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16: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刀耕火耨 D.火上浇油
2.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化学反应:①SO2+2Fe3++2H2O= +2Fe2++4H+;②+6Fe2++14H+=2Cr3++6Fe3++7H2O。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Fe3+
B.标准状况下,若有6.72LSO2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molK2Cr2O7
C.反应②中,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6mol
D.由上述反应原理推断,K2Cr2O7可以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中的胶粒能透过半透膜
4.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石灰水 B. C.烧碱 D.
5.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引发世人对航空安全的强烈关注。已知该航班客机机型为波音777,使用了钛铝合金材料。钛铝合金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6.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且能量变化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A.硫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 B.铁与氯气的化合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盐酸与碳酸氢钠固体的反应
7.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是
A.NaCl B.HCl C. D.
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过氧乙酸对居住环境杀菌消毒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C.用去氧剂保鲜食品袋里的食品
D.用食醋清洗金属器皿表面的锈迹
9.2022年11月29日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搭载该飞船使用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作氧化剂。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二氧化碳的空间填充模型:
C.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
D.水的电子式:
10.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
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
D.Y中反应产生的气泡是CO2
11.某溶液可能含Na+、Fe3+、Al3+、SiO、HCO、SO、Cl-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加盐酸,观察到有大最气泡逸出,得到透明溶液;② 在①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Na+、Cl- B.溶液中可能含SO、Fe3+
C.溶液中一定含HCO、Cl- D.溶液中一定不含SiO、Al3+、Fe3+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认识物质的方法。NaCl溶于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合离子的形成是电性作用的结果
B.水合离子的定向运动,是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C.NaCl溶于水发生电离:NaCl=Na++Cl-
D.该电离过程需要通电才能完成
1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的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C.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D.胶体一定呈液态
14.教学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国很多古诗词中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2)取(1)中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BaCl2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
D.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1)中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NaOH
二、填空题
16.高铁酸钠(NaFeO4) 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高铁酸钠的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lO-+Fe3++_______=FeO+_______+H2O
(1)补全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注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还原剂是 (填离子符号),该条件下的氧化性 FeO ClO- (填“>”或“<”)。
(3)若用NaClO作为其中一种原料,当反应中有2 mol电子转移时,需要NaClO的质量为 。
17.现有下列9种物质,按要求填空。
①Cu ②酒精 ③NaCl ④CO2⑤HCl ⑥O2⑦ KOH ⑧食盐水 ⑨ O3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其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能导电的是 。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18.某校学生在学习完胶体的知识后,利用化学兴趣社团活动时间,在实验室中用饱和溶液制备胶体。具体操作是:取一支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将少量饱和溶液分多次缓慢加入,继续加热至刚好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胶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范围是 m。
(2)甲同学在做实验时,由于使用了自来水,结果试管中形成了悬浊液,他制得的是 。
(3)乙同学想胶体中可能含有溶液,为了提纯胶体,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丙同学将制好的胶体装入U型玻璃管中,插入电极,连通直流电,进行电泳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原因是胶体粒子带 (选填“正”或“负”)电荷。
(5)丁同学取适量的胶体注入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看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19.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3Fe +8HNO3 =3Fe(NO3)2+ 2NO↑+4H2O
(1)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在标准状况下,当生成22.4LNO气体时,有 gFe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0.可用作媒染剂、医药、分析试剂、催化剂等,某同学设计实验确定其结晶水数目。用电子天平称取样品17.280g,一定条件下,经热分解测得气体产物中有、、、,其中水的质量为6.300g,残留的固体产物是,质量为4.800g。
(1)n= (写出计算过程)。
(2)在标准状况下气体产物中的体积为 L。
21.为探究某难溶性盐X(仅含三种常见元素)的组成,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流程中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气体A和气体B所含元素相同,都是无色无味气体,固体C为纯净物且具有磁性,单质D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盐X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无水条件下,少量NaH就能与固体C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产生的气体A全部被100mL0.35mol·L-1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 。
2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氯酸钾或是重铬酸钾(K2Cr2O7)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
(1)实验室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加热制备氯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足量浓盐酸与软锰矿共热制得3.36L氯气(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在剩余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05g,请说明理由: 。
(2)如果用重铬酸钾(K2Cr2O7)代替软锰矿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氧化性:K2Cr2O7 (填“>”、“<”或“=”)Cl2;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HCl与表现酸性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木已成舟是物理变化,A符合;
B.蜡炬成灰存在燃烧过程,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
C.刀耕火耨存在燃烧过程,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
D.火上浇油存在燃烧过程,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
故选A。
2.B
解析:A.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Fe3+,选项A正确;
B.标准状况下,6.72LSO2为0.3mol,若有0.3molSO2参加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转移0.6mol电子,则最终消耗0.1molK2Cr2O7,选项B错误;
C.反应②中,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转移电子6mol,选项C正确;
D.由上述反应可得,氧化性:>,推断K2Cr2O7可以将Na2SO3氧化成Na2SO4,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3.A
解析: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一定是混合物,A正确;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是有丁达尔效应,B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A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解析:A.石灰水属于混合物,电解质属于化合物,A符合题意;
B.在水溶液中可发生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烧碱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属于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解析: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钛铝合金属于金属合金材料,为混合物;
故选A。
6.D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A.硫酸与NaOH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反应放热,能量变化与图示不符,A错误;
B.铁与氯气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灼热的碳与CO2反应生成CO,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盐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且为吸热反应,能量变化与图示相符,D正确;
故答案选D。
7.C
【分析】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据此分析;
解析:A.NaCl中Cl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只能被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
B.HCl中Cl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只能被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中Cl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故C符合题意;
D.中Cl元素显+7价,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只能被还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A.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可以对居住环境杀菌消毒,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吸附异味气体分子,不涉及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用去氧剂保鲜食品袋里的食品就是利用还原剂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可以使食物保鲜,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C不符合题意;
D.食醋与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发生反应产生醋酸铁、水,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用食醋清洗金属器皿表面的锈迹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9.D
解析:A.偏二甲肼作燃料,作氧化剂,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错误;
B.碳原子半径大于氧,二氧化碳的空间填充模型:,B错误;
C.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 ,C错误;
D.水是由氢氧构成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 ,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A.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A正确;
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故C正确;
D.氯化铁溶液呈酸性,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故D正确;
选B。
11.D
【分析】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加盐酸,观察到有大最气泡逸出,得到透明溶液,因此不存在,一定存在,则一定不存在Fe3+、Al3+;②在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银。
解析:A.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Na+、不一定含有氯离子,A错误;
B.溶液中可能含,一定不存在Fe3+,B错误;
C.溶液中一定含,不一定含有,C错误;
D.溶液中一定不含、Al3+、Fe3+,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A.在水分子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Na+和水合Cl-,是电性作用的结果,A正确;
B.水溶液导电是因为水合离子的定向运动,B正确;
C.NaCl溶于水发生电离:NaCl=Na++Cl-,C正确;
D.NaCl溶于水发生的电离不需要通电,D错误;
故答案选D。
13.C
解析:A.胶体外观是均匀的,如Fe(OH)3胶体,A错误;
B.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
C.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C正确;
D.胶体可以是气、液、固三种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即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D错误。
因此,本题选C。
14.B
解析:A.燃烧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分解生成CaO、二氧化碳,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分析】(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会使溶液变蓝;(2)实验(1)中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酸,而题目中的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中,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这种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由实验(2)可以分析出硫酸钠和氯化钡只能存在一种,或者都不存在,所以根据(1)和(2)的条件可以得出可能组合为:①CaCO3、BaCl2;②CaCO3、BaCl2、NaOH;③CaCO3、Na2SO4;④CaCO3、Na2SO4、NaOH;⑤CaCO3、NaOH,故有5种可能;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题给条件这种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钡,但是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从而我们判断还应该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故推断原白色粉末中还含有物质的BaCl2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解析: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2SO4,A错误;
B.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4,Na2SO4、BaCl2只能存在一种,或者都不存在,B错误;
C.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OH,C错误;
D.取(1)中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被钡离子沉淀生成的,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NaOH,D正确;
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6.(1)
(2) 氯 Fe3+ <
(3)74.5 g
解析:(1)在碱性条件下,ClO-将Fe3+氧化产生FeO,ClO-被还原产生Cl-,同时产生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3Cl-+2FeO+5H2O。在该反应中,3个ClO-得到电子3×2=6个,2个Fe3+失去电子2×3=6个,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2)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氯元素;Fe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Fe3+的+3价变为反应后FeO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Fe3+为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在该反应中ClO-为氧化剂,FeO为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 ClO->FeO,即氧化性:FeO>ClO-;
(3)在反应3ClO-+2Fe3++10OH-=3Cl-+2FeO+5H2O中,每有3 mol ClO-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会转移6 mol电子,若用NaClO作为其中一种原料,当反应中有2 mol电子转移时,需要NaClO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质量为m(NaClO)=1 mol×74.5 g/mol=74.5 g。
17.(1)③⑤⑦
(2)②④
(3)①⑧
(4)⑥⑨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①Cu为金属单质,导电;②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③NaCl为电解质,不导电; ④CO2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⑤HCl为电解质,不导电;⑥O2为非金属单质,不导电;⑦ KOH 为电解质,不导电;⑧食盐水为溶液,混合物,导电;⑨ O3为非金属单质,不导电;
解析:(1)由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⑦;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④;
(3)能导电的是①⑧;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⑥⑨。
18.(1)
(2)沉淀
(3)渗析
(4)正
(5)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稀硫酸,胶体聚沉生成沉淀,当沉淀过量时,沉淀又溶于酸
解析: (1)根据题给信息将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得起方程式为:;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nm~100nm,即;
(2)自来水中含有离子,会导致胶体聚沉,所以得到是沉淀;
(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为了提纯胶体,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渗析;
(4)胶体是带有电荷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根据异性相吸的原则,故胶体带有正电荷;
(5)稀硫酸中含有离子会导致胶体聚沉,形成氢氧化铁沉淀,随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溶液,故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开始加稀硫酸,胶体聚沉生成沉淀,当沉淀过量时,沉淀又溶于酸。
19.3mol
【分析】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2价,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2价,以此分析解答。
解析:(1)Fe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2价,硝酸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2价,该反应中3molFe反应失去6mol电子,则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以表示为,故答案为:;
(2)标准状况下,22. 4L 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Fe为1mol××56g/mol=84g,转移电子1mol×3=3mol电子,故答案为:84;3mol。
20.(1)6(2)0.224
解析:(1),,,。答案为:6;
(2)0.06mol晶体中所含结晶水的物质的量共为0.06mol×6=0.36mol,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含有H2O的物质的量为,则依据氢元素守恒,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2×(0.36mol-0.35mol)=0.02mol;依据N元素守恒,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2×0.06mol-0.02mol=0.1mol;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出4n(O2)+0.06×1=0.1×1,n(O2)=0.01mol,V(O2)=0.01mol×22.4L/mol=0.224L。答案为:0.224。
21.FeC2O4 CO Fe3O4+4NaH=3Fe+4NaOH 、
【分析】固体A为纯净物且具有磁性,单质D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且D和NaH反应生成D,则D为Fe,C为Fe3O4;气体A和气体B所含元素相同,都是无色无味气体,且将两种气体通入足量B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不反应,则A为CO2,B为CO;D的质量为1.68g,则4.32gX含Fe的物质的量为0.03mol,受热分解产生0.01molFe3O4,白色沉淀BaCO3的质量为3.94g,则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O2)==0.02mol;X受热分解产生的CO、CO2的体积为1.344L(标况),则n(CO)+n(CO2)==0.06mol,故n(CO)=0.04mol,综上所述,4.32gX经隔绝空气加热分解产生0.01molFe3O4、0.02molCO2、0.04molCO,则4.32gX含0.03molFe、0.06molC、0.12molO,故X的化学式为FeC2O4。
解析:(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FeC2O4;B的化学式为CO;
(2)根据题干的信息,可以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NaH=3Fe+4NaOH;
(3)经分析,气体A的物质的量为0.02mol,n(NaOH)=0.1L×0.35mol/L=0.035mol,
则CO2过量,即过程涉及两个化学反应:、。
22.(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大于 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而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因此剩余的Cl-的物质的量大于0.3mol,即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大于43.05g
(2) +14H++6C1-=2Cr3++3Cl2↑+7H2O Cr > 3:4
解析:(1)实验室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制备氯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若用足量浓盐酸与软锰矿共热制得3.36L氯气(已折算成标准状况),随着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而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因此剩余的Cl-的物质的量大于0.3mol,即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大于43.05g;
(2)如果用重铬酸钾(K2Cr2O7)代替软锰矿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盐与盐酸均拆成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H++6C1-=2Cr3++3Cl2↑+7H2O,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故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r,根据氧化剂 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故氧化性:K2Cr2O7>Cl2;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HCl与表现酸性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