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4 11:00:33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2.下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汉朝时(  )
A.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C.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D.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
3.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4.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
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5.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开设舞场、歌馆,车马交驰,热闹异常。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传统节日中的(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6.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7.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8.“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决定(  )
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南昌起义
C.组织淞沪会战 D.开始抗美援朝
9.下图是画家王信创作于 1954 年的宣传画。该作品体现出(  )
A.土地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10.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11.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 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南通(  )
A.建成首个经济特区 B.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了自由贸易区
12.14 世纪后,欧洲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以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和女性的曲线美。影响这一服装设计风格的史实是(  )
A.租地农场建立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法国大革命
13.1921年美国人哈默来到苏俄,在列宁的启发下经营租赁企业。哈默还说服福特到苏俄创办企业,接着一批美国公司蜂拥而至。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的推进
C.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14.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A.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5.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亲美政权后成立了共和国,这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该共和国是(  )
A.印度 B.波兰 C.古巴 D.南非
二、综合题
16.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
(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超越了汉唐。为此,元朝在地方治理上创新了怎样的制度,并简析该制度实行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一:在坚持对日作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也就是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巩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以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苏联制定宪法的模式和 1936 年宪法的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
——摘编自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综合上述内容,请围绕制度建设谈谈你所得到的认识。
17.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1801——1851 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了 125.6%。到 1867年,2%的最富有者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而劳动者的财富在国民收入中只占 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不断排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伤害着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说说英国的工业化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材料二: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部分世界大事记
时间 史实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1年 英国有 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 10万
1865年 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88年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请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并据此拟定一个与“工业革命影响”相关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A项符合题意;
B: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B项不符合题意;
C: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多,轻徭薄赋与史实不符合,C项不符合题意;
D:宋朝重文轻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题干养生运动导引图未体现汉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养生运动导引图未体现汉朝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可知,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强身健体的意识了,C项符合题意;
D:题干养生运动导引图未体现汉朝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朝养生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可知,题干反映了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项不符合题意;
C:榷场指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题干未涉及边界榷场贸易兴旺,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只体现了卖酒的场景,未体现都市生活繁华多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粮食生产情况,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可知,反映了宋朝南方丝织生产发达,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商业贸易呈现繁荣,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科学技术成就突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发展,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A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和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春节,A项符合题意;
B: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B项不符合题意;
C: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C项不符合题意;
D: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节日,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只体现了《轮船招商局》,未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只体现了《甲午风云》,未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只体现了《戊戌思潮纵横论》,未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轮船招商局》、《甲午风云》、《戊戌思潮纵横论》、《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风云》、《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轮船招商局》、《戊戌思潮纵横论》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进行的探索救亡运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近代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和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项符合题意;
C: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项不符合题意;
D: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1926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最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与此同时,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并且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还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不仅威胁了朝鲜,也严重威胁了中国边境安全。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始抗美援朝,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1952年土地革命完成,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化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题干反映了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C项符合题意;
D: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之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可知,大寨在艰苦条件下不怕困难,努力奋斗,体现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C项符合题意;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寨精神,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A: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984年,南通成为沿海开放城市,B项符合题意;
C: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不符合题意;
D: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建立租地农场,与服装设计风格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4世纪后,欧洲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以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和女性的曲线美。”和结合所学可知,14—16世纪意大利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题干体现了人们开始关注自身,B项符合题意;
C:从15世纪开始,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通道,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与服装设计风格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1789年法国大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3.【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21年美国人哈默来到苏俄,在列宁的启发下经营租赁企业。哈默还说服福特到苏俄创办企业,接着一批美国公司蜂拥而至”和结合所学可知,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1921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经营不善的企业可以由外国资本家经营,A项符合题意;
B:农业集体化的推进,与题干中外国资本家经营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47年冷战开始形成,与题干“1921年”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题干中外国资本家经营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14.【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项不符合题意;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项不符合题意;
C:1933年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美国、苏联以及中国团结合作,体现了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准确记忆。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1942年”、“罗斯福和丘吉尔”、“斯大林和蒋介石”,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课本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A:印度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波兰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亲美政权后成立了共和国,这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和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C项符合题意;
D:南非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武装斗争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3点即可)
(2)措施: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原因: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3)认识: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要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行省制度及其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广阔的疆土,元朝在地方治理上创新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题干一“在坚持对日作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也就是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根据题干二“巩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以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可知,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是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3)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围绕制度建设,主要从党领导、制度建立的背景、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要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
故答案为:
(1)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措施: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原因: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3)认识: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要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3)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示例:
①史实: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史实: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史实: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一“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1801——1851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了125.6%。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而劳动者的财富在国民收入中只占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不断排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伤害着人们的健康。”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结合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根据题干二表格“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部分世界大事记”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表格记述了世界和中国近代工业革命后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注意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拟定一个与“工业革命影响”相关的观点即可。如:①史实: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②史实: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③史实: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故答案为:
(1)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示例:①史实: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史实: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史实: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 / 1江苏省南通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A项符合题意;
B: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B项不符合题意;
C: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多,轻徭薄赋与史实不符合,C项不符合题意;
D:宋朝重文轻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2.下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汉朝时(  )
A.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C.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D.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题干养生运动导引图未体现汉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养生运动导引图未体现汉朝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可知,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强身健体的意识了,C项符合题意;
D:题干养生运动导引图未体现汉朝呈现统一国家的气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朝养生的相关知识。
3.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可知,题干反映了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项不符合题意;
C:榷场指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题干未涉及边界榷场贸易兴旺,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只体现了卖酒的场景,未体现都市生活繁华多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
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粮食生产情况,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可知,反映了宋朝南方丝织生产发达,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商业贸易呈现繁荣,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科学技术成就突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发展,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5.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开设舞场、歌馆,车马交驰,热闹异常。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传统节日中的(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答案】A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和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春节,A项符合题意;
B: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B项不符合题意;
C: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C项不符合题意;
D: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节日,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6.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答案】D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只体现了《轮船招商局》,未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只体现了《甲午风云》,未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只体现了《戊戌思潮纵横论》,未能全面体现题干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轮船招商局》、《甲午风云》、《戊戌思潮纵横论》、《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风云》、《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轮船招商局》、《戊戌思潮纵横论》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进行的探索救亡运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识记近代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
7.解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和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项符合题意;
C: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项不符合题意;
D: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8.“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决定(  )
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南昌起义
C.组织淞沪会战 D.开始抗美援朝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1926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最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与此同时,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并且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还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不仅威胁了朝鲜,也严重威胁了中国边境安全。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始抗美援朝,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9.下图是画家王信创作于 1954 年的宣传画。该作品体现出(  )
A.土地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1952年土地革命完成,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化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题干反映了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C项符合题意;
D: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的相关史实。
10.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之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可知,大寨在艰苦条件下不怕困难,努力奋斗,体现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C项符合题意;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寨精神,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11.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 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南通(  )
A.建成首个经济特区 B.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了自由贸易区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A: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984年,南通成为沿海开放城市,B项符合题意;
C: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不符合题意;
D: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2.14 世纪后,欧洲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以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和女性的曲线美。影响这一服装设计风格的史实是(  )
A.租地农场建立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建立租地农场,与服装设计风格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4世纪后,欧洲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以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和女性的曲线美。”和结合所学可知,14—16世纪意大利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题干体现了人们开始关注自身,B项符合题意;
C:从15世纪开始,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通道,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与服装设计风格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1789年法国大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3.1921年美国人哈默来到苏俄,在列宁的启发下经营租赁企业。哈默还说服福特到苏俄创办企业,接着一批美国公司蜂拥而至。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的推进
C.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21年美国人哈默来到苏俄,在列宁的启发下经营租赁企业。哈默还说服福特到苏俄创办企业,接着一批美国公司蜂拥而至”和结合所学可知,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1921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经营不善的企业可以由外国资本家经营,A项符合题意;
B:农业集体化的推进,与题干中外国资本家经营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47年冷战开始形成,与题干“1921年”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题干中外国资本家经营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14.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A.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项不符合题意;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项不符合题意;
C:1933年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美国、苏联以及中国团结合作,体现了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准确记忆。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1942年”、“罗斯福和丘吉尔”、“斯大林和蒋介石”,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课本知识。
15.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亲美政权后成立了共和国,这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该共和国是(  )
A.印度 B.波兰 C.古巴 D.南非
【答案】C
【知识点】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A:印度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波兰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959年1月,卡斯特罗率部进入哈瓦那,推翻亲美政权后成立了共和国,这个与美国隔海相望的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和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C项符合题意;
D:南非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武装斗争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相关史实。
二、综合题
16.制度建设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
(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超越了汉唐。为此,元朝在地方治理上创新了怎样的制度,并简析该制度实行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一:在坚持对日作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也就是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巩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以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苏联制定宪法的模式和 1936 年宪法的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
——摘编自秦前红、周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宪政思考》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材料二中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综合上述内容,请围绕制度建设谈谈你所得到的认识。
【答案】(1)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3点即可)
(2)措施: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原因: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3)认识: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要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行省制度及其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广阔的疆土,元朝在地方治理上创新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题干一“在坚持对日作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也就是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根据题干二“巩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以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可知,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是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3)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围绕制度建设,主要从党领导、制度建立的背景、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要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
故答案为:
(1)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措施: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精简机关,加强基层,节约人力物力;在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原因: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权力机关。
(3)认识: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国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要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3)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1801——1851 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了 125.6%。到 1867年,2%的最富有者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而劳动者的财富在国民收入中只占 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不断排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伤害着人们的健康。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说说英国的工业化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材料二: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部分世界大事记
时间 史实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1年 英国有 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 10万
1865年 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88年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请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并据此拟定一个与“工业革命影响”相关的观点。
【答案】(1)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示例:
①史实: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史实: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史实: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一“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1801——1851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了125.6%。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而劳动者的财富在国民收入中只占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不断排放出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伤害着人们的健康。”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结合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根据题干二表格“工业革命开始后的部分世界大事记”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表格记述了世界和中国近代工业革命后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注意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拟定一个与“工业革命影响”相关的观点即可。如:①史实: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②史实: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③史实: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故答案为:
(1)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中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示例:①史实: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史实: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史实:李鸿章、曾国藩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