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 课件(适用于新高考通用版)(共1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 课件(适用于新高考通用版)(共1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4 09:05:4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专题突破练七 人口与聚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福建莆田二模)下表示意2000年、2010年、2020年中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代表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其数值越大,要素分布越集中)。据此完成1~2题。
时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 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 地区 中部 0.302 0.305 0.336
甲 0.365 0.398 0.427
乙 0.773 0.765 0.771
丙 0.449 0.459 0.504
1.我国四大地区中,表中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  )
A.东部、西部、东北
B.东部、东北、西部
C.东北、西部、东部
D.西部、东北、东部
2.预计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则各级地方政府应(  )
A.提高人口迁移的成本
B.引导区域专业分工
C.培育国家级中心城市
D.增加经济考核权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基尼系数代表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其数值越大,要素分布越集中,我国西北半壁基尼系数最大,主要是由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于水源充足的地方。甲基尼系数最小,人口分布相对均匀,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相对较小,且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可以推测甲应该对应我国东部地区;乙基尼系数最大,故乙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结合表中信息可推断,乙应该对应我国西部地区;我国东北地区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相对较小,且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但东北地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聚集,因此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相对东部地区较大,较西部地区小,故丙对应东北地区。结合选项,A正确,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2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差异,经济水平较高的地方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因此为降低我国的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引导区域专业分工,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正确;提高人口迁移成本,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A错误;培育国家级中心城市会加剧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象,C错误;增加经济考核权重,可以适当缩小各地区的经济差异,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现象,D错误。
(2023·山东烟台、德州一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2020年我国不同人口流动类型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推测P1、P2、P3、P4分别表示(  )
A.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B.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C.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4.下列对该时期流动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乡城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比例较小 ②城城流动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③城乡流动人口中中老年人比例较大 ④乡乡流动人口受经济因素影响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乡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使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故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占比最高,故P1表示乡城流动,A、B错误;逆城市化是指当城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镇化速度就会放慢,甚至出现逆向流动人口超过正向流动人口的现象,我国目前整体上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应最小,故P4表示城乡流动,D错误,故选C。
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开始逐渐减小,目前我国人口流动跨省流动比例相对较大,主要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乡村地区流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地区,因此乡城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比例较大,①错误;城市经济水平较为发达,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城市人口普遍可以接受到较高的文化教育,因此城城流动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②正确;城乡流动人口主要为退休人员,其主要目的为回乡养老,因此城乡流动人口中中老年人比例较大,③正确;乡村和乡村之间经济差异相对不大,因此乡乡流动人口受经济因素影响相对较小,④错误。结合选项,C正确,A、B、D错误。
(2023·山东泰安二模)明朝万历二十五年,扬州城南200多米长的笔直运河,由于水流下泄迅猛,常导致过往船只搁浅,而被“舍直取弯”。该工程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水工智慧,史称“三湾抵一坝”,三湾片区因此得名。下图示意1955年、199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三湾片区功能区的分布,水域为运河,该段运河自北向南流。据此完成5~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年份是(  )
A.甲—1955年 乙—1990年 丙—2020年
B.甲—1990年 乙—2020年 丙—1955年
C.甲—2020年 乙—1955年 丙—1990年
D.甲—1955年 乙—2020年 丙—1990年
6.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对三湾片区运河“舍直取弯”的主要目的是(  )
A.拦蓄河水,灌溉农田
B.延长运河,增建码头
C.疏浚河道,减少淤泥
D.抬高水位,减缓流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D
7.三湾片区在2019年修缮已废弃的最大古码头,重现旧时“码头记忆”。对照甲、乙、丙三幅图,古码头应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功能区数量的变化以及功能区的分布状况,可以推测乙对应1955年,丙对应1990年,甲对应2020年,C正确,A、B、D错误。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将200多米长的笔直运河改挖成具有三个“湾”的河道,可以推测,主要目的在于抬高水位,减缓流速,使泥沙再次沉积在河道两岸,发展生产、生活,进行人类活动,D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运河长度,但流速减缓不适合增建码头,B错误;运河延长,河道变弯,泥沙淤积,C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灌溉农田,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
第7题,根据题干信息,三湾片区在2019年修缮已废弃的最大古码头,码头一般修建于河流弯曲的凹岸,2019年以前已被废弃,说明本地凹岸泥沙沉积不利于码头的运行,符合题意的为④地。①②两地位于平直运河处,不适合修建码头,③④位于河曲处的凹岸,适合修建码头,其中③处易受侵蚀,有利于码头运行,④处泥沙含量增多,不适合码头运行,应已被废弃,D正确,A、B、C错误。
(2023·福建三明三模)城镇化质量评价包含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指标。空间城镇化指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变与城镇化水平适应度,经济城镇化指农业生产活动向非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与城镇化水平适应度,社会城镇化指社会服务配套与城镇化水平适应度,生态城镇化指生态环境与城镇化水平适应度。下图为山东省部分城市阻碍城镇化质量提升指标障碍度(障碍度数值越高,代表阻碍程度越大)。据此完成8~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影响下列城市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指标及其可能原因是(  )
A.济南 生态城镇化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小
B.淄博 空间城镇化 城镇用地扩张速度过快
C.东营 经济城镇化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D.日照 社会城镇化 农业人口比重较大
9.提高青岛城镇化质量,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①优化城市建设用地 ②提升就业比重 ③完善教育保障 ④增加路网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影响济南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指标是生态城镇化,济南是山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众多,绿地面积较小,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小,A正确;影响淄博、东营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指标是社会城镇化,B、C错误;影响日照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指标是社会城镇化,是因为社会服务配套与城镇化水平适应度低,D错误。
第9题,读图可知,影响青岛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指标是空间城镇化,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变与城镇化水平适应度较低,故优化城市建设用地与增加路网密度,有助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变,①④正确;提升就业比重、完善教育保障是针对社会城镇化采取的措施,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
(2023·天津河西二模)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图1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图2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为提升大都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11.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
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12.图2中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人口规模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0题,辐射带动能力指的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发展,可以加强大都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D正确,A、B、C错误。
第1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单向吸收模式中中心城市对其腹地以吸收作用为主,而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对其腹地既具有吸收作用,又具有辐射作用,因此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更有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且使得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A错误,B正确;另外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慢与多种因素有关,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并不一定较慢,C错误;双向影响模式会促进腹地资源的开发,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12题,图2中,与C1、C4相比,C2、C3距离中心城市C更近,更有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速度更快,因此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A正确;交通条件、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等信息都不能从图中获取,B、C、D错误。
13.(2023·山东潍坊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重庆物流不仅通江达海、贯穿欧亚(中欧班列),更能以通道间的联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无缝衔接。目前,重庆市主城区规划和建设有7个较大规模物流基地(图1),各大物流园区功能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结合当前重庆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分别定位为对外物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图2示意寸滩港物流园区建设前后周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据图指出重庆市主城区的主要空间扩张方向。
(2)说明寸滩港物流园区建设对重庆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作用。
(3)推测寸滩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主要向东北、东南方向扩张。
(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地区开发,城区面积快速扩张;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吸引人口就业,居住区规模扩大。
(3)定位为对外物流中心。理由:寸滩港物流园区既有长江码头,又有铁路贯通欧亚,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具备水陆空联运条件;发展历史早,且位于中心市区,服务等级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根据图1可知,重庆市主城区的主要空间扩张方向为东北、东南。
第(2)题,寸滩港物流园区建设会改变当地土地的利用类型,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利于城市面积的扩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模;寸滩港物流园区建设会带动以物流运输为主导的相关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为城市提供了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就业,进一步促进居住区规模扩大。
第(3)题,寸滩港物流园区靠近长江,又有铁路穿行其中,沟通欧亚,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具备水陆空联运条件,对外交流便利;寸滩港物流园区发展历史早,基础设施完善,且位于中心市区,服务等级高,对外服务能力强,所以定位为对外物流中心。(共20张PPT)
专题突破练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广东茂名高三一模)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下图),在天山等高山地区广泛发育。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倒石堆的岩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  )
A.流水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影响倒石堆的岩屑碎块分选性的主要因素是(  )
A.坡度 B.海拔 C.形状 D.温度
B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考查风化作用类型。根据材料信息,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由此可知,棱角分明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故倒石堆的岩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物理风化作用,B正确;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岩石会被磨圆,棱角不明显,且风力搬运能力较弱,一般无法搬运颗粒较大的岩屑物质,A、C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或“U”形谷,D错误。
第2题,考查风化作用产物的堆积。读图分析可推测,岩壁由于坡度大,无倒石堆分布,而岩壁下坡度较小,发育倒石堆;大颗粒岩屑较重,滚动动能较大,可以滚到倒石堆边缘;小颗粒岩屑较轻,留在倒石堆上部,其分布规律与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堆坡度、风化作用等有密切关系,影响倒石堆中岩石碎屑分选性的主要是坡度,A正确;从图中无法推测出海拔、形状和温度对倒石堆岩屑碎块分选性的影响,岩壁下海拔和温度差异小,且碎屑物质都呈棱角分明的形状,这些因素对分选性影响小,B、C、D排除。
(2023·广东揭阳一模)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柏树国家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上,均匀分布着规模相当的圆形石灰岩洼地,总面积超过2 000平方千米,且形成了密集的柏树湿地群落。早期,洼地会保留水分,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洼地之间的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较大洼地则进一步扩大;晚期,洼地积水外泄,风化减慢,洼地接受崩积,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趋于近似。图1示意大柏树洼地景观,图2示意洼地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5题。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该地石灰岩洼地(  )
A.地表水充足,各地风化速率较快
B.生物呼吸作用强烈,风化速率较快
C.地表温度变化小,风化速率较慢
D.植被削弱太阳辐射多,风化速率较慢
4.早期,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主要是因为两侧洼地存在(  )
A.生物活动差异 B.边缘坡度差异
C.产沙速率差异 D.积水时间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D
5.晚期,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趋于近似,主要是因为(  )
A.较大洼地沉积加快
B.较大洼地侵蚀加快
C.较小洼地风化减慢
D.较小洼地沉积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3题,圆形石灰岩洼地形成了密集的柏树湿地群落,生物呼吸作用强烈,风化速率较快,B正确。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A错误。早期,洼地会保留水分,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风化速率快;晚期,洼地积水外泄,风化减慢,C错误。密集的柏树湿地群落,植被削弱太阳辐射多,但太阳辐射对风化速率影响较小,D错误。
第4题,早期,洼地会保留水分,大的洼地积水较多,风化和侵蚀作用大于小洼地,大的洼地的积水侵蚀洼地之间的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变窄,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较大洼地则进一步扩大。因此早期分水岭向较小洼地一侧迁移,主要是因为两侧洼地存在积水时间差异,D正确。生物活动差异、边缘坡度差异、产沙速率差异不大,A、B、C错误。第5题,据材料分析,晚期,洼地积水外泄,水位下降,水面减小,侵蚀减弱,沉积作用加强,洼地接受崩积,较大洼地沉积加快导致洼地的大小和洼地之间的距离趋于近似,A正确,B、C、D错误。
(2023·浙江高三摸底考试)下图为某向斜地质构造的地表岩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河流流经地层形成的顺序为(  )
A.a—b—c—d—E—N
B.d—c—b—a—E—N
C.N—E—d—c—b—a
D.N—E—a—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7.图中沿L1虚线方向的岩层剖面图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图为向斜构造,因此主体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则岩层年龄a>b>c>d,B、C错误。E和N是在主体岩层之上的水平岩层,为后形成的岩层,N岩层位于E之上,故为最新的,由此得出,岩层年龄a>b>c>d>E>N,A正确,D错误。
第7题,图中L1虚线经过的a、b、c、d为向斜构造,岩层应向下弯曲,B、D错误;中部为山峰,说明是向斜山地,E、N为向斜之上的水平岩层,A正确,C错误。
(2023·河北唐山高三一模)海底勘探表明,非洲西北部冈比亚河和热巴河入海口的大陆架上分布有较大规模的古三角洲。随着地理环境变迁,这些古三角洲上逐渐发育出多条河道,同时大量泥沙被输送至大陆坡沉积形成一系列扇形沉积体,之后海平面发生变动导致这些扇形沉积体成为深水扇(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图中区域的古三角洲与深水扇(  )
A.形成的外力作用相似
B.构成的泥沙粒径相同
C.形成发育的时间同步
D.所处的海水深度一致
9.推测古三角洲上多条古河道发育期间,图中区域(  )
A.三角洲顶部沉积加速
B.海底地形发生剧烈变动
C.海平面高度相对下降
D.河流输送的沉积物增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D
10.不考虑海水的作用,影响图中区域单个深水扇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  )
①大陆坡的坡度 ②古河道的数量和形状 ③大陆坡的宽度 ④古河流输送的物源量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可得,古三角洲和深水扇形成的外力作用均为流水沉积作用,A正确;所形成深水扇的河道逐渐发育,落差增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增强,泥沙粒径略大于古三角洲,B错误;深水扇的形成晚于古三角洲,C错误;深水扇部分处于大陆坡和深海盆地,D错误。
第9题,河道逐渐发育说明落差增大导致三角洲顶部搬运能力增强,沉积减慢,A错误;古三角洲未被明显破坏,因此海底地形没有发生剧烈变动,B错误;古三角洲上多条古河道发育说明落差增大,海平面高度相对下降,C正确;河流长度增加,但不能确定河流输送的沉积物增多,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0题,图中地区没有显示大陆坡的坡度,①错误;冈比亚河与热巴河古河道的数量差异不大,但形成的深水扇规模差异大,②错误;冈比亚河较热巴河入海口深水扇大陆坡宽度窄,深水扇面积小,③正确;热巴河较冈比亚古三角洲面积大说明古河流输送的物源量大,故④对,③④正确,B、C、D错误,A正确。
11.(2023·广东汕头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埋藏浅的碳酸盐岩。地下水流经裂隙时,溶滤大量盐类矿物,上升溢出地表形成盐泉。宁厂盐泉位于四川盆地,历史上长期生产食盐,现已停产但仍在流动。该泉出露于河流北岸背斜构造区(岩层倾斜角度很小)的陡壁处,附近没有断层通过,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与深埋在四川盆地向斜构造区的盐泉对比,该泉出现淡化趋势。图1示意四川盆地背斜及断层构造的分布,图2示意宁厂盐泉的地层剖面和形成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描述四川盆地背斜构造的分布特征。
(2)分析宁厂盐泉的形成过程。
(3)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宁厂盐泉出现淡化趋势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分布不均;(长短)规模不一;东部集中,西部较少;多为西南—东北走向;部分背斜发育断层。
(2)碳酸盐岩埋藏浅,易被溶蚀而产生大量裂隙;北岸山区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溶滤岩层中的盐类矿物;由地势高差而产生的水压使地下水逐渐向河谷汇集,并在陡壁较低处流出地表。
(3)长期大气降水,盐类矿物被大量溶滤;背斜区碳酸盐岩埋藏浅,岩石裂隙多,更易下渗;(与向斜区相比,)地下径流流程短,地下水循环深度浅,背斜构造,附近无断层,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难以参与深层地下水盐交换,缺乏深层地下水盐分补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背斜构造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大多数背斜构造为西南—东北走向,背斜构造长短不一,规模不等;有部分背斜构造中发育了断层。
第(2)题,据材料“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埋藏浅的碳酸盐岩”可知,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埋藏较浅,易被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溶蚀而产生大量裂隙;河流北岸山区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流经裂隙,溶滤岩层中大量盐类矿物;由地势高差而产生的水压使地下水逐渐向河谷汇集,并在陡壁较低处上升溢出地表形成盐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3)题,据材料“宁厂盐泉位于四川盆地,历史上长期生产食盐,现已停产但仍在流动”可知,宁厂盐泉生产食盐历史悠久,长期的大气降水下渗,使盐类矿物被大量溶滤;河流北岸背斜构造区岩层倾斜度很小,碳酸盐岩埋藏浅,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溶蚀作用强,岩石裂隙多,地表水更易下渗;与深埋在向斜构造区的盐泉相比,这里的地下径流流程较短,地下水循环深度浅,背斜构造,附近无断层,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该泉的地下水难以与深层的地下水进行水盐交换,缺乏深层地下水中盐分的补充,导致该泉出现淡化趋势。(共20张PPT)
专题突破练十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山东潍坊二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下表为中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据此完成1~3题。
食物来源 稻谷 小麦 时间 2018— 2019 2019— 2020 2020— 2021 2018— 2019 2019— 2020 2020—
2021
食用消费占比/% 74.7 75.4 74.8 70.6 68.1 68.8
饲用与损耗占比/% 7.1 7.9 15.8 13.7 11.6 28.5
工业消费占比/% 8.2 9.5 8.0 9.1 6.9 8.6
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 110.3 107.1 100.7 102.0 109.8 90.6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 133.8 132.7 M 141.6 146.8 N
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100%;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100%。
1.表中M、N代表的数值分别是(  )
A.128.4 124.4 B.132.7 139.5
C.131.6 152.0 D.135.6 147.5
2.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说明我国(  )
A.肉蛋奶消费量增长 B.粮食浪费较严重
C.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D.粮食进口量减少
3.“大食物观”视角下,我国应(  )
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③确保食用口粮安全 ④优先发展饲粮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M代表稻谷2020—2021年对应的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根据公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100%;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100%;那么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总消费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
M=100.7×(74.8+15.8+8.0)÷74.8=132.7; N=90.6×(68.8+28.5+8.6)÷68.8=139.5;故M=132.7,N=139.5,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2题,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说明饲料占比在增大,主要用于养殖业,同时粮食在流向牛、羊、肉鸡等牲畜的过程中,也存在损耗,所以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从而进一步推测肉蛋奶消费量增长,A正确;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不能说明粮食浪费较严重,B错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进口量减少会导致粮食总量下降,流向养殖业的粮食就应该会减少,C、D错误。
第3题,由“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可知,“大食物观”强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扩展食物来源,①正确;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提高的是粮食的产量,不能体现种类,②错误;“大食物观”的前提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尤其是确保食用口粮安全,③正确;“大食物观”视角下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是确保食用口粮安全,而不是优先发展饲粮生产,④错误。
(2023·山东济南二模)海域开发强度表示海域空间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承载程度。以不同类型用海活动的规模及其资源耗用程度,确定海域开发强度指数(≥0.3表示开发超载)。青岛市处于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其中,即墨区陆海开阔、向海而兴,是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主要承载区。下图示意青岛市海域开发强度指数。据此完成4~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导致青岛市区近岸海域开发强度现状的用海活动,不包括(  )
A.建设大型港口码头
B.发展沿岸滩涂养殖
C.发展滨海休闲旅游
D.建设生态海洋牧场
5.即墨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能优化海域开发的措施是(  )
①控制海岸线开发规模 ②大量填海造陆拓宽海洋利用空间 ③建立海岸线分类保护与综合管理机制
④扩大近岸养殖规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青岛市区管理海域开发强度较低,近岸海域开发强度较高,说明青岛市区的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主要集中在靠近海岸的地带,建设大型港口码头、发展沿岸滩涂养殖、发展滨海休闲旅游,都是在靠近海岸的地带进行的,A、B、C不符合题意;市区近岸海域不适合建设生态海洋牧场,D符合题意。
第5题,即墨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控制海岸线开发规模,建立海岸线分类保护与综合管理机制,能够优化海域开发,①③正确;大量填海造陆拓宽海洋利用空间,扩大近岸养殖规模,容易破坏海洋生态,不是合理的利用方式,②④错误。
(2023·江苏决胜高考4月大联考)2022年7月,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附近海域有害物质超标,这是自5月检测出含氟表面活性剂等成分超标后,再次检测出该有害物质超标。下图为日本横须贺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与御宿町相比,7月横须贺市附近海域(  )
A.水温高、盐度低
B.水温低、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
D.水温高、盐度高
7.这次的超标有害物质随洋流最先流向(  )
A.菲律宾 B.加拿大
C.俄罗斯 D.中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两地的纬度相当,所以不考虑纬度对水温的影响。图示区域7月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横须贺靠近陆地,温度高,且靠近陆地,会有淡水汇入,盐度低,A正确。
第7题,污染物在横须贺海域,随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最先流向加拿大,B正确。
(2023·北京顺义二模)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分异显著。下图为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高黎贡山(  )
A.东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西坡
B.黄壤分布上限约为1 400米
C.东坡土壤类型比西坡丰富
D.东坡山麓常绿阔叶林广布
9.研究发现高黎贡山从山麓至海拔3 400米处,土壤肥力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因为海拔高的地区(  )
A.枯枝落叶含量多
B.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多
C.水热条件组合好
D.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A
10.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A.应严格禁止旅游、生产、科研等活动
B.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潜在的战略资源
C.具有蓄洪防旱、防风固沙生态效益
D.主要作用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黎贡山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该山地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坡,排除A;根据图中信息,黄壤分布上限在2 400米左右,排除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高黎贡山东坡土壤类型比西坡丰富,C正确;东坡山麓地带为亚热带稀树草原土,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植被为灌丛、草地,排除D。
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3 400米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热组合较差,分布着灌木、草丛,枯枝落叶较多,土壤肥力随海拔升高而增大,A正确,排除C;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微生物分解速度变慢,排除B;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养分易流失,土壤肥力低,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排除A;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潜在的战略资源,B正确;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效果不明显,排除C;自然保护区可以培养公共生态文明观念,但不是主要作用,排除D。
11.(2023·山东淄博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2021年,我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72.05%。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和环境安全,我国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多在大型炼化基地建设。图1示意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图2示意我国主要石油储备基地分布状况。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2
(1)简述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
(2)论述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变化:石油、煤炭的消费比例下降;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上升。
有利影响:控制碳排放的增长(或控制污染物排放),利于国家资源、环境安全。
(2)必要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石油的稳定性容易受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运输安全)等因素影响;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合理性:主要布局在沿海(或靠近海港布局),发达的海运便于石油的输入;布局在炼化基地,便于专业托管(或共用基础设施或便于供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市场距离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的消费比例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对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控制碳排放的增长,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利于国家环境安全,利于保证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第(2)题,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石油的稳定性容易受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运输安全等因素影响,能源安全性不够高;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保障充足的能源供应。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主要布局在沿海,发达的海运便于石油的输入,降低运输成本;布局在炼化基地,便于专业托管,基础设施完善;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市场广阔,市场距离近,便于运输。(共18张PPT)
专题突破练二 大气运动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湖南岳阳高三一模)地表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某地地表反照率的平均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一天中,同一下垫面反照率不变
B.一般来说,清晨和傍晚反照率高
C.一天中,太阳高度越大,反照率越低
D.反照率越高,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多
2.关于该地12月份反照率与8月份反照率差异的原因,描述合理的是(  )
A.12月份地表有积雪,反照率低
B.12月份昼短夜长,反照率高
C.8月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反照率低
D.8月份降水多,土壤湿度较高,反照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可知,一天中,同一下垫面反照率在清晨和傍晚高,B正确、A错误;由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可知,下垫面反照率在清晨和傍晚高,因而不是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降低,C错误;结合地表反照率的概念可知,反照率越高,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少,D错误。
第2题,结合图中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可知,12月份反照率高,A错误;12月份地表有积雪,反照率高,B错误;植被的反射率低,因8月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反照率低,C正确、D错误。
(2023·广东高三春季开学考试)蒸散发量指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之和,是地球表面水分耗散的主要形式。自然条件下,小时蒸散发量与空气温度和净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下图为祁连山东部某亚高山草甸区在6月某日三种不同覆被情况下的小时蒸散发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甲、乙、丙分别表示(  )
A.草地、裸地、水面 B.草地、水面、裸地
C.裸地、水面、草地 D.水面、草地、裸地
4.根据乙、丙覆被下蒸散发量的日变化特征,判断该日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全天晴好,空气湿度小
B.上午有阴雨,午后转晴
C.上午晴好,午后有阴雨
D.全天阴雨,空气湿度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蒸散发量指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之和,是地球表面水分耗散的主要形式,甲、乙、丙三地中,甲的蒸散发量明显大于乙、丙两地,说明甲处是水面,而对于乙地和丙地,乙地的蒸散发量大于丙地,说明乙地还有植被的蒸腾作用,因此乙地是草地,丙地是裸地。D正确,A、B、C错误。
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自然条件下,小时蒸散发量与空气温度和净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空气温度越高,净辐射量越大,则小时蒸散发量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3时后,乙地和丙地的小时蒸散发量有明显的下降,说明此时净辐射量下降,此时有阴雨天气出现,C正确,B错误;全天阴雨或晴天,则甲、乙、丙小时蒸散发量应大致与净辐射量变化一致,空气湿度通过读图无法分析得出,A、D错误。
(2023·河北唐山高三期末)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气象状况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条虚线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①②③④最可能出现大雾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锋面的形成需要有冷暖气团相遇,图中西半部,等压线近于平行,甲虚线几乎与等压线垂直,两侧风向相同,虚线处无冷暖气团相遇,无锋面形成,排除A;乙虚线与等压线近于平行,西侧南下冷空气与南方暖空气相遇,最可能形成锋面,B正确;丙、丁虚线两侧等压线稀疏,大气较稳定,受单一气团控制,无锋面形成,排除C、D。
第6题,雾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的现象,即水汽过饱和,需要气温等于或低于露点温度才能形成,图中四点处只有②地露点温度与气温相等,其余地区气温均高于露点温度,B正确,A、C、D错误。
(2023·湘豫名校高三联考)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是指在湖陆差影响下,在湖体上空或下风侧激发降水的特殊天气过程。下图示意利用某个时区区时计时的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过程发生(a)和结束(b)时间的日变化。据此完成7~8题。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的特点是(  )
A.降水频次季节变化较小
B.覆盖范围宽广
C.历时一般不超过3小时
D.降水强度较大
8.对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具有促进作用的近地面风是(  )
A.偏北风和偏西风 B.偏北风和偏东风
C.偏南风和偏东风 D.偏南风和偏西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7题,冬季鄱阳湖水量少,面积小,湖效应弱,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很少,即季节差异大,A错误;激发型湖效应降水覆盖湖体及下风侧附近,覆盖范围较小,B错误;图a显示,大部分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开始于13:00—23:00,结束于12:00至次日2:00,可推测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的结束时间要比开始时间晚2—3小时,降水过程的持续时间较短,C正确;夜晚对流较弱,湖陆温差激发的湖效应降水强度较小,D错误。
第8题,近地面为偏南风和偏东风,其气流来源于南面或东面的洋面上,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利于加强湖区上升气流,促进形成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而偏北风和偏西风来自大陆内部,气温低,湿度小,不利于促进形成激发型鄱阳湖湖效应降水,C正确,A、B、D错误。
(2023·广东深圳高三期末)有关专家对中天山北坡特殊条件下的云与降水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下表是以海拔为序的中天山北坡七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基本情况。下图为中天山北坡七个气象站和水文站降水量随海拔(单位:米)的年、季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测站名称 经纬度位置 海拔
东经 北纬 大西沟气象站 86°50' 43°06' 3 539
大渠子气象站 87°06' 43°34' 2 160
天池气象站 88°07' 43°53' 1 972.5
石门子水文站 86°14' 43°52' 1 320
乌鲁木齐气象站 87°37' 43°47' 917.9
昌吉气象站 87°18' 44°01' 577.2
蔡家湖气象站 87°32' 44°12' 44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中天山北坡降水随海拔的年变化特点有(  )
①2 000米以上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②2 000米以下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③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变多后变少 ④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变少后变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冷季,中天山北坡降水少,降水随海拔变化不明显,说明该时段中天山北坡(  )
A.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水汽少
B.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
C.天山准静止锋徘徊不前
D.位于北冰洋气流迎风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中天山北坡降水随海拔的年变化特点是,2 000米以下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②正确,①错误;整体来看,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变多后变少,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第10题,冷季,中天山北坡受冬季风影响,一是冬季风水汽含量少,不会带来多的降水,二是冬季风冷而重,随海拔上升的幅度较小。因而,该时段中天山北坡不仅降水少,而且随海拔升高,降水的变化不大,B正确;来自大西洋的西风主要影响天山西侧,A错误;天山准静止锋多出现在冬春季节,会带来一定降水,C错误;如果受到北冰洋冷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会较多且随海拔变化,D错误。
11.(2023·河北张家口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的西安(34°24'N,108°55'12″E)和汉中(33°02'24″N,107°00'06″E)两城市被秦岭所分隔,自然环境各具特色。下图为1971—2000年西安市、汉中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比较西安市和汉中市气温年内变化的差异。
(2)西安市冬季各月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低于汉中市。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西安市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变化较大;汉中市气温年变化较西安市小。
(2)冬季,受秦岭的影响,西北季风在北坡堆积,西安市气温较低;南坡影响小,气温高。西安纬度较汉中高,太阳辐射量少,气温较低。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西安市冬季月均温比汉中市低,夏季月均温比汉中市高,气温年变化较大,而汉中市气温年变化相对较小。
第(2)题,由图可知,西安市冬季各月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低于汉中市。因为汉中市和西安市分别在秦岭的南北坡,西安市冬季受西北寒冷空气的影响较大,气温较低;而汉中市位于秦岭南坡,冷空气受到秦岭阻挡,对汉中市影响较小,所以汉中市冬季气温较高。由材料可知,西安市较汉中市纬度高,太阳辐射量更少,并且离冬季风源地更近,受影响更大,所以气温更低。(共21张PPT)
专题突破练三 水体运动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山东济南一模)在大尺度的流域易形成复杂的水汽自循环。若流域两端海拔高程差比较大,在温差和气压差作用下,会驱动大气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实际效果与“烟囱效应”类似,一定程度上会对水汽产生影响。下图示意干旱半干旱区大高程差流域水循环模型。据此完成1~3题。
1.“烟囱效应”直接加强了(  )
A.地表蒸发 B.大气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随着流域地表植被的增加,中下游地区地表反而呈现干裂化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下游地区水分因蒸腾迁移而失衡
B.上游地区地下水蒸散量大于补水量
C.流域内植被恢复增大了蒸腾水汽量
D.“烟囱效应”将上游水分输送至下游
3.要缓解局部干裂缺水症状,中下游地区适宜(  )
A.降低植被覆盖率 B.进行生态调水补水
C.增加人工降雨量 D.降低流域两端高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烟囱效应”会驱动大气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气流流动的方向以水平方向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水汽产生影响,而大气的流动会挟带一定的水汽,所以“烟囱效应”会增强水汽输送作用,C正确;地表蒸发是水汽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不能体现流域两端气流的水平运动,A错误;大气降水是水向下运动,B错误;地表径流是由高处向低处流,D错误。
第2题,“烟囱效应”会导致大气挟带水汽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而中下游地区海拔较低,植被蒸腾的水汽向高海拔地区流动会导致本地区水汽减少,从而导致地表水分减少而出现干裂化现象,A正确;水汽向较高海拔的上游地区输送,上游水汽的补给量会增加,且上游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深,地下水蒸散量相对较小,对中下游地表干裂化影响小,B错误;若流域内植被恢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增大了蒸腾水汽量,会导致气候变湿润,降水增多,地表不应出现干裂化,C错误;“烟囱效应”会导致大气挟带水汽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上游较下游地势高,水分不会向下游输送,D错误。
第3题,降低植被覆盖率会导致气候失衡,生态恶化,A错误;为回补中下游地区的缺水问题应设法增加水源补给,进行生态调水、补水,以缓解缺水问题,B正确;人工降雨只能解决短时缺水问题,中长期对缺水问题影响很小,C错误;降低流域两端高差工程量大,且会破坏地表生态环境,D错误。
(2023·河南郑州一模)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有多条河流注入,伊犁河是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盖水库建成。下图示意1960—201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4~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巴尔喀什湖水量耗散的主要途径是(  )
A.水面蒸发 B.湖水下渗 C.湖水外流 D.人类引用
5.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地下水补给湖泊水量较大,原因可能是(  )
A.伊犁河入湖水量减少
B.湖区降水量减少
C.湖区地下水位下降
D.湖区蒸发量增多
6.1960年至201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整体呈现(  )
A.不断减少 B.不断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4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巴尔喀什湖水量变化中蒸发量占比最高,因此水面蒸发应是水量耗散的主要途径,A正确。
第5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入湖径流显著减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湖泊水量增加,A正确;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都没有明显变化,B、D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并不能看出地下水位的变化,C错误。第6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巴尔喀什湖蒸发量变化不大,但是入湖径流量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减少,导致湖泊水量先减少;20世纪80年代之后,入湖径流量开始增加,因此湖泊水量增加,因此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C正确,A、B、D错误。
(2023·湖南邵阳二模)下图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7~9题。
7.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8.若该海域温跃层深度达一年中最深的季节,下列说法与之相符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9.温跃层会导致(  )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图中②处水温上下变化最大,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
第8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述的是春季;“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是夏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秋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冬季。南海温跃层深度达一年中最深的季节,表层水温也最低,对应冬季,D正确、A、B、C错误。
第9题,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难以与表层海水进行交换,导致严重贫氧现象,A正确、C错误,跃温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B错误;密度跃层会导致出现“海中断崖”使潜艇沉毁,D错误。
(2023·福建三明高三期末)潮流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水垂直涨落时水体的周期性水平运动现象。按运动形式分为往复流和旋转流。图1示意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水深分布。图2示意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潮流椭圆(某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潮流矢量终点连接起来的接近椭圆的封闭曲线,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代表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长轴方向代表最大流速方向,椭圆扁率越大的为往复流,扁率越小、越接近圆形的为旋转流)。据此完成10~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关于海南岛中东部海域最大半日潮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域越深潮流流速越快
B.旋转流以逆时针旋转为主
C.海域越深旋转流越明显
D.最大流速方向与海岸平行
11.潮流形成旋转流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底地形的变化 B.地转偏向力影响
C.海水的往复运动 D.海水的涨落幅度
12.下列关于潮流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沿岸气候 B.形成大型渔场
C.塑造海岸地貌 D.不利污染扩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0题,长半轴代表最大流速,北部水深较浅的海域潮流流速快,南部水深较深的海域潮流流速慢,A错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旋转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错误;东南部海域深度最大,潮流椭圆扁率小,更接近圆形,说明该海域旋转流最明显,C正确;长轴方向代表最大流速方向,由北部海域潮流椭圆可知,最大流速应是南北方向,与海岸线不平行,D错误。
第11题,潮流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水垂直涨落时水体的周期性水平运动现象。其周期性水平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水平偏转,来回周期运动,使潮流出现旋转运动,进而形成旋转流,B正确,A、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12题,潮流是水体周期性水平运动,与海水的大规模定向运动不同,不会形成寒暖流,不会影响沿岸气候,A错误;不会形成渔场,B错误;作为海水的运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形成海岸地貌,C正确;同时海水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潮流作为海水的一种运动形式参与海水复合运动之中,对水体污染扩散是有利的,D错误。
13.(2023·山东青岛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洋上层平均密度较小、深层平均密度较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向热力结构,这种结构会抑制水体的垂向混合过程,进而影响热量的垂向输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有无河流径流输入对北冰洋海水性质有显著影响。图1示意北极地区大洋环流,图2示意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有无河流径流输入时的平均温度。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在图1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方向,将北极地区大洋环流补充完整。
(2)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的原因。
(3)简析关闭北极河流径流对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关闭北极径流后,北冰洋海面高度降低,从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导致海冰融化,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
(3)北极河流径流关闭后,陆地径流自较低纬度亚欧大陆向拉普捷夫海输送的热量减少,表层水温下降;由于缺少淡水的输入,附近的盐度上升,海水表层密度增加,利于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因此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陵兰岛的东侧应为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欧洲西侧应为北大西洋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因此绘图见答案图。
第(2)题,结合图中海水流向可知,北太平洋的海水经楚科奇海后流向北冰洋,因此关闭北极径流之后,汇入北冰洋的水量变少,海面高度降低,从太平洋流入楚科奇海的暖海水增加,温度升高,导致海冰融化,因此楚科奇海向外输送的海冰增加,由此导致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减少。
第(3)题,结合图中位置可知,拉普捷夫海位于北冰洋附近,因此北极河流径流关闭后,陆地径流自较低纬度亚欧大陆向拉普捷夫海输送的热量减少,导致海水表层水温下降;关闭北极河流径流之后,由于缺少淡水的输入,拉普捷夫海附近的盐度上升,海水表层密度增加,有利于海水热量的垂向输送,因此导致拉普捷夫海表层水温下降。(共17张PPT)
专题突破练十一 区域发展与区际联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湖南邵阳三模)埃尔埃希多地区被誉为“欧洲蔬菜之都”,这里雨季时间短,降水少,在数万公顷的山坡和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上,一片片塑料温室顶棚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图为西班牙调水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水方向最可能由南往北
B.部分地段需逐级提水
C.解决了受水区的用水问题
D.沿线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
2.甲工程对调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
A.洪涝、地震等灾害频率降低
B.大气污染普遍减轻
C.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得以解决
D.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第1题,由图中河流特征可知甲工程南部更缺水,故调水方向最可能由北向南,A错误;读图可知,甲工程穿过众多山地,部分地段需逐级提水,B正确;缓解了受水区的用水问题,但不能解决,C错误;穿越山地,沿线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D错误。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推知,埃尔埃希多地区位于甲工程南部,当地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调水后灌溉量增加,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程度易加剧,D正确。
(2023·山东泰安一模)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注入大西洋。河流中上游多建拦河水坝,而下游则多建设顺河堤坝(图1)。图2为塞纳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图2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3.塞纳河上游建设的拦水坝多为低坝,主要原因是塞纳河(  )
A.流量稳定 B.含沙量小
C.流程短 D.落差小
4.巴黎地区水源主要来自河水,但每年都有几个月需要水库协调才能满足河水对城市的供水。水库协调可能开始于(  )
A.1月 B.3月 C.6月 D.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解析 第3题,读材料可知,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流入大西洋,河流落差小,故建设低坝的主要原因是落差小,D正确。
第4题,塞纳河流域上游靠近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丰富,故6月开始,巴黎地区就要做好水库协调工作,C正确。
(2023·河南开封二模)水位变化作为湖泊水文过程和水量平衡的动态反映,是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贝加尔湖水位变化深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为确保湖泊水位平稳,
当前俄罗斯对贝加尔湖最高、最低水位均
有明确要求。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唯一的
流出河流,建有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据此完
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5.图示水电站的建设会使贝加尔湖(  )
A.水位升高 B.年温差变大
C.气温升高 D.极值水位提前
6.确保湖泊水位平稳,主要目的是(  )
A.开发水利资源
B.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C.保护生态环境
D.增加水电站发电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第5题,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唯一的流出河流,水电站建设使流出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升高,A正确;水电站的建设对气温、年温差影响小,B、C错误;极大值水位提前,但极小值水位推迟,D错误。
第6题,开发水资源主要考虑水量和水质,A错误;水电站可以调节水位来减少河流下游的洪涝灾害,B错误;确保湖泊水位平稳,有利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贝加尔湖水位较高,有利于增加水电站的发电量,D错误。
(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1950年,台湾岛架设最早的电力调配工程——东电西送,将中央山脉东侧的水电通过高压线翻越古道输送到西部。1998年,台湾岛建成另一条翻越中央山脉的西电东送线路。21世纪又建成自高雄到台北的南电北送线路。下图示意台湾岛东电西送路线。
据此完成7~9题。
7.与西侧的河流相比,中央山脉东侧河流开发水电的优势在于(  )
①水量充沛 ②流速更快 ③邻近市场 ④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A
8.推测台湾岛东电西送架设的高压电线主要通过的地形为(  )
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从东电西送到多方向输电,主要是为了(  )
A.增大发电产能 B.保障电网稳定
C.推动基建进程 D.调整能源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第7题,东侧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更快,且东侧属于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水量充沛,①②正确;西侧城市多,经济发达,更邻近市场、设施更完善,③④错误。
第8题,高压电线经过河流发源地附近,主要通过的地形可能为山谷、鞍部,这些地方地势较低,可降低施工难度,②③正确,C正确。
第9题,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电不稳定,需要风能、火电、水电相互配合,主要是为了保障电网稳定,B正确;增大发电产能、推动基建进程、调整能源结构不是主要目的。
10.(2023·福建泉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率先承接香港产业转移,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1990年以后,随着竞争优势减弱,蛇口产业园区的企业纷纷外迁,厂房空置率不断上升。2009年,深圳提出了“再造新蛇口”的战略。通过改造旧厂房,完善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重点发展网络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众多互联网和电商公司入驻。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前海的金融、贸易、现代物流业为蛇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下图示意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推测深圳蛇口产业园区制造业企业先集聚后外迁的主要原因。
(2)分析深圳“再造新蛇口”战略选择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
(3)说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建设对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积极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集聚:具有政策优势;邻近香港便于承接产业转移;临近港口便于出口;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园区基础设施完善。
外迁:劳动力价格和地价上升;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区域竞争激烈;企业逐渐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冲击;地区产业升级的政策影响。
(2)服务业污染少;附加值高,经济增长潜力大(产值增长较快);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聚集;增加就业;促进消费、繁荣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有利于吸引投资,增加贸易额;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第(1)题,深圳蛇口产业园区制造业企业先集聚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距离香港较近,便于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距离港口较近,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较低;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外迁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增高;随着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区域政策优势丧失,与其他地区的竞争加剧;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更低的地区转移;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迁出;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冲击较大;等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2)题,服务业污染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服务业的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产值增长较快,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来此集聚;能够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的消费水平,促进区域市场的繁荣。
第(3)题,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建设,能够大量吸纳外来资金,提高区域投资量,增加贸易额;能够提高服务业的产值,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的科技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等等。(共27张PPT)
专题突破练九 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广东湛江二模)港城脱钩,是指在港口城市的要素关系固化之后,对原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突破。港城脱钩的可能性取决于以往和当前经济互动强度的大小,也取决于主要由吞吐量结构和集疏运结构决定的港口负面效果的大小,还取决于城市的规模能级、产业多样性水平等。将不同的脱钩状态进行相应的赋分(1—8分),数值越大,反映港口和城市之间的脱钩程度越大。下图示意2000—2019年辽宁城市港城脱钩值的时空演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0—2019年,辽宁城市港口最可能出现港城绝对脱钩的是(  )
A.大连 B.营口
C.锦州 D.丹东
2.在辽宁城市港城脱钩的演化过程中,
城市与港口相互依存度最强的时段是
(  )
A.2000—2004年 B.2005—2009年
C.2010—2014年 D.2015—2019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题,港城脱钩,是指在港口城市的要素关系固化之后,对原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突破。将不同的脱钩状态进行相应的赋分,数值越大,反映港口和城市之间的脱钩程度越大。由材料可知,2000—2019年辽宁城市港城脱钩值最高的是丹东,故辽宁城市港口最可能出现港城绝对脱钩的是丹东,D正确,A、B、C错误。
第2题,在辽宁城市港城脱钩的演化过程中,城市与港口相互依存度最强的时段即辽宁城市港城脱钩值最低的时段,2000—2004年脱钩值最低,故A正确,排除B、C、D。
(2023·河北唐山二模)江西赣南山区小火车(线路见下图)于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将沿线丰富的竹材运出山沟。20世纪80年代,小火车不再运输竹材,转而用于山区农民所需的化肥、饲料等物资运输。20世纪90年代,小火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今,这列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重新启动,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世纪90年代,赣南山区小火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为(  )
A.竹材资源枯竭 B.铁路设施老化
C.市场需求减小 D.运输速度缓慢
4.如今,赣南山区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对沿线产业促进作用较大的是
(  )
A.山地畜牧业 B.茶产业
C.水产养殖业 D.制糖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小火车的修建主要是运输沿线的竹材,后期运输化肥、饲料,随着各类物资的市场需求减小,小火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C正确;赣南山区竹材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并未枯竭,A错误;铁路设施老化,运输速度缓慢,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
第4题,赣南山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丰富,排水条件较好,适宜发展茶树种植,如今,赣南山区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拓展了茶产业,带动“茶香之旅”蓬勃兴起,B正确;山地畜牧业的旅游价值较低,A错误;山区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C错误;赣南山区不适宜种植甘蔗,发展制糖业,D错误。
(2023·山东济南一模)轨道交通是一种舒适、准时、高运输能力的运载方式。多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某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分布 B.土地面积
C.出行需求 D.人口规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6.不同层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作用是(  )
A.高速铁路实现城市间的客货运输
B.城际铁路满足城市群的对外联系
C.都市圈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
D.市郊铁路可以促进功能区发展
7.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③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④提升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5题,城市群轨道交通是主要以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网,A错误;城市发展形态的人口规模方面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城市用地面积影响了居民出行时间和距离,即城市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从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但是两者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D错误;城市交通需求的大小,尤其是城市居民公共交通需求的大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C正确。
第6题,高速铁路主要实现城市间的客运需求,A错误。城际铁路主要满足城市群内部的联系,B错误。都市圈轻轨,一是作为城市骨干交通模式,承担大量的公共交通客流,二是在城市经济活动密集的中心区域提供便利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交通服务,三是作为快速轨道交通在城市特殊地区的延伸或加密,C错误。市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D正确。
第7题,轨道交通系统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②错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次中心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但不能提高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①③正确,④错误。
(2023·山东聊城一模)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建设韧性城市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走向韧性城市再走向韧性城市群,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城市安全韧性内涵的理解,有长三角城市群研究者将城市韧性准则层划分为生态、工程、经济和社会四大维度。下面各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指数和综合指数时空发展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  )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
B.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程、生态指数稳步提升
C.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指数逐年上升
D.社会管理、医疗水平提升,社会指数增长幅度最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9.从空间分布特征看,长三角城市(  )
A.韧性等级都有升高
B.高度韧性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北部
C.中低度和低度韧性城市没有变化
D.韧性水平整体呈现由一线城市核心向边缘递减趋势
10.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障民生底线
B.增强经济实力,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
D.扩大各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抗灾救灾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长三角地区经济指数、社会指数均稳步上升,工程指数、生态指数上升幅度较小,且工程指数波动上升,高度韧性和中度韧性区域增多,因此可以推断长三角地区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A正确,B错误;经济指数并没有逐年上升,而是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C错误;经济指数增长幅度最大,D错误。
第9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长三角低度韧性区域没有明显变化,A错误;高度韧性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南部地区,B错误;中低度韧性城市区域减少,高度韧性城市区域增加,C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韧性水平整体呈现由一线城市核心向边缘递减趋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障民生底线;增强经济实力,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可以增加抗灾减灾能力,提升灾害恢复水平,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扩大各城市人口规模,会加剧灾害损失,无法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D错误。
(2023·山东聊城二模)广东省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发展海洋经济有很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岸线生态保护压力和开发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巩固提升。下图为2008—2018年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及占GDP比重。据此完成11~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据图可知,广东省沿海经济带(  )
A.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B.海洋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C.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缓慢
D.海洋第二产业增值明显
12.制约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的是(  )
①海洋开发模式粗放转为集约 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 ③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滞缓 ④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海洋第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海洋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A正确;海洋生产总值相比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慢,B错误;读图可知,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速,C错误;海洋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产值增长较慢,D错误。
第12题,海洋开发模式粗放转为集约,会导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减小,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导致海洋资源开发以粗放式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大,制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②正确;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滞缓,导致海洋空间管理混乱,制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③正确;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④错误。
四川省西部多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多在3 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地形,海拔多为500—2 000米。全省被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在其
他类型主体功能区域之中,限制开发区面积
占全省面积近八成。下图示意四川省重点
开发和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
成13~1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四川省主体功能区中(  )
A.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重点开发功能区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C.限制开发功能区内部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D.禁止开发区没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形状
14.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比,四川省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自然地理条件较均一
B.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
C.东部地区污染较严重
D.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3题,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故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区域间差异性显著,区域内部一致性较为突出,但自然条件不会完全相同;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第14题,四川省西部多为高原山地地形,东部多为盆地、丘陵地形,说明自然地理条件不均一;西部海拔高,起伏大,人口密度较小;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污染无关;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需保护范围广。
15.(2023·山东泰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老铁路是中国与老挝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老友谊的标志性项目,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沿线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物时有出没,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磨憨是云南最南端的乡镇,磨丁是老挝北部小城)是中老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地处昆曼国际公路以及老挝南北公路的关键节点,以边境贸易和物流仓储业为主。中老铁路改变了老挝缺乏高效运输方式、运输成本高的局面,促进了该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壮大,使中老两国合作更加全面、紧密。下图示意中老铁路分布及沿线概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分析中老铁路桥隧比例高的原因。
(2)简述“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优势条件。
(3)分析中老铁路的开通对“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道路长度。板块运动活跃,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基础不稳,且沿线河谷雨季水位较高,建桥梁、隧道有利于运行安全。沿线多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减少占用耕地,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等。
(2)位于中国和老挝交界区域,处于交通节点,地理位置优越;为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享有优惠的国家政策;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充足且成本低;等等。
(3)提高了运量和运速,降低了运输成本,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延长了运输距离,扩大了该经济合作区的服务范围;提高了该经济合作区的物资周转量和周转率,有利于提高该经济合作区的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沿线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物时有出没,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并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道路长度。夏季可能遭遇暴雨,河谷雨季水位较高,加上地质条件复杂,板块运动活跃,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基础不稳,建桥梁、隧道有利于运行安全。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野生动物多,修建桥隧可避开各类自然保护区、动物通道,利于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减少占用耕地,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
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等方面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3)题,中老铁路的建成对经济合作区发展的作用可从完善运输网、促进区域合作等方面分析。中老铁路是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境外的铁路项目,完善了运输网络,缩短了货运距离和运输时间,提高了运量和运速,降低了运输成本,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中老两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该经济合作区的物资周转量和周转率,有利于提高该经济合作区的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共21张PPT)
专题突破练十 环境与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北京东城二模)海洋表层水体的pH约为8.2,呈弱碱性。长期以来这种稳定的化学环境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pH降低)是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系统面临的又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香港周边不同海域1986—2017年的年均酸碱度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海水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海域海洋酸化会使(  )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 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 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3.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加剧,径流含沙量增大
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海洋酸化表现为pH降低,①②③④四处中,②所在位置酸碱度变化大于-0.02,负值最大,故酸化最严重,B正确。
第2题,海洋酸化会使海水的腐蚀性加强,贝壳类生物的甲壳受到腐蚀,生物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近岸的海洋污染会加剧,B错误;沿海的陆地酸雨与海洋酸化关系不大,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D错误。
第3题,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水体酸化,B正确;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对海洋的影响不大,不会引发海洋酸化,A、C错误;生物沉积会导致海底有机质含量增加,但不会导致海水酸化,D错误。
(2023·广东茂名二模)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 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区域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据此完成4~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  )
A.居民出省劳务收入
B.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C.乡村旅游大力发展
D.种植业规模的扩大
5.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  )
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 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 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没有关于居民出省劳务的信息,A错误;由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可知,当地主要是在梯田中发展种植业,梯田不利于机械化生产,B错误;由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可知,该镇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使得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收入的增加作用更显著,C正确,D错误。
第5题,该镇位于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农业规模较小,且农作物加工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①错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可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②正确;西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山地,耕地面积有限,不宜扩大种植业,③错误;由图中的“弃田修整、田埂维护、管理维护”和“梯田景观生态旅游”可知,该镇需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D正确。
(2023·山东泰安二模)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 600毫米。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6~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草地Ⅰ B.草地Ⅱ C.草地Ⅲ D.草地Ⅳ
7.图中M处为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
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
8.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
A.草地Ⅲ B.草地Ⅳ C.人工防风林 D.农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6题,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南坡,气候干旱,因此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四类草地位于同一坡向,水分条件的差异取决于坡度、岩层、土壤,草地Ⅱ所在的区域坡度较缓,有泉水出露,潜水位高,因此土壤含水量最大,植被覆盖率最高,故选B。
第7题,由上题可知,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M地坡度较陡,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M处出现了荒漠化,C正确;结合图可知,图中M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误;处于背风坡并不是M处为荒漠区的原因,B错误;结合图可知,M处的岩石与草地Ⅰ处的岩石类型一致,因此土壤状况并不是形成荒漠的原因,D错误。
第8题,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田区的土壤盐渍化最严重,故选D。
(2023·辽宁沈阳三模)20世纪初,美国阿克伦曾经为“世界橡胶之都”,轮胎及橡胶相关企业在此集聚。20世纪中期,法国生产出全世界第一条子午线轮胎,成为轮胎发展的新方向。20世纪下半叶,阿克伦轮胎等相关产业衰落。21世纪以来政府提供资金并联系科研机构,促使阿克伦成为聚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和纤维等)行业的领先者。据此完成9~10题。
9.阿克伦市轮胎等相关产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橡胶资源枯竭 B.新技术的冲击
C.市场需求减少 D.生态环境恶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10.阿克伦市的转型成功,主要是因为(  )
A.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B.完善了基础设施
C.培育了新的主导产业
D.开发了新的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20世纪中期,法国生产出全世界第一条子午线轮胎,成为轮胎发展的新方向。20世纪下半叶,阿克伦轮胎等相关产业衰落”可知,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新技术的冲击,B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其橡胶资源枯竭(且橡胶资源还可以从外部调入)或生态环境恶化,A、D错误。市场对轮胎的需求并未减少,C错误。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21世纪以来,政府提供资金并联系科研机构,促使阿克伦成为聚合物行业的领先者,当地培育了新的主导产业(聚合物产业),促进了转型成功,但产业并没有呈现多元化的特点,A错误,C正确。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地本身的基础设施就较为完善,B错误。当地是培育了新的主导产业,而不是开发了新的资源,D错误。
(2023·浙江温州三模)甘肃省金昌市拥有丰富的铜、镍等资源,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市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据此完成11~12题。
11.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主要考虑了该市的(  )
①资源种类 ②产业基础 ③交通条件 ④劳动力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金昌市在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上“延链”,有利于原有企业(  )
A.降低制造成本 B.减少原料运费
C.减少能源消耗 D.缩短市场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1题,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主要考虑了该市的资源种类如“甘肃省金昌市拥有丰富的铜、镍等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充足等;还主要考虑了该市的产业基础,如材料信息“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市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①②对;交通条件不是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主要考虑的因素,③错;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④错。综上所述,A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12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金昌市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是围绕本地丰富的铜、镍等资源条件形成的,原有产业应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链”即延伸产业链,是将原有有色金属产业链尽可能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而金昌市在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上“延链”应为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所以有利于原有企业缩短市场距离,D正确;金昌市在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上“延链”,重点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新的产业链耗能源、原材料会减少,而原有企业不会减少消耗能源、原材料,B、C错误;原有企业制造成本也不会降低,A错误。
13.(2023·河南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浑善达克沙地(下图)曾经水草丰美,20世纪后期,由于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21世纪初,这里开始进行生态恢复。在浑善达克沙地深处某行政村,设计了乔—灌—草多层次、高密度防风林。同时,为了保证树木成活,使用生根剂处理树木。当年种植的旱柳萌芽了,然而好景不长,次年这些树木就不再抽叶,并逐渐枯死。2002年,人们在严重退化的土地上,建起了围栏,让其自然恢复。到2008年,该行政村草被完全恢复,自然生长的榆树高5—8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推断浑善达克沙地的主要气候特征。
(2)分析当地在严重退化的沙地上,人工树木短暂存活后逐渐枯死的原因。
(3)说明建起围栏后当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
(4)对于“在浑善达克沙地类似地区应加强人工恢复植被”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年降水量少(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多大风。
(2)人工树木移栽初期,依赖自身储存的养分能够维持其短期的生长。当地土壤贫瘠、疏松,冬季严寒,多大风,且蒸发强烈,水分不足,不利于人工树木存活。
(3)原有土壤保留有当地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适应性强的植物在裸地上首先生长;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等条件逐步改善,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被逐步恢复,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4)观点:不应加强人工植被恢复。人工植被恢复投入大;适度减少人类的干扰,自然恢复的效果可能更好(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根据图可知,浑善达克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年降水量少,且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天气;其气候大陆性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变率大。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在人工树木移栽初期,植物依赖自身储存的养分能够维持其短期的生长,植物可以萌芽;当地土壤贫瘠、疏松,植物生长不良;且当地气候大陆性强,冬季严寒,多大风,植物越冬困难;当地种植多层次、高密度防风林,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大陆性气候,春夏季升温快,降水少,当地蒸发强烈,水分不足,不利于人工树木存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3)题,建起围栏之后,当地的人为干扰被消除或减少,未完全崩溃的自然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原有土壤保留有当地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草、耐旱灌木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在裸地上首先生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当地土壤、水分等条件逐步改善,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被逐步恢复,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第(4)题,先表明自己观点。例如,通过材料“2002年,人们在严重退化的土地上,建起了围栏,让其自然恢复。到2008年,该行政村草被完全恢复,自然生长的榆树高5—8米”可知,人工植被较自然植被恢复投入大,成效小;通过适度减少人类的干扰,自然恢复的植被效果可能更好,故不应加强人工植被恢复。(共20张PPT)
专题突破练一 地球运动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山东淄博高三摸底检测)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12月18日18时在多哈(51°34'E,25°15'N)进行。上海的王先生及家人计划到现场全程观看决赛。下表为王先生查询的从上海至多哈的国际航班部分信息。据此完成1~2题。
航班 出发日期 起飞时间 飞行时间
① 12月17日 16:45 9小时50分钟(直飞)
② 12月17日 13:25 34小时35分钟(含转机时间)
③ 12月18日 16:45 9小时50分钟(直飞)
④ 12月18日 11:30 36小时05分钟(含转机时间)
1.根据航班信息,推测王先生及其家人选择的航班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决赛开始时,地球表面的晨昏线(图中虚线)最接近(  )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A
B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卡塔尔使用的是东三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时间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东八区比东三区早5个小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12月18日18时进行,因此上海的王先生及家人选择的航班必须在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前到达多哈机场。根据表中四个航班起飞时间和飞行时间可以计算出,航班①到达多哈机场的北京时间是18日2时35分,航班②到达多哈机场的北京时间是19日0时,航班③到达多哈机场的北京时间是19日2时35分,航班④到达多哈机场的北京时间是19日23时35分。因此,考虑到要提前到达,最合理的是航班①,故A正确,B、C、D错误。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第2题,东三区的区时是45°E经线上的地方时,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12月18日18时进行,此时,多哈(51°34'E)的地方时约为18时26分;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多哈位于北半球,也是昼短夜长;18时26分时多哈已经进入黑夜,但是进入黑夜不久,晨昏线的昏线位于多哈西侧;昏线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确保北半球昼短夜长),故B图晨昏线的位置与当日昼夜分布一致,B正确,A、C、D错误。
(2023·湘豫名校高三联考)北京时间2022年6月22日10时0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41°N,100°E)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下图为该卫星发射升空时的光照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M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最接近(  )
A.30°E B.30°W C.60°E D.75°W
4.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时其日影朝向为(  )
A.东偏南 B.西偏北
C.西偏南 D.东偏北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D
B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M点所在经线的东侧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时间为24时,两条经线相差45°,故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21时。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0时08分,根据相差时间与相差时区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图中M点位于西五区,最接近75°W,D正确,A、B、C错误。
第4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0°E)与120°E(北京时间所在经线)相差20个经度,两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当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0时08分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方时为6月22日8时48分,太阳位于东偏南方向,故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时其日影朝向为西偏北,B正确,A、C、D错误。
(2023·山东菏泽一模)下图示意贵州兴义与山东菏泽两地地理坐标和某日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5~6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日落时刻
贵州兴义 (25°N,105°E) 18:50
山东菏泽 (35°N,116°E) x
5.该日最可能是(  )
A.2月10日 B.5月10日
C.9月10日 D.12月10日
6.表中x可能是(  )
A.17:54 B.18:10 C.18:42 D.18:5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第5题,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贵州兴义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8:50,根据其与120°E的经度差计算可知,其地方时为17:50,在18时前日落,昼长小于12小时,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B、C错误;该日应在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之间,又因日落地方时接近18时,所以该日应该接近春秋分日,2月10日符合,A正确,D错误。
第6题,山东菏泽的纬度位置高于贵州兴义,所以其冬半年昼长小于兴义,日落地方时应该在地方时17:50之前,菏泽地方时17:50对应北京时间18:06,所以其日落时刻应该在18:06之前,A正确。
(2023·天津联考)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携手开讲,之后在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安全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据此完成7~8题。
7.天宫课堂开始授课时,下列城市处于3月22日的是(  )
A.班加罗尔(77°E)
B.雅典(23°E)
C.安克雷奇(149°W)
D.巴西利亚(78°W)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C
8.授课结束到成功返回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日出方向在东南并向偏南方向移动
B.武汉正处于梅雨时节,阴雨绵绵
C.哈尔滨某学校旗杆正午的影子变长
D.海口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天内旋转的角度变大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D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解析 第7题,据图中信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时间是北京时间2022年3月23日15:40,班加罗尔(77°E)大约为东五区,其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3小时,处于3月23日,A错误;雅典(23°E)大约为东二区,其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6小时,处于3月23日,B错误;安克雷奇(149°W)大约为西十区,其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8小时,处于3月22日,C正确;巴西利亚(78°W)大约为西五区,其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3小时,处于3月23日,D错误。
第8题,授课结束到成功返回期间,为3月23日至4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京的日出方向在东北并向偏北方向移动,A错误;武汉此时正处于春季,而梅雨时节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B错误;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某学校旗杆正午的影子变短,C错误;海口的白昼时间变长,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天内旋转的角度变大,D正确。
(2023·山东临沂一模)能够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版图边界与晨线最早相切的地方。对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这个有趣的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小组搜集到的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C
10.与温岭相比,抚远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段是(  )
A.秋分到春分 B.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冬至 D.冬至到夏至
11.对四地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海拔高低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B
D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解析 第9题,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纬度位置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纬度位置越高,白昼时间越短,日出时间越晚。因此,纬度位置越高,夏至日日出时间和冬至日日出时间差距越大。读图可知,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地中,日出时间变化最大的是曲线①,其次是曲线②,曲线④日出时间变化最小,图中抚远纬度位置最高,其次是虎林,台东的纬度位置最低。故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①②③④。故C正确,A、B、D错误。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第10题,读图可知,温岭位于低纬度,抚远位于中纬度,抚远纬度位置比温岭高,而且经度位置偏东。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从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与温岭相比,此时段抚远的日出时间都比温岭早。故B正确,A、C、D错误。
第11题,阴雨天气,云层厚,会遮挡太阳,故A不符合题意;纬度位置是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第一缕阳光出现的重要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东升西落,经度位置是影响日出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海拔虽然也影响日出时间,但是四地位于平原附近,海拔差异较小,对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D符合题意。
(2023·山东济宁一模)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在平面上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可以用来描述太阳的具体位置。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正在利用手机应用软件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实践探究活动,下图为手机截屏的部分信息。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学校可能位于(  )
A.西宁 B.北京
C.哈尔滨 D.上海
13.活动当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某节气,该日当地(  )
A.日影短至 B.日短之至
C.昼夜等长 D.秋意渐浓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A
A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解析 第12题,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以求出当地昼长为14时42分18秒。根据上午与下午等长可计算出当北京时间为13时21分54秒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说明该地位于120°E西侧大约20°,西宁位于120°E以西20°左右,符合题意,A正确;北京位于120°E西侧大约4°,不符合题意,B错误;哈尔滨位于120°E东部,不符合题意,C错误;上海位于120°E附近,不符合题意,D错误。
第13题,一天当中,当太阳方位角为299°左右时,太阳视运动位于西北方,该地太阳高度角接近0°,说明即将日落,日落方向为西北,则为太阳直射北半球之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西宁位于北半球,B、C错误;结合上题可知当地该日昼长为14时42分18秒,最可能是夏至日,日影短至,A正确;秋意渐浓为秋分前后,昼长应是接近12小时,不符合当地当日昼长,D错误。
(2023·浙江绍兴高三诊断)图中楼房位于北半球某小区内,L1与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α>β,则当正午太阳光线为L1时,当地日出方位及昼夜长短情况分别是
(  )
A.东北方 昼短夜长
B.东北方 昼长夜短
C.东南方 昼长夜短
D.东南方 昼短夜长
15.若0°<α-β<8°,则该楼房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
A.0°—4°N B.8°N—15.5°N
C.4°N—15.5°N D.15.5°N—23.5°N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D
A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解析 第14题,L1与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图中楼房位于北半球,该楼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若α>β,代表L1正午太阳高度小于L2,则L1代表冬至日太阳光线,L2代表夏至日太阳光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B错误;北半球冬至日时昼短夜长,C错误,D正确。
第15题,L1与L2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90°-α,90°-β。当地在北半球,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β=90°-|所求地纬度-23°26'|,90°-α=90°-|所求地纬度+23°26'|,可推算出:β=|所求地纬度-23°26'|,α=|所求地纬度+23°26'|,又根据0°<α-β<8°,可计算出0°<当地纬度<4°N,A正确,排除B、C、D。(共24张PPT)
专题突破练六 自然灾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3·湖南邵阳高三期末)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快,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下图是1983—2015年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年际变化和月份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西藏山洪发生的时间特点主要表现为(  )
A.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逐渐增多
B.近几年来山洪发生次数开始减少
C.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较少
D.7、8月最多,12月未发生山洪
2.西藏山洪发生次数多、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其原因是(  )
①地势起伏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居民点多分布于山坡地带 ④交通设施(道路等)多沿河流建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洪发生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逐渐增多的,A、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7、8月山洪发生次数多,西藏山洪集中发生在春夏季,秋冬季较少,C正确;由图可知,12月有山洪发生,D错误。第2题,影响西藏山洪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地势起伏大,①正确;河流含沙量大小与山洪发生次数关系不大,且西藏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大,②错误;山洪造成的损失一般与人文要素关联性大,如分布于山谷地带的居民点、交通设施、工矿企业等容易被山洪淹没,损失较大,西藏地区居民点不是多分布于山坡地带,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2023·福建漳州三模)台风过境时造成的低气压、海面高度变化等均会引起垂向地表位移(即地表形变)。台风引起的地表形变是大气、海洋等不同负荷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为2018年9月台风“山竹”过境广东台山海宴镇前后引起的大气负荷(单位地表大气承重)效应引起的垂向形变。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监测台风引起的垂向地表形变需借助(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台风“山竹”登陆海宴镇的时间为(  )
A.13日 B.16日
C.19日 D.22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3题,垂向地表形变的监测实质上是对海拔的监测,应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正确,A、C、D错误。
第4题,通常以台风中心位置代表台风所在位置,台风属于气旋,其中心气压会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图中16日出现明显的大气压低值,且大气负荷垂直形变增加,应该是台风中心到达的时间,即“山竹”登陆海宴镇的时间为16日,B正确,A、C、D错误。
(2023·河北名校联盟联考)金沙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沿岸发育了一系列古滑坡,目前整体较稳定的巧家县古滑坡是该流域迄今发现的最大古滑坡。该滑坡体顺坡发育了多条深而长的泥石流沟,沟坡沿岸发育大量次生滑坡及崩塌,滑坡体前缘被保存完好。下图示意该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与上部基岩山地相比,古滑坡体内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为陡峻
B.降水变率大
C.堆积物较松散
D.植被覆盖率低
6.目前巧家县古滑坡整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剧烈侵蚀滑坡体前缘
B.地质构造运动相对较平稳
C.区域性暴雨频次显著减少
D.滑坡体受侵蚀已基本解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5题,上部基岩山地,岩体较为完整,地表碎屑物较少,而古滑坡体地表存在大量碎石土,堆积物较松散,泥石流物质来源较多,C正确;地形、降水和植被差别较小,排除A、B、D。
第6题,河流剧烈侵蚀滑坡体前缘会造成滑坡体不稳定,且材料已说明“滑坡体前缘被保存完好”,A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构造运动并不平稳,B错误;区域性暴雨频次应该不会显著减少,材料也未说明,C错误;该滑坡体为古滑坡,故滑坡体长期受侵蚀已基本解体,D正确。
(2023·广东鹤山高三联考)冻土具有流变性,具有冻胀与融沉两种风险。随着全球变暖,不良冻土的热融滑塌风险也在逐渐攀升,主要特点是土体结构松散,降低导热系数,容易导致热融滑塌型滑坡。下图是我国青藏公路采用填埋碎石防治不良冻土热融滑塌试验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碎石填埋可以有效防治不良冻土热融滑塌,主要是因为(  )
A.减少到达含土冰层的太阳辐射
B.透水性强,增加含土冰层水量
C.起到固定土体结构的作用
D.减缓地温上升,保持冻结状态
8.推测防治不良冻土热融滑塌难度最大的季节和地段分别是(  )
A.夏季 洼地 B.夏季 坡地
C.冬季 洼地 D.冬季 坡地
9.为有效减少热融滑塌型滑坡发生,该治理工程方案还必须考虑(  )
A.截水排水 B.种植植被
C.混凝土加固路基 D.削坡平整土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7题,碎石填埋可以有效防治不良冻土热融滑塌,碎石导热功能强,利于释放土体内的热量,减缓地温上升,保持冻结状态,D正确;含土冰层位于地下,碎石不会减少到达含土冰层的太阳辐射,A错误;根据材料,主要是土体结构松散,降低导热系数,导致热融滑塌型滑坡的,与碎石透水性强,增加含土冰层水量无关,且含水量增多会使滑坡面更加不稳定,B错误;碎石填埋起到固定土体结构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
第8题,冬季温度低,冻土不易融化,C、D错误;夏季气温高,不良冻土消融,坡下冻土水分增加,在坡地上容易形成滑动面,B正确;洼地不容易产生滑坡,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9题,该治理工程方案还必须考虑截水排水,防治冻土层消融时,水分过多引起滑坡,A正确;种植植被见效慢,B错误;混凝土加固路基会破坏地表,不利于生态可持续,C错误;削坡平整土地对自然环境影响大,D错误。
10.(2023·重庆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冬半年,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底层冷空气堆积形成高压,当其不断积累加强到一定程度时,冷空气暴发南下,形成寒潮。但各地寒潮标准是不一样的,上海的标准分类(徐家汇站):48小时内日均温降温幅度≥8 ℃,同时最低气温≤5 ℃,为一般强度寒潮;日均温降温幅度10.0—11.9 ℃,为中等强度寒潮;日均温降温幅度≥12 ℃,且最低气温≤0 ℃,为强寒潮。图1为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图2为上海1989—2008年寒潮频次分布图,图3为上海1989—2008年不同强度寒潮频次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1
图2
图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分析图1中蒙古—西伯利亚成为寒潮源地的原因。
(2)据图2和图3分别归纳上海寒潮频次和强度变化特征。
(3)为减轻强寒潮对上海交通运输的影响,请指出天气预报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冬季白昼短,太阳高度小;地面有大量积雪,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夜晚长,地表持续降温,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降温幅度大,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蒙古(或西伯利亚,或亚洲)高压推动冷空气南下,造成中低纬度大幅降温,形成寒潮。
(2)频次:上海寒潮频次时间分布不均,12月出现次数最多,3月最少;寒潮发生频次有减少趋势。
强度:寒潮强度有增强趋势。
(3)应及时准确提供寒潮到达的时间、强度、降温幅度、雨雪、大风风向和级别等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读图1可知,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所处纬度高,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白昼时间短,太阳高度小,气温低;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地面有大量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夜晚长,地表持续降温,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比热容小,降温幅度大,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推动冷空气暴发,南下形成冷锋,造成中低纬度大幅降温。
第(2)题,频次:读图2可知,上海寒潮出现的时间主要在冬半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不同月份寒潮出现的频次不同,寒潮频次时间分布不均;12月出现次数最多,3月最少;从时间上看,寒潮发生频次有减少的趋势。强度:读图3可知,寒潮强度分一般、中等、强三个等级,一般寒潮影响次数最多,其次是强寒潮;从时间看,一般寒潮影响次数呈减少趋势,中等、强寒潮次数有增加趋势,整体上看,寒潮强度有增强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3)题,为减轻强寒潮对上海交通运输的影响,应通过卫星监测,准确提供寒潮到达的时间、强度、降温幅度、雨雪、大风风向和级别等信息,及时做好寒潮预防工作。
11.(2023·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帕龙藏布流域(图1)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之一。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变化剧烈。由于地处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帕龙藏布流域降水丰沛,海洋性冰川广布。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龙藏布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客观上促进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改变和重塑沟谷乃至流域地貌过程。图2为泥石流堆积扇景观图。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帕龙藏布流域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画出图2中泥石流堆积扇沿MN线和PQ线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要求:画出大致地势起伏情况,并注明M、N、P、Q点)。
沿MN线垂直剖面示意图 沿PQ线垂直剖面示意图
(3)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龙藏布流域上游沟谷地貌的主要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帕龙藏布流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多地震,岩石破碎,物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为高大的褶皱山脉,地形高差大,动力条件好;位于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降水丰沛,冰川广布,沟谷水量大,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2)
(3)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龙藏布流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降水增多,沟谷水量增大,泥石流、滑坡多发,在谷口地带形成大量的堆积扇;受水流(泥石流)侵蚀加剧的影响,上游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沟谷加深,宽度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帕龙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多发地震,地层不稳定,岩石破碎,泥石流物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为高大的褶皱山脉,地形高差大,坡度陡,地表径流发达,动力条件好;位于西南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水汽通道上,水汽丰富,降水丰沛,冰川广布,沟谷径流量大,利于泥石流的形成。第(2)题,图中堆积扇沿PQ剖面线,中间地势高,两侧低;沿MN剖面线,扇顶M处海拔高,扇缘N处海拔低。
第(3)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龙藏布流域气温升高,冰川大量融化,大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沟谷水量增大,地表径流增强,泥石流、滑坡多发,泥沙在谷口地带大量堆积,形成堆积扇;受水流(泥石流)侵蚀加剧的影响,上游溯源侵蚀加剧,沟谷不断向源头延伸,沟谷加深,沟谷宽度增大。(共20张PPT)
专题突破练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湖南邵阳二模)种子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母株上散落的种子量,对群落更新有着重要影响。如成熟的油松在合适的条件下果鳞开裂,种子脱落。下图为某年秦岭子午岭林场油松林林内和林缘种子雨强度的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林内种子雨强度的峰值滞后于林缘,主要是因为林缘(  )
A.对流较强 B.光照较强
C.降温较慢 D.风速较大
2.相比于林内,林缘种子雨强度更大,主要得益于林缘(  )
A.种内竞争较弱 B.昼夜温差较大
C.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D.降水强度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 ,成熟的油松在合适的条件下果鳞开裂,种子脱落,种子或果实从母树脱落,林内种子雨强度的峰值比林缘滞后,主要是因为林缘光照较强,果鳞开裂提前,种子脱落较早,B正确。风速、对流、降温对其影响较弱,A、C、D错误。
第2题,总体上看,林缘种子雨强度更大,主要得益于林缘树木较林内稀疏,种内竞争较弱,树木得到的光照、营养物质多,种子或果实数量多、成熟较好,A正确。昼夜温差差异不大,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降水强度差异不大,B、C、D错误。
(2023·福建泉州三模)小乔木梭梭(图1)耐贫瘠,是优选固沙物种。某中学生小组为探究不同生境下梭梭林的枝条分枝状况,在西北沙漠某沙丘(图2)坡顶、坡中、坡底分别挑选一定数量的标准样株测量,并计算枝条分枝情况,发现与坡底相比,坡顶每年新增枝条数量较少。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各位置挑选标准样株时需考虑(  )
①生长状况 ②植株距离 ③地形条件 ④人类干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坡顶每年新增枝条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坡顶(  )
A.养分较少 B.风力较强
C.光照较强 D.热量较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3题 ,各位置挑选标准样株时应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梭梭,①正确;不同的植株距离会影响梭梭对光照、水分、养分的竞争,影响到梭梭的生长状况,植株距离应适中,②正确;不同地形条件的水分、养分等存在差异,会影响梭梭的生长状况,各位置中,应在地形与周围环境相一致的区域中挑选标准梭梭植株,③正确;沙漠中人类活动少,故人类干扰不是选择标准样株的主要考虑因素,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
第4题,坡顶地势较高,水分条件差,且坡度大,易被风力侵蚀,土层较薄,养分较少,导致坡顶每年新增枝条数量较少,A正确;坡顶地势较高,风力较强,但风力强劲主要导致植株较矮、枝干粗壮,对每年新增枝条数量影响较小,B错误;由图可知,坡顶与坡底高差小,光照、热量差异小,C、D错误。
(2023·山东淄博一模)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东祁连山某区域海拔2 800—4 000米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当地阳坡、阴坡土壤容重随海拔发生较大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图示阳坡、阴坡土壤容重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坡度
B.土壤厚度
C.土壤水分
D.成土母质
6.推测随海拔升高,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  )
A.整体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整体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所以土壤水分越多,则土壤容重越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整体而言,阴坡的土壤容重更小。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阴坡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土壤蒸发小,土壤水分含量较阳坡更多,土壤容重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水分的差异,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阴阳坡地形坡度、土壤厚度以及成土母质的差异,因此排除A、B、D。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水分下渗和土壤蓄水,所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较低。图中信息显示,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有机质来源于植被的凋落物,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率先升高后降低,B正确,A、C、D错误。
(2023·重庆一诊)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为微咸水湖。1998—2012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下降,退水严重,形成大面积裸露地。有学者在样本区调查发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带状演替明显,并且植被在不同年份的覆盖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呼伦湖区域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根据样本区的位置,植被分布与湖岸线的关系是(  )
A.垂直,西北向东南演替为盐蓬→芦苇→羊草
B.垂直,西北向东南演替为羊草→芦苇→盐蓬
C.平行,东北向西南演替为盐蓬→芦苇→羊草
D.平行,东北向西南演替为羊草→芦苇→盐蓬
8.演替早期,盐蓬成为优势物种是因为土壤(  )
A.过于冷湿 B.含盐量高
C.过于干燥 D.有机质少
9.裸露地上植被覆盖度年际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气温 C.湖岸坡度 D.土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1998—2012年,呼伦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裸露面积变大,湖岸线由四周向湖中心退却,同时导致了湖滨地区的植被发生演替,故湖岸线周边的植被分布应与湖岸线平行,排除A、B;结合材料“有学者在样本区调查发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可知,最先裸露的裸地(位于偏西南一侧),演化时间最长,离现今的湖岸线最远,应为羊草;反之,离湖岸线越近(位于偏东北一侧),裸露时间越短,演化时间越短,应为盐蓬,C正确,D错误。
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盐蓬位于离湖泊最近的裸地上,呼伦湖为微咸水湖,故生长盐蓬的裸地受湖泊的影响最大,盐度最高,而盐蓬耐盐碱,故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含量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气候的影响大,但图中湖滨地区范围较小,不同植被生长的地区气候特点差异不大,故湖滨地区土壤温度、有机质差别较小,故两者均不是盐蓬成为演替早期优势物种的影响因素,排除A、D;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盐蓬分布地区距湖泊最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排除C。
第9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呼伦湖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处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交界处附近,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影响我国的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受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也大,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湖岸坡度和土壤的年际变化不大,故这些不是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D。
(2023·吉林白山一模)下图为甲、乙两座山体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推测甲、乙分别是(  )
A.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
B.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
C.天山、珠穆朗玛峰
D.乞力马扎罗山、天山
11.甲山南坡和乙山北坡雪线较低的共同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距海近,降水多
C.位于阴坡,气温低 D.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12.M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高寒灌丛草甸带
D.山地针叶林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甲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符合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基带特征,乙山基带为温带荒漠带,符合天山纬度较高、位于内陆地区的特征,D正确。
第11题,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A错误;天山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远,B错误;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因而南面有时是阳坡,有时是阴坡,C错误;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天山北坡为西风迎风坡,均因地形抬升降水多,D正确。
第12题,按照山地垂直带谱,常绿阔叶林带高度以上为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
13.(2023·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秘鲁地处纳斯卡板块(属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随着板块运动,安第斯山脉隆起,秘鲁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为秘鲁的位置及其太平洋沿岸某地植被分布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指出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图示区域的运动方向。
(2)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秘鲁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秘鲁陆地生物区域差异的影响。
(3)发菜是一种耐高温及干旱的藻类植物,喜湿润的空气,但降水太多反而不易存活。说明秘鲁太平洋海岸存在发菜种群的自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纳斯卡板块向东(东北)运动,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
(2)板块运动形成高大山脉,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高大山脉阻挡气流,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并且高大山脉形成生物屏障,阻碍两侧生物的交流演化,生物物种呈现东西差异。
(3)该地纬度低,气候炎热干旱,环境恶劣,(物种间竞争弱)发菜适应该环境;受秘鲁寒流影响,沿海地区易形成海雾,为发菜生长提供所需的湿润空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纳斯卡板块位于安第斯山西侧,应向东(东北)运动,东侧的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才能形成中间东南—西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
第(2)题,两大板块挤压形成了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垂直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物种丰富;高大山脉阻挡东西两侧气流的交换,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山脉过于高大形成生物屏障,两侧生物无法交流演化,生物物种东西差异大。
第(3)题,秘鲁太平洋海岸纬度低,气温高,由于秘鲁寒流的作用,降水少,气候炎热干旱,环境恶劣,物种间竞争弱,生物少,而发菜是一种耐高温及干旱的藻类植物,适应该环境,能够生长;低纬度海洋蒸发量大,受秘鲁寒流降温的影响,沿海地区易形成海雾,但不容易产生降水,为发菜生长提供所需的湿润空气。(共24张PPT)
专题突破练八 产业区位与产业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河北邯郸二模)2022年我国首次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共有16个省级行政区1 047个县级行政区的4万多个经营主体来承担。这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大玉米产量
B.增加植被覆盖率
C.减少农业病虫害
D.增加油料供给
2.推测复合种植新模式中玉米的边行优势主要是(  )
①利于叶片伸展,增加光照吸收 ②少占耕地,增加种植面积 ③减少化肥使用,减轻土壤污染 ④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单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豆属于油料作物,我国对于大豆的需求量极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增加大豆的种植数量和产量,增加油料供给,而不是为了增加植被覆盖率,也不能减少农业病虫害,D正确,排除B、C;同一地块,增加了大豆的种植数量,势必会减少玉米的种植数量,作物总产量不一定增加,排除A。
第2题,由图可知,玉米为高位作物,间作种植有利于其叶片充分伸展,增加对光照的吸收,①正确;该模式下,边行高位作物玉米通风透气更良好,在同样密度下,生长条件好,边行单株玉米产量大大高于内部各行单株,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④正确;边行作物比内部各行作物生长条件好,但并没有增加种植面积,主要优势也不是减少化肥使用,排除②③。因此C正确,排除A、B、D。
(2023·广东佛山二模)南方地区牛肉消费量约占全国的57%,但产量仅占全国的27%。近年来,云南省凭借自身优势,开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为解决农户购牛难的问题,普洱等地开办“牛超市”,由企业出资从省外引进良种牛,搭建牛源供应平台,同时也提供贷款、防疫、保险、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肉牛产业正成为助力普洱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云南省兴起肉牛养殖业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场广阔
B.市场需求
C.牛源优质
D.服务完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4.普洱等地开办“牛超市”,主要是为了(  )
①延长肉牛产业链 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③拓宽牛肉销售渠道 ④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3题,南方地区牛肉消费量约占全国的57%,但产量仅占全国的27%,说明当地牛肉市场较为广阔,因此近年来云南省兴起肉牛养殖业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B正确。草场广阔、牛源优质与服务完善是云南省肉牛养殖业的优点,而不是原因,A、C、D错误。
第4题,普洱等地开办“牛超市”,由企业出资从省外引进良种牛,搭建牛源供应平台,同时也提供贷款、防疫、保险、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能够为农户解决购牛难的问题,“牛超市”能够提供防疫、保险与培训等服务,降低农户养殖的风险,②正确。由企业出资从省外引进良种牛,搭建牛源供应平台,有利于吸引农民养殖肉牛,有利于扩大肉牛养殖规模,④正确。当地开办的“牛超市”对牛肉销售渠道与产业链影响相对较小,①③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2023·山东济南二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劳动者素质大幅提高,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传统制造业的利润逐渐缩小,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高端智能制造业的核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增长速度最快、
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是
众多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部
所在地。下图示意上海工业机
器人产业空间格局形成机理。
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促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制造业成本降低
B.交通条件改善
C.人口红利转变
D.环境污染加剧
6.上海成为众多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部所在地的主导因素是(  )
A.产业集聚 B.技术、信息
C.生产成本 D.政府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5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劳动者素质大幅提高,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促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C正确;制造业成本降低不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A错误;交通条件、环境污染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
第6题,由材料可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是众多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部所在地,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信息上的工业联系,可以相互交流技术和信息,B正确;产业集聚会使生产成本降低,集聚和生产成本不是主导因素,A、C错误;政府政策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
(2023·山东济宁二模)随着北京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持续推进,北京与其他地区间的资本交流日益密切。下图示意北京对外投资和吸引投资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占比,其中实线为对外投资,虚线为吸引投资。据此完成7~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折线①②③④代表的投资类型分别是(  )
A.服务业对外投资、制造业对外投资、服务业吸引投资、制造业吸引投资
B.服务业对外投资、制造业对外投资、制造业吸引投资、服务业吸引投资
C.制造业对外投资、服务业对外投资、服务业吸引投资、制造业吸引投资
D.制造业对外投资、服务业对外投资、制造业吸引投资、服务业吸引投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8.北京对外主要投资更偏向于选择(  )
A.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
B.劳动力低廉的地区
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D.经济规模大的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由材料可和,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持续推进,制造业外迁,吸引的主要为服务业,③线占比高,应为服务业吸引投资,④占比低,应为制造业吸引投资;对外投资应为制造业大于服务业,②为服务业对外投资,①为制造业对外投资。故C正确,A、B、D错误。
第8题,结合上题可知,北京的对外投资中制造业占比大,推断其注重投资的规模,同时北京外迁制造业一般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因此,其选择投资的方向偏于规模较大的地区,D正确;自然环境、劳动力、矿产对于其投资影响小,A、B、C错误。
(2023·河北张家口二模)M饮品公司于1997年在郑州成立,专为年轻人打造新潮冰淇淋与茶饮。2014年,M饮品核心原材料由郑州中央工厂生产并配送至其全国各门店,实现“全中国一个郑州市”的战略规划。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M饮品门店选址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租
B.基础设施
C.交通
D.消费市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0.M饮品公司能够实现“全中国一个郑州市”的战略规划,主要依托于(  )
A.优质的饮品供给
B.完善的物流体系
C.低廉的销售价格
D.广泛的广告宣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9题,商业服务业的选址基本遵循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等原则,A、B错误;一般零售型商店选址遵循市场最优原则,批发型商店选址遵循交通最优原则,M饮品门店属于零售型服务,D正确,C错误。
第10题,M饮品公司能够实现“全中国一个郑州市”的战略规划,主要依托于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保障郑州总部的核心原材料可以运往其全国各门店,B正确;优质的饮品供给、广告宣传并不能使核心原材料配送至全国,A、D错误;据题意可知,该饮品原料配送距离远,配送价格不会低,且若依托低廉的销售价格,也不可持续发展,C错误。
(2023·浙江金华二模)增加值是指单位时间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读2016—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某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对比图,完成11~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下列关于该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增加值变化最小
B.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波动最大
C.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大
D.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格局
12.2016—2021年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等级提高,服务范围扩大
B.金融中心地位凸显,前景广阔
C.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D.公共服务业的起步和飞速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1题,读图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对稳定,变化最小,A正确;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波动最大,B错误;第三产业增加值数值最大,占比最大,C正确;第三产业占比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格局,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
第12题,读图分析,2016—2021年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明显上升,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C正确;城市等级提高,服务范围扩大,不一定使服务业的占比进一步增大,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该市金融中心的地位凸显,B错误;公共服务业的起步和飞速发展不会导致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占比迅速增加,D错误。
13.(2023·山东日照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0年前,焦裕禄在兰考栽下的一棵泡桐树,如今已“长”出了一个大产业。当年,兰考人民通过“翻淤压沙”“引黄灌淤”等措施改良土壤,栽种下具有速生耐盐碱特点的泡桐,形成了农田防护林、农桐间作林等林网,使风沙灾害得以全面治理。
兰考泡桐木质疏松度适中,透气、透音性能强且不易变形,是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音板的最佳材料。目前,兰考已有不同规模的乐器制作厂600家,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产业集群地。图1示意兰考地理位置及20世纪60年代兰考自然灾害形势。图2示意兰考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历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说明兰考“引黄灌淤”防治风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在兰考集聚的原因。
(3)归纳兰考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可实现自流灌溉;黄河泥沙含量大,可沉积较厚的淤泥,压沙效果好;淤地土壤较为肥沃,利于泡桐生长。
(2)便于获得技术、信息等的支持,品牌效应明显;企业多,生产联系紧密,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服务体系完善,可共享基础设施和销售渠道。
(3)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一、二产业占比降低;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是地上河,可实现自流灌溉,减少动力提水成本;黄河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可沉积较厚的淤泥,压沙效果好;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淤地土壤较为肥沃,利于泡桐生长。
第(2)题,产业集聚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便于获得技术、信息等的支持,品牌效应明显;企业多,上游下游产业较近,生产联系紧密,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服务体系完善,可共享基础设施和销售渠道,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市场营销成本,取得规模效应。
第(3)题,据图可知,文化、旅游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原来以种植业为主,后来利用泡桐木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音板,成为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产业集群地,第一、二产业占比降低,同时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