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内容要求:
1、掌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过程,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认识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理解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什么是军阀?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乎寻常的特点
1、在他们手里,本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一己私有之物;
2、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和地盘的军阀;
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统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北洋军阀由来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袁世凯死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的实权相继由皖系、直系、奉系控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年)
袁世凯独裁统治时期 (1912——1916年)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1928年)
时代特点:黑暗中的光明
黑暗: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希望: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社会风气的焕然一新;
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1912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取消帝制
中国参加一战
新文化运动开始
护国战争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
2
3
德赛怒潮写新篇
经济民俗焕新颜
山河板荡共和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
2
3
德赛怒潮写新篇
经济民俗焕新颜
山河板荡共和难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
1、复辟过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5年5月,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修正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10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定年号“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十一条”分为五号,主要内容有: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
“五九国耻”
袁世凯祭天
83天的皇帝梦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说明了什么?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
日益深入人心
链接1:袁世凯能复辟帝制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政治上不成熟;又脱离人民群众;
③客观原因: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破坏革命;帝国主义为了自身利益而支持袁世凯称帝;
④个人原因:袁世凯的军事实力强大和两面派手法;
⑤其他原因:民国初年的国民熟悉帝制而陌生共和;国家的现实状况亟须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政权。
链接2: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辛亥革命使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
3、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4、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
2、革命党人维护共和的斗争:
时间 袁世凯 革命党人 结果
1913年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因国民党力量涣散,不久失败
1915年 复辟帝制 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西南军阀: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贵州、广西等省:宣布独立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
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
1、军事上:
军阀混战割据,人民困苦不堪;
军阀派系 代表人物 依附国家
直系军阀 冯国璋 英美
皖系军阀 段祺瑞 日本
奉系军阀 张作霖 日本
出现社会根源:
1、中国社会半封建性所决定: 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性所决定: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
2、政治上:政局动荡,分崩离析
时间 起因 专制和民主之争 结果
1913年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迅速失败
1915-1916年 段祺瑞公然破坏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17年护法运动 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争权夺利,失败;
黎元洪
段祺瑞
张勋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
3、外交上:中国参加一战
(1)原因: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
中国向德、奥宣战;
收回汉口、天津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十四万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斗服务;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做出巨大贡献;
链接: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斗争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斗争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说明问题:说明资产阶级因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
2
3
德赛怒潮写新篇
经济民俗焕新颜
山河板荡共和难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
(1912-1919年)
原因 内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束缚和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运动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外因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注:美日加紧侵华)
表现 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民族企业发展壮大;
影响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项目 一战前 一战后
棉纺厂数目 22个 64个
纱锭数目 70余万枚 222余万枚
缫丝厂数目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数目 40多家 120多家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崛起,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从1912年到1919年的七年间,罢工达130多次,比辛亥革命前的七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李侃《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链接1: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1、从处境看:艰难曲折
身处夹缝,遭受三座大山压迫
2、从力量看:“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3、从结构看:“后天畸形”
(1)行业分布不合理: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区域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链接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推动因素:
(1)内部:列强侵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政府鼓励兴办实业;人民反帝爱国斗争;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2)外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等)。
2.阻碍因素:
(1)先天不足: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
(2)多重压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3)后天畸形: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政局动荡: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
2、社会生活:
①原因:
共和政体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律、法令;
②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满族女装
汉族女装上袄下裙
旗袍
宜居化
大众化
多样化
平等化
衣
食
住
风俗
社会生活变迁渗透文化的演进和文明的交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
2
3
德赛怒潮写新篇
经济民俗焕新颜
山河板荡共和难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前期)
1、背景:
(1)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4)直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中心和阵地:
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
(3)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概况
3、主要内容:
(1)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口号:打倒孔家店)
(2)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内容革命和形式革命)
1915年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1913年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思想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的两幅图片
镜头二:鲁迅《药》
愚昧 迷信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
民主: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
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
科学(赛先生)
民主(德先生)
核心: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父亲劝女儿绝粒饿死。父亲循循善诱地说:“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 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
镜头三:一个女孩的命运
旧道德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镜头四:秀才娶亲
旧文学
轻松一笑
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蔡元培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面对爱情,他们这样表白......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几次曾看小像,
几次传书来往,
见见又何妨!
休做女孩儿相!
凝想,凝想,
想是这般模样!
“无病呻吟”
甄嬛体语言
人家今日倍感乏力,恐是昨夜梦魇,扰了心神。加上连续几天上了历史课,不想身子越发疲累,连续休息两天也未能恢复。今儿个早上看错了时间,半路上方才明白,当真是冬困至极。若能睡个回笼觉,那必是极好的!冬困甚为难得,岂能辜负?”
“贱人就是矫情!
4、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评价:
(1)积极性: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忽视发动人民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链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猛烈批判封建思想,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新思潮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政治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 专制: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主: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最大特点: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军事:军阀混战和割据(直皖、直奉战争)
政治:
①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②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护法运动
外交:参加一战
经济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1912-1919)
社会 出现新气象:除旧布新,文明开化 (改用阳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革除旧式称呼)
文化 开展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
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马勇《重寻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