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滨”等12个生字,会写“滨”“载”“栽”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感受海滨小城之美。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主要景物及其样子,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感受海滨小城之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滨”字。
1.话题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出示海滨小城图片)
揭示课题,指名读课题,准读前鼻音“滨”。
2.学习生字“滨”。
看看图片,看看“滨”的偏旁,猜一猜“滨”是什么意思?
“滨”是水边,靠近水的地方,“海滨小城”就是一座靠近海边的城市。靠近海的地方叫海滨;靠近湖的地方是湖滨;还有什么滨?(河滨、江滨……)
老师板书,学生书空,一起来写好课题中的生字“滨”。滨,左边三点水,右边是“宾客”的“宾”,左窄右宽,下横稍长。
3.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林遐,去看看这座海滨小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画面导入,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一笔一画共同完成课题中“滨”的书写,体现文眼的重要,也强调生字书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句子归类,识记字词,理清脉络。
课文读得怎么样?一起来检测一下!
【第一组】
·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hào)瀚(hàn)的大海。 ·帆船上的渔(yú)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ɡē)臂(bei)也镀(dù)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biàn)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船上满载(zǎi)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1)自由读:读准带拼音的字词。
(2)抽读:交流不明白的地方,相机解决重点字词。
理解“浩瀚”(偏旁都是三点水,形容水势浩大。);
多音字“臂”,情境练习:“游行的人们挥舞着手臂(bì),朝阳为他们的脸和胳臂(bei)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2)发现:这组句子是从1——3自然段中找出来的,请大家把他们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三段写了什么地方?(板书:大海、沙滩)
小结:原来1——3自然段围绕“海滨”,写了大海、沙滩两处美景。
【第二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zāi)了很多树。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zāi)着许许多多榕(rónɡ)树。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chú)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cǎi)在沙滩上一样。
(1)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区分“栽”和“载”,并书写。(小儿歌:有木栽树木,有车载货物。斜勾要舒展,小撇巧穿插)。
(3)发现:这组句子来自4——6自然段,请你把他们送课文,读一读。
读了4——6自然段,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结构相同,第一句都是中心句。勾出中心句,这三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师:4——6自然段还在写海滨吗,这是写了什么地方?(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小结:4——6自然段围绕“小城”,写了庭院、公园、街道三处美景。
3. 聚焦课题,理清脉络。
师:课文紧紧围绕题目“海滨小城”,先写海滨,再写小城。现在看着板书,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吗?
学生根据板书,梳理课文结构。
小结:课文按照先写海滨,后写小城的顺序,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和沙滩的风光,还领略了庭院、公园、街道的美景,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中段识字教学,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降低学生的识记难度。写字教学,本着“同类优先”原则,选择“载、栽”两个字。利用儿歌,辨别字义,帮助书写。同时,将初读课文、分组读句子与理清文章结构整合起来,顺势理解课题,找出关键句,形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
三、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境,交流景物,学习海滨美景(1-3自然段)。
1.勾画景物:我们先来欣赏海滨美景,如果你就是小小摄影师,来到海滨,会拍下哪些喜欢的镜头?把你在文中找到的美景框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读文,勾画自己喜欢的景物。
2.交流感受:你最喜欢哪处景物,用上书上的词语,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1)顺势梳理优美短语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棕色的机帆船 银白色的军舰 白色、灰色的海鸥 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银光闪闪的鱼 青色的虾和蟹 金黄色的海螺
指导读好“的字短语”。
读着这些景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景物颜色,写出了海滨美景的色彩丰富。)
(2)理解“镀”的特殊用法。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上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师:早晨的大海又有哪些色彩?(金黄色)读一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对比理解:你觉得“镀”可以换成这些字吗?(“染、涂、抹”)。为什么课文用“镀”呢?(通过查字典,看图片等方法,理解“镀”本义:“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课文为什么要用“镀”呢?一个“镀”字,把金灿灿的阳光和海边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充分展现了朝阳下大海的壮丽辉煌。)作者用词真是生动、准确呀!
3.表达训练:海滨真美!美在这些独特的景物上。请同学们试着借助书中或者自己积累的词句,学着课文1-3段,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一下海滨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勾画并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物,借助短语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说清主要景物极其样子,是本课的重要训练点。通过查字典、换词法、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交流表达,进而感受海滨的迷人风光。
(二)找关键句,抓住关键词,学习小城美景(4-6自然段)。
欣赏了海滨美景,我们现在移步到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去轻松漫步吧。
1.学习第4自然段,提炼方法。
(1)来到小城的庭院,第四自然段作者一开头就说:“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读一读第4自然段,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写了什么?
抓住关键词,填写思维导图。
(2)全班汇报,相机梳理。
你找到哪些关键词句,读给大家听听。聚焦关键词:“许多”,“香味”“满街满院”,“热闹”“笼罩”,了解树的种类多、香味浓、花多。(归纳:许多树木、叶香味浓、花开得热闹)
(3)借助思维导图,说清段落意思。
用上这些优美的词语,说一说小城的庭院美景吧。
小结:第4自然段中,作者正是围绕“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从树的种类多、叶香浓、花多,写出了独特的庭院景象。
2.迁移学法,学习第5、6自然段
学习提示 ①自由读5、6自然段,作者围绕关键句分别写了什么呢? ②把关键词圈出来,学着第4自然段制作思维导图。 ③小组交流:围绕关键句分别写了什么呢?
3.感情朗读,感受海滨小城的美。
你瞧,作者介绍庭院、公园、街道的时候,都会先用一个关键语句,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具体介绍,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庭院、公园、街道的美。你喜欢这样的小城吗?带着你对小城的喜欢,读一读课文4-6自然段。
“我的家乡在广东,就是这样的一座海滨小城。”课文还用了一个句子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插图)
出示: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板书:美丽整洁)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结构清晰,先写海滨,再写小城。1-3自然段,抓住了一系列颜色的词语和海滨特有景物的词语,按照由远及近顺序,将海滨的景色写得极具画面感。4-6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构段特点鲜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由扶到放,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四、课堂总结,积累佳句
1.回扣板书,总结全文。
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海滨色彩斑斓的大海、沙滩;还看到了小城里美丽整洁的庭院、公园、街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会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同样,写作时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会让我们的表达更清楚。
2.课文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想着画面,把你最喜欢的摘抄下来吧!注意钢笔书写,段前空格,标点符号占格等格式要求。
设计意图: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在第一学段写句子、写话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写好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是本单元的重要习作要求。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抄写这些“写得好的句子”,可使学生逐步内化,促进其书面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