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的结果
世界殖民体系
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也叫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受帝国主义压迫剥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组成的体系,它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标志着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统治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张和掠夺过程,就是世界殖民体系确立过程,也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历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现代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 有心栽花花满园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 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现代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 有心栽花花满园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 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出现了。
民族运动与民主运动
在近现代,“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比较教材P71页一战前后欧洲地图变化,说一说欧洲出现了那些新的国家?并回答欧洲民族国家独立的影响?
一战摧毁四大帝国
1、变化:
①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②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
③波兰重新建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
⑤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影响: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政治版图;削弱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历史背景?(或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即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原因(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
①历史因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②客观原因:
殖民国家的削弱和崩溃:战争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战争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整体力量。
启蒙思想的传播: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十月革命的鼓舞: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亚洲大地出现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从地理空间看十月革命影响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亚洲)
③主观原因:
亚非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亚非拉民族自决原则传播: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意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亚洲诸国出现了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如中国辛亥革命、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和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等,列宁把这次斗争高潮看作是亚洲觉醒的标志。
“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2.觉醒的含义和表现:
这场革命与以往两次不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用列宁的话说,它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的必由之路。
——林承节《论二十世纪亚洲的觉醒》
亚洲:走向觉醒
①含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亚洲 中国 先进的知识分子 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
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 胡志明参加共产党,以民族解放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法属印度支那 胡志明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 甘地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尼赫鲁 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相对于甘地而言更加积极。
②表现
欧洲 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不断高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党(也称埃及国民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美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3、影响: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链接1:泛非会议
1900年7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
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泛非运动日益活跃。从1919年到1945年,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现。
链接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疲于战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有所放松,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促使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加速了这些国家民族独立的进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等;
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一战期间,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展开。
(6)呈现不平衡性:
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
②领导阶级不同。
(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现代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 有心栽花花满园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 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在战后土崩瓦解。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
(1)战争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 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
(3)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英国统治者哀叹:“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英国政府感到“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不行的”,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反映了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代表事件:(1)日本的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2)印度独立,印巴分治;
(3)英帝国迅速解体。(4)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3.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蒙巴顿方案下的印巴纠纷
20世纪40-50年代:印度、印尼、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0世纪50-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20世纪60-90年代:
古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浪潮
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4、补充: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①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②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总结: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浪潮的背景及其影响
1.背景(1)战争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2)宗主国方面: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下降。(3)殖民地方面:亚非拉国家人民在二战中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意识,形成了展开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力量(政党)。(4)国际环境方面: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有利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2.影响(1)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3)为第三世界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现代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 有心栽花花满园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 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1.背景: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知识拓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新兴的亚非国家将本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争取实现文化的独立。但是,这一过程相当漫长,也并不顺利,很多国家存在着东西方文化选择上摇摆的现象。
2.概况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现代文化多样化特征 (1)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2)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3)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4)注重发展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5)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总特征: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新加坡韩国 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1)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勤俭节约等;
(2)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竞争意识等。
现代的东方文化
韓國首爾成均館每年春秋舉行祭孔大典
韩国成人礼仪式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1)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2)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3)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产生很大影响
思考:谈谈现代战争是如何影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发展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一战后,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观念影响的仁人志士。
(3)一战促进了欧洲大陆现代主义的发展。一战使得美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战后很多国家的人移民到了美国,为其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 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习近平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