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4.2探究欧姆定律
请翻开课本78页
第1课时
方法一:
去掉一节电池
方法二:
给电路增加电阻
请思考:如果要使灯泡变暗有何办法?
相同的灯泡,但发光程度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电流不同, 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_;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_______ 。
R
U
I
U
R
I
常用方法:先使其中的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外一个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的两个量(电流和电阻)间的变化关系,最后就可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制度计划与设计实验:
2.保持_ _不变,改变_ _,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1.保持_ _不变,改变_ _,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制度计划与设计实验:
电阻
电压
电压
电阻
具体方法:
电路图
A
V
R
R'
S
实物图
⑵.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_位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⑴.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 .
断开
阻值最大
注意事项:
⑶.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 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不要 了。
合适
接反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1V,2V,3V,并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3.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关闭电源,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
10 Ω
电压U/V 1.0 2.0 3.0
电流I/A
0.3
0.2
0.1
电阻R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I/A
O
2.0
3.0
4.0
5.0
0.1
0.3
0.5
0.6
0.4
0.2
0.7
0.8
1.0
·
·
·
1.5
2.5
3.5
0.5
4.5
R
绘制图象
U/V
结论:保持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 关系。
正比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 目的:
2. 方法:
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4. 多次实验的目的:
交流与合作:
1. 目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改
变导体两端电压进行实验。
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2)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4. 多次实验的目的:收集多组实验数据,使结论更
具普遍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分别选用5Ω,10Ω,15Ω三个不同的电阻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不变,记录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3.观察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关闭电源,整理器材。
数据记录
3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2
0.3
0.6
电压U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R/ Ω
I/A
O
5
15
10
0.2
0.6
0.3
.
.
.
.
.
.
.
.
.
绘制图像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结论:保持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 关系。
反比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 目的:
2. 方法:
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4. 多次实验的目的:
交流与合作:
1. 目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 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导体两端电压一定,
改变导体的电阻进行实验。
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2)控制导体两端电压一定。
4. 多次实验的目的:收集多组实验数据,使结论更
具普遍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14.2探究欧姆定律
请翻开课本81页
第2课时
变换公式:
U=IR
R
=
I
U
R(Ω)
单位:
I(A)
U(V)
R
U
I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公式:
I
R
U
=
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R
=
I
U
=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
注意:
1: 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对象而言.
2: 不能理解为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R
=
I
U
=
二、欧姆定律: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关系。
1.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同样不能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欧姆定律的理解
例题1:某数控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54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R=54Ω
I=?
U=36V
已知: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解题步骤:
(1)画电路图
(3)求解
U=36V
R=54Ω
求:
I
答:车床照明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0.67A.
解:
I=
U
R
36V
54Ω
=
≈
0.67A
例题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已知:
R=20Ω,
求:
解:
U
U=I R
=0.6A×20Ω
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2V。
=12V
答:
R=20Ω
A
R′
I=0.6A
I=0.6A
U=?
3.做完题目后要分析其实际意义,防止不加分析,乱套公式。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
2.利用公式求解时,各物理量先统一单位,代入计算时,数字后面带单位有助于对公式的理解。
三、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把电阻R说成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5A,则这导体的电阻为____Ω;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1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_____A 。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16
0.5
16
课堂练习
3、如图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由图中信息可知【 】
A.导体的电阻为6欧
B.导体的电阻为1.5欧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A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L2短路
B. L2灯丝断了
C. L1短路
D.L1灯丝断了
B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