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我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方周末》在2021新年献词中写道: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担当,是责任……
针对上面材料,汇泉文学社社刊准备开辟一个专栏面向全体高一同学征稿。请结合自己对材料中“我在”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林觉民《与妻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鲁迅《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我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面向青年读者,结合以上材料,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先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无论愿不愿意,每一个个体都是时代的一部分:亿万个人受惠于数字时代的便利,而无数个体的生活也因疫情受到影响……在时代的航道上,“我在场”,每一个个体都无从退避,无人例外。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时代亦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既有如“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一般的巨匠们,亦有如抢建火神山医院的工人一般的平凡个体……助推时代的巨轮,“有我在”,每个个体尤需以自己之力去肩负责任,去努力担当。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新时代,中国正在强起来。这是我们的时代,谁都有机会出彩。”这是“北京卫视2019跨年冰雪盛典”上歌曲《强国一代有我在》的歌词。
“生逢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名过客。”家在闽南、还不到30岁、抓住时机成立自己的网售公司的谢志强如此说。
“从温暖到鼓舞再到启迪,由感动而心动而行动,是吾辈责任。也惟其如此,才能跳脱出有限的格局,寻求更具意义的人生。”《新民晚报》上对“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如此评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看了以上材料,对“青年参与时代”,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知?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邀请了“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冬奥冠军等现身说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年轻的我们绝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我们应自豪而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在”!
“我在”是“我在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积极参与,让时代打上我们的烙印;“我在”也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坚定信念,是担当,是责任;“我在”还是“我还在”,是面对艰难险阻时,对真理与正义、良知的坚守……
作为年轻人的我们,面对这个奋斗的时代,你对“我在”有哪些思考和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例文:
乘风而上九万里,我在
大风泱泱,看百年征途,激流浩荡;大潮滂滂,揽今朝胜景,磅礴万丈。征途已启,宏图已展,吾辈青年当乘风而上九万里,步时代之青云。
我在,从勇担责任,心怀家国开始。乌飞兔走,岁月变迁,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责任,但无论哪一代人,责任的血脉中都必将镌刻“家国”二字,生生不息。这是一种血性,是五四青年“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血性;这是一种气魄,是青年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气魄;这是一种志向,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是一种定力,是邓稼先坚守大漠数十年,研制“两弹一星”的定力;这是一种情怀,是袁隆平院士让人类摆脱饥荒的情怀;这是一种挚爱,是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挚爱……时光流转,一代代中国人勇担责任,薪火相传。如今,应当交到我们手上!
我在,从砥砺自我,拼搏实干开始。何必仰头看青天?何必低头看白水?只需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中,我看到了人的力量,我看见了实干的力量:当举国上下共同抗疫,众志成城之时;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钟声敲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成就之时;当“嫦娥”上九天揽月,科技创新捷报频传之时,一个个砥砺奋斗的身影赫然显现,一个个拼搏实干的灵魂得以升华,这是“我在”最好的范例。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只有我在这里,只有我一直在,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摆脱冷气,“我”才能向上走,祖国才能一直向上走!
我可以在哪里?当下之中国便有最好的答案: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百行百业都需人才;科技创新捷报频传,但高精尖技术还总会被“卡脖子”;新冠疫情反反复复,不仅需要医疗工作者,也需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支援者;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都缺不了“我”,“我们”的存在……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浴火重生,开拓出社会主义新境界,史无前例。这个时代便是一个个“我”大展身手的舞台。
这个时代,我——应当在!我——一直在!我们——都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阐述了“一滴水”“万紫千红”与“大海”“春天”的关系——滴水汇集成大海,万紫千红才是春天。其实,这讲的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怎样让大海不干涸,让春天色彩绚丽?材料由此引出了写作主题——需要每一个“我”的参与,即:“我在”。只有每一个“我”主动看、听、感受、坚持、担当、扛责任、保有爱心等等,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写作时,无论写自己的经历、感受、见解,还是讲述身边的故事,都需要紧扣这个基本点。
因此,写作时,我们必须紧扣“我”这个部分去写。我们可以谈“我”这个小部分对于整体的重要性,即“我”的参与、“我”的坚持对于社会、国家这个整体的重要性。在阐述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谈“我”这个小我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即“我在”应当具备怎样的意识、应当付诸怎样的行动。
立意:
1.抗击疫情,我在。
2.每一个“我在”,都藏着一份感动。
3.因为“我在”,所以请放心。
2.例文:
每一滴水都应融入海洋
滚滚河流中,我是滴水。渺小吗?也许我决定着一株植物的命运。大千世界里,我是一朵花。卑微吗?也许我改变了一片土地的荒芜。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所以青年人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振兴国家。
树立责任感需要培养职业责任意识。如果你是一只火把,就应照亮-段道路;如果你是一把斧头,就应开辟一片坦途;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应温暖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捧清水,就应洗净一片浊污。人人能力不同,个个责任重大。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说:“我的任务和叶利钦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在打扫俄罗斯而已。”有了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才有了王顺友几十年行走在山间邮路,才有了张艺谋推掉高颉报酬,为奥运耗尽心血,才有了神七宇航员执行任务时的沉着冷静。所以,树立职业责任感是树立责任意识的基石。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红烛照深山,温暖洒人间。李桂林、陆建芬怀着对二坪村的责任,将荒芜变为希望,将沙漠变为绿洲。从此,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文化的光芒在这里灿烂夺目。“微尘”这个看似渺小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社会责任意识。无声奉献,更显其伟大;心怀社会,更显其崇高。树立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它是树立责任感的保障。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国家责任意识。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每个人树立国家责任感,国家必会长盛不衰。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张自忠的杀敌报国,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反观当今,责任意识的缺失却成为一大通病。范美忠一跑留下骂名,有的专家们偏爱“孔方兄”,有的学者们执着于闪光灯,有些媒体渲染浮夸成通病。因此,树立责任意识,自古重要,而今更是必不可少。因为真正的伟大不是自保,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奉献、是博爱;真正的明智,不是割裂自己与他人,而是始终将自己与他人,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奋斗;有一天肉体不存在了,精神也会永存。
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影响,相信别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并为之付出行动,播微爱与善良。如何让一滴水永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将它融入海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前半部分是三句名言,第一句是曾子的名言,主要讲志向与责任的问题;第二句是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句子,表达愿意牺牲自我,为他人谋福利的理想;第三句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表达自己与他人都是有关联的。材料的后半部分阐述何谓“我在”。材料都在强调责任与参与意识。
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名言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第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是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道为己任,这是人生作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第二句“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意思是我应该乐意牺牲我的一生和你的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第三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的“我”可以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会对所有人和事物有影响,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感情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我们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那么网民们就应该心中有他人,眼中有世界,就应该具有为国甘于奉献、勇于担责的大境界。叙述材料强调了“我”与世界息息相关,本次材料中,可以抓住关键词“责任”和“担当”来立意。
从写作任务来看,重点着眼于“我在”引发的联想,写作的对象是青年读者,也就是说要在历史的现场中,谈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的问题。
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的原因,然后从“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害处”“树立责任感的好处”三方面论证树立责任感应该从。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立意:
1.青年要有所作为,担当历史使命。
2.青年人应当抱负远大,勇担重任。
3.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
4.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5.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
6.敢于担当社会责任。
3.例文:
与时代风雨同舟,共奔赴星辰大海
人无法选择时代。乘上时代之舟,必定要与时代一起迎接阳光雨露,一起抵抗狂风骤雨,时代的命运就是个体的命运,个体无从逃避,也不应逃避。乘坐在时代之舟上,就是时代的一份子,是船长也好,是船员也罢,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献出自己的力量,保证时代的巨轮,向着正确的航向,扬帆破浪,到达远方。
“我”是时代之舟上的一份子,“我”永远“在场”。我分享着时代繁荣带来的便利:乘坐风驰电掣的高铁追逐梦想,远足青山绿水放松身心,登录互联网获取信息。时代没有偏私,普降甘霖润人间,然而时代也有时代的难题,也会碰上阴霾,作为时代的一份子,我也应分担时代忧愁。当疫情来临,你不阻击我不阻击,疫情就会一直肆虐;当恶势力抬头,你不抗争我不抗争,那我们都会陷入人间炼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代无私,给我们以荫蔽,也会把时代的难题交给我们解答。我们应以“我在场”的精神,把自我和时代联系在一起,与时代风雨同行。
乘坐时代之舟,与人民风雨同行,需要秉持着“有我在”的意识,去解答时代命题。“有我在”,是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我们要承认“我”是时代的一份子,解答时代命题是“我”不可推卸、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要像顾炎武那样,面对山河沦陷,高呼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举起抗击的义旗;要像邓稼先那样,面对大国核威慑,投身荒漠,以国任为己任,潜心研究核武器。他们没有用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想问题,而是敢于站出来,迎上去,主动承担时代的重责,与敌人搏杀,与困难鏖战。
不过,“有我在”,不能只把它当作一个激昂的口号,而应把它落实在“行”上。“知而不行,是不知”,既然敢于喊出“有我在”,那么,就不仅要有敢于担当责任的意识,还要提升担当责任的能力,增强完成责任的毅力。宏伟的事业不是敲敲锣打打鼓就能干成的,它需要热血,也需要汗水。李四光面对祖国建设急需能源物质而中国石油产量匮乏的困境,他不仅认识到“有我在”,他还走向了平原大漠,手持仪器,勘探山河;袁隆平面对人多地少、粮食不足的时代困境,他不仅认识到“有我在”,他还走上了田间低头,埋头钻研,俯首选种。他们有热血,有激情;他们更有学识、有毅力。这才是行动上的“有我在”。
莫旁观,在同一艘船上,谁都不是看客;莫袖手,风浪来临,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帆正船稳。只要我们和衷共济、主动担当,我们必定能共赴大海,同赏星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段,都是围绕着“我在”这一话题展开论述。第一段的“我在”,意思是“我在场”,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都是时代的一部分,都分享着这个时代的繁荣带来的便利、幸福,也共同承受这个时代的灾害所带来的困扰、苦难。总而言之,“我(个体)””与“时代不可存在着分割的客观联系,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第二段的“我在”,意思是“有我在”,强调的是,时代是有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时代的命题需要每一个个体都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去参与、完成。总而言之,作为个体,应怀着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去完成时代命题,应具备以“我”之力助推“时代”的积极主动的精神。
整体看来,本则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我”与时代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体与时代紧密相关、不可分离,个体应以己之力推动时代向前发展。
写作时,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进行辩证分析。首先,由材料出发,引出“我(个体)”与“时代”两个关键词。然后,紧扣并揭示“时代”与“我(个体)”、“我(个体)”与“时代”的两组关系:一方面强调“时代”与“我”不可分割的客观关联,另一方面强调以“我”之力助推“时代”的积极主动精神。然后,阐明以上两组关系的层次逻辑:如突出后一组关系的重要性。个体不应被动地为时代所裹胁影响,更应该以个体之力为时代去主动担当。
立意:
1.我与时代共呼吸,我助时代快发展。
2.困难来临“我在场”,推动发展“有我在”。
3.胸怀担当意识,共赴美好未来。
4.例文:
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为青年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十分清晰地指明青年在国家独立富强,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就应该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志青年,积极参与到复兴的伟业中,踔厉奋发,击桨中流。
激扬“勇者无畏”的青春力量,争做敢拼敢闯、创造未来的有志青年。
李大钊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幸福,端在中国青年。青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着多姿多彩的美好山河,更加坚定了革命报国,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谋复兴的信念。他们勇敢地到“浪遏飞舟”的中流击水,他们“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年一瞬,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前仆后继,让一艘南湖游船发展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这是青春无畏的力量,也是青春挑战的回响。
作为当代青年,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收获希望和成功;敢于直面困难,才能踏平坎坷为大道。创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
激扬舍我其谁的青春担当精神,争做强国有我,参与时代的有为青年。
艰难险阻见勇毅,沧海横流现英雄。青年袁隆平在亲历饥饿带来的人间灾难之后,立志用科学改变农业。他心怀责任,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奔波,用汗水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种子,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燃烧了青春,只为天下无饥馁;当年樊锦诗大学毕业时,面对条件异常艰苦的敦煌,她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在大漠黄沙里默默研究着祖国的辉煌文化。数字敦煌横空出世时,那一幅幅精美壁画,一座座绝伦雕塑,震撼了世人,徜徉其中,民族自信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燃烧了青春,只为华夏永流传。这就是敢于担当的青春力量!
“生逢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名过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于是我们看到,很多90后、00后们,在边疆守卫国土,在医院里守护健康,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还有很多平凡岗位上的青年们,正在默默努力着,共筑这国泰民安的盛世中华!
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我们怎样,祖国便怎样,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心里有火,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让我们勇敢地拥抱这个谁都有机会出彩的美好时代,激扬青春的力量,寻求更具意义的人生,争做有志有为青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构成“前提条件,一般认知和更高认知”的关联。
第一则材料,新时代,为每个公民的参与、出彩提供了机会,身为新时代中国的一员。要积极地参与这个时代,去获取人生的精彩。
第二则材料,一般人认知的参与,用具体行动呈现的参与,是抓住大好时机,积极参与时代,展现自己的精彩的具体例子,是其中的平民代表,也是青年该有的样子。
第三则材料,是对“参与”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获取社会正能量,自我影响,自我培养:积存于心而表现于行,为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努力。
综合三则材料,强调的观点是:青年因富有朝气,有梦敢想,敢作敢为,能拼肯干而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也能为社会、国家提供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是青年特有的社会贡献力。
作文设置的写作者身份是“新时代的青年”,写作内容是“对‘青年参与时代’的思考与认知”,不可脱离材料泛泛而谈。
可以写成议论文,理性思考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倡议大家激扬青春,做有志有为青年;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以感性的方式唤醒当代青年的家国责任意识,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社会、青春之中国,来体现青年参与时代的主题。
立意:
1.激扬青春梦想,为家国贡献力量。
2.摆脱青春“冷气”,积极参与时代建设。
3.以青春之勇气,创青春之国家。
4.让青春的光热汇聚复兴之火炬。
5.青年有为,国家盛昌。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冬奥冠军等现身说法讲述感人的故事,体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这一观念。
材料中特别提出关键词“我在”,可以理解为“我在场”,体现奋斗者融入时代洪流,积极参与,奉献进取;可以理解为“有我在”,体现奋斗者的责任与担当,求真务实,秉持正义;可以理解为“我还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逃避,坚守良知,勇敢追梦。
任务方面,“作为年轻人的我们,面对这个奋斗的时代,你对‘我在’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要求结合时代思考“我在”的内涵。“我在”蕴含了特殊的新时代含义,体现新时代主人翁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感。同时新时代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好的机遇。因此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时代大潮的融合尤为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
在行文思路上,首先鲜明地提出观点“逐梦向未来,强国有我在”,然后采用并列式结构,设置具体的分论点,可以写时代的奋斗者,应该与时俱进,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大潮相融合,可以写奋斗者勇担时代重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也可以写奋斗者无畏艰难,一往无前,砥砺前行的时代风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个人与时代、责任、家国的联系,强调时代召唤我们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担负起民族重任,锐意进取,勇当先锋。最后重申论点,号召风华正茂的时代青年在新的追梦之路上谱写更新更美的奋斗华章,才能不负韶华不负家国。要勇于创新开拓,争做坚强的孤勇者、时代的逐梦者。
立意:
1.责任担当成就梦想。
2.逐梦向未来,强国有我在。
3.奋斗在人生舞台,逐梦新时代。
4.青春逐梦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