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章末复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章末复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4 15: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我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观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防疫合作
2.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目标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购物使用塑料袋 D.课本循环使用
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结合漫画,完成下面3-4题。
3.图中清洁能源,不包括(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石油
4.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清洁能源,低碳转型 D.因地制宜,科技兴农
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5-6题。
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6.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渔光互补”发电新模式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图为我国某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7-8题。
7.下列地形区最适合大范围推广“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8.“渔光互补”模式最有利于( )
A.节省土地资源 B.缓解交通压力 C.提高人口素质 D.监测空气质量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着京杭运河向北输水,它使运河文明在流淌中得到延伸和发展。2022年4月,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和水库调控等共同作用下,京杭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下左图示意京杭运河,右图为京杭运河穿过某河流河床底部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9-10题。
9.图示京杭运河输水隧道从某条河流河床底部穿过,该河流是( )
A.海河 B.黄河 C.淮河 D.长江
10.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西北和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累计调水超过400多亿立方米,1.3亿多人直接受益,使沿线一些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据此完成下面11-12题。
1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
C.解决长江流域洪涝问题 D.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1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是( )
①大水漫灌②一水多用③工业用水循环使用④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共2大题)
13.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
(1)我国可利用的土地类型有 、 、 等,其中 面积最大。
(2)我国难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为 ,高于耕地面积比例。
(3)通过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构成图,对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B.土地资源结构合理
C.难以利用土地资源多,后备耕地充足 D.耕地比例小,切实保护好耕地
(4)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 ,确实保护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历史上,大运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以“漕运”著名。目前,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可以季节性通航或全年通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向华北平原供水。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和右图大运河“漕运”画作
(1)写出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依次连接的五大水系。说明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
(2)分析京杭大运河南方河段全年通航的原因,补充下列图表内容。
① ② ③ ④
(3)说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的优势。
材料二: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线通水。实现全线通水后,从大运河引水灌溉,将置换用来灌溉北方约60万亩耕地的地下水;大运河向途经的河道补水总长达到1230公里,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能够回升或保持稳定;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有水河道长度增加约112公里,改善了运河水资源条件,促进了运河生态环境复苏。
(4)仿照示例,结合资料补充例证,说明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后的意义。
示例:大运河引水灌溉,沿岸减少开采地下水。
①大运河向途经的河道补水, 。
②大运河有水河道长度增加,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B
7.D 8.A
9.B 10.A
11.D 12.D
13.(1) 耕地 草地 林地 草地
(2)15.72%
(3)D
(4) 土地 耕地
14.(1)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在中国历史上,京杭运河是重要的漕运河道,曾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着重大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2) 慢 大于 无 大
(3)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少
(4) 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能够回升或保持稳定 改善了运河水资源条件,促进了运河生态环境复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