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3.1盐类的水解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4 12: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节课属于理论课,如果直接按课本内容教学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事实上盐类水解原理极其利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大量的生活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社会。围绕盐类水解原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运用,采用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分类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体现了分类的思想、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三重表征”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宏观、微观、符号”的联系来解问题的化学思维。使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节课主要围绕学生活动进行,力求实现:课程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主要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点和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具体体现为:
1.通过实验探究能运用化学平衡思想和方法分析发现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特征;
2.能根据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行为——化学符号表征描述盐类水解;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
3.运用有关盐类水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盐类水解的价值,初步形成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评价目标】
1.过程性评价:是否能够运用化学平衡思想和方法分析常见盐的水解机理。
2.结果性评价:是否能够解决与盐类水解相关的实际问题(课堂练习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模型的建构及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模型的建构
【教学方法】模型建构与模型迁移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仪器用品
【教学准备】  
1.实验药品:0.1mol/L的NaCl、Na2CO3、NH4Cl、 KNO3、CH3COONa、Al2(SO4)3溶液
2.实验仪器:pH试纸(配有比色卡)、玻璃棒、表面皿、镊子
3.学生准备:全班分为六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课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常用一些盐来替代酸或碱,以更温和或更实用的方式解决了实际问题,例如,氯化铵做除锈剂应用于汽车、机械、锅炉、轨道交通以及各种金属建筑物的清洗。氯化铵为什么能做除锈剂呢?
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应用实际、结合化学实验观察、利用化学平衡相关理论完成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1 猜测氯化铵溶液的酸碱性,设计实验方案证明。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任务2 建构模型:检测氯化铵溶液的pH,探究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宏观辨识 盐溶液 NH4Cl溶液
溶液酸碱性
微观探析 c(H+) 和c(OH-)相对大小
溶液中存在的电离方程式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离子间能否生成弱电解质(除了H+和OH-生成H2O外)
总化学方程式: 总离子方程式: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后教师提问:NH4Cl本身不能电离产生H+,为什么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中的表格内容进行思考,结合课本信息进行分析。
师生活动:学生先根据以上表格内容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再代表展示,生生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与总结。
设计意图: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一般思路,初步构建盐类水解的模型,形成概括分析解释的能力,发展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点和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通过学生代表展示的结果和生生互评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化学平衡思想和方法分析常见盐的水解机理。
任务3 模型迁移应用:通过分析预测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提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常见的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呢?请说明依据,最后进行分组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分析氯化铵溶液呈酸性的过程,通过讨论类比分析醋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加深对盐溶液酸碱性分析思路的掌握,强化对盐类水解模型的认识,感受分析预测
——实验验证的过程。
任务4 归纳总结:建构盐类水解的定义,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
根据醋酸钠、氯化铵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共性即: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分别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促进水的电离,使H+或OH-不相等,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本质。
检测与评价1:
课堂练习1 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最终显酸性的是( )
A、盐酸 B、CH3COONa C 、氨水 D、 NH4Cl
任务5 发现规律:探究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归纳盐类水解的条件和特点
学生分组活动:用pH试纸继续检测NaCl、KNO3、Na2CO3、Al2(SO4)3溶液的酸碱性,按照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碱盐分类完成下表。
盐溶液 NH4Cl CH3COONa NaCl KNO3 Na2CO3 Al2(SO4)3
盐的类型
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结束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归纳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
强酸强碱盐呈中性、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碱盐呈碱性。规律: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
设计意图:运用分类对比归纳的方法,找出盐类水解的规律,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分类的思想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提问:除了NH4Cl和Al2(SO4)3溶液成酸性,常见的盐还有哪些呈酸性?这些盐中的哪类离子结合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常见的盐还有哪些呈碱性?这些盐中的哪类离子结合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aCl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发生水解?
学生活动:总结并归纳盐类水解的条件:弱阳子或者弱酸阴离子发生水解,即有弱才水解,不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探究盐类水解的条件。
教师引导归纳:根据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水解的特点是可逆、吸热的。再根据常温下通过pH计测出0.1 mol/LNH4Cl溶液的pH=5.43,计算NH4+的水解程度近似为0.01%,得出水解反应是微弱的。
检测与评价2:
课堂练习2 等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①BaCl2 ②NaOH ③NH4Cl ④CH3COONa , ⑤HCl 其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对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是否理解水解反应是微弱的。
任务6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盐类水解可逆、微弱的特点,总结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的注意事项。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一般用“ ”连接。不标“↓”或“↑”符号,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
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反应一般比较复杂,以总反应表示。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任务7用盐类水解理论分析常见的实际问题
检测与评价3:
(1)被蜜蜂叮咬后,都有红肿、疼痛的感觉,资料显示蜜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种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蚁酸). 蜜蜂叮咬后可以利用家庭常用的哪些物质加以处理?并解释原因。
(2)草木灰是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的无机农家肥,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纲目》:"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专指作蒿藜之灰,亦未必然......今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划线部分的表达。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生活中问题,学以致用,即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生生互评完成评价目标。
课后练习:(略)
【主板书设计】
盐类的水解
1.定义: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阳离子分别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本质:生成弱电解质,破坏并促进了水的电离。
3.规律: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有弱才水解,不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4.特点:可逆、吸热、微弱
5.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课后反思】
本课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学习任务清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习环节配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检测学生对本环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活动设计合理,逐层深入,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学形式丰富,有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
能根据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行为——化学符号表征描述盐类水解;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和精巧设计的问题驱动下通过学生分组活动,自主探究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不足之处:设计的学生活动稍微多,时间比较紧凑。只能达到对部分学生的评价,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