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4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16: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B.加入碳酸钙有气体产生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D.中性溶液中有可能大量存在、、、
2.NH4Al(SO4)2·12H2O俗称铵明矾,其性质稳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准试剂,借助碳酸氢铵与硫酸钠可以制备纯净的铵明矾,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加快操作Ⅰ的速率,实验时采用抽滤,常用玻璃纤维替代滤纸
B.操作Ⅱ的基本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滤液a中加稀硫酸调节pH=2的目的是抑制NH的水解
D.将气体a通入饱和纯碱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该晶体与固体a成分相同
3.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KMnO4溶液
C.用量筒取5 mL 1.00 mol/L盐酸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盐酸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4.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胆矾()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称取胆矾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把滤液配制成250mL溶液,准确量取配制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溶液X,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液Vml。涉及有关反应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为甲基橙溶液
B.滴加溶液时选择滴定管如图所示
C.滴定管装液之前最后一步操作是水洗
D.胆矾纯度为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称量10.25gNaOH固体 除去SO2中的HCl 制备Fe(OH)3胶体
A.A B.B C.C D.D
6.下列各组离子中,因为发生完全双水解而不能共存的是
A.、、、 B.、、、
C.、、、 D.、、、
7.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浓硫酸被氧化生成,生成的具有漂白性
B.反应②中,当过量时,溶液中有生成
C.可以用清洗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
D.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8.下列有关操作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侯德榜制碱法:
B.漂白粉溶液中通入CO2以增强漂白性:
C.实验室制氯气:
D.工业上使用SO2水溶液吸收溴蒸气:
9.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溶液蚀刻铜板:
B.向硫酸铁溶液中加入KI溶液:
C.向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D.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稀硫酸:
10.从钒铬锰矿渣(主要成分为、、MnO)中提取铬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Mn(II)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钒通常以、等存在;沉铬[生成]过程中,当溶液时,开始出现沉淀,此时铬离子浓度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钒”时,胶体的作用是吸附
B.“沉铬”过程中,pH升高到约5.7时,沉铬几乎完全
C.“提纯”过程中的作用是还原铬
D.“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
11.硫代锑酸钠晶体中常混有杂质,实验室可采用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其纯度:
i.取硫代锑酸钠晶体与亚硫酸钠在沸水中发生反应;
ii.用碳酸锌悬浊液除去硫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
iii.向滤液中滴加淀粉溶液,用的碘标准溶液滴定。
(1)“步骤iii”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2)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碘标准溶液,则样品中硫代锑酸钠晶体的纯度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若省略“步骤ii”,会导致所测硫代锑酸钠晶体的纯度 (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12.填写下表(类别填“酸”“碱”或“盐”):
物质名称 化学式 类别 电离方程式
硝酸
Al2(SO4)3
熟石灰
13.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含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K2CO3的化学名称是 。
(2)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按阳离子种类分类,以上三种物质都属于 盐。(填文字)
(4)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
(5)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的离子方程式: 、 、 。
14.硫酸亚铁铵(NH4)aFeb(SO4)c·dH2O又称莫尔盐,称取11.76 g新制莫尔盐,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398 g;另取25.00 mL该溶液用0.020 0 mol/L KMnO4酸性溶液滴定,当MnO恰好完全被还原为Mn2+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30.00 mL。试确定莫尔盐的化学式 (请写出计算过程)
15.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Na+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检验原溶液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的方法和结论是
(5)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 (填字母序号)。
A.Cl- B.NO C.CO D.OH-
16.实验题
(1)现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新配制的某烧碱溶液的浓度,有关数据记录如表: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
滴定前 滴定后 消耗的体积
1
2
3
①用 式滴定管盛装0.2500mol·L-1盐酸标准液。如图表示第二次滴定前后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该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为 mL。
②现实验室中有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该实验应选用 作指示剂。
(2)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根据所给数据,该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多选扣分)
A、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配制NaOH溶液,称量的NaOH固体中混有氯化钠
E、若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
F、用碱式滴定管量NaOH溶液时,尖嘴部分开始有气泡后消失
G、滴定过程中,锥形瓶的振荡过于激烈,使少量溶液溅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Al3+、S2 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加入碳酸钙有气体产生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弱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Fe3+在溶液中部分水解,溶液显示酸性,不可能为中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C
【分析】碳酸氢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酸铵,然后制成高温时的饱和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操作,可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滤液a中加稀硫酸调节pH=2的目的是除去没有反应的,气体a为二氧化碳,通入到饱和的纯碱溶液中会有产生碳酸纸钠晶体析出,以此分析;
解析:A.操作Ⅰ为过滤,采用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率,玻璃纤维性质稳定,且韧性比滤纸的韧性好,可以替代使用,A正确;
B.操作Ⅱ是从铵明矾溶液中得到铵明矾固体,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操作,B正确;
C.滤液a中加稀硫酸调节pH=2的目的是除去,C错误;
D.气体a为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纯碱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与固体a(碳酸氢钠)成分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C。
3.B
解析:A.导气管不能伸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容易发生倒吸,A错误;
B.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酸式滴定管用来量取酸或强氧化性试剂,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故能用酸式滴定管来量取,B正确;
C.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或稀释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C错误;
D.苯的密度比水小,萃取后分层,有机层在上层,故有机层应从上口倒出,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A.滴定反应为碘单质与硫代硫酸钠反应,因为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指示剂X为淀粉溶液,A项错误;
B.水解而使其溶液显碱性,因此滴加该溶液要选择碱式滴定管,B项错误;
C.滴定管装液之前最后一步操作是润洗,即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C项错误;
D.根据关系式:可知,胆矾纯度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5.A
解析:A.双手紧握烧瓶,观察水柱升高,则图中装置可检验气密性,故A正确;
B.NaOH易潮解,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SO2和HCl均会与NaHCO3反应,不能NaHCO3用除去SO2中的HCl,故C错误;
D.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将氨水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6.C
解析:A.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气体而不共存,不是双水解,A错误;
B.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而不共存,不是双水解,B错误;
C.与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生成和,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将氧化,不是双水解 ,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反应①中浓硫酸反应生成生成SO2,化合价由+6价变成+4价,化合价降低,浓硫酸被还原,A错误;
B.反应②中,当SO2过量,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B正确;
C.硫易溶于CS2,故可以用CS2清洗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C正确;
D.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SO2和H2O,离子方程式S2O +2H+=S↓+SO2↑+H2O,D正确;
故选A。
8.C
解析:A.侯德榜制碱法是饱和氯化钠和氨气、水、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A正确;
B.漂白粉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B正确;
C.实验室制氯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水:;
,C错误;
D.工业上使用SO2水溶液吸收溴蒸气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D正确;
故选C。
9.A
解析:A.电荷不守恒,则,A错误;
B.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
D.氢氧化铜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A。
10.C
【分析】分析本工艺流程图可知,“沉钒” 步骤中使用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含有钒的杂质,滤液中主要含有Mn2+和Cr3+,加入NaOH“沉铬”后,Cr3+转化为固体A为Cr(OH)3沉淀,滤液B中主要含有MnSO4,加入Na2S2O3主要时防止pH较大时,二价锰[Mn(I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Cr(OH)3煅烧后生成Cr2O3,“转化” 步骤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2++H2O2+2OH-=MnO2+2H2O,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沉钒”时,胶体的作用是吸附,故A正确;
B.当溶液时,开始出现沉淀,此时铬离子浓度为,则Ksp[Cr(OH)3)]==1×10-30,沉铬完全时,溶液中c(Cr3+)=1×10-5mol/L,c(OH-)=1×10-8.3mol/L,则c(H+)=,pH=-lgc(H+)=5.7,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加入Na2S2O3主要时防止pH较大时,二价锰[Mn(I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转化”步骤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2++H2O2+2OH-=MnO2+2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1)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
(3)偏高
解析:(1)“步骤iii”中,达到滴定终点时,被完全消耗,碘标准溶液遇淀粉溶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根据滴定原理,可得关系式:,则,故样品中硫代锑酸钠晶体的纯度为;
(3)碘标准溶液能与反应,若省略“步骤ii”,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测得的硫代锑酸钠晶体的纯度偏高。
12.HNO3 酸 HNO3=H++ 硫酸铝 盐 Al2(SO4)3=2Al3++3 Ca(OH)2 碱 Ca(OH)2=Ca2++2OH-
解析: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属于酸,电离方程式为:HNO3=H++;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属于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Ca(OH)2,属于碱,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答案为:HNO3;酸;HNO3=H++;硫酸铝;盐;Al2(SO4)3=2Al3++3;Ca(OH)2;碱;Ca(OH)2=Ca2++2OH-。
13.(1)碳酸钾
(2)+5
(3)钾
(4)KCl和K2CO3 KNO3
(5)
解析:(1)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组成,化学名称为碳酸钾,故答案为:碳酸钾。
(2)中K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总化合价代数和为0,N的化合价为+5价,故答案为:+5。
(3)三种物质均含有的阳离子为钾离子,它们均属于钾盐,故答案为:钾
(4)三种物质都易溶于水,且相互不反应,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和Ag2CO3,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则两种沉淀都有,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和K2CO3。以上实验都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NO3,故答案为:KCl和K2CO3;KNO3。
(5)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有:、、,故答案为:;;。
14.(NH4)2Fe(SO4)2·6H2O或 (NH4)2SO4·FeSO4·6H2O
解析:原样品中的n(SO)==6.000×10-2mol ,n(MnO)=0.02000mol/L×0.03000 L=6.000×10-4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Fe2+)=5n(MnO)=3.000×10-3mol ,原样品中n(Fe2+)=3.000×10-2mol , 由电荷守恒可知:原样品中n(NH)=6.000×10-2mol 由质量守恒:n(H2O)=0.1800mol ,故化学式为: (NH4)2Fe(SO4)2·6H2O或(NH4)2SO4·FeSO4·6H2O。
15.Cu2+、Fe3+ Ag+ Mg2+ Mg2++2OH-=Mg(OH)2↓ 焰色试验,若火焰为黄色,则含有Na+ B
解析:(1)Cu2+显蓝色,Fe3+显黄色,因溶液无色透明,则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Fe3+;
(2)氯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能证明原溶液中含Ag+;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除了中和(2)中的HCl和HNO3以外,还和溶液中的Mg2+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答案为:Mg2+;Mg2++2OH-=Mg(OH)2↓;
(4)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a+,可采用焰色试验的方法检验,若火焰为黄色,则含有Na+;
(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肯定存在的阳离子为Ag+和Mg2+,根据离子共存的条件可知,原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是Cl-、CO和OH-,故A、C、D项不符合题意,只有只有NO可大量共存于溶液中,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1) 酸 24.60 酚酞
(2)加入最后一(半)滴盐酸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红色
(3)丙
(4)0.2632mol/L
(5)AB
【分析】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新配制的某烧碱溶液的浓度,将0.2500mol·L-1盐酸标准液盛装于酸性滴定管中,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时,当加入最后一(半)滴盐酸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平行滴定三次,取体积变化平均值,根据c(HCl)V(HCl)=c(NaOH)V(NaOH),求出待测碱液浓度。
解析:(1)①盐酸是酸性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0.2500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前,滴定管中示数为0.30mL,滴定后,滴定管中示数为24.90mL,则该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为24.60mL;
②石蕊颜色变化不明显,通常不用做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2)滴定时,当加入最后一(半)滴盐酸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红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快速喷出,气泡即可随之排掉,故应选择丙;
(4)三次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分别为26.30mL、24.60mL、26.34mL,第二次滴定误差较大,应选择第一、三次数据计算求烧碱溶液浓度,则消耗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6.32mL,根据c(HCl)V(HCl)=c(NaOH)V(NaOH),则c(NaOH)==;
(5)A.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读数,导致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A项选;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盐酸溶液润洗,导致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项选;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不影响滴定结果,C项不选;
D.配制NaOH溶液,称量的NaOH固体中混有氯化钠,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D项不选;
E.若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此时未达到滴定终点,消耗盐酸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E项不选;
F.用碱式滴定管量NaOH溶液时,尖嘴部分开始有气泡后消失,NaOH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F项不选;
G.滴定过程中,锥形瓶的振荡过于激烈,使少量溶液溅出,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结构偏低,G项不选;
答案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