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11: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高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考纲具体要求。
2、了解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规律,准确识别并翻译不同句式。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纲要求:
二、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注意:文言文特殊句式是针对它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而言的。
其中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均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高考真题:
2023全国乙卷
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
判断句
状语后置
2023新高考二卷
不亦乐乎
斯亦相变之法乎?
固定句式: 不亦……乎
2022全国乙卷
将奈其示众何?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
固定句式: 奈……何
宾语前置
2021新高考二卷
收利十倍
定语后置
2021全国乙卷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状语后置 判断句
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分为常式句、变式句两大类:
常式句
变式句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常式句是指翻译句子时,句子成分按常规排列,即定主状谓补定宾,语序不变。
变式句是句子的常规语序发生了变化,如有时候强调谓语,就将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就是主谓倒装。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就需要符合常规语序的排列。
一、常式句
(一)、判断句
1、句式结构:……者,……也
译为“ ……是…… ”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例句:
变形形
……,……者也
……,…… 也
……者,……
陈涉者,阳城人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战,勇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句式结构:a.此……也 b.是……也
译为:“ 这(是)…… ”
例句:
此天子气也。
此余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是寡人之过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句式结构:用动词“为”或“是”表判断。
译为:“ 是…… ”
例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副词“乃”、“即”、“则”、“皆” 、“诚”、“悉” 等表判断,译为:“ 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4、句式结构:
副词“非…”、“非…也”、“非…者也”表否定判断,译为“ 不是…… ”
6、没有任何判断标志,由上下文之意构成判断,翻译时主语后加“是”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5、句式结构:
臣本布衣。
判断句小结:
1、句式结构:……者,……也及其变形
2、句式结构:a.此……也 b.是……也
3、句式结构:用动词“为”或“是”表判断。
4、句式结构:副词“乃”、“即”、“则”、“皆” 、
“诚”、“悉”等表判断
5、句式结构:副词“非…”、“非…也”、“非…者也”
表否定判断,
6、没有任何判断标志,由上下文之意构成判断,翻译时主语后加“是”。
即时小练
指出下列句式中的不是判断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③《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兵也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④非我也,兵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答案:
(二)、被动句
(一)、被动句有标志性词语句式结构类型
(二)、被动句没有标志性词语句式结构类型
(一)、被动句有标志性词语句式结构
① “见”
③“见……于……”
②“于”
④受……于”
⑤“为”
⑥“为所”
⑦“为……所……”
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受制于人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被动句没有标志性词语类型,动词本身表被动:
帝感其诚
洎牧以谗诛
樯倾楫摧
王之蔽甚矣
日削月割
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见”的一种用法,用在动词前,有称代的作用,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表示下级对上级或卑者对长者,也表示朋友间的谦辞。
提示:
提示: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既然你这样记着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慈父离开了我)
乃今日见教,谨受命矣
王安石《石竹花》诗之二:
“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
欧阳修《与王懿恪公书》:“亲朋见爱,何以为教。”
赏识我
指教我
爱怜我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⑨不拘于时
⑥而君幸于赵王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⑩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⑦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即时小练
指出下列句式中的被动句,并指出标志性词语:
②诚请见教
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时
③善假于物
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①④⑤⑥⑦⑨⑩
(三)、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语省略
2、谓语省略
3、宾语省略
4、介词“于”、“以”的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有承接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的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高考翻译句子尤其注意主语的省略要补充完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哙遂入,(哙)披帷西向立,(哙)瞋目视项王,(哙)头发上指,(哙)目眦尽裂。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但特定情况下也有省略的。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助兴)
技经肯綮之未尝(碰)
3、宾语省略
宾语省略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前文省略,翻译时省略了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都要补充出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介词宾语的省略:
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
木直中绳,輮(之)以(之)为轮
大将军邓鸷奇其才,累召(之)不应
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
竖子不足(之)与谋
4、介词“于”、“以”的省略
介词“于”的省略,分为表处所和表对象两种情况,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百越之君,委命(于)下吏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于)之,不亦悲乎?
介词“以”的省略: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以)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即时小练
指出下列句式中的省略句的类型,并补出省略的词语:
⑤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⑦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⑥封闭官室,还军霸上
省略谓语: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省略宾语: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①省略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省略宾语: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
⑤省略介词: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会境上
⑦省略介词: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以)邑万家
⑥省略介词封闭官室,还军(于)霸上
变式句
在语文表达的时候,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成分,或者满足语境修辞上的需要,用颠倒原来的语序、省略一些语句成分、变换句式等方法变形的句子就叫做变式句。
聪明的 小明 在教室 看了 三遍 令人难忘的 故事书。
〔定〕
现代汉语的语序
〔主〕
〔状〕
〔谓〕
〔补〕
〔宾〕
〔定〕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文中由介词和名词语构成介宾短语构成状语,经常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翻译时介宾短语构成的状语要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状语后置有3种类型: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动词或形容词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动词或形容词前。
具告以事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补语,"乎"相当“于”,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动词或形容词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申之以孝悌之义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以事具告
皆以美于徐公
皆以于徐公美
以孝悌之义申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即时小练
指出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⑨请其矢,盛以锦囊
⑥鹏之徙于南冥也
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⑩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③⑥⑦⑧
(二)、宾语前置:
三种类型
1、否定句宾语前置
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之”、“是”作标志的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称为“宾语前置”。翻译时宾语放动词或介词的后面。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时不我待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邹)忌不自信
文言文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构成宾语前置两个条件:一是句子中有“不、未、勿、无、毋、弗、莫”等否定词。
二是宾语多是“余、吾、尔、自、之、己、汝、是”等代词。
1、否定句宾语前置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国胡以相恤 《齐桓晋文之事》
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一般要前置,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胡、焉、安”
例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君何以知燕王
沛公安在?
乐夫天命复奚疑!
复驾言兮焉求?
大王来何操?
彼且奚适也?
3、“之”或“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突出强调宾语。“之”或“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唯命是听
④唯利是图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
夫晋,有何厌
不知句读,不解惑
唯听命
唯图利
孔子云:“有何陋
即时小练
1、指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王曰:“谁可使者?”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惟弈秋之为听
C
2、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大王来何操?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马首是瞻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三)、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的成分 ,
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之前。如“美丽的家乡”。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为了突出或强调定语,要把它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之后,上面例句就会变成“家乡美丽的”。
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它主要有4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例如:
求可使报秦者人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2、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
例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我持一双白璧,欲献项王,一双玉斗,欲与亚父
今闻购将军之首,千斤金,万家邑,将奈何?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组成“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苟以大之天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之长铗兮,冠崔嵬之切云
仰观大之宇宙,俯盛之品类
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受汶汶之物者乎?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之”是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
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马之千里者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铿然有声者之石,所在皆是也
千里者之马
国之游者之孺子,无不哺也,无不歠也
新辟者之疆土,移种民以居之
即时小练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B、铸以为金人十二
C、故燕王欲结于君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即时小练
2、选出下列句中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 )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四)、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即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④渺渺兮余怀
汝之不惠甚矣!
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余怀渺渺兮
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
即时小练
A、子邪,言伐莒者?
B、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A、说讨伐莒的人是您吗?
《吕氏春秋.难言》
②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辨析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⑥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刘)豫州今欲何往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⑦屠惧,投以骨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被动句
省略句
判断句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课外即时小练
(一)、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酷吏列传》
指出下列语段中特殊句式,并翻译语句。
1、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信哉是言也
3、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4、非虚言也
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
这些说得都对啊。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坏的本源。
这不是假话。
对吞舟的大鱼法网宽得能漏掉。
5、网漏于吞舟之鱼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
(二)、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
客有遗相鱼者,(鲁)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 吾故不受也。"——《循吏列传》
1、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
2、大宫子期言之君
大宫子期向郑昭君说明了这些情况
3、民将安归
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4、客有遗相鱼者
有位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的朋友
判断句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