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
牧 歌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3、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他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
重点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音乐卡片
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欣赏《牧歌》独唱,请问这首作品属于哪个民族的哪种体裁作品?这首作品和我们学习过的哪首音乐作品旋律有相似之处?
对比视唱以下两条旋律,请问它们在旋律、节奏进行等方面具有什么异同?给作品的音乐风格带来什么变化?
1.
2.
请视唱《牧歌》的乐谱,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句?乐句之间属于什么关系?
请用“噜”轻声演唱曲谱,注意控制音色和气息。
请随录音轻声哼唱,仔细倾听演唱者的演唱,模仿他的演唱方式,并体会作品中传达的情感。
欣赏另外一首《牧歌》,请问这首《牧歌》是什么演唱形式?与独唱《牧歌》相比,有什么异同?
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
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
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
白云和青天是我们的篷帐。
朝霞迎接我们自由地歌唱,
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
再次倾听《牧歌》(合唱),请问《牧歌》的主题反复了几遍?
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
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
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
白云和青天是我们的篷帐。
朝霞迎接我们自由地歌唱,
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
倾听合唱《牧歌》的引子,请问引子的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第一段 主旋律声部: 合唱形式:
第二段 主旋律声部: 合唱形式:
第三段 主旋律声部: 合唱形式:
分别倾听《牧歌》不同段落,请问每一段主旋律声部是由哪个声部演唱的?合唱的形式是什么方式的?
朗读合唱《牧歌》的歌词,想象歌词描述的草原景象。
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
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
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
白云和青天是我们的篷帐。
朝霞迎接我们自由地歌唱,
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
再次完整欣赏《牧歌》,每次主题出现时,请随音乐轻声哼唱主题,感受作品和声的效果。
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
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
无边的草原是我们的故乡,
白云和青天是我们的篷帐。
朝霞迎接我们自由地歌唱,
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
请完成教材上的编创练习,体会歌词声调与音高之间的关系。
请展示你的编创作品。
音乐充满了创作性,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思考如何利用音乐表达你们心中的情感,期待你们更多的作品,下课。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