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内容要求: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之由
Q1
盛世之疆
Q2
盛世之危
Q3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之由
Q1
盛世之疆
Q2
盛世之危
Q3
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国力强盛
社会稳定
疆域辽阔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18世纪末,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名,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访华团。当年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眼中的中国。
乾隆皇帝出行
北京城西直门景象
热闹的天津城沿河戏楼
老百姓在城郊踢毽子
江南瓜州河间水车
厦门城街道一景
筹备婚礼的一家人
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 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论疆域
论财力
论人口
论文化
论城市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一、盛世之由:
康乾盛世到来
1、个人因素——皇帝的勤政
康雍乾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不厌其烦地详加过问;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一年是24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第十五年,从这年开始,万历皇帝朱翊钧再也没上过朝,直到大臣们无比想念,强烈要求见皇帝一面,终于在1615年在金銮殿朝会上见了一次,等于说万历不上朝时间长达28年之久。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勤政劳模
三代皇帝皆勤政
史实 特点 影响
奏折制度 迅速、机密 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
军机处 皇帝指派、直接监督、日夜轮值、参与机要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文字狱 严密控制思想文化 思想专制、摧残文化
2、制度因素——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奏折制度
①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②作用: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四川提督岳钟琪的奏折,红色文字为雍正帝的朱批
外 景
军机处——中枢秘书机构
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②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内景
③特点:简(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强);
④实质: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将君主专制推向顶峰;
材料一 : 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
——赵翼
材料二:军机处有廷寄谕旨……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曰“马上飞递”者,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所未有… ;
——赵翼
材料三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皇帝
内阁
工部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日常公事
南书房
军国大事
军机处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皇权受限
皇权加强
皇权发展到顶峰
内政外交、军国大事、重要案件
形成过程
咨询 机构
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使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汉人的反抗,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
②影响:
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统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造成社会恐怖气氛,文化凋敝,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九州风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思想界:安于平庸、埋首书册、逃避现实;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之由
Q1
盛世之疆
Q2
盛世之危
Q3
准噶尔叛乱
沙俄入侵
西藏地区
台湾割据
地区 方位 措施
台湾 东南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刘铭传);
黑龙江 东北 反击沙俄侵略;雅克萨之战;
1689年,签署《尼布楚条约》;
新疆 西北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
蒙古 北部 设立盟、旗,任命蒙古王公管理;
西藏 西南 册封达赖和班禅;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派遣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1.奠定疆域的措施(突出特点:因地制宜)
地区 方位 措施
民族事务 - 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内地 - 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清朝经略边疆
主要方式
武力平叛;
设置机构;
笼络上层;
捍卫主权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2、疆域范围:
3.意义: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西跨葱岭
南到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东临太平洋
P80思考点
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之前历朝对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形不成有效的统治。
而到了清朝,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链接:改土归流
1、背景: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个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地方职务,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2、目的: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3、内容: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4、影响: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之由
Q1
盛世之疆
Q2
盛世之危
Q3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正确认识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晚秋晴日、落日余晖
三、盛世之危(嘉道危机)
1、内部危机:
经济——人口膨胀、资源危机;
政治——社会腐败、贫富矛盾;
社会——阶级矛盾、人民起义。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66 2.08 780.73 3.75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22 3.73 756.21 2.03
清中叶人口和耕地面积表
2、外部危机:殖民势力东来
(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对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思想危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
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
——嘉庆帝的敕谕
链接:闭关锁国政策
1、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
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2、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客观原因: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进行殖民扩张;
思想原因:盲目自大,自认为天朝上国;
3、影响:
(1)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使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故步自封、盲目自大;
链接: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主 要 方 式 军事进攻 平“三藩之乱”、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雅克萨之战
设立机构 设理藩院、伊犁将军、台湾府等
款待回归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乾隆帝接见渥巴锡,并且将其部安置
册封封号 册封“达赖喇嘛”及“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改土归流 委派流官代替土司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法律条约 《尼布楚条约》《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特点 平叛与加强联系相结合;礼遇与军事行政管理相结合;反抗外来侵略;利用法律形式明确管辖权
影响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②疆域进一步开拓与巩固,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盛世之由
康乾盛世
个人原因:皇帝勤政
制度原因: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
盛世之疆
边疆管辖
民族政策:理藩院、因地制宜
疆域及行政区划:“八至”、十八省、督抚
东南——征台设府
东北——《尼布楚条约》
西北——平定准噶尔
西南——强化藏区管辖
盛世之危
国内: 经济——人口膨胀、资源危机;
政治——社会腐败、贫富矛盾;
社会——阶级矛盾、人民起义;
国外:西方列强东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
清
朝
前
中
期
的
鼎
盛
与
危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