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电能与电功》说课稿 粤沪版 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电能与电功》说课稿 粤沪版 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3 19:5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能与电功》说课稿
一、本章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能与电功》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八年级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逐步上台阶,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渗透科技意识等课标中的新理念。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及做功的实质。
2.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3.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4.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生活中的常用单位——“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2.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变形。
难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学法是小组合作交流论归纳总结法和感知探索法。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进行启发诱导。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将章首语配上图片和朗读配音,播放给同学们看:广袤的戈壁滩、劲舞的狂风、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把学生课间休息时还尚未安定的心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他们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进电学的大门。 
(二)提出问题
问题一:电流做功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了声音,电流通过白炽灯泡、电风扇等,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也为电功的引入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引出电功的概念。
问题二: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中让学生猜想、讨论得出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完成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利用“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相等”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的原理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
问题三 :用电是要付电费的,同学们都知道你们家的电费是怎样被计量出来的吗?对于电能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又想了解些什么?
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借助学生课前收集的电能表说明书,对电能表的功能、规格、读数等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制作的有关电能表的课件资源有:
1.电能表在家庭电路中安装位置的视屏素材。
2.演示电能表工作时的Flash动画。
3.能够进行交互操作的有关电能表铭牌上数据和单位的物理意义。
4.有关电能表读数及电费计算的例题。
5.IC卡电能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电的作用的图片(可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以及节约用电关心科技发展意识的培养)。
(三)互动合作 评价总结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为此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小组同学间自查形式,选择题,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共同合作达成学习目标。
(四)反馈训练 巩固提高(略)
六、教学特色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认识物理概念,体现了《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授课模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三)互动合作、评价总结(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课标中研究问题的方法:问题与猜想——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等环节,结合我们平时倡导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从而有效的达成情感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结合我们当前研究的课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屏素材、Flash动画、老师在网络资源上查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多种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