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9:39:22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前的气温高,下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而雪融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化雪时地面气温降低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凝华和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由于需要向外放热,因此要求气温在0℃以下。当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地面附近的热量,从而使地面附近温度降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3七上·龙港期末)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a 物质是非晶体,b 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T℃
C.a 物质的比热大于 b 物质的比热
D.a 物质的密度大于 b 物质的密度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比热容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像包含的原理和规律,然后与描述比照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b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a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始终保持T℃不变,因此它的凝固点为T℃,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a升高的温度高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体积相同的b和a,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根据m=ρV可知,b的密度小于a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3七上·兰溪期末)下表是常见物质的熔点(单位:℃)表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钨 3410 锡 232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铁 1535 海波 48 固态水银 -39 固态氮 -210
A.生产中人们不能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铁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属于非晶体
D.48℃的海波不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比较铝和铁的熔点高低即可 ;
(2)根据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判断;
(3)根据灯丝工作时温度很高分析;
(4)晶体熔化时为固液共存态。
【解答】A.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35℃,那么当铝得到660℃开始熔化时铁还是固态,因此不能用铝锅熔化铁,故A正确;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容易熔化,故C错误;
D.48℃是海波的熔点,当它熔化时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4.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熔化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100℃是水的沸点,即DE段应该为水的沸腾过程。而BC段保持0℃不变,则这个阶段为冰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D.在冰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每个阶段中,物质一直在吸热,故B、D错误;
C.在吸热过程中,冰保持0℃不变,那么冰的熔点为0℃。因为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为0℃,故C正确。
故选C。
5.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 ℃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熔化过程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温度为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将其放入0℃ 的冰箱中时,由于和空气的温度相同,因此冰不能吸热而熔化,水不能向外放热而凝固。
故选C。
6.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判断。
【解答】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 min
【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的熔化图像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在吸热的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熔点,那么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
B.第1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该物质的温度为-2℃左右,那么冰水混合物会向外放热,由于此时水达到凝固点且能向外放热,因此试管的水会凝固成冰,即冰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20min-10min=10min,故D错误。
故选C。
8.从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可知,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  )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一点儿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烧杯里的水从酒精灯火焰吸热,由于火焰的温度远远高于冰的凝固点,因此烧杯内的冰可以达到熔点0℃且能继续吸热,因此能够不断熔化。试管里的冰,从烧杯里面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熔点0℃后,就不能再从烧杯内吸收热量,因此它不会熔化。
故选B。
10.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答案】B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A.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的温度上升,故A错误;
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正确;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C错误;
D.天上飘落的雪花为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1.如图所示,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的特点判断。
【解答】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凝固后,晶体的温度继续下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蜂蜡、玻璃、沥青 B.蜂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沥青
【答案】C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判断。
【解答】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A.蜂蜡、玻璃和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熔点,故A不合题意;
B.蜂蜡和玻璃为非晶体,它们没有熔点,故B不合题意;
C.冰、铁和铝,都是晶体,它们都有熔点,故C符合题意;
D.沥青为非晶体,没有晶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 ②水 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0℃是水的凝固点,-5℃的冰从水中吸收热量,即水向外放热,那么水肯定会凝固,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凝固;
②0℃是冰的熔点,冰从水中吸热后,即使达到0℃,也不能从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这部分冰肯定不能熔化。
综上所述,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完全是冰,或者为冰水混合物。
故选B。
1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
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食盐不见了
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熔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即糖发生了溶解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故B不合题意;
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食盐不见了,即发生了食盐的溶解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即冰吸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2七上·上城期末)小金在商场里见到一种神奇的“金属冰块”,放进饮料中能迅速降低饮料温度。“金属冰块”外部为食用级不锈钢,内部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混合液凝固点在-20摄氏度以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将热传给饮料
B.“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
C.“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不一致
D.“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2)降温放热,升温吸热;
(3)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金属冰块”的温度比饮料的温度低,则放入饮料中,饮料将热量传递给冰块,故A错误;
B.“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故B正确;
C.“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相同,故C错误;
D.“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后,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因此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6.(2022七上·缙云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进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水管喷出的水在空气中放热,迅速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则“冰花”其实是水凝固而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7.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晶体;固;变大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或者凝固过程,温度保持熔点或者凝固点。
【解答】 某物质的凝固图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为凝固点,晶体才有凝固点,该物质为晶体; 第25min时物质已经完全凝固,该物质处于固态; 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温度等于熔点,即图中的凝固点-2摄氏度,低于冰的凝固点,所以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大。
18.(2023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所示,正确测量操作中,对温度计的放置有何要求?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   。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min时处于   态,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CD段物质升温   (填“快”或“慢”)。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B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液;50;慢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判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4)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对温度计的放置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故选B;
(3)根据丙图可知,该物质为晶体,理由是: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丙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为熔化过程,状态为固液共存态,而第7min时处于液态,熔点为60℃。
AB段图像的倾角小于CD段图像的倾角,则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慢。
19. 2023年1月15日,杭州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场雪,小刚同学为了测量雪的密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竖直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通过测量积雪原来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用力踩后雪会变成冰,密度用ρ冰表示)
(1)请用上述字母表示雪的密度:   。
(2)小刚同学用烧杯取了一些雪到实验室,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形状,在显微镜下他看到了雪花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
(3)不久,杯中的雪开始熔化了,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为   。
【答案】(1)ρ雪=ρ冰
(2)晶体
(3)0℃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 晶体特点:①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1)雪和冰质量相同,, ρ雪=ρ冰
(2)晶体具有比较规则的形状, 雪是晶体 。
(3)冰雪熔点为0摄氏度, 雪开始熔化了,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为0℃ ,雪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20.(2023七上·临海期末)小海将某种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把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绘制成图像(如右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固体物质的熔点是   ℃。
(2)该固体物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   分钟,第10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
【答案】(1)0
(2)10;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答】(1)由图象知,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温度是0 ℃ ,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0 ℃。
(2)由图象知,在0-5min,该物质吸热升温,此时处于固态;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15min以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处于液态;故该物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0min;第10min处于固液共存态。
21.(2023七上·德清期末)最近冬天流行的55度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温在55℃左右,它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55度杯能让热水快速降温的秘密是杯子的降温层中装有一种物理控温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常温下是一种固体,它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与晶体相同)。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   (填物态变化名称),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   热(选填“吸”或“放”),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答案】熔化;放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晶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吸热熔化,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凝固放热,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22.
(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   ,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   ,在熔化时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   ;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   ,再   ,最后   。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   。(如图乙所示)
【答案】(1)不断上升;熔化;保持不变;水平的直线;又开始上升
(2)变软;变稀;变成液体;不断上升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海波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2)根据图乙分析松香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解答】(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水平的直线;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如图乙所示)
23.(2022七上·丽水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8 48 48 48 48 50 55
(1)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2)判断该物质是晶体的依据是   。
【答案】(1)48
(2)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保持48℃不变,即它的熔点为48℃。根据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8℃。
(2)判断该物质是晶体的依据是: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
24.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小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答案】(1)0;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2)物质受热不均匀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时,冰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还需要不断地吸热。
【解答】(1)由图可知,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熔化过程中需继续吸热,并且其温度保持不变,在第六分钟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探究冰熔化特点时,需使其受热均匀,如图所示的器材热量集中在了试管的底部。
25.根据下列实验情景和图像,完成填空。
(1)图甲是某时刻体温计测量后的情形,此时的读数是   ℃。
(2)如图乙所示,要在短时间内使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填“冰块”或“热水”)。
(3)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3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答案】(1)36.6
(2)冰块
(3)A;80;固体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温度计在读书过程中需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为,晶体有固定的的熔点。
【解答】(1)此时的读数为36.6摄氏度;
(2)产生更多的水滴的方法为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即可,故放适量的冰块即可;
(3)A有固定的熔点故其为晶体,熔点为80度,在第三分钟的时刻,温度还不到熔点,故其处于固体状态。
26.(2023七上·绍兴期末)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相“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量,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   (填"小明"或"小红"),由图像可知,两名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
A.水的质量不同 B.水的初温不同 C.当地气压不同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拔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填"继续"或"停止")。
【答案】(1)小红;B
(2)固液共存态;停止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使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则相同的时间内它放出的热量相同,即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那么可根据加热时间的长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图乙分析加热时间不同的原因。
(2)当晶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根据图丁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小明加热了4min,而小红加热了8min,则所需热量较多的是小红。小明的水初温为96℃,而小红的水初温为93℃,因此两名同学加热水到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是水的初温不同,故选B。
(2)根据丁图可知,海波在吸热过程中,温度达到48℃时保持不变,则此时为熔化过程,那么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27.(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热现象的相关实验中,他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器材时应首先调节好图甲中的   (填“A”、“B”或“C”)的高度。
(2)由图乙可知,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   (填“冰”或“石蜡”)的比热较大;加热到第4分钟时,冰处于   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   。
【答案】(1)C
(2)石蜡;固液共存
(3)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
(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在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通过图乙可知A物质是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沸腾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因此试管中的水温最多与烧杯中的水温相同,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解答】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C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由图乙可知物质A的温度升高到0℃后先保持不变,然后继续升高,由此可知物质A是晶体,是冰;在0~2min时间内,冰温度上升的快,因此冰的比热容小,故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石蜡的比热容较大;第4min时正处于冰的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终可以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达到沸点,但由于没有温度差,不能发生热传递,导致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产生沸腾现象。
故答案为:(1)C;(2)石蜡;固液共存;(3)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28.做“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时,小华发现冰熔化有快有慢,提出影响冰熔化快慢因素的两个猜想。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块熔化的快慢。猜想2:冰块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
(1)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   。
(2)小华设计的探究“猜想2”的实验方案如下:
a.量出3份50 mL的蒸馏水,分别倒入容积均是50 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b.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c.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的时间;
d.将模型盒从冰箱里取出来,将冰块迅速倒进标注字母A、B、C的3只烧杯中(实验中3块冰的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e.观察记录3个冰块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
①实验方案中设计步骤a、b的目的是   。
②实验结果可能证明,冰块的形状   (填“会”或“不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应该是   。
(3)冰熔化时要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熔化温度为   。
【答案】(1)河里的冰在气温高时熔化较快(合理即可)
(2)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会;球体的冰块
(3)吸收;保持不变;0℃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可用冰在不同室温下熔化的快慢作为得到猜想的实例;
(2)①根据m=ρV可知,体积相同的水的质量相同;
②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块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越多,则熔化越快。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河里的冰在气温高时熔化较快(合理即可)。
(2)①实验方案中设计步骤a、b的目的是: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②实验结果可能证明,冰块的形状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应该是球体的冰块。
(3)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温度为0℃。
29.在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时,实验小组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   。
(2)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画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松香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4)分析你所描绘的图线可知,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在此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是否需要继续加热    ,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   ,温度   。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   态。
【答案】(1)受热均匀
(2)46 ℃
(3)如图所示
(4)5;否;是;加热;不变;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解答;
(2)根据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温度值;
(3)首先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每组数据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
(4)海波为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表格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受热均匀。
(2)根据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46℃。
(3)首先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每组数据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波从4min时开始熔化,9min时结束熔化,那么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此过程中,温度不是继续上升,但是需要继续加热。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加热,温度不变。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30.(2022七上·缙云期末)有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此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b.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c.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d.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甲(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1)由图甲可知,浓盐水的凝固点是   。
(2)图甲的曲线①中,第25分钟时,物质处于   状态。
(3)分析图中实验曲线可得的结论是   。
(4)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15 ℃
(2)固液共存
(3)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4)变少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当晶体经过时,虽然不断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
(2)晶体在凝固前为液态,凝固中为固液混合态,凝固后为固态;
(3)根据图甲,分析盐类物质能否降低水的凝固点;
(4)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③为浓盐酸的图像,不变的温度为-15℃,则浓盐酸的凝固点为-15℃;
(2)在曲线①中第2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凝固中,应该为固液共存状态。
(3)根据图甲可知,盐水的浓度越大,水的凝固点越低,即: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4)根据前面的结论可知,试管中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应该低于外面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因此它们可以从外面吸热而熔化,则试管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冰会变少。
四、解答题
31.(2022七上·缙云期末)熔模精密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其做法是(如图):先用蜡做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   
(2)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分钟。
(3)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3.6kg。请计算:
①该蜡模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晶体
(2)6
(3)解:V=m/ρ=3600g/0.9g/cm3=4×103cm3
m=ρV=2.7×103kg/m3×4×10-3m3=10.8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表格计算出金属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即可;
(3)①根据公式计算出蜡模的体积;
②根据m'=ρ'V'计算该工件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有段时间的温度保持不变,即金属有熔点,那么该材料为晶体。
(2)根据表格可知,该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4min到10min,则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10min-4min=6min。
32.(2021七上·青田期末)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准备用于铸造的某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达到400℃后开始记录温度,如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   态;
(3)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克/厘米3、质量为1800克的蜡制成蜡模,最后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金属熔液浇铸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②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晶体
(2)固液共存
(3)解:①V蜡模= = =2000cm3
②m金属=ρ金属·V金属 = ρ金属·V蜡模
= 2.7×103kg/m3×2000cm3
= 2.7×103kg/m3×2×10-3m3 = 5.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混合态,熔化后为液态;
(3)①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蜡模的体积;
②金属的体积等于蜡模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m金属=ρ金属·V金属计算出该工件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该金属有熔点,为晶体。
(2)根据表格可知,在第4min~9min内,金属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它正在熔化,应该为固液共存态。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前的气温高,下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而雪融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化雪时地面气温降低
2.(2023七上·龙港期末)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a 物质是非晶体,b 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T℃
C.a 物质的比热大于 b 物质的比热
D.a 物质的密度大于 b 物质的密度
3.(2023七上·兰溪期末)下表是常见物质的熔点(单位:℃)表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钨 3410 锡 232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铁 1535 海波 48 固态水银 -39 固态氮 -210
A.生产中人们不能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铁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属于非晶体
D.48℃的海波不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4.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5.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 ℃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6.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 min
8.从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可知,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 (  )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向人体放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从人体吸热
D.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
9.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一点儿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0.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11.如图所示,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蜂蜡、玻璃、沥青 B.蜂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沥青
13.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 ②水 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1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
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食盐不见了
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
15.(2022七上·上城期末)小金在商场里见到一种神奇的“金属冰块”,放进饮料中能迅速降低饮料温度。“金属冰块”外部为食用级不锈钢,内部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混合液凝固点在-20摄氏度以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将热传给饮料
B.“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
C.“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不一致
D.“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16.(2022七上·缙云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二、填空题
17.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   (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3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所示,正确测量操作中,对温度计的放置有何要求?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说明理由:   。
(4)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7min时处于   态,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发现,AB段物质升温比CD段物质升温   (填“快”或“慢”)。
19. 2023年1月15日,杭州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场雪,小刚同学为了测量雪的密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竖直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通过测量积雪原来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用力踩后雪会变成冰,密度用ρ冰表示)
(1)请用上述字母表示雪的密度:   。
(2)小刚同学用烧杯取了一些雪到实验室,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形状,在显微镜下他看到了雪花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判断雪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
(3)不久,杯中的雪开始熔化了,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为   。
20.(2023七上·临海期末)小海将某种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把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绘制成图像(如右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固体物质的熔点是   ℃。
(2)该固体物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   分钟,第10分钟时物质处于   态。
21.(2023七上·德清期末)最近冬天流行的55度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温在55℃左右,它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55度杯能让热水快速降温的秘密是杯子的降温层中装有一种物理控温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常温下是一种固体,它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与晶体相同)。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   (填物态变化名称),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   热(选填“吸”或“放”),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22.
(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   ,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   ,在熔化时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   ;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   ,再   ,最后   。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   。(如图乙所示)
23.(2022七上·丽水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8 48 48 48 48 50 55
(1)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2)判断该物质是晶体的依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4.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小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25.根据下列实验情景和图像,完成填空。
(1)图甲是某时刻体温计测量后的情形,此时的读数是   ℃。
(2)如图乙所示,要在短时间内使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填“冰块”或“热水”)。
(3)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3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26.(2023七上·绍兴期末)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相“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量,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   (填"小明"或"小红"),由图像可知,两名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
A.水的质量不同 B.水的初温不同 C.当地气压不同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拔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填"继续"或"停止")。
27.(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热现象的相关实验中,他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器材时应首先调节好图甲中的   (填“A”、“B”或“C”)的高度。
(2)由图乙可知,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   (填“冰”或“石蜡”)的比热较大;加热到第4分钟时,冰处于   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是   。
28.做“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时,小华发现冰熔化有快有慢,提出影响冰熔化快慢因素的两个猜想。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块熔化的快慢。猜想2:冰块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
(1)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   。
(2)小华设计的探究“猜想2”的实验方案如下:
a.量出3份50 mL的蒸馏水,分别倒入容积均是50 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b.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c.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的时间;
d.将模型盒从冰箱里取出来,将冰块迅速倒进标注字母A、B、C的3只烧杯中(实验中3块冰的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e.观察记录3个冰块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
①实验方案中设计步骤a、b的目的是   。
②实验结果可能证明,冰块的形状   (填“会”或“不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应该是   。
(3)冰熔化时要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熔化温度为   。
29.在探究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时,实验小组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   。
(2)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中画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曲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松香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4)分析你所描绘的图线可知,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在此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是否需要继续加热    ,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   ,温度   。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   态。
30.(2022七上·缙云期末)有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此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b.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c.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d.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甲(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1)由图甲可知,浓盐水的凝固点是   。
(2)图甲的曲线①中,第25分钟时,物质处于   状态。
(3)分析图中实验曲线可得的结论是   。
(4)如果将一个装有盐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四、解答题
31.(2022七上·缙云期末)熔模精密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其做法是(如图):先用蜡做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   
(2)该材料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分钟。
(3)为制造某工件,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3.6kg。请计算:
①该蜡模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32.(2021七上·青田期末)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准备用于铸造的某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达到400℃后开始记录温度,如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   态;
(3)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克/厘米3、质量为1800克的蜡制成蜡模,最后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金属熔液浇铸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②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凝华和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由于需要向外放热,因此要求气温在0℃以下。当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地面附近的热量,从而使地面附近温度降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比热容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像包含的原理和规律,然后与描述比照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b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a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始终保持T℃不变,因此它的凝固点为T℃,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a升高的温度高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体积相同的b和a,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根据m=ρV可知,b的密度小于a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比较铝和铁的熔点高低即可 ;
(2)根据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判断;
(3)根据灯丝工作时温度很高分析;
(4)晶体熔化时为固液共存态。
【解答】A.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35℃,那么当铝得到660℃开始熔化时铁还是固态,因此不能用铝锅熔化铁,故A正确;
B.232℃的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灯丝用钨丝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容易熔化,故C错误;
D.48℃是海波的熔点,当它熔化时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熔化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100℃是水的沸点,即DE段应该为水的沸腾过程。而BC段保持0℃不变,则这个阶段为冰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D.在冰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每个阶段中,物质一直在吸热,故B、D错误;
C.在吸热过程中,冰保持0℃不变,那么冰的熔点为0℃。因为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为0℃,故C正确。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熔化过程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温度为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将其放入0℃ 的冰箱中时,由于和空气的温度相同,因此冰不能吸热而熔化,水不能向外放热而凝固。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判断。
【解答】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的熔化图像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在吸热的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熔点,那么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
B.第1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该物质的温度为-2℃左右,那么冰水混合物会向外放热,由于此时水达到凝固点且能向外放热,因此试管的水会凝固成冰,即冰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20min-10min=10min,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烧杯里的水从酒精灯火焰吸热,由于火焰的温度远远高于冰的凝固点,因此烧杯内的冰可以达到熔点0℃且能继续吸热,因此能够不断熔化。试管里的冰,从烧杯里面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熔点0℃后,就不能再从烧杯内吸收热量,因此它不会熔化。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A.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的温度上升,故A错误;
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正确;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C错误;
D.天上飘落的雪花为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的特点判断。
【解答】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凝固后,晶体的温度继续下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判断。
【解答】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A.蜂蜡、玻璃和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熔点,故A不合题意;
B.蜂蜡和玻璃为非晶体,它们没有熔点,故B不合题意;
C.冰、铁和铝,都是晶体,它们都有熔点,故C符合题意;
D.沥青为非晶体,没有晶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0℃是水的凝固点,-5℃的冰从水中吸收热量,即水向外放热,那么水肯定会凝固,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凝固;
②0℃是冰的熔点,冰从水中吸热后,即使达到0℃,也不能从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这部分冰肯定不能熔化。
综上所述,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完全是冰,或者为冰水混合物。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熔化的定义判断。
【解答】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A.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即糖发生了溶解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故B不合题意;
C.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食盐不见了,即发生了食盐的溶解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即冰吸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2)降温放热,升温吸热;
(3)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金属冰块”的温度比饮料的温度低,则放入饮料中,饮料将热量传递给冰块,故A错误;
B.“金属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在降温过程中会放热,故B正确;
C.“金属冰块”中混合液的熔点和其凝固点相同,故C错误;
D.“金属冰块”内部酒精与水混合后,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因此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进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水管喷出的水在空气中放热,迅速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则“冰花”其实是水凝固而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晶体;固;变大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或者凝固过程,温度保持熔点或者凝固点。
【解答】 某物质的凝固图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为凝固点,晶体才有凝固点,该物质为晶体; 第25min时物质已经完全凝固,该物质处于固态; 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温度等于熔点,即图中的凝固点-2摄氏度,低于冰的凝固点,所以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大。
18.【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B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液;50;慢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判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4)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对温度计的放置要求: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物质中,不能接触试管底和壁。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故选B;
(3)根据丙图可知,该物质为晶体,理由是: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丙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为熔化过程,状态为固液共存态,而第7min时处于液态,熔点为60℃。
AB段图像的倾角小于CD段图像的倾角,则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慢。
19.【答案】(1)ρ雪=ρ冰
(2)晶体
(3)0℃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 晶体特点:①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1)雪和冰质量相同,, ρ雪=ρ冰
(2)晶体具有比较规则的形状, 雪是晶体 。
(3)冰雪熔点为0摄氏度, 雪开始熔化了,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为0℃ ,雪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20.【答案】(1)0
(2)10;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答】(1)由图象知,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温度是0 ℃ ,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0 ℃。
(2)由图象知,在0-5min,该物质吸热升温,此时处于固态;在5min-15min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15min以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处于液态;故该物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0min;第10min处于固液共存态。
21.【答案】熔化;放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晶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吸热熔化,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凝固放热,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22.【答案】(1)不断上升;熔化;保持不变;水平的直线;又开始上升
(2)变软;变稀;变成液体;不断上升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海波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2)根据图乙分析松香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解答】(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水平的直线;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如图乙所示)
23.【答案】(1)48
(2)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保持48℃不变,即它的熔点为48℃。根据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8℃。
(2)判断该物质是晶体的依据是: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4.【答案】(1)0;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2)物质受热不均匀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时,冰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还需要不断地吸热。
【解答】(1)由图可知,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熔化过程中需继续吸热,并且其温度保持不变,在第六分钟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探究冰熔化特点时,需使其受热均匀,如图所示的器材热量集中在了试管的底部。
25.【答案】(1)36.6
(2)冰块
(3)A;80;固体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温度计在读书过程中需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为,晶体有固定的的熔点。
【解答】(1)此时的读数为36.6摄氏度;
(2)产生更多的水滴的方法为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即可,故放适量的冰块即可;
(3)A有固定的熔点故其为晶体,熔点为80度,在第三分钟的时刻,温度还不到熔点,故其处于固体状态。
26.【答案】(1)小红;B
(2)固液共存态;停止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使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则相同的时间内它放出的热量相同,即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那么可根据加热时间的长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图乙分析加热时间不同的原因。
(2)当晶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根据图丁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小明加热了4min,而小红加热了8min,则所需热量较多的是小红。小明的水初温为96℃,而小红的水初温为93℃,因此两名同学加热水到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是水的初温不同,故选B。
(2)根据丁图可知,海波在吸热过程中,温度达到48℃时保持不变,则此时为熔化过程,那么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27.【答案】(1)C
(2)石蜡;固液共存
(3)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要从下向上进行调节;
(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比热容小;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在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通过图乙可知A物质是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沸腾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因此试管中的水温最多与烧杯中的水温相同,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不能沸腾。
【解答】
(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C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让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由图乙可知物质A的温度升高到0℃后先保持不变,然后继续升高,由此可知物质A是晶体,是冰;在0~2min时间内,冰温度上升的快,因此冰的比热容小,故固态的石蜡和冰相比,石蜡的比热容较大;第4min时正处于冰的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试管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终可以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达到沸点,但由于没有温度差,不能发生热传递,导致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因此不会产生沸腾现象。
故答案为:(1)C;(2)石蜡;固液共存;(3)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28.【答案】(1)河里的冰在气温高时熔化较快(合理即可)
(2)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会;球体的冰块
(3)吸收;保持不变;0℃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可用冰在不同室温下熔化的快慢作为得到猜想的实例;
(2)①根据m=ρV可知,体积相同的水的质量相同;
②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块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越多,则熔化越快。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河里的冰在气温高时熔化较快(合理即可)。
(2)①实验方案中设计步骤a、b的目的是: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②实验结果可能证明,冰块的形状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应该是球体的冰块。
(3)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温度为0℃。
29.【答案】(1)受热均匀
(2)46 ℃
(3)如图所示
(4)5;否;是;加热;不变;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水浴法”加热的优点解答;
(2)根据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温度值;
(3)首先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每组数据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
(4)海波为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表格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海波受热均匀。
(2)根据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46℃。
(3)首先确定方格纸上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将表格中每组数据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波从4min时开始熔化,9min时结束熔化,那么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此过程中,温度不是继续上升,但是需要继续加热。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加热,温度不变。 试管中海波在第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30.【答案】(1)-15 ℃
(2)固液共存
(3)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4)变少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当晶体经过时,虽然不断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
(2)晶体在凝固前为液态,凝固中为固液混合态,凝固后为固态;
(3)根据图甲,分析盐类物质能否降低水的凝固点;
(4)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③为浓盐酸的图像,不变的温度为-15℃,则浓盐酸的凝固点为-15℃;
(2)在曲线①中第2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凝固中,应该为固液共存状态。
(3)根据图甲可知,盐水的浓度越大,水的凝固点越低,即: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
(4)根据前面的结论可知,试管中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应该低于外面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因此它们可以从外面吸热而熔化,则试管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冰会变少。
31.【答案】(1)晶体
(2)6
(3)解:V=m/ρ=3600g/0.9g/cm3=4×103cm3
m=ρV=2.7×103kg/m3×4×10-3m3=10.8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表格计算出金属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即可;
(3)①根据公式计算出蜡模的体积;
②根据m'=ρ'V'计算该工件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有段时间的温度保持不变,即金属有熔点,那么该材料为晶体。
(2)根据表格可知,该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4min到10min,则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10min-4min=6min。
32.【答案】(1)晶体
(2)固液共存
(3)解:①V蜡模= = =2000cm3
②m金属=ρ金属·V金属 = ρ金属·V蜡模
= 2.7×103kg/m3×2000cm3
= 2.7×103kg/m3×2×10-3m3 = 5.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混合态,熔化后为液态;
(3)①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蜡模的体积;
②金属的体积等于蜡模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m金属=ρ金属·V金属计算出该工件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金属在加热过程中,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该金属有熔点,为晶体。
(2)根据表格可知,在第4min~9min内,金属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它正在熔化,应该为固液共存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