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28张PPT)—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5 15: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9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汤因比
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 必备知识 选必融合固基础
▲ 紧扣目标 情景构建寻突破
▲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 宏观把握 总结特征汇整体
▲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 必备知识 选必融合固基础
▲ 紧扣目标 情景构建寻突破
▲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 宏观把握 总结特征汇整体
▲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文化发展
春秋
儒学出创
战国
显学大宗
秦国
重创破坏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统治地位
确定
三教冲突
交流发展
挑战危机
三教并行
三教合一
韩愈复兴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宋代
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
【时空观念】儒学发展历程
知识点1 :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1、宋元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历史解释】理学的概念
【概念解析】
宋明时期兴起,即在传统儒学研究现实人生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道教的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明初理学确定了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①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五代十国
北宋—辽—西夏并存
理学产生背景 政治 国家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汉代儒学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北宋中期统治危机,为巩固统治的需要;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物欲膨胀,社会上道德败坏
思想 儒家思想僵化,并受道教、佛教挑战,社会影响减弱;
三教调和之风兴盛;
儒学自身自救,重新构建信仰,以维护统治权威地位。
②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③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宇宙观 “理”即是“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个人——人性;
宇宙——世界本原
方法论 “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得到其中的“理”
(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人生观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德观 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个人个性必须服从儒家伦理;
“存天理,灭人欲”,肯定人的正当欲望,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以服务现实统治
⑤影响:
(1)教育:注解“四书”并将其作为儒学基础读物,如元朝《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对以后的文化教育有巨大影响。
(2)思想: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明初理学确定思想界统治地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精神: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弊端: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⑤特点: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
(1)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
(2)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3)儒学世俗化:
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2、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汉字的发展
认识:民族平等和团结、民族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
突破1: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1)经济发展:宋代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2)政府政策: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知识分子地位较高,科举考试成为官吏选拔的主要途径,推动了整个社会崇尚学习的氛围形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科技进步:印刷术、造纸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经成熟,活字印刷术出现,人们获取书籍更加便捷,藏书成为新的时尚。
(4)文化交流:这一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对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中外交流频繁,这些都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2.特点:
(1)高度繁荣:宋代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宋词、世俗文学、史学、绘画成就等。
(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
(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世俗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
突破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地位
1、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现象、总结而轻规律和探究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 必备知识 选必融合固基础
▲ 紧扣目标 情景构建寻突破
▲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 宏观把握 总结特征汇整体
▲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 必备知识 选必融合固基础
▲ 紧扣目标 情景构建寻突破
▲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 宏观把握 总结特征汇整体
▲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2019·海南高考·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018.11·浙江高考·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21·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 必备知识 选必融合固基础
▲ 紧扣目标 情景构建寻突破
▲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 宏观把握 总结特征汇整体
▲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整体把握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
政治 1.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
3.辽、西夏、金、元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制度建设。呈现多元交融的特色;
3.元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 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繁荣,商业活动突破坊市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2.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流转频繁,租佃制普及,纺织业得到发展。
3.手工业中制瓷业、矿冶业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4.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 1.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
2.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3.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棉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阶层流动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 必备知识 选必融合固基础
▲ 紧扣目标 情景构建寻突破
▲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 宏观把握 总结特征汇整体
▲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对照学习目标 加强记忆理解
1.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
2.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