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1. 了解“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和相关战役的学习, 了解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以史为鉴, 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目标导学一·探寻战争之原因
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经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政治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反超英、法。
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所占殖民地与其经济实力的比例不相符
①根本原因: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英法
德美
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迅速
政治:殖民地广阔
政治:殖民地狭小
重新瓜分
不肯退让
矛盾重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
欧洲——世界经济中心
需 要
投资场所
市场
原料产地
瓜分世界的狂潮
目的(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相关史事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材料二:“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有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1、德国在这一时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经济前提是?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以上材料说明德国的矛头主要指向谁?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争夺殖民地。
英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间英德矛盾最为突出。其他国家间也是矛盾重重,错综复杂。结合下面展示的欧洲各列强的争夺计划表,你认为谁和谁有可能成为盟友?
英国
主要矛盾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问题
争夺殖民地
最主要的矛盾:英德矛盾
②主要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艘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进行扩军备战,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欧洲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战略地理位置、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地缘政治势力等因素的交织,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火药桶”
目标导学二·探寻战争之过程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合作探究: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普林西普没有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为什么?
不同意,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
(1)普林·西普的行为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行为;
(2)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来讲,他的行为是带有恐怖行为的色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恐怖活动的发生。
提示:可从目的、手段性质、结果等方面思考
2.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制止一切反奥宣传和行动,惩办进行反奥活动的人,共同审判行刺者。塞尔维亚政府几乎答应了全部条件。蓄意动武的奥匈帝国仍不满意,于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标志)
“萨拉热窝事件” 发生后,德国皇帝悲喜交加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
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3.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全国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法国总动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按照“施里芬计划”,德军侵入比利时。
8月4日:在要求德军从比利时撤军的最后通牒到期之后,英国对德国宣战。——(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意大利是虽是三国同盟中的一员,却于1914年8月3日宣布中立。意大利以中立和参战为手段,向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协约国方面满足了它的欲望。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宣战。
4.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 —— 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
塞尔维亚—奥匈
德 、法
1916年2月—1916年12月
“绞肉机”“地狱”“屠场”
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70多万,法军损失略多。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
凡尔登战役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凡尔登是法国的著名要塞,是通向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初,德军决定进攻凡尔登,把它变成“碾碎法军的磨盘”。
法军总兵力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凡尔登战役,而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
凡尔登战役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交战双方:
时间:
特点:
凡尔登“绞肉机”——把血流干的“处决地”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战争具有残酷性和破坏性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
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6.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
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1.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
2.美国与德国在争夺拉丁美洲的过程中矛盾尖锐;
3.同时美国与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7.一战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8年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目标导学三·探寻战争之性质、特点、影响
问题思考:纵观一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你认为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就战争双方而言,都是强盗的帝国主义战争。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根据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表归纳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战争历时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
名称 数量(人)
拿破仑战争(1790-1815) 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07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
普法战争(1870-1871) 876
日俄战争(1904-1905) 29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941
一战(191-1918) 5509
特点:
①持续时间长;
②规模大,涉及范围广;
③危害大,杀伤力空前强大。
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一:一战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各国死伤人数超过三千万。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整编自《大战:1914~1918年的世界》
①对人类社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材料二:英国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境。 ——《世界经济史》
②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③对殖民体系: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材料四: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沙皇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也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④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材料五:……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六: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⑤对思想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材料七:两个军事集团都疯狂扩军,并建立起发达的军事工业,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和毒气的首次使用,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战争形势,大大增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客观上促进了许多军事理论的产生。——张卉研《一战全史》
⑥一战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启示:
每年11月11日为英国阵亡将士纪念日
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09年,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哈里 帕奇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原因
经过
影响
启示: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标志:
交战双方:
转折点:
加速进程:
结束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盟国和协约国
1916年,凡尔登战役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
②俄国的十月革命
①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性质:
后果: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约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入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话反映出一战是( )
A.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B
2.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交战国政府纷纷发表官方文件,声明本国参战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保卫自由”,但实际上交战国都各怀鬼胎……此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 )
A.产生的影响 B.战争的规模 C.爆发的背景 D.战争的性质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