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行香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行香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12: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行香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走进词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炼字,品读,感受词境,走进词境,体悟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打开想象,与传统文化建立关联,充分调动已有的文学积淀,初步掌握诗词的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词赏析之诵读。
1.初读正音:
飏,徜徉,兴(“兴”读音略难,涉及到格律和意义)。偶然乘“兴”念xīng还是xìng?
根据《唐宋词格律》记载,《行香子》这个词牌“兴”所在的这个位置,必须用仄音,也就是第三四声。其二,念xìng的时候,是表兴致,兴趣之意。所以,偶然乘兴,要念xìng。
2.反复读,熟读。
备注:1与2放在诗词赏析之前。为诗词赏析做好铺垫。
3.想读:
闭上眼睛想象,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有,你想到了什么?
备注:3与诗词赏析炼字结合。
二.诗词赏析之炼字:问题:
1.作者经过哪里?看到什么景色?
2.很多同学预习的时候说,这首词读来很轻松,很愉悦,越读越舒服。词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很舒服,很愉悦?(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阅读初感受,走进诗词的词句中。)
预设答案:
㈠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1.这九个字,为什么让你感觉那么舒服?
2.再读,闭上眼睛想:身处一片桃花林中,除了那粉嫩的桃红,你还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①色:看到的颜色
颜色的丰富性,写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赏析。
红,白,黄:颜色明丽,鲜艳,花开正好,正旺,争奇斗艳,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色彩鲜明的田园春光,绚丽多姿,有着视觉的艳丽和嗅觉的芬芳。(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知)令人见了心生愉悦。
②味:闻到的味道
桃花的味道,李花的味道,菜花的味道,清新自然③声:听到的声音
花中各种声音,风过虫鸣鸟叫人行④形:看到的花的形状
想象桃花开的样子。感知桃花的形象之美。想象李花开的样子,感知李花的形象之美。想象菜花开的样子,感知菜花的形象之美。⑤感:心里思考到的。
A.这里的桃花指的就是桃花么?如果不是,它还有什么意思?B.能否把桃花李花菜花换成别的花?
比如:牡丹,樱花,菊花。乡村景物,突出其朴实。可与牡丹,樱花,菊花等进行比较,突出其田园常见之意。红与牡丹红的不同,明确:牡丹是高贵之意,是雅,桃花是田园之景,是俗。
C.想到了哪些描写桃花/李花/菜花的诗句?
联系读过的描写桃花的诗文。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流水窅然去”“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等,逐步明确桃花意象的内涵:是早春的使者,象征青春与活力,象征女子娇美的容貌,隐喻美好爱情,有多子多福之意,象征世外仙境……这里的桃花红,就有了花开之外的意蕴。
桃花红,红得很明媚,很温暖,写出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旺盛的生命力。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田园风光清新美好,同时也写出了童趣。
小结(为下文继续品读词句,打开想象,走进词境,与传统文化建立关联,充分调动已有的文学积淀,初步掌握诗词的赏析方法,体悟诗人情感服务):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出了静静开放的田间植物的盎然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使人心生惊喜愉悦之情。
你看,当我们把读过的诗词与词中的一些词建立关联的时候,我们的阅读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好像进入了另一种境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语言符号)携带了大量的信息……语言就是种种的符号……这种符号就引起你很多的联想。……当读者读的时候,它才有了美学的感受,才有了美学的作用……“小词之妙,就在它的微言,能够给读者很多的感发和联想。”
比如说桃花。你能想到哪些诗句?从这些诗句里,你读到的是?
正是词里传达出的表层的信息和深层的言外的情意,让我们读到了作者他的修养,他的怀抱,他内心深处的品格,所以才有了越读越舒服的感觉。3.词中还有哪些词句能够给我们感发和联想?
㈡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九个字,为什么让你感觉那么舒服?
2.再读,闭上眼睛想: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①色:莺,即黄鹂,褐色或暗绿色。燕,黑色。蝶,彩色。
②声:莺叫声清脆婉转,悦耳动听,活泼热闹,惹人喜爱。
③形:莺燕蝶,体型轻巧,灵活快速,灵动可爱。
④感:心里思考到的。
想到了哪些描写莺儿/燕儿/蝶儿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出莺燕的活泼与热闹。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动态的画面里有静态的菜花,共同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三个白描手法的短句通俗易懂,却画面十足、动感十足、活力十足,也着实让人欢喜。和上阙的三种植物不同,下阙是三种动物;而且是动态,是视觉的生机勃勃和听觉的活泼热闹。黄莺儿正在婉转鸣唱,小燕子正在飞舞,粉蝶儿正在花丛中忙来忙去,奏响着春天的美妙乐章!
从植物到动物,动静结合,透露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营构出没有尘世喧嚣的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的生活。
㈢“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读,闭上眼睛想:
1.形色:诗人走在一个被春光包围的村庄,层层绿树环绕着,郁郁葱葱;池塘里的已是春水涣涣,和池岸齐平。这春意正浓的情景。
树绕,一片蓊蓊郁郁,层层叠叠的各种绿色,黄绿,嫩绿,鲜绿等等,绿得可人,率得欢喜。水满,绿树清水,陂塘两岸,层层倒影,映于水中,水,与树,与村,与天,与云,融为一体,一片和谐之貌。
2.味:树的清新,水的清爽,沉稳中有灵动。
3.声:有树,有水,就会有各种生灵。
4.感:
①“绕”字在哪些词句上你读到过?李白的“白水绕东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树绕村庄”,写出来村庄的可爱、温馨,春意盎然。②水溢陂塘,跟水“满”陂塘有什么不一样?
溢是满出来了。水满陂塘,是刚刚好的丰满的状态。还道出春水上涨后的状态,同样充满生机和活力。令人心生愉悦之感。
㈣东风:
“倚东风,豪兴徜徉”,“东风”是春天的代名词。东风:从东方吹来的风,往往出现在春天,春天的风。
让万物复苏,大地重返生机和活力,也暗指能给自己带来青春,生机和活力的人或事。
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风和煦,充满活力)
㈤飏青旗
1.形色:你看到了什么?青色酒旗随风飘扬之态。2.声:猎猎作响。古朴之感。3.感:你想到了什么?
“飏青旗、流水桥旁”,酒幌之下必有酒家。这让人想起辛弃疾《鹧鸪天》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不过,秦观的这两句描写更为明快、动感。青旗是青色的酒幌子。
你读过的诗文当中有没有出现过酒幌子的?换用军旗如何?
“飏青旗”就是一方面写出春风吹拂之态,另一方面,又有悠闲自在,洒脱恣意之味。
㈥“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1.形色:你看到了什么?
2.感:你想到了什么?
围墙和茅塘是隐隐约约的,有隐世的味道。隐隐约约中,会给人无尽的遐想。
㈦动静结合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与“莺儿啼,燕儿舞,蝶儿舞”将两者放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
桃花李花菜花,是静态,是视觉的艳丽和嗅觉的芬芳;莺儿燕儿蝶儿,是动态,是视觉的生机勃勃和听觉的活泼热闹。动静结合,将小园田野的春情春趣展露地一览无遗,尽显朴质自然的乡野春光,显得轻松快意。
㈧移步换景
秦观乘兴徜徉于小园田野。他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游,他以游览为顺序,移步换景,定点描写,由远而近,由近看远,由远再近,将一幅幅春日村庄的全景图、局部图清晰展现,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他来了一次轻松快意的小村春游,尽览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兴致盎然、意趣倍出。
三.诗词赏析之情感:
1.“兴”情
一般情况下诗人在一首词当中,一首诗歌当中,他会尽量避免同样的实词反复出现。他们往往会很有意识地避开。奇怪的是,秦观在这儿,为什么反复出现两次“兴”呢?
他心情太愉悦了,太高兴了,随兴而往,兴致勃勃。
2.“兴”致
我们读过的哪些诗文中有这种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的兴致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兴致来了,雨都不是问题。
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独往湖心亭看雪。”兴致来了,大雪三日都不是问题。
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不慌不急,既来之则安之,还享受着这份误入的野趣。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所以他们的兴之所至,其实这个“兴”就是雅兴。
3.雅“兴”
秦观的雅兴表现在哪里?
移步换景,乐此不疲,处处惊喜,处处充满盎然的生机和活力。小村无一处不是景,无一处无惊喜,转个弯,换个地,都是美景乐景。他是真的喜欢乡村的景观,喜欢这个春天啊。正因他对春天的无限喜欢,所以他笔下的春天才会显得兴趣盎然,生机勃勃。
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这首词怎么读才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呢?语音语调要轻快一点,暗暗惊喜的地方,特别愉悦的地方,眉梢眼角带着微笑。色彩明媚的地方,可以女生读。其他地方,可以男生读。声音虚实相生,不可全用真音。可配轻快的音乐(《枣园春色》或经典永流传凤凰传奇的《行香子》),比较着配配看,哪种音乐更能读出这首词的味道。
四.诗词赏析之方法:
我们回顾一下读这首词的方法——联想入境法:
第一步:打开想象,抓住关键词,追寻阅读初感受产生的原因。(刘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第二步:联系读过的诗文,与传统文化建立关联,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文学积淀,走进词境。
这样,我们就能体察到词中携带的大量文学信息,品味到它的言外之意,获得美学的感受,从而获得对某种生命状态的顿悟。
五.诗词赏析之知人论世:
1.以词观人:
整首词读完之后,你觉得这个词人,他的心境是怎样的?
豪放洒脱、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悠闲自在,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期待,憧憬。他的心里住着是整个春天。
这个秦观,跟我们平时读到过的秦观一样吗?伤心的。
《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词里,你读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秦观?悲伤,沉闷,压抑。
2.以人观词: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寄托身世,感伤沉重,被称为“千古伤心第一人”。
其实这首词写于他的早期,还未出仕的时候,在乡间的时候。这是秦观后期词作中非常代表性的词作之一。
秦观的生平:
秦观少时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29岁时,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苏轼称赞他“有屈(原)、宋(玉)才”。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下,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元丰八年,他36岁时,考中进士。元祐六年,41岁时,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元祐七年,42岁,苏轼自扬州召还。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元祐九年,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44岁的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元符二年(1099),年事已高的秦观,身处雷州,自做《挽词》。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年仅50岁。3.以我观词:
把这首词放在秦观的一生中去考察,你发现了什么?4.以词观我:
你在未来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会想起这首词?它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下你的思考。
六.小结:
词人乘兴游览田园之春景。上阙写的是桃花李花菜花,是静态,是视觉的艳丽和嗅觉的芬芳;而下阙写的是莺儿燕儿蝶儿,是动态,是视觉的生机勃勃和听觉的活泼热闹。在春日融融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秦观乘兴徜徉于小园田野的游兴。他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游,他以游览为顺序,既有移步换景,又有定点描写,尤其是白描细绘,将一幅幅春日村庄的全景图、局部图清晰展现,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他来了一次轻松快意的小村春游,尽览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兴致盎然、意趣倍出。
像《行香子》这样轻松的作品在秦观的词作中并不多见。因为还没经历人生的苦痛,所以春花还没沾染离情,莺燕还没发出悲声,这个春天是美丽的、绚烂的、活力的、透彻的、轻快的。
愿各位同学在历经人生种种之后,依旧能有少年心性,依旧青春在心,依旧充满活力与绚烂,轻快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