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公转问题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公转问题精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4 11: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公转问题精练
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圈。下图为某日杆影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2.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4.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点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济南 B.广州 C.武汉 D.拉萨

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16~17题。
5.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  )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6.在图示月份中(  )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下题。
7.若图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8.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所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
9.M点的纬度最低为
A.71.5°N B.66.5°N
C.61.5°N D.56.5°N
10.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 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时 B.8时 C.18时 D.20时
2022年11月22日7:14,某市某中学张老师(居住地经度约115°E)开车行驶在上班路上,正好看到公路前方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当天,该地的昼长约为( )
A.9小时12分 B.9小时14分 C.10小时12分 D.10小时14分
12.一个星期之后,张老师仍然于7:14行驶在这一条上班的路上,可能看到( )
A.太阳悬在公路的上空 B.日出前的朝霞满天
C.夜色似黑幕笼罩大地 D.北极星在天空闪烁
下图为“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 )
A.抚远位于中国最北 B.虎林地处半湿润区
C.温岭东临我国黄海 D.台东地质灾害多发
14.四个县级行政区中( )
A.元旦前后抚远日出最早 B.立春前后温岭日出最晚
C.虎林全年昼长比台东短 D.台东全年正午日影最长
图为2022年某日摄影师在北极黄河站(78°N,12°E)拍摄的一幅太阳视运动轨迹合成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月可能为( )
A.3月 B.5月 C.9月 D.12月
16.据图推测摄影师拍摄方向接近朝向(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17.图中甲时刻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00 B.7:00 C.13:00 D.19:00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发射,573秒后飞船与火箭分离,经过6小时32分的飞行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1年9月17日返回。图为神舟十二号发射时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莫斯科(56°N,38°E)当地华人收看现场发射实况的时间大约是( )
A.17日04时22分 B.17日14时22分
C.18日04时22分 D.18日14时22分
19.神舟十二号( )
A.发射的方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与火箭分离时太阳位于酒泉的东南方
C.飞行期间发射塔架影子渐长 D.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时酒泉为黑夜
20.神舟十二号在轨期间( )
A.北京日出方位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B.连云港市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
C.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D.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先变大后变小
图为我国某城市街角口袋公国内的太阳历广场平面图,该广场参考古代的某种天文观测方式,在图示位置竖立标杆,①至⑥处分别放置石柱。一年中,杆顶影子的移动范围介于曲线①D②和⑤⑥之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22.站在广场中心进行观测,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石柱①可反映冬至日的日出方位 B.石柱②可反映夏至日的日落方位
C.石柱③可反映秋分日的日落方位 D.石柱④可反映春分日的日出方位
23.在杆顶影子由石柱④向石柱②移动的过程中,该地( )
A.与北京地方时时差增大 B.白昼时长逐渐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 D.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的旗杆杆影长度示意图,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中学所处的经度约为( )
A.90°E B.105°E C.110°E D.130°E
25.测量当天,北京( )
A.正午的杆影朝向正南方向 B.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C.天安门广场升旗晚于6:00 D.白昼的长度大于夜晚
地影是地球本身投射在大气层上的影子(下图所示)。在甘肃嘉峪关(98°E,40°N),某摄影师为了将地影、维纳斯带(渐变的色带)和月亮同时纳入画面,整整等待了三天,在2021年5月26日,总算拍到了满月从嘉峪关城墙上升起的景观(下图),再现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美景。此时日、地、月近乎在一条直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摄影师拍摄该景观时镜头朝向(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7.5月18日嘉峪关市昼长约为14时27分,摄影师拍摄该景观的时间可能是( )
A.4:44 B.6:06 C.19:15 D.20:42
28.在北京等大都市观看地影,需要的条件是( )
①气压较低②晴朗无云③大气透明度高④大气浑浊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A 2.B
【分析】1.根据材料中描述,半圆以杆长为半径所绘,故可以得出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影子的方向,可得出,此时为二分日,则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可推得当地的纬度大约为45°N;根据东北平原在40°N以北,华北平原大部分位于40°N以南,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珠江三角洲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以推得答案为东北平原,A对,BCD不对。
2.由于甲地位于45°N,则相同经度差之间的纬线长度往北逐渐减小,①④不对,②对;③不是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③不对;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其左右两侧的经线应该是对称的,②对。故选B。
【点睛】影子的方向可以反映光源的方位,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呈反比,正午时为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刻。
3.C 4.D
【分析】3.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则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则图示窗户朝向正北,故选C。
4.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6小时59分,则日出地方时也应相差6小时59分,即日出地方时为5点01分,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约30°经度,即约东经90°,最有可能是拉萨。故选D。
【点睛】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5.A 6.D
【解析】5.南半球三地①②③白昼越来越长,且昼长都长于12小时,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则a、b两月分别是1月、2月,A正确,D错误。故选A。
6.读图可知,a、b两个月份②地昼长均在14小时以上,即夜长均小于10小时,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月份中③地的白昼最长,B错误;昼长的变化用斜率来表示,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 ③ > ② > ① ,C错误;③地昼长增长最快、变化最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即与季节有关: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移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的昼长≥12小时,且逐渐变长(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短(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小时;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移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12小时,并且逐渐变短(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长(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h。
7.A 8.D
【解析】7.根据题意,此时图表示6月22日状况,那么66°34′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对应的图中66°34′N应该是0时日出,而且高纬度昼长增加快,故右侧曲线是正确的曲线。由此读图分析北纬 40°~50°地区日出时间在3﹕50-4﹕30,根据该公式:昼长=(12-日出时刻)×2,北纬 40°~50°地区昼长是15小时~16小时20分,南半球同纬度地球的夜长与它相同。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8.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根据曲线随纬度变化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排除B、C选项。当北京时间12点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30°E为6点,150°W为18点,则该晨昏线为昏线,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时区、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 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 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3. 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9.B 10.B
【解析】9.当M点纬度最低时,为发生极昼或者极夜现象,M点的纬度最低为极圈,纬度为66.5°N,B正确。
10.夏半年来判断M点时间为0点,则R为2:00,R点为30 E,则北京时间为8:00,B正确。
11.C 12.B
【解析】11.张老师居住地的经度约为115°E,与120°E相差5°,时间比北京时间晚约20分钟。当北京时间7:14日出时,该地地方时约为6:54,根据昼长=(12:00—日出地方时)×2,计算出当天的昼长约为10小时12分,C正确,ABD错误。选项C正确。
12.一星期之后,当地昼变短,夜变长,日出时间延后。同样是7:14,在公路前方已看不到太阳,只能看到太阳即将升起前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带来的霞光,B正确,A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上班路上道路朝向东南,看不见北极星,D错误。选项B正确。
【点睛】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13.D 14.B
【解析】13.中国最北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不是抚远,A错。虎林受地形影响,降水相对较多,且纬度较高,蒸发较弱,为湿润区,B错。温岭东临我国东海,C错。台东地处环太平火山地震带,且降水多,地形以山地为主,滑坡泥石流易发生,所以台东地质灾害多发,D正确。故选D。
14.元旦在1月1日,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元旦前后抚远日出最晚,A错。立春在2月初,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立春前后温岭日出最晚,B正确。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夏半年虎林昼长比台东长,C错。台东纬度最低,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日影最短,D错。故选B。
【点睛】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15.B 16.D 17.B
【解析】15.由图中太阳的位置可知,该地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最小的太阳高度角为子夜太阳高度角,说明该地出现的极昼现象。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度,当太阳直射点在北纬12度以北时,黄河站才能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太阳直射点一个月可移动大约8度可知,应为5月份,3月,9月,12月太阳直射点都在北纬12度以南地区,黄河站不会出现极昼。故选B。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子夜太阳的方位位于正北方。图中甲为子夜的太阳方位,故摄影方向是朝向正北。排除ABC,选D。
17.图中甲为子夜太阳方位,说明甲时刻为东经12度的地方时零点,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可知,北京时间接近7点。
【点睛】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全天都有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位于正南方,子夜太阳高度角最小,位于正北方。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全天都有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位于正北方,子夜太阳高度角最小,位于正南方。
18.A 19.B 20.D
【解析】18.根据图中光照图可知,红线为0:00所在经线,向东到180度为17日范围,莫斯科(56°N,38°E)为17日,CD错误;图中蓝色小点为莫斯科,在晨线附近,A正确,B错误。故选A。
19.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自西向东,A错误;根据上题可知,发射时38°E为4时22分,可计算出酒泉100°E为8时30分,太阳在酒泉东南方位,B正确;太阳高度越来越大,飞行期间发射塔架影子渐短,C错误;经过6小时32分的飞行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成功对接时酒泉为15时02分,还未进入黑夜,D错误。故选B。
20.6月17日到9月17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北京日出方位先向北移后向南移,A错误;连云港市昼夜差值先变大后变小,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错误;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先变大后变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21.C 22.A 23.B
【解析】21.由于该图为我国某城市街角口袋公国内的太阳历广场平面图,由于该地区是公园,所以该地区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1∶10000,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所对应的时刻为15点30分,可能为该地冬至日的日落时间,因此此处石柱代表冬至日的日落方位。B错误。①处所对应的时刻为8点30分,可能为该地冬至日的日出时间,因此此处石柱代表冬至日的日出方位。A正确。春秋分日6点日出18点日落,石柱③处所对应的时刻为7点30分,不能反映秋分日的日落方位,C错误。④处所对应的时刻为16点30分,不能反映春分日的日出方位,D错误,故选A。
23.根据图中信息在杆顶影子由石柱④向石柱②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该地区白昼时间逐渐缩短,B正确。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C错误。与北京地方时时差没有变化,A错误。由于该地一年中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向,说明全年正午太阳都在南方的天空,由于是我国的城市,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所以没有太阳直射现象,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24.C 25.D
【解析】24.读图可知,9:20时的杆影长度与16:00时的杆影长度相等,9:20到12:40时间长为3小时20分钟,12:40到16:00时间长也为3小时20分钟,说明北京时间12:40为该地的影长最短的正午时刻,即当北京时间12:40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时,时间相差40分钟,经度相差10°,可计算可得,该中学所处的经度约为110°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读图可知,测量当天,该地正午影子朝向正南,太阳应位于该地的正北方向,我国最南地点位于南海的曾母暗沙(4°N附近),说明测量当天,太阳直射点应当在4°N到23°26’N之间,北京位于23°26’N以北,北京正午的杆影朝向正北方向,A错误;太阳直射点应当在4°N到23°26’N之间,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白昼的长度大于夜晚,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早于6:00,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东南)、日落西北(西南)。(3)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6.C 27.D 28.B
【解析】26.由材料可知,该图片是满月升起时拍的照片,故可知此时太阳正处于日落之后;由图可知地影的出现与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相反,此时是5月1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嘉峪关的太阳日落方位为西北,此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故满月方位与太阳方向相反,故满月方位为东南方,图中显示,该图片正中为满月,因此摄影师拍摄该景观的镜头朝向满月,即朝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出现地影时,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嘉峪关昼长为14小时27分钟,故日落时间地方时大致在12+昼长/2=19:14左右;该地的经度为98°E,转化为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20:42。故选D。
28.维也纳为渐变的色带,故有光的散射,将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散射掉,波长较长的红黄光穿过大气层形成渐变的色带,故需要在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气压较低,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大气浑浊大气散射能力强,这两种情况均无法看到渐变的色带,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看到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月亮的名称。由于月亮每天在星空中从东向西移动很长的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月亮的相位变化,叫做月亮的相位;地影形成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较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