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说明文6:说明方法(2)-精研说明文阅读技巧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说明文6:说明方法(2)-精研说明文阅读技巧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09: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说明文阅读技巧
教师说课 | 公开课 | 信息化教学 | 示范课 | 教育培训
主讲老师:
2023-2024
说明文阅读技巧之
说明方法(2)
目录
01
例题先行
结合例题明确出题形式初步感知
03
设问方式与重难点
深入挖掘错扣分细节
04
强化训练
综合经典题型强化能力
02
技巧讲解
讲解技巧重点与答题思路
01
例题先行
结合例题明确出题形式初步感知
地表形态的塑造
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②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③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④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01 例题先行
⑤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⑥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⑦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痕迹。
⑧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⑨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斛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01 例题先行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⑩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
01 例题先行
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01 例题先行
示例①: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
示例②: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02
技巧讲解
讲解技巧重点与答题思路
02 说明方法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介绍说明对象。
那么说明方法就自然成为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即为用什么来介绍说明对象,关系到读者能否对说明对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那么通常出现在文章的中部,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某个特点等)
手法关键
02
之前说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
为了让读者刚好地理解说明内容,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并且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01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常考的分为10种: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引用),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
手法类型多,不好记忆。
按照考察频率、难易程度和方法特征给同学分分为三个部分学习,大家注意比较记忆。
(部分地区只需要关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四种即可)
无牙教研工作室
13117799070
考点6: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表,如产品设计图、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一目了然。
①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②标志:图表、柱状图、箭头图等。
第二部分:一眼就能判断(有明显特征)
答题公式:说明方法+说明效果+说明内容+说明作用
画图表答题模式:运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简明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事理),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6: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二部分:一眼就能判断(有明显特征)
引资料
引资料(引用)有①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②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③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另外,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①作用:通过引用一些固有的资料来说明事物特征,增强说服力,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
②标志:引号,据说,某某说,有……为证等。
答题公式:说明方法+说明效果+说明内容+说明作用
引资料答题模式: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考点6: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①作用: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②标志: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或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二部分:一眼就能判断(有明显特征)
答题公式:说明方法+说明效果+说明内容+说明作用
摹状貌答题模式: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更生动活泼。
无牙教研工作室
13117799070
考点6: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二部分:一眼就能判断(有明显特征)
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①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②标志: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第三……
答题公式:说明方法+说明效果+说明内容+说明作用
分类别答题模式: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03
设问方式与重难点
深入挖掘易错扣分细节
设问方式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某段作用。
说明方法答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定位原文相关内容。

调动日常积累有关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标志判断说明方法
联系文章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公式:说明方法+说明效果+说明内容+说明作用
答题模板
无牙教研工作室
13117799070
①画图表答题模式:运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简明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事理),使读者一目了然。
②引资料答题模式: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③摹状貌答题模式: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更生动活泼。
④分类别答题模式: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答题模板
03 例题套练
海底也有淡水资源
①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梦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②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③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
④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局部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⑤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
03 例题套练
⑥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⑦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⑧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文章在介绍淡水资源来源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门别类地从渗透理论、凝聚理论、岩浆理论、沉降理论四种理论介绍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的四种理论,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04
强化训练
综合经典题型强化能力
04 强化训练-1
材料:
近期随着“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中国多地都市掀起一股冬季消费新风潮,“围炉煮茶”成为了年轻人社交的新宠,以下是各平台调研情况:
(以上数据来源于《新京报》客户端2023年1月16日,有删改)
04 强化训练-1
材料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一种并说明其作用。
答:示例一: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大众点评等平台的调研数据,客观准确地说明了“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示例二:运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图表中列举了与“围炉煮茶”相关的各平台调研项目和数据,直观具体地说明了“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示例三: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将2022年与2021年这两年“围炉煮茶”关键词在大众点评平台的搜索量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关注度显著提高。示例四: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了“大众点评”“抖音”“微博”等平台“围炉煮茶”相关数据,真实具体地写出了“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
04 强化训练-2
甘肃地名里的故事
①“甘肃”究竟是怎么来的?在中国地名中,有以山命名的,有以水命名的,有以人命名的,也有的地名是多个地名的合体,如甘肃。
②甘肃古为“雍梁之地”。相传夏禹划天下为九州,甘肃境内分属雍州西部和梁州北部。甘肃古称“陇西”“陇右”。唐代置“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青海湖以东,新疆东部以东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陇右”。所以“陇右”即成为甘肃省的特称,简称“陇”。但今人所说“陇右”,一般是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
③甘肃简称“甘”。西魏时始改张掖郡为甘州,以境内之甘峻(浚)山得名;隋时为“肃振国威,以通西域”,改酒泉郡为肃州。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党项族李元昊攻取甘州。1036年相继攻下瓜州、沙州、肃州,迅速控制了全部河西走廊和黄河东部部分地区。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因在宋之西方,史称“西夏”。李元昊分“国内诸州计之总兵五十余万”为左、右厢,设立12个监军司,其中“甘肃军司”驻甘州,“甘肃”一词首见于史册。
④甘肃一名,取甘州、肃州首字而得。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甘州,下辖2直隶州、5属州。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设陕西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陇西县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正式改名为甘肃布政使司,移治所于兰州,兰州成为甘肃省会,延至今日。
04 强化训练-2
⑤甘肃,形似一柄玉如意,镶嵌在中国版图的西北部。甘肃的风貌丰富多元,这里有九曲回肠的黄河、三千年不倒的胡杨、荒凉无垠的戈壁滩、一望无际的沙漠,也有秀美的塞上江南、辽阔的草原沼泽、连绵的雄伟雪山……想象在雅丹魔鬼城看日落、在月牙泉听那首涤荡心灵的歌谣、在戈壁滩上仰望祁连雪线,在沙漠里骑着骆驼,听着驼铃声声响的那一刻,几千年的历史与沧桑扑面而来。
⑥在甘肃,不得不提河西走廊,它是一段通往文明交汇的道路,是商旅绵延的古道,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通道。公元前138年,27岁的张骞手持汉武帝授予的符节,孟空西域,自此,今甘肃境内被中央王朝所控制。据《汉书·武帝纪》,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以其故地置酒泉、武威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分置张掖、敦煌两郡。因地在黄河上游以西,故称河西四郡。
⑦酒泉,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东临弱水,北跨长城,南阻祁连,西倚嘉峪,自古为迈西域的孔道,隋时曾改名肃州。酒泉一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据《汉书·地理志》求:“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曰酒泉。”唐代颜师古也说:“旧俗传云,城下有泉,其味如酒,故曰酒泉。”“酒泉”之称由此而来。还有一说,相传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获胜,汉武帝贪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为让将士们共尝美酒,将御酒倾倒入金泉之中,与众同饮,故称此泉为“酒泉”。
⑧敦煌,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
04 强化训练-2
遗址。
⑨张掖,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糠得(今甘肃省张枝市西北。晋改名永平,隋又改名张掖,移治今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永昌以西、高台以东地区。十六国时北凉沮渠蒙逊曾建都于此。西魏时曾改为甘州。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甘州为张扶郡。当通往西域及漠北道路要冲;水草丰美,有畜牧之饶。境内山丹河及黑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有“金张掖”“塞上江南”之称,遗存有大佛寺、木塔寺、黑水国城堡遗址及汉墓群、鼓楼等名胜古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⑩武戚,原匈奴休屠王地。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击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四万余降汉,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西汉王朝开始向河西移民。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采纳张骞建议,欲招乌孙东还居浑邪王之地,乌孙东不肯归还,于是汉武帝决定在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后又置武威郡,以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武威由此得名。
甘肃,是一个具有历史故事的地方。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地名,都可能隐藏着不广为人知的故事。仇池山是传说中华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神话传说中刑天葬首的地方,也是古代氏族的发祥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公元296年氐族首领杨茂揽在仇池山建立政权,至公元442年被南朝刘宋政权攻灭。仇池国先后存在了134年。
甘肃的地名,也寄托了老百姓饱尝流离战乱之苦后,最真挚的心愿。比如定西、安宁、安定、永登、永昌、永靖、和政等。包括甘肃,甘肃的“肃”,隋时为“肃振国成,以通西域”,取意“肃静宁边”。甘肃的地名,自西汉时期
04 强化训练-2
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之后确立,大部分在数千年来保持稳定,未曾变动,沿用至今。
甘肃,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中国的许多上古神话传说,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崆峒山,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传说,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并拜其为师。《庄子·在宥篇》记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事情。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是汉风烈烈的甘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唐韵里浪漫的甘肃;“羲皇画卦”“黄帝问道”是神秘莫测的甘肃。翻开甘肃地图,地名可谓是“活化石”,一地之名,不仅记录着当地的历史,也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地名研究中心发表于《甘肃日报》2023年3月有删减)
酒泉,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第⑦自然段在介绍“酒泉”地名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答:引用(引资料)。示例:引用《汉书 地理志》“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曰酒泉”的记载,有据可依地介绍了“酒泉”的得名由来,增强说明的权威性,让酒泉更具历史文化气息。
无牙教研工作室
1311779907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