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
课题 4.1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 班级 七年四班 教师 -- 课型 新授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能够在世界人口分布地图上指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四疏”“四密”区。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气候与地形分布图能够分析并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 地理实践力:能够根据数据计算地区或国家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情况。 运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认识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地区。 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差异的原因。
材料准备 PPT,教材,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 视频导入新课。 【师】播放“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动图并展示问题。 【生】根据问题描述人口的基本状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5’ 学生参照教材完成导学案,并在书中描画知识点。教师点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讲授 30’ 内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 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历史时期增长趋势: ①工业革命以前 缓慢 ; ②工业革命以后 加快 ; ③二战以后 更快 ; 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表达式与计算 ②比较各大洲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 ③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内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合作探究】 2、找出人口分布的四疏四密区 3、分析人口疏密的原因 师:展示活动题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 生:读图并计算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填表。 师:展示教材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三个阶段。 【板书】缓慢-加快-更快 【承转】在地理中,一般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 师:介绍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 生:计算各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排序。 师:补充正增长和负增长的概念。 【板书】 >0,正增长 <0,负增长 【承转】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 师:展示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人口增长率。 生:说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及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大洲。 师:补充机械增长的概念 【承转】一个国家人口多是否可以说这一国家人口稠密? 师:展示世界夜光影像图并讲解人口密度概念及表达式。 生: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并进行小组讨论在图4.4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指出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并分析原因。 师:将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别与人口分布图共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 【师生】总结并归纳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及原因。 通过计算数值分析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填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计算、比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台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练习4’
课堂小结 2’
板书 3’ 4.1.1 人口与人种(1) 一、人口的增长 二、人口的分布 1.人口总数 1.人口密度 2.变化趋势 单位:人/平方千米 缓慢-加快-更快 2.人口分布特征 3.人口自然增长率: 稠密区:中低纬沿海平原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0,正增长 <0,负增长
教学反思(共31张PPT)
新知导入
观视频答问题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中国
2.一个国家人口多可以说明人口密度大吗?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第1课时)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3.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认识世界稠密和稀疏地区。
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情况。
2.运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差异的原因尝试分析产生的原因。
自主学习
5min
阅读教材P70-73的资料,完成导学案。
新知讲解
人口/亿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100
30
15
12
12
12
教材P71 活动题
1.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
70亿
时间趋短,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增长 。
工业革命开始
二战结束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增长预测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归纳:人口数量不同阶段增长的特点
曲线斜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
缓慢
第一阶段
人口增长 。
加快
人口增长 。
极快
人口增长
医疗水平的提高
人类寿命延长
婴儿死亡减少
生活水平提高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计算公式: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总人口 *100%
/总人口 *100%
年内出生人口
年内死亡人口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英国 1.16 1.02
巴西 1.9 1.2
德国 0.94 1.03
尼日利亚 1.8 2.43
0.04
0.7
- 0.09
4.23
计算下列各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算一算
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计算公式:
出生率
死亡率
>0,正增长
<0,负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补充笔记
正增长
负增长
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观察图4.2:
1.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
2.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3.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人口增长
因为非洲的人口基数小。
为什么非洲人口增长率最高,却不是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思考交流
人口增长
移民
严格
开放
机械增长
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但是人口的增长比欧洲快,为什么?
情景再现
中国人口14亿人,日本人口1.25以人,可以说中国各个地区的
人口比日本的人口更稠密吗?
人口分布
活动二:人口的世界分布
想一想:目前世界人口是均匀分布在地球上的吗?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该地区人口总数(人)
该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指 内居住的人口数。
如何表示一个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
(单位:人/每平方千米)
平均每平方千米
A房间:
密度 ,
人口 。
B房间:
密度 ,
人口 。
大
小
稀疏
稠密
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区并分析原因。
讨论
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
展示交流
亚洲南部
北美洲东部
欧洲西部
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区
展示交流
主要分布在 地区。
分析原因
交通便利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形
经济发展
中低纬度的沿海
气候适宜
工业发展比较早,经济发达
地形平坦
农业发达
人口分布
归纳
填一填
大洲方位 稠密原因
四密区
亚洲 ;
亚洲 ;
欧洲 ;
北美洲 ;
东部
南部
西部
东部
1.气候适宜
2.交通便利
3.水源充足
4.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布位置及原因
人口分布
人口稀疏区
展示交流
D 地区
B 地区
C 区
A 地区
D
C
B
A
对照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
高纬
雨林
高原山
沙漠
人口分布
展示交流
人口稀疏区
D 地区
B 地区
C 区
A 地区
高纬
雨林
高原山
沙漠
分析原因
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雨林地区过于潮湿
高原山区地势高峻交通不便
沙漠地区极端干旱
人口分布
归纳
填一填
方位 稀疏原因
四疏区
高纬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沙漠地区
高原山地地区
四大人口稀疏区分布位置及原因
气候寒冷
过于炎热潮湿
过于炎热干燥
地势险峻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
时间增长特点
空间增长特点
分布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三大稠密区
四大稀少区
1.关于世界人口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的人口总数已接近60亿人
B.在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就达到了50亿人
C.到201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接近60亿人
D.现在世界人口总数超过70亿人
2.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根据表格估算七大洲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南美洲
课堂练习
C
做一做
七大洲面积和人口统计表
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面积(万平方千米)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人口(万) 416430 10325 52870 30200 0 74000 2900
D
课堂练习
做一做
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读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半球中、高纬度
C
A
课堂练习
做一做
5.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B.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
C.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D.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6.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B.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C.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7.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D
A
D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