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滴定管中放出的一滴溶液的体积约为
A.0.01mL B.0.04mL C.0.10mL D.0.25mL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Cl2+2OH-=Cl-+ClO-+H2O
B.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IO+5I-+6H+=3I2+3H2O
C.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沉淀:2Fe2++H2O2+4H2O=2Fe(OH)3↓+4H+
D.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HCO+Ba2++OH-=BaCO3↓+CO+2H2O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Na+、SO、Cl- B.Ag+、NO、Ca2+、Cl-
C.Cu2+、Na+、OH-、NO D.K+、Ca2+、Cl-、CO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苏打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B.溶液中滴入溶液:
C.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醋酸中:
D.溶液中通入HCl,溶液变为黄绿色:
5.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溶液与溶液;溶液与溶液
B.溶液与硝酸溶液;溶液与硝酸溶液
C.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
D.KOH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溶液与硝酸铜溶液
6.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合理的是
A B C D
物质 、 、 、 、
鉴别方法 通入溴水 加入水 加入溶液 滴入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溶液:、、
B.溶液:、、
C.加入甲基橙后变红的溶液:、、
D.溶液:、、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解析对应且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认知 微观解析
A O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O2 O3为极性分子,O2为非极性分子
B 铁单质熔点比钠单质高 铁晶体内有金属键,钠晶体内只有范德华力
C Fe(OH)3能溶于H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变蓝 发生离子反应:Fe(OH)3+3H+=Fe3++3H2O
D FeCl3能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 发生离子反应:Fe3++Cu=Fe2++Cu2+
A.A B.B C.C D.D
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下列操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
B.Na2CO3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Ba2+
C.BaCl2必须在Na2CO3前加入
D.试剂a为盐酸
10.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Na+、Fe3+、I-、SO
B.遇Fe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K+、Mg2+、SO、Cl-
C.含有1mol/LCa2+的溶液中:Na+、K+、CO、Cl-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Al3+、Ba2+、Cl-、HCO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红棉花开迎宾来”焰火盛宴的一个场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的元素特征的 反应,该反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现在有一种火焰的引发是当浓H2SO4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奇臭的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2.某实验小组用到了如下的化学物质:①用饱和溶液制备好的胶体 ②食用白酒 ③④ ⑤饱和溶液 ⑥ ⑦液氯 ⑧烧碱溶液 ⑨ ⑩溶液
(1)一小组成员将①②⑤⑧⑩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都是混合物 B.都是溶液
(2)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能导电的有 (填编号)。
(3)向⑤中加入足量铁粉后过滤,随即向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溶液,观察到滤液中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然后迅速转变成灰绿色,一段时间后最终变为红褐色,写出白色絮状沉淀变成红褐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向①中逐滴加入⑩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向③中加入少量的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检验⑩中含有的实验方法为 。
(7)向⑩中滴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3.氧化还原滴定实验的原理与中和滴定相同(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有0.001mol 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3溶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5+H+=2Mn2++5+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碱式滴定管盛放酸性KMnO4溶液的原因是 。
(2) (填“需要”或“不需要”)选用指示剂,其理由是 。
(3)滴定前平视酸性KMnO4溶液液面,刻度为a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mL,则(b-a)mL比实际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 (填“大”或“小”,下同);根据(b-a)mL计算得到的待测液浓度比实际浓度 。
14.把、、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白色沉淀,在所得的浊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加入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写出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2)求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
(3)求Q点加入的HCl溶液体积: 。
15.I.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的 。
A. B. C. D.
Ⅱ.A、B、C、D、E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中的一种。已知: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
(5)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是 。
(6)C是 ,D是 。
(7)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8)写出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16.硫酸亚铁铵晶体[][]是常见的补血剂。
已知:
①硫酸亚铁铵晶体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②溶液与反应可得到硫酸亚铁铵。
(1)溶液的制备。将铁粉、一定量溶液反应制得溶液,其中加入的铁粉需过量,除铁粉不纯外,主要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制备。向制备得到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固体,在70℃-80℃条件下溶解后,趁热倒入50mL乙醇中,析出晶体。
(2)产品化学式的确定含量的测定
Ⅰ.准确称取58.80g晶体,加水溶解后,将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
Ⅱ.准确量取50.00mL 3.030 溶液于锥形瓶中;
Ⅲ.向三颈烧瓶中通入氮气,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加热,蒸氨结束后取下锥形瓶;
Ⅳ.用0.120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量的硫酸,滴定终点时消耗25.00mLNaOH标准溶液。
①装置M的名称为 。
②通入的作用为 。
③步骤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若步骤Ⅳ中,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步骤Ⅳ中,滴定时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是 (填编号)。
(3)产品化学式的确定含量的测定
Ⅰ.另准确称取58.80g晶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溶液;
Ⅱ.将得到的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洗涤沉淀3~4次;
Ⅲ.灼烧沉淀至恒重,称量,得沉淀质量为69.90g。
结合实验(3)和(4),通过计算得出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通常情况下,滴定管滴加20滴约为1mL,故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0.04mL最接近0.05mL,故答案为:B。
2.A
解析:A.Cl2通入冷的NaOH溶液:Cl2+2OH-=Cl-+ClO-+H2O,A正确;
B.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分子形式,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IO+5I-+6CH3COOH=3I2+3H2O+6CH3COO-,B错误;
C.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沉淀:6Fe2++3H2O2=2Fe(OH)3↓+4Fe3+,C错误;
D.所给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2HCO+Ba2++2OH-=BaCO3↓+CO+2H2O,D错误;
故答案选A。
3.A
解析:A. Mg2+、Na+、SO、Cl-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Ag+和 Cl-结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Ca2+和CO结合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D
解析:A.苏打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的离子方程式:,A错误;
B.溶液中滴入溶液的离子方程式:,B错误;
C.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醋酸中的离子方程式:,C错误;
D.溶液中通入HCl,溶液变为黄绿色的离子方程式:,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A.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二者反应实质不同,不能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不选;
B.属于可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要拆,是固体,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不能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不选;
C.碳酸钠与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少量反应时生成碳酸钠、碳酸钙和水,不能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C不选;
D.KOH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溶液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氢氧化铜,离子方程式都是:Cu2++2OH-=Cu(OH)2↓,故D选;
故选D。
6.A
解析:A.溴水有强氧化性,H2S、SO2均能被氧化,H2S被溴水氧化产生淡黄色浑浊物S,SO2被溴水氧化,溴水褪色,不产生浑浊物,能鉴别,A正确;
B.FeS、CuS均是黑色固体,均难溶于水,加入水不能鉴别二者,B错误;
C.两者都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液,不能鉴别,C错误;
D.Na2CO3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A.偏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在水溶液中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两者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加入甲基橙后变红的溶液存在氢离子,氢离子与氟离子会反应生成弱电解质HF,C不符合题意;
D.限定溶液中,离子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解析:A.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是因为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选项A正确;
B.钠单质和铁单质内都有金属键,只是铁的金属键更加牢固,熔点更高,选项B错误;
C.有较强氧化性,能氧化成使淀粉变蓝,离子方程式错误,选项C错误;
D.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B
解析:A.氢氧化钠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A正确;
B.碳酸钠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钡,Na2CO3的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B错误;
C.为除去溶液中SO,加过量氯化钡,加入碳酸钠,除去溶液中过量钡离子和钙离子,所以BaCl2必须在Na2CO3前加入,C正确;
D.为防止生成的沉淀溶解,过滤后再加入盐酸,除去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试剂a为盐酸,D正确;
故答案选B。
10.B
解析:A.铁离子和碘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不能共存,A错误;
B.遇Fe粉能产生H2的溶液诶酸性,在酸性溶液中四种离子互不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Ca2+可与CO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为碱性,在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则铝离子、碳酸氢离子不能存在,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1) 焰色反应 物理
(2)3+2H+═+H2O+2ClO2↑
解析:(1)焰火利用了部分金属的元素特征的焰色反应,而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2)浓H2SO4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奇臭的二氧化氯气体,且发现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氯即降低生成二氧化氯,又升高到+7价即高氯酸根,所以离子方程式为:3ClO3-+2H+═ClO4-+H2O+2ClO2↑。
12.(1)A
(2)⑥ ①⑤⑧⑩
(3)4Fe(OH)2+O2+2H2O=4Fe(OH)3
(4)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红褐色沉淀溶解 Fe(OH)3+3H+=Fe3++3H2O
(5)+2OH-=AlO+H2O
(6)首先在试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
(7)Ba2++H++OH-+SO═BaSO4↓+H2O
解析:(1)①用饱和溶液制备好的胶体、②食用白酒、⑤饱和溶液、⑧烧碱溶液、⑩溶液都是多种物质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故选A。
(2)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⑥,能导电的有①⑤⑧⑩。
(3)Fe(OH)2白色絮状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Fe(OH)3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电离出的 SO使 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 Fe(OH)3 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红褐色沉淀溶解,生成 FeCl3 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OH)3+3H+=Fe3++3H2O。
(5)向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OH-=AlO+H2O。
(6)首先在试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
(7)向NaHSO4中滴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H++OH-+SO═BaSO4↓+H2O。
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2)不需要 被还原为Mn2+时紫红色褪去
(3)小 小
解析:(1)由于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该滴定实验用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KMnO4溶液,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2)由于酸性KMnO4溶液溶液是紫红色,被还原为Mn2+以后溶液为无色,存在明显的颜色变化,自身可以起到指示剂的作用,故本实验不需要使用指示剂,故答案为:不需要;被还原为Mn2+时紫红色褪去;
(3)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读数偏小,则(b-a)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少;根据(b-a)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小;小。
14. 、
解析:(1)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Al(OH)3↓。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和Al(OH)3;
(2) AB段消耗n(HCl)=1mol/L(0.03L-0.01L)=0.02mol,根据Al守恒和离子反应 +H++H2O=Al(OH)3↓,n(AlCl3)=n()=n[Al(OH)3]=0.02mol。根据反应Al3++4OH-= +2H2O,与AlCl3反应的NaOH物质的量为0.08mol;(MgCl2)=n[Mg(OH)2]==0.02mol,根据反应Mg2++2OH-=Mg(OH)2↓,与MgCl2反应的NaOH物质的量为0.04mol;与HCl反应的NaOH物质的量为1mol/L0.01L=0.01mol;原混合物中NaOH物质的量为0.08mol+0.04mol+0.01mol=0.13mol,NaOH的质量为0.13mol40g/mol=5.2g。
(3) BQ段发生的反应为Mg(OH)2+2HCl=MgCl2+2H2O、Al(OH)3+3HCl=AlCl3+3H2O,溶解Mg(OH)2消耗的HCl物质的量为0.02mol2=0.04mol;溶解Al(OH)3消耗的HCl物质的量为0.02mol3=0.06mol,则BQ段消耗HCl物质的量为0.04mol+0.06mol=0.1mol,消耗盐酸的体积为=0.1L=100mL,则Q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30mL+100mL=130mL。
15. B
【分析】Ⅰ.根据离子的颜色及离子反应的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
Ⅱ. 根据②和③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物质,说明有两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离子,故应为盐酸和氯化钡,都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则C为硝酸银,根据A和B生成气体,可知道B为盐酸,A为碳酸钠,则D为氯化钡,剩余E为硫酸氢钠。
解析:Ⅰ. (1)溶液为无色透明的,而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的,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则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Fe3+,故答案为:Cu2+、Fe3+;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Cl↓,故答案为:Ag+;Ag++Cl =AgCl↓;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Mg2+,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答案为:Mg2+;Mg2++2OH-=Mg(OH)2↓;
(4) Ag+、Mg2+均与碳酸根离子反应,Ag+、Mg2+均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只有硝酸根离子与Ag+、Mg2+均不反应,则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NO,故答案为:B;
Ⅱ. (5)由分析可知,生成氯化银沉淀,化学式是,故答案为:;
(6)由分析可知,C是,D是,故答案为:;;
(7)碳酸钠与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离子方程式写成:CO32-+2H+=CO2↑+H2O,故答案为:;
(8)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重点,要根据信息,结合离子反应方程式等信息,推测出相应的物质,在根据物质,写出相应的答案。
16.(1)(或)
(2)分液漏斗 将产生的氨气全部驱赶至锥形瓶内,被硫酸溶液完全吸收 偏小 ③⑥
(3)
解析:(1)二价铁离子很容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加入过量铁粉使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 。
(2)M装置为分液漏斗;三颈烧瓶中,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氨气,通入N2是为了将产生的氨气全部赶入锥形瓶中被硫酸吸收;铵盐与强碱共热放出氨气:;滴定操作时,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即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氨气与硫酸反应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就偏小,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就偏小;进行滴定操作时需要使用③铁架台和滴定管,本实验用碱性的氢氧化钠进行滴定,应该选用碱式滴定管⑥,故选③⑥。
(3)根据(2),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5.00ml,,因此,根据(3)69.90g BaSO4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的物质的量为0.15mol,FeSO4的物质的量也为0.15mol,由题意,即 解出n(水)=0.9mol,故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化学式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