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复习题(含解析)(江苏地区适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14: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3上·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钛合金有广泛的用途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质轻 B.坚硬 C.易塑造成型 D.耐腐蚀
2.(2023上·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卡塔尔世界杯创造了多个世界杯首次,并评为最佳世界杯,其中化学工业的贡献功不可没。足球烯(化学式为)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超导物质,其结构与足球十分相似。下列描述属于足球烯化学性质的是

A.具有金属光泽 B.可以溶解在二硫化碳中
C.常态下不导电 D.能与金属钾、钠反应
3.(2023上·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高粱酿酒 C.电灯发光 D.石蜡熔化
4.(2023上·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春节传统民间风俗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酿米酒 B.扫尘埃 C.烧年菜 D.放爆竹
5.(2023上·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考期末)“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古代就经“丝绸之路”将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发明和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谷物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钢铁
6.(2023上·江苏镇江·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生活中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滴水成冰 B.雨后彩虹 C.铁锅生锈 D.车胎爆炸
7.(2023上·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生锈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电灯发光
8.(2023上·江苏连云港·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纸张燃烧 C.冰雪消融 D.干冰升华
9.(2023上·江苏无锡·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高粱酿酒
C.酒精挥发 D.食物腐败
10.(2023上·江苏盐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熬制井盐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醋 D.烧制陶瓷
11.(2023·江苏泰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我国科技一直秉持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理念,引领社会发展。下列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岛上采用风力发电照明 B.氢燃料在火炬“飞扬”中燃烧
C.全气候电池为电动汽车充电 D.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检测
12.(2023上·重庆南岸·九年级统考期末)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电影《长津湖》场景中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金色晨光中的长城 B.零下40°C呼气结冰
C.用手榴弹炸坦克 D.铅笔书写绝笔信
13.(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的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胆矾研碎 C.石蜡熔化 D.金属腐蚀
14.(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沸点低 C.能支持燃烧 D.不易溶于水
15.(2023上·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能证明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烛泪流淌 B.产生黑烟
C.蜡油凝固 D.灯芯处引出白烟
16.(2023上·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碳酸氢铵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嗅闻气味 B. 向试管中加碳酸氢铵
C. 加热碳酸氢铵 D. 熄灭酒精灯
17.(2023上·江苏南京·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塞紧橡胶塞 D.倾倒液体
18.(2023上·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仪器一般不是由玻璃制成的是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量筒
19.(2023上·江苏南京·九年级统考期末)今年9月15日到11月15日为我国秋季森林防火期。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 C. D.
20.(2023上·江苏苏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漏斗 B.烧杯
C.滴瓶 D.蒸发皿
21.(2023上·江苏扬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分液漏斗 B.烧瓶 C.集气瓶 D.滴瓶
22.(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加固体药品
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气密性
二、填空题
23.(2021上·陕西西安·九年级统考期中)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仪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1)认识仪器:取用固体粉末用图1中的 (填仪器名称)。
(2)掌握基本操作:
①图2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③如图3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加点部分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24.(2023上·江苏宿迁·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按要求写出合适的仪器名称。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3)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仪器是 。
(4)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要用 。
(5)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 。
25.(2023上·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部分仪器。
(1)请用所提供仪器的字母序号进行填空。
①用于保存硫酸铜溶液的容器是 。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 。
③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
(2)仪器的使用讲究规范,请按照仪器使用的规范填空。
①倾倒法取用液体药品时时,试剂瓶塞要 放。
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的下端应悬垂于试管口 (填“里面”或“上方”)。
③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给物质加热时,用酒精灯火焰的 部分。
26.(2023上·江苏连云港·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一般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写仪器名称,下同);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图1中 ;
(3)如图2所示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除量筒外还需图1中(写仪器名称) ,按如图所示读数,液体的实际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2023上·江苏宿迁·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规范。
(1)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应从试管 (填“底”或“口”)部套入。
(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4)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 倾斜,用 焰加热,先要给试管 ,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5)如图中所表示的食盐质量为 g。小明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移,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 D.调节平衡螺母
(6)如图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小米若要量取44mL的水,在图中操作的基础上还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水。若他在量取时俯视读数,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填“大”或“小”)于44mL。
28.(2023上·江苏无锡·九年级无锡市江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以下是初中化学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回答:
(1)图中可以用A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
(2)写仪器名称:取少量液体可以用 ;从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固体用 。
(3)若用图中的仪器完成“量取3mL水加热至沸腾”,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 ;实验后发现玻璃仪器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序号)。
A.用外焰加热 B.量取时失误,水太多 C.加热前没擦干外壁的水
D.加热过程中没有预热 E.加热时容器底部接触灯芯
(4)如果燃着的仪器A被碰倒,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29.(2023上·江苏南京·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下图中适合的化学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空。
①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
②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 ;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④用于夹持红热木炭的仪器是 。
(2)某同学欲称取18g固体,实验中发现天平指针指向左盘,则该同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A.加药品 B.加砝码 C.减药品 D.减砝码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
(4)现有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请设计实验比较两份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
三、实验题
30.(2023上·江苏宿迁·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

(1)图甲中仪器b的名称 。
(2)从图甲中选择,夹持燃烧的镁条的仪器名称是 。
(3)图乙中所称取的食盐质量为 。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7.5克的食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应该 直至天平平衡。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质轻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坚硬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易塑造成型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耐腐蚀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A、C60具有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C60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C60可以溶解在二硫化碳中,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C60常态下不导电,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C60能与金属钾、钠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高粱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灯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酿米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扫尘埃只是扫掉尘土,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烧年菜过生涉及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冶炼钢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金属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
B、玻璃破碎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8.B
【详解】A、汽油挥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纸张燃烧过程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冰雪消融过程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过程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物质,所以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高粱酿酒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是液态酒精变为气体酒精,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C。
10.A
【分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详解】A、熬制井盐,盐水中本身就有盐,因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火药爆炸 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醋 ,有新物质醋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A、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氢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会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检测,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12.C
【详解】A、金色晨光中的长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零下40°C呼气结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用手榴弹炸坦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对。
D、铅笔书写绝笔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13.D
【详解】A.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金属腐蚀,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14.C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判断。
【详解】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氧气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5.B
【详解】A、烛泪流淌是指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产生黑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炭黑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蜡油凝固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灯芯处引出白烟,其中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详解】A、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A
【详解】A、酒精灯用火柴引燃,选项正确;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正上方正立,不要伸到试管内,更不能触壁,选项错误;
C、连接试管和橡皮塞时不能直接按在桌面上,这样容易使试管被压碎,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瓶塞正放会污染原试剂,选项错误;
故选:A。
18.C
【详解】A、试管一般由玻璃制成;
B、烧杯一般由玻璃制成;
C、蒸发皿一般由陶瓷制成;
D、量筒一般由玻璃制成;
故选C。
19.A
【详解】A、为禁止烟火标志,故A正确;
B、为禁止带火种标志,故B不正确;
C、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C不正确;
D、为禁止吸烟标志,故D不正确。故选A。
20.A
【详解】A、该仪器为漏斗,故A正确;
B、该仪器为锥形瓶,故B错误;
C、该仪器是细口瓶,故C错误;
D、该仪器是研钵,故D错误;
故选A。
21.B
【详解】A、分液漏斗的活塞与分液漏斗之间必须紧密结合,需要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
B、烧瓶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需要磨砂处理,符合题意;
C、集气瓶需要磨砂处理,使玻璃片与其紧密结合,不符合题意;
D、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之间需要紧密结合,需要磨砂处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D
【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故选D。
23.(1)药匙
(2) 压破试管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c
【详解】(1)取用固体粉末用药匙;
(2)①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图2操作中,将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会压破试管;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是为了平衡气压,防止酒精灯熄灭后,压强减小,下次使用时,无法取下灯帽,且可以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故选c。
24.(1) 试管 烧杯
(2)坩埚钳
(3)量筒、胶头滴管
(4)胶头滴管
(5)药匙
【详解】(1)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量筒和集气瓶不能被加热;
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使之受热均匀;
(2)镁条燃烧时,用坩埚钳来夹持镁条;
(3)量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胶头滴管(用于定容);
(4)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5)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或纸槽)。
25.(1) G C D
(2) 倒 上方 外焰
【详解】(1)①保存液体用细口瓶或滴瓶,用于保存硫酸铜溶液的容器是细口瓶,故填:G;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烧杯需要垫陶土网,量筒不能加热,试剂瓶也不能加热,故填:C;
③可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的仪器是烧杯,故填:D;      
(2)①倾倒法取用液体药品时时,试剂瓶塞要倒放,防止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故填:倒;
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的下端应悬垂于试管口上方,防止污染试剂,故填:上方;
③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给物质加热时,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26.(1)试管
(2)药匙
(3) 胶头滴管 偏大
【详解】(1)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故填:试管;
(2)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故填:药匙;
(3)如图2所示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除量筒外还需图1中的胶头滴管进行定容;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按如图所示读数为仰视读数,读数偏小,液体的实际体积将偏大。
27.(1)底
(2)灯帽
(3)三分之一
(4) 下 外 预热
(5) 7.4
A
(6) 42
胶头滴管 小
【详解】(1)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应从试管底套入;故填:底。
(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故填:灯帽。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填:三分之一。
(4)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用外焰加热,先要给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故填:下,外,预热。
(5)左物右码时,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图中所表示的食盐质量为5g+2.4g=7.4g;故填:7.4。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2g砝码,再向右移动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左,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故选A。
(6)如图表示的液体体积是42mL,加入2mL液体应该使用胶头滴管,若他在量取时俯视读数,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44mL;故填:42,胶头滴管,小。
28.(1)D
(2) 胶头滴管 药匙
(3) 试管夹 CDE
(4)用湿抹布盖灭
【详解】(1)A是酒精灯,图中可以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的是试管,故填:D;
(2)取少量液体可以用胶头滴管,从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
(3)量取3mL 水加热至沸腾:量取水需要量筒、胶头滴管,加热需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若用图中的仪器完成“量取3mL水加热至沸腾”,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试管夹;
A、用外焰加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量取时失误,水太多,加热时液体飞溅,不会造成玻璃仪器破裂,不符合题意;
C、加热前没擦干外壁的水,试管受热不均破裂,符合题意;
D、加热过程中没有预热,试管受热不均破裂,符合题意;
E、 加热时容器底部接触灯芯,试管受热不均破裂,符合题意。
(4)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来灭火,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29.(1) 烧杯 漏斗 胶头滴管 坩埚钳
(2)C
(3)凹液面的最低处
(4) 向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①烧杯可用于配制溶液,且可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填:烧杯;
②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漏斗,故填:漏斗;
③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④坩埚钳用于夹持红热木炭,故填:坩埚钳;
(2)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右盘中放好砝码,调节游码,然后向左盘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实验中发现天平指针指向左盘,说明药品质量偏大,则应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故选C。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检验二氧化碳,应选择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设计实验:向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为: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
30.(1)烧杯
(2)坩埚钳
(3)7.4g
(4)向左盘添加食盐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b为烧杯。
(2)镁条燃烧时,应用坩埚钳夹持。
(3)由图可知,砝码质量为5g,游码为2.4g,则所称取的食盐质量为5g+2.4g=7.4g。
(4)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右边偏重,则添加的药品不足,应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