语句和段落”,评判语句是否“关键”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弄清楚的问题,更是自读课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从这篇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朱老师在放手让学生自读之前,就明确地指导了学生如何去寻找文本的“关键”。
教师的任务指向非常明确:一是关注文本中细小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写,二是关注这些细节所展现的鲁迅先生性格中不同的侧面。追忆与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多,但大多展现出的是一个标签化的鲁迅,一个抽象化、概念化的鲁迅。
而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将“伟人鲁迅”拉回到平凡的生活中,通过平凡日子里那些真实、细微的“寻常小事”,将鲁迅写得充满烟火气,故而读来特别亲切动人。记人散文是以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比如:有别于“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萧红笔下所呈现的鲁迅是“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的爽朗;有别于“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战士形象, 萧红笔下的鲁迅是对晚辈“我”“做得又不好(文中指韭菜合子和荷叶饼),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的温情。学生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这些品读人物的“关键”处,避免了对鲁迅的印象从一种标签滑向另一种标签的状况,从而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知到鲁迅在生活中作为父亲、丈夫、朋友、老师、长者的不同侧面。
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感知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寻找和批注蕴含着作者真切感情的语句。一般的怀人散文会在叙述事件、描写细节的过程中流露出鲜明的情感:有的作者还会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将情感强烈地呈现出来。然而萧红此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某种“疏离感”,她始终在克制自己的感情,只是将自己设置成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细致客观地记录着鲁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藏在字里行间的“情味”,去体察默默观察鲁迅时的“那一双眼睛”。比如写鲁迅先生包书时“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这“连 也”的关联词就透露出萧红的惊讶与敬佩之情;比如不避重复地写鲁迅先生对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的文字背后,是对鲁迅先生健康的担心,是对鲁迅先生如此操劳的心疼。然而对于初一的孩子而言,这种体察是有难度的。朱莉萍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她先带领学生分析文段中“坐”字所展现的鲁迅的孤独和坚韧,然后进一步带领学生品味出“坐”字背后是萧红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更有学生对师长的心疼和担忧,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就更容易关注到字里行间的“关键处”,有效地展开自主阅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散文教学不仅要教好“这一类”,更要教透“这一篇”,即与其他散文相比,这一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在哪里,这一位作家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深入品味萧红独特的语言魅力.也应该是学生学习这篇散文的“关键”:朱莉萍老师在这个点上已经有所挖掘,但还可以引导学生往文本的“更深处”走一走。萧红是一位很有“辨识度”的作家,原因之一就在于她的文字语言简短凝练,少有修饰语,而且带有孩童般的天真与纯净:比如文中“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一段,尽是短句,不着一点修饰,孩童般活泼泼的语言.一派天真烂漫:此外,这篇散文在选材上看似碎片化,表面上段落之间、语句之间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关联.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读起来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比如“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这一段文字.对鲁迅及身边事物的白描就形成了一个个彼此不关联的镜头,这种写法在行文中营造出了一种舒展、静谧的氛围二这种叙事风格使得画面与画面之间形成很多“空白”.让读者在阅读时,脑海中也参与了画面的想象与再创作,从而读起来更有一种“现场感”,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处多一些停留,学生对这篇文章、这个作家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平时教学中注重在类似的关键处留心,学生的阅读品质和人文素养便一备诨·设计可潜移默化,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