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巩固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巩固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13: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构成: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O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
B.性质:CO2、CO均能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空气污染
2. 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天然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生活中,用碳素墨水书写字迹不容易褪色
C.防毒面具用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是化学变化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O2: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O2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O2,释放CO2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比O2高
5. 构建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B.元素观: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元素种类相同
C.守恒观:32 g硫和32 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4 g二氧化硫
D.微粒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6. 南昌市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图中缺少CO2的数据
C.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D.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利用这一性质生产汽水
8.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化学观念: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9. 实验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H2O2溶液制取O2后的残留物中回收催化剂MnO2 过滤残余物,干燥
B 除去CO中的CO2 将气体通入均热的CuO
C 鉴别氧气和氮气 使用带火星的小木条
D 海水淡化 取样,蒸馏
A.A B.B C.C D.D
10.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水循环”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氧循环”“碳循环”主要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B.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在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11.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打开K,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塑料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和短蜡烛几乎同时熄灭
B.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短蜡烛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
C.根据蜡烛的变化可知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小
D.若观察到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12.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CO2都有还原性,都可用于冶炼金属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非选择题
13.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把ag铁丝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生产bg四氧化三铁,请判断a_______b(选填“>”、“<”或“=”);
(3)实验C中,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为_______;
(4)实验D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14.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B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15.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含碳的铜粉样品进行铜的质量分数的测定,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碱石灰足量,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资料一: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
资料二:在题目所给的实验条件下,B中碳和铜均不能与水蒸气反应,只与氧气反应;
资料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硬质玻璃管③内装有铜和碳的混合物4 g,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再称量,C装置增重2.2 g,同学认为说明反应生成了2.2 g二氧化碳,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老师评价: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③中反应完全,C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准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A和B之间加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请你判断:原来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