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单元主旨]
1.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2.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3.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对待丰富多彩世界文化的正确态度
1、文明因生产力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各个地区的文化基本独立发展,从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文明没有高度优劣之别,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认同本民族文化,要保护和继承、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4、文明之间应相互借鉴、交流融合,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西亚、非洲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古代的西亚文化
▲古代的埃及文化
▲古代阿拉伯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西亚、非洲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古代的西亚文化
▲古代的埃及文化
▲古代阿拉伯文化
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特征:神权色彩和专制王权色彩浓厚
古代西亚地理范围
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代表文明
苏美尔文明(公元前3200年—前18世纪)
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4世纪)
亚述帝国(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公元4世纪—6世纪)
楔形文字
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多为图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洁、抽象化。
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后失传,19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是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多刻写在烧制或晒干的黏土泥板上,因线条笔直形同楔形而得名。被称为泥板文书。
文字
史诗中虽然常有神或神化了的怪物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活动,但主要任务是人或半人半神的英雄。
——美国苏美尔学大师 克莱默
《吉尔伽美什》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源自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诗歌和传说,记载了一些苏美尔王朝的都市国家乌鲁克英雄吉尔伽美什的赞歌。穿插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
文学
建筑和艺术
苏美尔人——泥偶雕像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笔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亚述帝国——人首飞牛 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波斯王宫——雕梁画栋 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神权色彩和专制王权色彩浓厚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石碑上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知识拓展:《汉谟拉比法典》
1、颁布原因:
两河流域农业发达,洲际商业繁荣。此地区经常遭受外族入侵,民族关系复杂为了减少争端,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国王的统治,汉漠拉比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以消除各种潜在的威胁。
法典颁布于奴隶社会早期,生产力极为落后,神权色彩浓厚,因此,根据神意立法,可以赋予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以树立法律的权威,正确人民的认可与服从。
2、理性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维持了相对的公平与公正,但是古巴比伦王的杀戮与伤害并不会因为法制而减少。
链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1.进步性(1)《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2)《汉谟拉比法典》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重要的史料。(3)《汉谟拉比法典》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对后世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局限性(1)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2)法典所规定的刑罚比较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
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这种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和艺术 代表有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壁画,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
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西亚文化成就
课标要求:
了解西亚、非洲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古代的西亚文化
▲古代的埃及文化
▲古代阿拉伯文化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特征:神权色彩浓厚,受宗教影响大
尼罗河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背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别好的保护……尼罗河就像一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古代埃及地理范围
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古埃及的莎草纸,是由一种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名叫“纸莎草”的植物加工而成。
这种纸只能单面使用,而且在书写前要进行施胶处理。而且,莎草纸对气候的依赖性非常之高,只适合于气候干燥的地方使用,一旦受潮,它们就将损坏而无法书写。
文 学
神话(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
诗歌(宗教、爱情)
哲理故事(人生观、价值观)
散文故事(包含语言和传记等)
建筑艺术:受宗教影响很大
①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②法老修建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③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实力强大。
科学和技术领域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
古代埃及的
《太阳历》刻石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
莎草纸
莎草纸用尼罗河的一种特产植物莎草制作。从埃及文明发端起,埃及人就用莎草制作纸张。他们把莎草的茎破成薄片,将多张薄片交叉放置,再敲打成纸张。若干纸张放在一起形成一卷,一般每卷20张。纸张晾干之后,人们就可以在上面书写了。
◎《亡灵书》残片
补充:书写材料
文字 使用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文学 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建筑 艺术 受到宗教较大影响;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和神庙。
科技 ①历法: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②数学、医学: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二、古代埃及文化成就
课标要求:
了解西亚、非洲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古代的西亚文化
▲古代的埃及文化
▲古代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特征:整合东西方的文化
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地理范围: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发展概况: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文明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代阿拉伯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桥梁的作用: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一是他们重视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二是注重保存古代埃及、西亚、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典籍;三是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符号等传入欧洲,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保存的作用: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知识。在统治期间,大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欧洲文化典籍,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在14世纪,这些作品重新被欧洲人重视,开启了古典文艺复兴时代。
3、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性:阿拉伯帝国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决定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阿拉伯人利用这一优越性,结合自身的研发,创造性地开发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链接: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文 学
(1)“悬诗”盛行;
(2)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科 技
花拉子密数学中几何学奠基
12世纪阿拉伯语文稿中描绘的眼睛结构
文学 ①阿拉伯各部落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悬挂在神庙墙壁上,名为“悬诗”;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对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有影响。
科学 数学 ①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天文学 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学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三、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
材料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美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他们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帝国统治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好学风气蔚然成风。阿拉伯文化,硕果累累,向全世界发出绚丽的光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东西方文化荟萃;
②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
③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
④当政者重视科技文化;
⑤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
⑥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
(2)特点:
①包容性 ②开放性 ③先进性④多元性
课堂总结: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