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请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为长方形)
2.说说长方形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新课,老爷爷在一块长方形的菜地上种了许多白菜,被鸡、鸭、羊吃了,老爷爷想在菜地周围围上栏杆,你知道是怎样围的吗?
生:围绕菜地的边缘一圈
师:围绕菜地边缘一圈要买多长的栏杆才能刚好围上呢?如果买多了就浪费,买少了又不够。怎样才能知道栏杆要多长呢?
生:知道菜地的周长
师:你真聪明,我们要想知道栏杆要多长,就是要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给出长为5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出长方形菜地的周长?请听要求: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不同的方法去求出菜地的周长,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两分钟)
生:5+3+5+3=16(米)
师:5代表的是什么?3代表的又是什么?你能用文字来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吗?
生: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2+3×2=16(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2+宽×2(板书)
生:(5+3)×2=16(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板书)
教师提问:“长加宽得到的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几个长加宽组成的?”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2
总结:看板书,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起来读一读。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的?
你能用刚才我们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吗?试一试。(给出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生:求正方形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求的?
生:3+3+3+3=12(厘米)(四条边加起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能用文字表示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4=12(厘米)(4条边都是3厘米,就可以用3+3+3+3=3×4=12(厘米))用文字: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师: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被孩子们的出来了。你们真棒。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闯关的游戏吧。
四、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12厘米 4厘米
20厘米
2、
五、总结
1. 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 方 形 的 周 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教学反思: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