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打包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导学案(打包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25 17:53:15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 题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执笔 审核
学习目标 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了解黄土高原治理的措施。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等)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一.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 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 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 ,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结合教材图6. 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 _,多 _,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 _保护;③夏季降水,且多 。(2)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 、 _等活动破坏地表。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 ,破坏了 和 ,使得自然灾害加剧, 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 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二.水土保持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1)采取 ____等生物措施与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退耕 、 ,过度放牧的地方 等。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讨论完成教材29页“活动”2,得出结论是: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2、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1)读教材图6. 37 ,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2)读教材图6. 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3)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的缓坡拼地应修建______耕作。②退耕结合    ,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   的增长,减轻其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上高原的_______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仕务。四、展示引导学习(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点拨)五、评价提升学习(当堂做巩固练习,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一、单项选择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及土壤的关系是( )A.植被覆盖率低,土质黏,水土流失严重B.植被覆盖率高,土质黏,水土流失严重C.植被覆盖率低,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D.植被覆盖率高,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2、以下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A.石林 B.丹霞 C.塬、梁、峁、川 D.雅丹3、以下不属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 B.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C.河水富营养化 D.破坏农田和村庄4、黄土高原部分地区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人为原因是( ) A.黄土的特性决定的 B.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C.暴雨集中 D.水土流失 5、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湿地退化 B.冰川萎缩 C.水土流失 D.草原退化 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及土壤的关系是( )A.植被覆盖率低,土质黏,水土流失严重 B.植被覆盖率高,土质黏,水土流失严重C.植被覆盖率低,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D.植被覆盖率高,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5、以下不属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 B.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C.河水富营养化 D.破坏农田和村庄6、黄土高原部分地区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人为原因是( ) A.黄土的特性决定的 B.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C.暴雨集中 D.水土流失 7、黄土高原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湿地退化 B.冰川萎缩 C.水土流失 D.草原退化 二综合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是 。(2)请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 (回答1点即可)。人为原因: (回答1点即可)。(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了 河下游成了地上河。(4)现在,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①建挡土坝、护坡坝等 a 缓坡地(山顶地带)②营造灌木林、种植山杏等 b 陡坡地(山腰地带)③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 c坡脚地(山脚地带)
我的收获: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还有什么疑惑和新发现?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 题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执笔 审核
学习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3)黄土高原东起 山脉,西至 ,北连 高原(大致以 为界),南抵 。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 、 ,水土流失严重。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原因是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 ,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地貌景观(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过 米。(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 ,形成 、 、 、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 ;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 ,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2.成因: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 、 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合作探究: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课本P27页活动: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四、展示引导学习(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点拨)五、评价提升学习(当堂做巩固练习,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一、单项选择题1.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剧种是( )A.二人转 B.黄梅戏 C.越剧 D.梆子、秦腔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A.塬 B.梁 C.峁 D.川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人多地少,过度开发破坏地表 ④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A. ①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A.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B.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C.退耕的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 D.退耕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让农民陷入贫困6.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窑洞,其形成原因是( )A.黄土具有直立性,较干燥 B.黄土具有黏性C.黄土比较湿润 D.黄土土质比较松散7.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上的黄土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D.风化作用8.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话与 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关(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10.以下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A.石林 B.丹霞 C.塬、梁、峁、川 D.雅丹12.以下不属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B.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C.河水富营养化D.破坏农田和村庄二综合题: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的区域为________高原。流经该区的河流D为______河。 (2)图中地形区B为_________平原,C为__________高原。 (3)图中A是位于本区的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 (4)本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5)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堆积区,其成因是在__________作用下,将位于中亚、______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
我的收获:【亲爱的同学们,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还有什么疑惑和新发现?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