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3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1)学会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和分析资料,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悟科学调查过程,确立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生态系统之间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辨证思想。 (2)体验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培养热爱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 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调查一个生态系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调查过程,尝试撰写调查报告;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板书设计: 3.2.2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 复习回忆: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条小河、一块农田、一个小的生态瓶等。 生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各种非生物 态 因素。 系 统 植物——生产者 的 组 生物成分: 动物——消费者 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3.(1)是不是植物都是生产者? 不一定。寄生植物菟丝子和食虫植物猪笼草。 (2)是不是动物都是消费者? 不一定。腐生性动物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3)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 引言: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我们从对小事物的细心观察中才能找出发现自然奥秘的途径。 一、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调查一个生态系统,将你了解到的事实与前面学过的知识作个对照。你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态系统,如校园、公园、社区、农田、小河等进行调查。 在调查之前首先要确立调查的目的,拟写好调查计划(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目的、调查途径、调查内容、调查记录等)。 (一)调查目的 1.纪录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并进行归类,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 记录本和笔(必需的)、玻璃瓶、网兜、培养皿、望远镜、放大镜、铲子、照相机、显微镜等 图3~5 常用的调查工具 (三)方法指导 1.制订小组调查计划 2.实施调查 3.做好调查记录 将小组调查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 注意:(1)要爱护植物和动物,不要践踏公共绿地或庄稼。对于确实需要捕捉观察的小动物,也要注意在仔细观察后放回大自然中,不要伤害它们。 (2)观察要仔细,不要忽略水中、土壤中、草丛中、天空中的小生物。记录一定要客观真实,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生物名称及数量生活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
(四)归类整理 讨论: 1.根据你的调查,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备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则包括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2.你认为完成一项调查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要想完成一项调查任务,必须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确定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地点和要调查的对象,准备好调查工具。在调查时,要做到观察要细致、记录要全面。在调查后要及时整理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如有可能,撰写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内容、调查表及结果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合理性建议。 3.这次调查,你有哪些收获?想想自己的调查过程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介绍: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别很大。与各种环境条件相适应,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二、分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2图3-6“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农田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农田生态系统。 介绍:农田中人工栽种的农作物与农业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形成:人的作用。 生物特点: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活所需。 2.森林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森林生态系统。 介绍:森林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地球陆地面积约为149×106km2,森林面积为48.5×106km2,约占陆地面积的32.6%。森林生态系统占有巨大空间,其地上部分林冠可高达数十米至上百米;地下部分根系可深入土壤数米至数十米。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森林植物为主体,动物,菌类,昆虫,微生物等为生物因素,与土壤,水分,大气,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物质循环系统。 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方。 生物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高大的乔木多。 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3.草原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草原生态系统。 介绍: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都是完全不同的。 分布:干旱地区。 生物特点:草本植物为主,缺乏高大的乔木,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功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4.海洋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海洋生态系统。 介绍:占地球表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海洋里的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消费者主要是一些适于水中生活的动物。 组成:海洋和海洋生物。 生物特点: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多在水中游动。 功能:(1)提供氧气,调节全球气候; (2)提供海产品 5.城市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城市生态系统。 介绍: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分布:在人群较多的地方。 特点: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部分主要是人,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6.沙漠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沙漠生态系统。 介绍: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沙漠生态系统从来就是很重要的生态系统。沙漠也不是地球的癌细胞,不会对地球的整体有害。 特点:生物稀少,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7.湿地生态系统 视频播放:湿地生态系统。 形成: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特点:沼泽植物占优势,动植物种类很多。 功能: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讨论: 1.上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各自又有什么特点?结合图片,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农田、森林、草原、海洋、城市、荒漠、淡水、湿地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非生物部分都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不过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有些差异。例如:①农田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控制较多,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所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但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街道景观有乔木、灌丛和各种美丽的花卉;河道、湖泊的治理,生态公园的建设等也为动植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②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群落结构最复杂,植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与它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要少一些,而且以草本植物为主。③海洋生态系统中阳光、温度、盐度等影响着动植物的生活和分布,动物种类较丰富,浮游植物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生活着适应于淡水的动植物。而一些沼泽地、滩涂等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也为许多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栖息地。④沙漠生态系统则因为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 2.你还可以列举出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吗?将查阅的资料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除了以上生态系统以外,还有北极冰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极少,生活在那里的只能是耐寒的生物,苔藓和地衣是冰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还有人工生态系统(这是由人工绿化形成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人工水族生态箱及人工养殖生态系统等。 (二)不同生态系统的联系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会随着大气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会局限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另外,动物经常会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如鸟类的迁徙(教材P43图3-7)、鱼类的回游等。植物会通过自己的种子、花粉,随着大气运动、水流或动物携带等途径,从一个生态系统到达另一个生态系统(教材P43图3-8)。人类的活动更是全球性的,很多生物也随着人类的活动被带到其他的生态系统中。 图3-7 季节的变化,引起鸟类的迁徙 图3-8 果实和种子借助人和动物传播 小结 生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各种非生物 态 因素。 系 统 植物——生产者 的 组 生物成分: 动物——消费者 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 各小组汇报待查情况 学生交流 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分析组成
9
第 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