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4-24 16: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 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四川省雅安市田家炳中学 韩明炬 从不同方向看(一)
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和应用 教材分析11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之一,本节课着重研究这种转化,为初三“视图与投影”和高中立体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11 从不同方向看(一) 学情分析知识
技能
基础
学生通过小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已经积累了平面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一些知识,具备了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和空间观念。1 学情分析 2存在
问题
(1)学生已有的更多知识是关于平面图形的,由于空间想象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空间图形的互化有一定的困难;
(2)第一次系统的接受几何体系,将生活经验转化为三视图概念表述比较困难。1 学情分析 2教授
注意
多出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图,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发展空间观念,为建立三视图的概念和画三视图奠定基础。1 学情分析 2 从不同方向看(一) 目标分析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培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空间观念。目标分析3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教学
重、难点能画立方体及其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经历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概念,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目标分析3 从不同方向看(一) 目标分析 教法学法教法演 示 法
实 验 法
讨 论 法
探 究 法
教法学法14学法观 察
试 验 教法学法14 从不同方向看(一)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 5廊桥夜景(1)情景1:

廊桥夜景(2)1 教学过程 5情景2: 雅安市雨城区俯视图1 教学过程 5情景1、情景2设计意图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给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1.在讲台上一字形摆放着一个热水瓶、啤酒瓶、苹果,请两个同学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看讲台上的三个物品,请两位同学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1 教学过程 51 教学过程 5从前面看从右面看从左面看从后面看
设计意图:
利用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再一次亲身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结果。
1 教学过程 5
思考:(1)从不同方向可能看到什么
(2)五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1 教学过程 5设计意图:
(1)采取先想象、再观察、再验证、再交流的步骤 进行。
(2)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3)为了把一个物体的形状特征表示出来,可以只从正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用不着从五个方向进行观察),再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即可。1 教学过程 51 教学过程 5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立方体, 思考可能看到哪些立方体?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1 教学过程 51 教学过程 5设计意图:
各正方体之间的色差可让学生明确究竟看到的是哪些正方体;再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就是三视图。1 教学过程 5定义:
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即物体的三视图.1 教学过程 5练习1 画出几何体的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 教学过程 5设计意图:
画出一个立方体的三视图,看似简单,但非常有必要,原因有二:其一它是画由立方体达成的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基础;其二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三视图分别反映的是立方体长、宽、高中的何种属性,从而为准确画三视图打基础。1 教学过程 5练习 2 画出几何体的视图1 教学过程 5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正确、规范地画
出三视图,从而巩固三视图的定义与画法,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图能力。
1 教学过程 5练习3、做一做
将下面四个正方体摆放在一起有几种不同摆放方法?老师摆出其中几种,你能通过与同桌讨论并画出老师所摆放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吗?1 教学过程 5摆放方式及视图举例(1)1 教学过程 5摆放方式及视图举例(2)1 教学过程 5摆放方式及视图举例(3)1 教学过程 5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都参与活动,
观察、合作并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
再次熟悉组合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能画立方体
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 教学过程 5练习4 画出几何体的视图1 教学过程 5练习 5 画出几何体的视图1 教学过程 5练习6:
思考:
(1)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圆,
那他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几何体?
(2)有没有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都是圆的几何体?
(3)还有没有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都相同的几何体?
1 教学过程 5讨论结果: (1)圆柱、球体 (2)有,是球体 (3)有,比如正方体 1 教学过程 5设计意图:
①练习4、5引导学生画圆柱、球的三视图,进一步熟悉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并发现圆柱、球体的俯视图的差别,是本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为初三视图学习奠定基础,也为练习6(1)的回答埋下伏笔
②练习4、5让学生感受: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一定确定的。
练习6(1)让学生明确: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确定,所对应的几何体并不一定唯一,也就是俯视图并不能反映几何体的外部轮廓,只有三视图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外部轮廓。据此,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教学过程 5 平面图看到了什么 平面图 平面图1 教学过程 5 (1)课本P19习题1.6的第1题
(2)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用到的三视图的例子,
进一步感受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从不同方向看(一) 1 教学反思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纵观本节课亮点有以下几点:1 教学反思 6
(1)情景引入,找准新课切入点
本节课我首先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通过观察和家乡风土有关的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观察事物的方向不同,看见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切入点;
1 教学反思 6
(2)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想象、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1 教学反思 6
(3)目标达成度高。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通过巩固提高板块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培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习惯。
1 教学反思 6
(4)知识的引申与拓展。
如:三视图分别反映立方体长、宽、高何种属性;圆柱体、球的三视图等相关内容,这些知识为初三的学习可以奠定良好基础。 谢谢各位专家 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