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名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学科
一、单选题(2' ×38=76' )
右图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示意图。据此回答1-2 题。
1.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不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
2. 对“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正确的认识是( )
A. 都不属于天体 B.“神舟十号”是天体,“天宫一号”不是天体
C.“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未构成天体系统 D.都是行星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为地球的百分之一, 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遍布数以万计、大小不一的陨石撞击坑,较大的陨石坑是大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后撞击而成的环形凹坑。截至目前,探测器在火星上暂未发现有生命存在。据此完成3-5 题。
3.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A. 不属于天体 B. 需要穿越小行星带C. 远离太阳 D. 一直在地月系
4.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其主要原因是火星的( )
A. 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B位 置比地球更加远离小行星带
C. 大气密度和厚度比地球小 D. 质量、体积比地球小
5 目前火星上暂未发现有生命存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火星( )
A. 大气稀薄,水汽少 B. 无法获得稳定的太阳光照
C. 附近天体运行杂乱,碰撞剧烈 D. 自转、公转周期长,温度变化大
右图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完成6-8题。
6.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 )
A. 由赤道向极地递减,B. 依据纬度间距等量变化
C. 低纬度地区辐射弱 D.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7. 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厚度 B. 太阳活动 C. 距日远近 D. 纬度差异
8. 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 )
A. 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B. 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
C. 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 D. 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江苏省天一中学天文社与斯坦福大学太阳中心合作开展了“太阳耀斑与地球电离层突变监测”研究。图2为某年7月8日监测到的一个M6.5级耀斑爆发引发的电离层突变效应(图中黑圈处)。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9-11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耀斑爆发可能中断有线电视信号传输
B. 耀斑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
C. 耀斑发生的周期大约十几秒
D. 使地球形成特大暴雨
10.以下选项中,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小的部门是
A. 通信部门 B.航 天部门 C. 纺织工业 D. 气象部门
11.这种现象强烈时,人类有效的防范措施是( )
A. 增加户外活动 B. 做好应急准备
C.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 D. 保护宇宙环境
试卷第1页,共5页
读右图, 完成12-14题。
12.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 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13.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彻底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14.研究化石,可以( )
①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岩石圈内。为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无锡市于 2023年初制定出台了《有感地震应急方案》。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5-18 题。
15 岩石圈是指(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6.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一湖中帆船上的同学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B. 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地面
C. 横波能够通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1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8.当天一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听说紧急,夺路逃命 B. 遵守纪律,坚持上课
C. 下楼不及,纵身跳楼 D. 双手抱头,有序撤离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右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0.找到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其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
A. 海洋 B. 空气 C. 岩石 D. 植物
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1-23题。
试卷第2页,共 5页
21. 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原始地球形成时保留至今
C.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 D. 火山喷发
2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3.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
A.广州(23°N) B. 新加坡(1°N)
C. 北京(40°N) D. 莫斯科(55°N)
乘坐飞机出行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保证安全平稳飞行是航空公司的职责,气压相对较高,有利飞行。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孟晚舟女士2021年9月25日乘坐中国航空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出发,途径北极上空到达中国深圳。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 对流层气温存在垂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B. 太阳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 大气大量吸收短波辐射
D.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5.孟晚舟女士回国乘坐的客机,其飞行所在大气层的变化是( )
A. 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B.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C.一直在平流层飞行 D. 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浑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26-28 题。
26.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
D.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27.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28.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实质是( )
A. 大气逆辐射的增强 B. 太阳辐射的增强 C. 地面辐射的增强 D. 大气辐射的增强
电视纪录片《从许村到青田》介绍了我国乡村振兴“模范广东顺德青田村。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有着130户人家,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均为麻石铺路,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如图左为顺德青田村景观图、如图右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试卷第3页,共5页
29. 白天,荷花塘表面气压高低对应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0.图中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其运动方向是( )
A. 甲→乙 B. 甲→丁 C. 丙→乙 D. 丁→丙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右图完成31-32题。
3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丙地 D. 丁地
32 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向东 B. 向南 C. 向北 D. 向西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 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 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 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33-36题。
33. 图中( )
A、①代表下渗 B. ②代表蒸发 C. ③代表地表径流 D. ⑤代表水汽输送
34.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 B. ②增加 C. ④减少 D. ⑤减少
35.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 B. 蒸发加剧 C. 土壤含水量增多 D. 地表径流增多
36.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D. 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瞻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结合右图完成37-38题。
37.采用“可呼吸地面”后,图中各环节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 a增加 B. b增加 C. c减少 D. d 减少
38 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试卷第 4页,共5页
二、综合题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 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 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6')
(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6')
4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
绿地对气温产生的影响,专家称为“绿岛效应”。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的现象。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圈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4')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城郊之间大气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它和海陆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4')
(3)指出除增加绿地面积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4')高一期中地理参考答案
90
CCCCA ADABC BDBBC BADCA ACBDA ADAAA DBBDC CBD
39.(1)分布不均;西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东部、东南部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每点2分
共6分)
(②)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每点
2分共6分)
40.(1)市区建筑物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市区绿地
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市区人口、产业密集,车
流量大,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任写2点得4分)
(②)特点: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气流由
郊区流向市区,形成热力环流。(2分)
不同:海陆风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
风总是从郊区吹向市区。(2分)
(3)合理规划,留出通风廊道:控制城市规模;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减少
废热排放。(任写2点得4分)
1.B2.A
【解析】1.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环绕地球运行,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
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因此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号”与“天宫
一号”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ACD错误;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
号”属于银河系,就不可能属于河外星系,B正确。故选B。
2.“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基本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都属于人造天体,A正确,
B错误;“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之间没有因相互吸收而相互绕转,因此不构成天体系统,
C错误;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环绕地球这颗行星运行,因此应属于卫星,D
错误。故选A。
3.B4.C5.A
【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远,所以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
程中,远离太阳,B正确。天问一号从地月系飞往由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D错误。天问
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运行轨道,是天体,A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
间,而天问一号的目的地是火星,所以不需要穿越小行星带,C错误。故选B。
4.
陨石坑是由天体的撞击形成的,由于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流星体与火星的摩擦力
小,产生的阻力小,撞向火星的流星体只有少部分能够与大气摩擦燃烧掉,大部分落到火星
表面,冲击力更强,因此火星上陨石坑更多、更大,C正确:火星上陨石坑的多少与火星自
身的大气特点有关,与火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及火星和地球的相对质量、体积大小关系不大,
A、D错误;火星位置比地球离小行星带近,B错误。故选C。
5.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小,形成的大气层厚度较小,大气稀薄,且火星环境干燥,水汽少,
不适宜生命生存,A正确;火星位于太阳系,且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可以获得稳定的太阳光
照,B错误:火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运行环境较为安全,
C错误;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D错误。故选A。
6.A7.D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