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3 20: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森林古猿过的是( )
A.水栖生活 B.洞穴生活 C.陆栖生活 D.树栖生活
2.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无机营养→草→兔 B.浮游植物←鱼←人
C.草→兔→鹰 D.水草→浮游植物→鱼
3.在东京奥运会以下比赛项目动作中,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的是( )
A.击剑手刺出长剑 B.拳击收拳防守
C.射箭者右手拉动弓弦 D.攀岩者用手拉动身体向上移动
4.“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诗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跳跃、爬行 B.飞行、跳跃
C.飞行、游泳 D.跳跃、爬行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6.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的浮出水面,这是什么原因( )
A.水中缺少二氧化碳 B.水中缺少氧气
C.缺乏饲料 D.池塘缺水
7.细菌内一定不在存在的结构是( )
A.成形的细胞核 B.鞭毛 C.细胞壁 D.细胞质
8.下列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模式图是( )
A. B. C. D.
9.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 )
A.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B.鱼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C.鱼的体表有鳞片和侧线 D.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和现存的所有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B.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的改变使得人类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D.人类已经从自然界的弱者逐渐变成强者,能够随意改变生物圈的面貌了
11.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气候条件 D.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2.真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
A.真菌个体大,细菌个体小
B.真菌都是有利的,细菌都是有害的
C.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
D.真菌靠出芽生殖,细菌靠分裂生殖
13.下列有关骨骼肌与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同一骨上
B.骨骼肌牵动着骨绕关节活动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
D.一组骨骼肌收缩能牵拉骨改变位置
14.2020年6月12日希腊卫生部宣布,当地时间11日起,在希腊药房购买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处方。关于抗生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
B.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菌群,对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没有影响
C.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D.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可用抗抗生素治疗
1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不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② B.③ C.④ D.⑤
二、综合题
16.据图填空,[]内填数字, 上填写相应的名称或字母符号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内的 .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 .
(3)章鱼、带鱼、墨鱼、鱿鱼中只有 是鱼类。
(4)鱼类的特征是
17.填写我国珍稀动物名称:
一 ;二 ;三 ;四 。
18.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呼吸的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回顾你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A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 ,原因是蚯蚓靠湿润的 进行呼吸;观察B河蚌时,发现它具有了呼吸器官(②) ;观察C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③)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2)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E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水从鱼口进入,由鳃盖后缘流出后, 的含量增多。
(3)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E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 ] 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 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19.下图为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根据体内有无 ,可分为无脊椎动物 和脊椎动物 两大类。(填序号)
(2)动物B靠 进行呼吸,依靠肌肉和 的辅助运动。
(3)把动物E头部浸入水中,E (填会或不会)死亡。
(4)动物C幼体时期用 呼吸,成体时期主要用 呼吸,冬眠期间几乎依靠 呼吸。
(5)从 类动物进化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 类动物恒温动物。
20.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1)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维持 的作用.
(2)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被更快分解,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循环.
(3)如图中的蜜蜂正在采蜜,同时它能帮助植物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丛林中,以树栖为主。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无机营养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该选项的箭头书写相反,B不符合题意。
C.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兔、鹰它们之间的关系,C符合题意。
D.草和浮游植物之间不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
3.A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详解】图中击剑手刺出长剑时候,上肢处于伸肘状态。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而拳击收拳曲臂防守、射箭者右手拉动弓弦、攀岩者用手拉动身体向上移动时候,这些上肢均处于屈肘状态,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C
【分析】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
【详解】天高任鸟飞这句话描写了动物飞行的方式,海阔凭鱼跃描写了游泳的运动方式。
故选C。
5.D
【详解】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故选D。
6.B
【分析】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池塘里的鱼在黎明时刻出现浮头现象,是鱼类与藻类植物在黎明时竞争水中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而引起的。
【详解】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B正确。
故选B。
【点睛】理解黎明时刻,由于生活在水中的鱼和藻类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消耗,会导致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较低,使鱼的呼吸受影响。
7.A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所有的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和荚膜,但所有的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8.A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正确。
B.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错误。
C.下面的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不是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错误。
D.上面的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错误。
故选A。
9.D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分析作答。
【详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当水从口进出,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里的毛细血管血液中,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而血液中由于鱼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入水中,然后水从鳃盖后流出,完成了一次气体交换。当离开水后鳃丝就会黏在一起,使鱼无法呼吸,再者鱼的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所以“鱼儿离不开水”。故选D。
【点睛】关键知道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和鱼的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
10.D
【分析】从古猿到人的过渡中劳动使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
【详解】A.根据化学进化学说,人类和现存的所有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A正确。
B.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环境的改变引起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下到地面上的森林古猿,不得不用手来防御敌害和获得食物,这使得人类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C正确。
D.经过若干万年,古人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而且能够用火,其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已从自然界的弱者变成了强者。 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了,而不是改变的生物圈的面貌,D错误。
故选D。
11.D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和数量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弱。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12.C
【分析】真菌和细菌都有独立生活能力,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真菌和细菌都有独立生活能力,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故选C。
13.A
【分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但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不能将骨复位,需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来复位。一组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两根由关节向连的骨上,才能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详解】A.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两根由关节向连的骨上,才能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A错误。
B.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B正确。
C.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会牵动前臂骨绕肘关节活动产生屈肘动作,C正确。
D. 一组骨骼肌收缩能牵拉骨改变位置,D正确。
【点睛】对骨、关节、肌肉在结构上的关系及三者如何协调配合要清楚。
14.A
【分析】抗生素是指微生物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的形成,所以能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
【详解】A.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抗生素的滥用,会使得抗药性的细菌被选择下来,所以耐药细菌的种类会越来越多,A正确。
B.抗生素不仅能杀死致病细菌,也能杀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B错误。
C.抗生素药品也会有保质期,时间久了也会变质,C错误。
D.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新冠肺炎不能用抗生素治疗,D错误。
故选A。
15.B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图中:①捕食关系;②④⑤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
【详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分析上图可知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②④⑤;不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①③。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1)⑦腮
(2)鳍
(3)带鱼
(4)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试题分析:(1)鱼生活在水中,一是因为能用⑦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二是因为能用鳍游泳。
(2)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和尾鳍,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3)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带鱼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 墨鱼、鱿鱼、章鱼身体柔软,外套膜,体外有贝壳,用鳃呼吸,属于软体动物。
(4)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17. 大熊猫 东北虎 藏羚羊 金丝猴
【分析】珍稀动物是指数量较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丹顶鹤、扬子鳄、金丝猴、褐马鸡、朱鹮、东北虎、藏羚羊、白鳍豚、蒙古野驴等,据此解答。
【详解】图一是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哺乳动物。
图二是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达到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图三是藏羚羊,哺乳动物,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
图四是金丝猴,哺乳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两种金丝猴。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18.(1) 湿润 体壁 鳃 气门
(2)二氧化碳
(3) ②气囊 两
【分析】A蚯蚓用体壁呼吸,B河蚌和D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③气门是气体进出C蝗虫体内的门户,E鸟类的体内有许多②气囊,可与③肺完成双重呼吸。
【详解】(1)A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B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②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C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③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与体内气管相连。
(2)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3)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②气囊与③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19.(1) 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E/EB ACDFG
(2) 体壁 刚毛
(3)不会
(4) 鳃 肺 皮肤
(5)G
(6)AD/DA
【分析】图A是家鸽,属于鸟类;图B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图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D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图E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图F是鲫鱼,属于鱼类;图G是壁虎,属于爬行动物,据此分析解答。
(1)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称为无脊椎动物,图中B蚯蚓和E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脊柱的属于脊椎动物,图中A家鸽、C青蛙、D家兔、F鲫鱼、G壁虎属于脊椎动物。
(2)
图B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
(3)
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在腹部有大量的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头部没有,因此将头部浸入水中,蝗虫不会死亡。
(4)
图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期间主要依靠皮肤进行呼吸。
(5)
G是壁虎,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
图中A家鸽属于鸟类,图D家兔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不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
20. 生态平衡 物质 传粉
【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详解】(1)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在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被更快分解,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蜜蜂正在采蜜,同时它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方面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