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17)(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17)(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00: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固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B.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C.“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D.李白《将进酒》“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不复回”除有“不再回流”之意,还会令读者有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B.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并以论述后一方面为主。
C.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D.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
(3)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B.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C.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D.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的主观色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
材料二:
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境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的引水工程,可辐射灌溉面积5.1万亩。邯山区水利局工程科科长于志信说,原来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地有板结,现在使用“活水”灌溉,微量元素多了,土壤结构改良了。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农民王全,闲暇之余就去田间捡农药瓶,然后送到固定回收点,每个农药瓶能换回0.1元。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华容县农业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吴建军介绍,华容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一亩紫云英可产鲜草2000公斤以上,含有机质10%以上,全县紫云英还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
材料三:
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氏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有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年7月28日)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长远工作任务”的一项是    
A.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B.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D.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
B.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C.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结实率高,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
D.2020年汤金鹤家的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实现了高产增收,试验田同样品种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疫情之下,面对风险挑战,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皱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并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军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役的细节描写上。
B.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给管营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袁盎,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淮南厉王朝,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及棘蒲侯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袁盎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曰:“以不用公言至此。”孝文帝出,宦者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乃之丞相舍上谒,丞相良久而见之,因跪曰:“愿请间。”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曰:“吾不如。”袁盎曰:“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而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 袁盎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B.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C.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D.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之外所起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是成人后自己所取。
B.舍人,文章中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一般都有舍人。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源自分封制,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D.参乘,亦作“骖乘”,文中指陪乘之人,尊者居左,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坚守原则,敢于直谏。孝文帝与宠幸的宦官一同乘车,袁盎认为天子应与天下豪杰英雄同乘一车,伏在车前劝止,孝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B.袁盎为人仁慈,深受爱戴。他因为屡次直言进谏而不能够久居朝堂之中,被调职担任陇西都尉,但他关爱士卒,士卒都愿意为他而死。
C.袁盎个性刚直,敢于纠错。他与申屠嘉偶遇,申屠嘉态度傲慢,他直接登门,指出申屠嘉不虚心纳谏,为祸不远,申屠嘉谦恭认错。
D.袁盎目光长远,有预见性。他认为淮南王行为骄纵,建议削减其封地,但孝文帝不听。果然淮南王发动叛乱,皇上辍食痛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②袁盎乃之丞相舍上谒,丞相良久而见之,因跪曰:“愿请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主要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描绘了春天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
C.尾联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给读者以清新自然之感。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   ,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   ”。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古人追求雅致的“慢生活”愈加向往。尽管 ,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心境却可以通过一件件器物传承至今。
“与盛唐相比,宋朝的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 。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宋代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黄金时代。宋代文人不仅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确立了士大夫阶层的地位,而且由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等领域,追求极简之美,形成了品调高雅的造物艺术审美观。
明代士大夫身处独特的政治环境,强调自身环境的艺术化需求,逐渐从义正辞严的关注 ,转向 的艺术创造。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这既是对宋代造物艺术的继。承,也生发出自身玩物心态的转变,抒写人生处世的格言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成为风尚。因此,明代文人雅士将雅集发展为抚琴、赏香、啜茗、读画四大意趣,将闲逸的生活形态推衍到顶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事过情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器 独抒性灵
B.时过境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器 不拘一格
C.时过境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高 独抒性灵
D.事过情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高 不拘一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不是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是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B.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C.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D.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新媳妇把被子铺在棺材底。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C.全城的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
D.你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要有中心,①   。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②   ,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③   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9.(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很疑惑,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典”。从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年开始起草,到2020年通过,花了整整66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出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固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B.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C.“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D.李白《将进酒》“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不复回”除有“不再回流”之意,还会令读者有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B.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并以论述后一方面为主。
C.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D.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
(3)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B.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C.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D.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的主观色彩。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
材料二:
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境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的引水工程,可辐射灌溉面积5.1万亩。邯山区水利局工程科科长于志信说,原来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地有板结,现在使用“活水”灌溉,微量元素多了,土壤结构改良了。
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农民王全,闲暇之余就去田间捡农药瓶,然后送到固定回收点,每个农药瓶能换回0.1元。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华容县农业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吴建军介绍,华容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一亩紫云英可产鲜草2000公斤以上,含有机质10%以上,全县紫云英还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
材料三:
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氏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有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年7月28日)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长远工作任务”的一项是  A 
A.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B.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D.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
B.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C.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结实率高,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
D.2020年汤金鹤家的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实现了高产增收,试验田同样品种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疫情之下,面对风险挑战,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答案】(1)A
(2)B
(3)①改良土壤,祛除土地“病灶”,压减地下水超采,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对耕地的污染;②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③藏粮于技,努力突破创新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④教农民种好粮,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答出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皱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并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气力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军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役的细节描写上。
B.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给管营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犯人对牢营情况的介绍,作者可以快捷而巧妙地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通过犯人对牢营情况的介绍,作者巧妙铺垫,制造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预期,当后文再作具体描写时,情节就会产生一些波澜,富有戏剧效果。
(3)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对比法。一是差拨前后态度的鲜明对比;二是刻画人物时的语言描写,主要表现在:未出场前,就已通过“一般的罪人”之口揭露了其利用职权、唯利是图的嘴脸。出场之后,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袁盎,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淮南厉王朝,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及棘蒲侯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袁盎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曰:“以不用公言至此。”孝文帝出,宦者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乃之丞相舍上谒,丞相良久而见之,因跪曰:“愿请间。”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曰:“吾不如。”袁盎曰:“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而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 袁盎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B.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C.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D.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字,是指在本名之外所起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是成人后自己所取。
B.舍人,文章中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一般都有舍人。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源自分封制,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D.参乘,亦作“骖乘”,文中指陪乘之人,尊者居左,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袁盎坚守原则,敢于直谏。孝文帝与宠幸的宦官一同乘车,袁盎认为天子应与天下豪杰英雄同乘一车,伏在车前劝止,孝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B.袁盎为人仁慈,深受爱戴。他因为屡次直言进谏而不能够久居朝堂之中,被调职担任陇西都尉,但他关爱士卒,士卒都愿意为他而死。
C.袁盎个性刚直,敢于纠错。他与申屠嘉偶遇,申屠嘉态度傲慢,他直接登门,指出申屠嘉不虚心纳谏,为祸不远,申屠嘉谦恭认错。
D.袁盎目光长远,有预见性。他认为淮南王行为骄纵,建议削减其封地,但孝文帝不听。果然淮南王发动叛乱,皇上辍食痛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②袁盎乃之丞相舍上谒,丞相良久而见之,因跪曰:“愿请间。”
【答案】(1)A
(2)A
(3)D
(4)①您向来骄宠(宠爱)淮南王,不稍稍加以制止,以至于落得现在这个地步,现在又突然地打击折磨他。
②袁盎于是到丞相府求见(申屠嘉)。丞相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袁盎于是下跪说:“希望别人回避,单独会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主要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描绘了春天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
C.尾联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给读者以清新自然之感。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 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覆压三百余里 , 隔离天日 ”。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古人追求雅致的“慢生活”愈加向往。尽管 ,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心境却可以通过一件件器物传承至今。
“与盛唐相比,宋朝的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 。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宋代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黄金时代。宋代文人不仅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确立了士大夫阶层的地位,而且由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等领域,追求极简之美,形成了品调高雅的造物艺术审美观。
明代士大夫身处独特的政治环境,强调自身环境的艺术化需求,逐渐从义正辞严的关注 ,转向 的艺术创造。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这既是对宋代造物艺术的继。承,也生发出自身玩物心态的转变,抒写人生处世的格言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成为风尚。因此,明代文人雅士将雅集发展为抚琴、赏香、啜茗、读画四大意趣,将闲逸的生活形态推衍到顶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事过情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器 独抒性灵
B.时过境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器 不拘一格
C.时过境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高 独抒性灵
D.事过情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高 不拘一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他们不是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是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B.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C.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D.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C 
A.新媳妇把被子铺在棺材底。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C.全城的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
D.你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答案】(1)C
(2)D
(3)C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要有中心,① 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 。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② 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 ,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③ 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9.(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很疑惑,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典”。从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年开始起草,到2020年通过,花了整整66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出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
【答案】2020年5月28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 日起施行,将全方位指导百姓生活。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