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元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历史上秦始皇的功绩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统一货币等 ⑤反击匈奴 ⑥修建陵墓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⑤
3.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命令称“制”或“诏”。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总揽军政 C.皇位世袭 D.皇帝独尊
4.中国银行在设计徽标时,参考了外圆内方的造型。该造型与下列哪种古币外形相似( )
A.齐刀形币 B.秦半两钱
C.赵铲形币 D.楚蚁鼻钱
5.秦末农民“伐无道;诛暴秦”,秦“无道”的具体表现有( )
①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役使大量的农民去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等
③残酷的刑罚:有车裂法、诛连法等等
④秦二世变本加厉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为了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秦人( )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
7.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起义爆发在战国末年 B.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
C.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 D.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8.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起义爆发地点在大泽乡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爆发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D.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9.下列关于“夏、商、西周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国力衰弱,外族入侵
C.横征暴敛,残害人民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0.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而采取的政策是( )
A.勤俭治国 B.休养生息
C.严刑峻法 D.释放奴婢
11.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后至会昌五年,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刓之。武宗皇帝是指( )
A.萧道成 B.萧衍 C.刘裕 D.陈霸先
12.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 )
①西汉 ②东汉 ③孙吴 ④东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共有四个朝代,它们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 D.宋、齐、梁、陈
14.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这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成语是( )
A.草木皆兵 B.四面楚歌 C.破釜沉舟 D.朝秦暮楚
15.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北方,在前秦之后统一北方的政权由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 )
A.匈奴 B.羌 C.鲜卑 D.氐
16.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的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
17. 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 都江堰 B. 翻车 C. 水碓磨 D. 云冈石窟
18. 下列历史名人中,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
A. 司马迁 B. 王羲之 C. 李时珍 D. 曹雪芹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 )
A. 只出现在显贵家庭 B. 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C. 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D. 满足科举考试需要
20.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 刘子晕的《昭君出塞图》 D.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造成汉初这种贫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种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
(3)汉武帝为彻底解决材料三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影响如何?
22.汉承秦制,并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如果像西周初年那样实行分封制,就不可能实现中央集权。我国最终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溯其源头,就始于秦朝。秦朝之后,不论是全国统一时期,或数个政权并立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以郡县制为主。
材料二: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根据材料一,分析并概括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材料)
(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哪种货币?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3.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政权更替示意图
(1)材料一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指出这一时期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材料二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迁都线路图 北魏孝文帝尊崇孔子,力推儒家文化,在道统上极力保持政权本身的合法性,他大兴儒家文化教育,使鲜卑人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凝聚了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摘编自段瑞超《修齐治平:北朝君臣的经典征引与儒家文化认同进程》
材料三图中①处是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文字,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显辉煌】
材料一:
(1) 结合材料一中的图1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
(2) 材料一中的图2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艺术放光彩】
材料二:
(3) 材料二中这幅作品的作者被后人誉为“书圣”,他是谁?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感悟传文明】
(4)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
1-5DDDBD 6-10CBDCB 11-15CDDAC 16-20DDBBA
21.(1)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政策:休养生息;影响:到文景时期,国力增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
(3)措施:实施“推恩令”;影响: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2.(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字:小篆。
(3)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措施:实行“推恩令”。
(4)共同特点:加强中央集权。
23.(1)政权:①为魏国;②为东晋。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任答两个即可)。
(2)原因: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城市:洛阳。影响:提升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增强了北魏实力;凝聚了北魏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促进了民族交融。
24.(1为了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回答他的具体成就也可)
(2)农学(农业)。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或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或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王羲之。《兰亭集序》。
(4)特点:承上启下,大放异彩(或多姿多彩、辉煌璀璨等)。(言之有理即可)。感想:我国古代的艺术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为此,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任意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