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
【教材分析】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信息窗呈现了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的情境,通过问题“可以怎样排队?”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发现排数、每排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进而得出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并探索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学校舞蹈队队员要参加球操表演,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每行的人数同样多,可以怎样排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创设学校舞蹈队比赛的真实情境,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为因数和倍数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借助素材,理解概念
认识因数和倍数
自主探索排队方法,初步感知谈话:可以怎样排队?请你借助圆片代表这些学生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再用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学生自主探索。追问:你是怎样排列的?预设1:每行3人,排成4行,3×4=12。预设2:每行6人,排成2行,2×6=12。......
借助算式寻找因数与倍数关系
谈话:以2×6=12为例,在数学上,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学生重复。随机挑一个乘法和除法算式,学生找因数倍数关系。所有学生从黑板上自己找一个喜欢的算式,同位之间说一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再次内化。追问:3是因数,可以这么说吗?引导学生明确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随即巩固练习。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12的因数都有谁?12又是谁的倍数?出示课题。明确: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讨论0。
找一个数的因数,探索发现
找因数并发现因数的特征。
(1)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问:你能借助乘法或除法算式,找出24所有因数吗?完成探究活动一。预设1:24÷3=8,24÷6=4,24的因数有3、8、4、6。
预设2:1×24=24,2×12=24,3×8=24,4×6=24,24的因数有1,24,2,12,3,8,4,6。......学生评价。肯定上台交流学生的优点,引导所有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借助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找因数,从1开始有序的找,一对一对的找,不容易遗漏或重复。学生进一步练习找6和28和9的因数。
发现因数特征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寻找了12、24、6、9和28的因数。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预设2: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找倍数并发现倍数的特征提问:4的倍数有哪些?你能再借助乘法或除法算式找一找吗?
预 设 :4×1=4,4×2=8,4×3=12......,4的 倍 数 有4、8、12......学生进一步寻找12等数的倍数,并在交流中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小结: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学生在交流对比中再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接着用算式表示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借助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自主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并探索发现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特征,在观察、思考、发现、归纳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感受有序的数学思想,养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理性精神。
对比沟通,深度学习
借助数轴,深入感受因数和倍数特征学生在数轴上找到12的因数和倍数,借助微课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巩固特征,猜数游戏。谈话:我找到了一个数所有的因数,而且从小到大排列好了。你来猜这个数。你只能翻一张牌。你想翻哪一张?为什么?追问:为什么不翻第一张呢?不让你翻最后一张,你还可以翻哪张?给出4的倍数,学生根据倍数的特征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以数轴为抓手,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标出12的因数和倍数,数形结合不仅凸显了因数倍数的特征,还让学生有整体性观察,对知识的理解走向深刻,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通过猜数游戏再次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因数倍数的特征。
拓展延伸,感受文化
认识完美数,巩固找因数学生了解完美数的知识,并进一步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进行解释。
(二)回顾总结,沟通旧知。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话:还记得之前在哪里见过因数吗?借助学生生成小结:以前我们学习的因数只是它的名称而已,而今天研究的因数和倍数表示的是数和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三个方面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