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领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体验科学观察的方法和实验的一般规程。
3.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并对后续的生物学学习充满期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观察的方法和实验的一般规程;通过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1、分组(每组5-6人)。
2、材料和用具:鸡蛋、培养皿、放大镜、烧杯、记录用纸、笔、技能卡(彩色卡纸)、开水。
分组:5-6人一组。明确分工,记录员、小组代言人(至少2人)、组长、纪律员、仪器保管员。
强调实验纪律。令行禁止。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观察、实验是开启生命王国大门的钥匙,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们一样一起尝试观察和实验。
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在观看的时候大家要留意视频里的主人公他在干什么?
播放《美赞臣广告》节选。
学生回答:观察
他在观察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记录。
(2-3分钟)
生活中你做过一些观察吗?观察了什么?跟我们分享一下。说说当时的情形,
预设1,说不太清楚了,如果当时记录就好了,是不是?
预设2,你说的真好,你具有科学家的天赋啊,如果能把说的记录下来就可以分享给更多人。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2-3分钟)。
出示鸡蛋,这是什么?你熟悉吗?如果我们不吃它,它还可能变成什么?小鸡。太神奇了,它也有生命吗?它会呼吸吗?外界的气体怎么进入它内部的呢?你对它不好奇吗?(好奇心是观察的动力哦。)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
【初步观察】
先从哪着手呢?(预设:如果没有回答,还没有有想法吗?没关系,人多力量大,就让我们小组一起讨论下)。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进行以下引导:
科学家们通常怎么开始观察的呢 他们首先明确观察什么,然后先看看它的外部特征:比如形状、颜色、状态,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
交流讨论观察方法后,认真的观察,观察后说一说观察到的外部特征。
预设1:椭圆形,标准的椭圆吗?一头大一头小或者说一头钝一头尖。
预设2:比较粗糙,表面有很多小孔,你用肉眼看的吗?有同学借助放大镜看吗?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请参考红色技能卡(仪器介绍)
评价:你有想法了吗?
你们小组的同学真聪明!
边观察还要边记录!观察一定要有记录,你知道科学家们怎么记录的吗?
图表(表格)、图画(视频中的宝宝)、文字描述(比如观察日记)等,我们今天的观察,你可以怎么记录呢?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及时记录下你的观察吧,观察结束后请几组代表分别汇报。
看完外部后呢
【深入观察】
怎么打开呢?从这里,这里打开,(教师示意鸡蛋两端或是中间)提醒:你可千万不要把里面的蛋黄弄破。
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敲开蛋壳,注意掌握好力度。
学生观察,教师指导。
提醒:请将鸡蛋里面的结构倒在培养皿里观察。
带学生一起认识培养皿。
预设:在学生尝试打开鸡蛋的过程中,教师可做以下引导
(你从哪一段敲开的?气室,哦,你还知道气室,真博学,(看来观察结果的好坏跟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呢,那我们大家以后要多学习啊。)在这里除了看到气室,还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预设:膜,对照黄色技能卡(鸡蛋的内部结构),是什么结构?
为了观察更全面,没有遗漏,我们刚才先观察外部,在观察里面,内部结构这么多,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一侧开始或从外向内观察,这样才能观察的更准确、全面。
预设:先从左到右全部观察,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结构重点观察。)
学生继续观察,教师及时发现观察中的亮点、问题,生成新话题。
部分小组观察记录汇报。
请同学将观察记录整理完整。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一下,科学的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说,教师板书
板书:一、观察:要有记录,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等。
【学做实验】
预设1:对刚才的观察,你还有哪些问题吗?
预设2:在观察实验中,你有没有边观察边思考,你有过哪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有同学发现蛋壳表面有许多的小孔,猜测蛋壳上的小孔具有透气的功能,是真的吗?
通过观察能得出结论吗?那怎么办呢?(预设:科学家们会怎么做呢?)
实验。
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进行实验,也可以帮助我们得出科学结论。
那么刚才的问题,你想到什么方法来验证了吗?
请各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实验吧,小组内要统一意见。
(小组讨论,2分钟)
说说你们的方案。还有其他方案吗?
动手做一做。小组记录员要及时完成实验记录。
交流实验记录。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一般规程。板书:二、实验的一般规程
(预设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一般)
实验一般要明确实验目的,准备材料和用具,……
【拓展提升】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还有调查、测量等,(预设,你知道如何调查吗,在以后的生物课里,我们就会学习到,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些探究方法后解开更多的生物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