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大单元教学设计】+背诵清单-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大单元教学设计】+背诵清单-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4 10: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大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单元课标解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三课时)
新课课时教案(见同步教案)
单元跨学科学习
单元背诵清单
单元复习设计
单元评价(检测反馈)
二、具体内容
【单元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
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 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 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 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2022年课标解读:
(1)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两节正课组成。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工业革命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本单元学习要点与提示: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学习要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学习提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3、单元阶段特征与中外联系
世界 中国
阶段特征 (1)经济: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政治: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统治者封闭自守(2)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商品经济落后(3)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中外
联系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侵略的斗争
4、单元时空线索
5、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6.本单元教材体例
17一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后来逐渐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人运动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政权的尝试。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以逻辑思维为主,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历史学科思维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对于世界史的了解比较片面,对于教材资料和充分了解有待提高。以人物的成长故事叙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讲授教学内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对工业革命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的联系缺乏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运动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的最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现代工厂制度的初步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3.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工业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创造、巴黎公社运动的概况。
5.通过阅读教材,认识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6.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作用、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
7.尝试阅读相关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内涵。
学习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影响,理解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1、绘制历史示意图,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拓展示意图、普法战争示意图等,并说明地图中的信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情境2、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涵和工人运动实践的内在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第一国际的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从事理论宣传,也有革命实践;讲述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解放事业而进行的深邃的理论探索和积极实践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情境3、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如阅读世界近代著名人物的传记:《瓦特传》《马克思传》等,撰写读后感,举行读书会,与同学交流心得——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情境4、举行讨论会,对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情境5、举行辩论会,如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功与过”等辩题,分小组查找资料,形成辩论各方的论点和论据,在班级开展辩论活动——唯物史观。
情境6、搜集这一时期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情境7、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如瓦特、史蒂芬森、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故事,举办近代历史人物故事会——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见本专辑课时同步教案)
第1课时: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工厂制度、蒸汽时代、火车时代)
第2课时: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第3课时:单元复习
【单元跨学科学习】
物理学:蒸汽机工作原理;
经济学:《国富论》;
音乐:《国际歌》
【单元背诵清单】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背诵清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其他国家:18世纪后期起--19世纪60-80年代)知识点1.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原因: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3)成就:①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③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行业:棉纺织业。(4)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知识点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背景:①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②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2)改进蒸汽机:①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②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③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3)工厂制度的确立:①前提: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②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知识点3.火车与铁路火车与铁路:(1)尝试: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2)产生: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3)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4)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知识点4.工业革命的影响、特点、启示及扩展(1)影响:A.对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经济:①生产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人类由手工工场向现代工厂过渡;③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政治:①社会结构,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②对资本主义,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本主义方式扩展至世界各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B.对世界:①世界面貌: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②世界格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西强东弱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推动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对城市化:促进了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对自然环境: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严重污染了环境。(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启示特点:技术发明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以蒸汽机为动力来源,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3)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易错易混】
1.“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厂”是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知识点5、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抨击普鲁士政府;一起讨论革命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1849年移居伦敦后写成《资本论》等著作。 知识点6、马克思主义诞生(1)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2)意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3)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7.第一国际(1)第一国际:背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目标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2)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开始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政权的尝试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公社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第一国际的成员。失败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易错易混】
1.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名称上没有涉及恩格斯,但是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法国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 )
错因分析: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并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