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内
战
爆
发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
会议召开
国民党发
动内战
解放区的
自卫反击
时间:
1945年8月。
国民党目的:
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共产党目的: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
时间:
1946年1月10日。
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作战原则和方针: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结果:
以运动战作战方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结果:
中共中央等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
化 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①
②
复习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了解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3、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4、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时间和地点掌握历史知识。
3、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定义:
学习探究
1、阅读课本P116正文,说出什么叫土地改革?抗战胜利后,中共是如何调整土地政策的?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共对土地政策的调整:
土地改革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文件名称:
学习探究
2、阅读课本P116正文,为了进行土地改革,中共颁布什么文件?说出该文件颁布的时间和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时间:
1947年。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
有其田,按照农村
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学习探究
3、阅读课本P116正文,说出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结果:
学习探究
4、阅读课本P117正文第一段,说出土地改革的结果?
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影响:
学习探究
5、阅读课本P117正文第二段,说出土地改革的影响(意义)?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问题思考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 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
么作用
①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②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千里跃进大别山:
学习探究
1、阅读课本P117正文第三段,说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经过?
经过:
二、三大战役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武汉
南京
西安
济南
北平
大 别 山
陕
西
山 东
河 南
河 北
山
西
湖 北
安
徽
江
苏
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
学习探究
1、阅读课本P117正文第三段,说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
二、三大战役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千里跃进大别山:
背景:
学习探究
2、阅读课本P117正文第三段和P118正文第一段,说出三大战役的背景?
经过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二、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
人物扫描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他参加隆
化战斗,被选为爆破组长,率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
楼、5座碉堡,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到一座桥型
暗堡中的机枪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突击受阻。他
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发现无处安置炸药,而总攻
时间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
壮烈牺牲,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1950年9月,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1929-1948)
在
中
舍
战役名称:
学习探究
3、阅读课本P118正文第三段,说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意义?说出攻占锦州的意义?
辽沈战役。
(1)辽沈战役
热 河
沈阳
长春
锦州
张家口
北平
保定
天津
济南
徐州
南京
开封
郑县
大同
大连
青岛
连云港
时间:
指挥及军队:
意义:
攻占锦州的意义: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战役名称:
学习探究
4、阅读课本P118正文四段,说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地点、意义?
淮海战役。
(2)淮海战役
热 河
沈阳
长春
锦州
张家口
北平
保定
天津
济南
徐州
南京
开封
郑县
大同
大连
青岛
连云港
时间:
指挥:
地点:
意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
军队: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
战役名称:
学习探究
5、阅读课本P118第五段,说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地点、意义?
平津战役。
(2)平津战役
热 河
沈阳
长春
锦州
张家口
北平
保定
天津
济南
徐州
南京
开封
郑县
大同
大连
青岛
连云港
时间:
指挥:
战果:
意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国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东北野战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军队:
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
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学习探究
6、阅读课本P119正文第二段,说出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意义:
二、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学习探究
1、阅读课本P119相关史事,说出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目的 :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地点:
河北西柏坡。
内容: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学习探究
1、阅读课本P119最后一段,说出南京解放的时间和意义,以及国民党的去向?
四、南京解放
史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
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意义: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的去向:
退往台湾
材料研读P119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课后活动P120
2、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大批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
你认为奇怪吗?为什么?
不奇怪。
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有以下儿个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知识拓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来历
1943年3月,国民党出版了署名蒋介石而其实是御用文人代笔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其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在《解放日报》发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予以反击。受此启发,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而唱响全中国,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之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歌词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
土地政策变化:
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时间:
1947年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的土地政策,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作用: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国共最后一战。
时间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作用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回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标志:
南京解放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
指挥及军队: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区
攻占锦州的意义:
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作用: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
指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战场:
以徐州为中心
作用:
解放了长江中下潜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指挥: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和平解放,傅怍义接受和平改编
结果:
作用: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时间:
1949年4月
意义: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检测
课后活动P120
1.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A
2.1946年5月,中共中央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减租减息
B.将逃亡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D.打击地主,保护贫下中农
课后活动
A
3.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课后活动
C
4.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在南京政府的胸膛上,插上一刀的中共将领是( )
A.林彪、罗荣桓
B.陈毅、粟裕
C.刘伯承、邓小平
D.聂荣臻、陈赓
课后活动
C
5.解放战争期间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一直忧心战火会毁了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但北平城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能速战速决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北平城墙固若金汤
课后活动
A
6.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作者在台湾隔着台湾海峡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之情。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B.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D.西班牙殖民者占据台湾
课后活动
B
7.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课后活动
C
8.在辽沈战役中,哪一地点对该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A.沈阳
B.锦州
C.长春
D.辽阳
课后活动
B
9.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课后活动
C
10.“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课后活动
D
11.“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
B.刘邓大军
C中原野战军
D.华北解放军
课后活动
B
家庭作业
1、识记本课“检测”中的内容
2、预习第25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