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义乌期末)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升华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飞机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而周围空气温度较低,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得的白白的尾巴。
故选A。
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进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在常温下,汽油从空气中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温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且省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沸腾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当锅中的水烧开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都能满足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的条件,因此二者对煮鸡蛋的效果是相同的,因此两人所用时间相近,只是强火煮时热量散失更多,因此更费燃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甲实验中大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试管内的液体能够沸腾,说明它能从外面的水中吸热达到沸点,然后还能继续吸热,因此试管内液体的沸点应该低于水的沸点,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中奥秘在锅中的“油”里: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为300℃),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温度的承受程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人的手放入沸腾的油中而没有被烫伤,那么这种油的沸点应该比人的体温略高,而80℃的水就能将鸡蛋煮熟了,因此50℃最合适,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在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烧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在水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而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加入冷水后,水温降低;当水温不再下降时,随着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待水温再次达到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被烧掉(纸燃烧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为纸的着火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
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D.如果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那么纸盒肯定会燃烧起来,故A、D正确不合题意;
B.水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盒都会吸收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且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即可。
【解答】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则热风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空气流速,而风会将手上的水摊开进而增大蒸发表面积,还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夏天,游泳的入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上岸后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时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B.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蹲着加快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解答】夏天,游泳的入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上岸后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时暖和些,是因为上岸后身上的水吸收人体上的热量蒸发所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夏天,入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致冷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夏天,入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人体表面有水面,水分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所致。而温度计表面没有水分,不会发生蒸发现象,因此温度计的示数将会不变。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中酒精且蒸发面积大,乙中为水且蒸发面积小,即液体种类和蒸发面积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无法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面积的关系,也无法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根据液体质量减小,只能得到酒精和水都会蒸发的结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如图所示,抽动活塞,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继续向后抽动活塞,可以见到液态的乙醚消失不见;反方向推动活塞,压缩管内气体,可以观察到管内再次出现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说明( )
A.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凝固
C.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D.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凝固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液化的方法。
【解答】乙醚蒸汽被注射器的活塞压缩体积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变成液态的乙醚,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如图所示,小金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他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酒精被吹干,整个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汽化的过程是吸热的;
【解答】 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 , 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酒精被吹干,酒精蒸发(汽化)会吸收热量,使得气温降低,球内气体收缩,体积变小,酒精挥发完后恢复至原有大小;
故答案为:C
14.右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下列关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液化需要时间,靠近壶嘴处的水蒸气来不及液化
B.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
C.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难以液化
D.离壶嘴较远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比靠近壶嘴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多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白气的两个条件:有水蒸气的存在,温度比较低;
【解答】A.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低,靠近壶嘴处的水蒸气没有遇到冷的温度,所以没有液化,A错误;
B. 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 ,B正确;
C. 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C错误;
D. 离壶嘴较远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比靠近壶嘴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多,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3七上·临海期末)喝热水时,我们总习惯先吹一吹,让水凉一些。下列有关吹气时热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吹气把热水的温度吹走了
B.吹气把热水的热量吹走了
C.吹出的风加快了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
D.吹出的风温度比较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为了使开水的温度尽快降下来,需要让其热量快速向外散发,而蒸发可以带走热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解答】A. 吹气不能吹走水的温度,只能使水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
B.热量只能在两个有温差物体间传递,蹦年吹走,故B错误;
C.嘴巴吹了吹,加速了开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
D.吹出的风温度低,只能将开水的热量传递给风,而不能将热空气赶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D.液体的种类
【答案】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液体的种类。
【解答】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液态氮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从而变成氮气。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热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8.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95 ℃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判断;
(2)(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判断;
(3)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故A错误;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D错误;
当大气压强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沸点会变成95℃。如果此时水温达到95℃,且能继续吸热,那么95℃的水也会沸腾,故C错误。
故选B。
19.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⑴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⑵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⑶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⑷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1)(2)(4) D.(1)(2)(3)(4)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故(1)正确;
(2)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2)正确;
(3)蒸发和沸腾都要从外界吸热,故(3)错误;
(4)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故(4)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1)(2)(4)。
故选C。
20.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 ℃),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水的沸点为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则试管内的酒精从水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后仍然能继续吸热,因此酒精沸腾。试管内的水也从外面的水吸热,当它达到沸点后,不能再从外界吸热,因此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故选D。
二、填空题
21.(2023七上·玉环期末)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载着三位宇航员搭乘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出差”期间,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天宫课堂。
(1)如图甲,火箭发射塔下装有大量水,当高温火焰喷出时,水发生汽化 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在天宫课堂上宇航员时常拿着解压芒果玩具捏一捏,该玩具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航天员在课堂上成功制作了一个水球(图乙),这说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 ,促使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
【答案】(1)吸收;液化
(2)不变
(3)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质量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水蒸气的看不到的,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液态的小水珠。
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解答】(1)水发生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巨大的白色气团是小水珠,因此是气态变成液态,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质量是物体的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形态等因素无关,因此玩具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不变。
(3)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说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吸收 液化 (2)不变 (3)引力
22.图甲和图乙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两幅漫画。“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这是通过 (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这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 的方式止沸的。
【答案】降低;吸热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而水被舀出时会向外散热温度降低,则这是通过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这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吸热的方式止沸的。
23.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指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能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 ,酒精蒸发 (均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 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
【答案】(1)快;快
(2)吸收;降低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
(2)根据蒸发吸热分析解答。
【解答】(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快,酒精蒸发快;
(2)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降低。
24.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白气”是壶口跑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若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1)液化;乙
(2)不变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1)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白气都是水的液态形式,所以这些“白气”是壶口跑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的条件是气体遇冷液化,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知甲中水壶的白气更多,可以判断出房间乙的气温较高。
(2) 若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不变,因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后,液体维持沸腾的状态,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液化;乙(2)不变
25.(2023七上·温州期末)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
(1)根据图乙,描述上层与下层蒸屉内温度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3)除"蒸"这一烹饪方法外,再举一例能使馒头熟透的方法。
【答案】(1)共同点:加热0-6分钟,上层与下层的温度都会先升高后基本不变
不同点:加热0-1分钟,下层温度高于上层;加热1-6分钟,上层温度高于下层
(2)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相同馒头熟透需要吸热的热量相同,所以上层馒头就先熟
(3)煎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根据图像描述现象的能力;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1)从图乙可以分析得出:共同点:加热0-6分钟,上层与下层的温度都会先升高后基本不变;不同点:加热0-1分钟,下层温度高于上层;加热1-6分钟,上层温度高于下层 ;
(2) 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 。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相同馒头熟透需要吸热的热量相同,所以上层馒头就先熟;
(3)除"蒸"这一烹饪方法外,再举一例能使馒头熟透的方法。 可以是煎,可以是油炸;
26.(2023七上·绍兴期末)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 热量;由图线可知,到第 秒钟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答案】吸收;20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根据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2)当酒精蒸发时,会不断吸收温度计上的热量,从而使温度计的温度降低。当酒精刚好蒸发完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最低,则到第20min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27.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出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填“会”或“不会”)汽化。
【答案】不变;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水沸腾的温度变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仍然很高,则水会继续汽化。
28.如图所示是“压缩乙醚液化”的实验: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拉注射器的下端,乙醚会发生 现象;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答案】汽化;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液化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是“压缩乙醚液化”的实验: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拉注射器的下端,乙醚会发生汽化现象;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液化。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三、实验探究题
29.小明用三支温度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他将b、c温度计的玻璃泡蘸上酒精并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到a温度计示数不变,b、c温度计示数先减小后变大最后不变,但c温度计示数变化得快。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3)该实验 (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温度计换成体温计进行实验。
(4)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填“潮湿的”或“干燥的”)。
【答案】(1)吸收
(2)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3)不可以
(4)潮湿的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吸热的知识解答;
(2)根据图片分析b和c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测温范围判断;
(4)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大时,蒸发就会变得缓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
(2)根据图片可知,b和c中温度计上方空气流速不同,则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的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3)常用温度计的测温范围-2~102℃,而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二者测温范围不同,那么该实验不可以将温度计换成体温计进行实验。
(4)若示数差别不大,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那么可能的天气是潮湿的。
30.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填“空气”或“水蒸气”)。
(2)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 ℃,小明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 (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3)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1)水蒸气
(2)98;调为小火
(3)不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蒸发和沸腾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指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性质、液体温度、表面面积、表面污染物(如油斑等)和表面附近的气流速度有关。如海洋里的海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蒸发现象。沸腾指在一定压强下,液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液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迅速汽化,涌现出大量气泡的现象。沸腾与液体性质及环境压强有关。如当水烧开时,我们常说的水烧“滚”了就是沸腾现象。
【解答】(1) 沸腾是汽化的剧烈形式,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98℃,小明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的道理。
(3)沸腾需要保持两个条件:第一,达到沸点;第二,继续吸热。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能够达到继续沸腾,但是不能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水蒸气(2)98;调为小火(3)不会
31.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1)液体的温度
(2)a、b
(3)不正确
(4)正确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上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为: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等。
【解答】(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其余无关变量相同,即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都相同;
(2)在研究时,需控制水和酒精的质量相同,故选择ab两个样品对比;
(3)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故其不正确;
(4)其它条件均相同时,发现酒精蒸发的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32.(2023七上·义乌期末)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流速有关。
(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 (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 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
(3)小明同学想改进实验,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 (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
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
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AB
(2)不能
(3)不合理 存在质量和表面积两个变量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解答】(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质量、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改变表面积,故选实验AB。
(2)在对照实验A和C中,水的质量、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可以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根据图片可知,小明设计的实验不合理,理由:存在质量和表面积两个变量。
33.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湿度
(2)30
(3)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实验一中的三组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注意空气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一中三组实验中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湿度不同,则小明要研究的是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一中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湿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因此C组的温度设定为30℃。
(3)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四、解答题
34.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冬天和夏天时,请你用科学知识告诉司机分别应该怎么做。
【答案】水蒸气遇冷才能凝结成水珠形成“哈气”,因此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抑制气体液化或使已经形成的“哈气”迅速汽化。在冬季,可以用暖风提高挡风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在挡风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同时,使已经形成的“哈气”迅速汽化。在夏季,车内空调温度太低,水蒸气会液化在玻璃的外表面,因此,不要将车内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以防止水蒸气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①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要向外放热,因此液化发生的条件:①水蒸气温度足够高;②物体的温度足够低,只要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都不能产生哈气;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35.(2023七上·嘉兴期末)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嘉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 。
(2)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 。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92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都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而制成的;
【解答】(1) 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 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92℃。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蒸发分子运动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2)92℃;(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36.(2023七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答案】(1)升华;液化
(2)不正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碘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舞台变化的名称。
(2)将水的沸点与碘的熔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在水浴法加热的情况下碘是否会熔化即可。
【解答】(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从水中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因此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面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2)小科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碘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6节 汽化与液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义乌期末)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升华
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3.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温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且省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4.如图所示,甲实验中大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5.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中奥秘在锅中的“油”里: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为300℃),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6.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在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7.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被烧掉(纸燃烧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为纸的着火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
B.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
C.热量都被水吸收了,纸没有吸热
D.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且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夏天,游泳的入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上岸后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时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B.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蹲着加快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10.夏天,入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12.如图所示,抽动活塞,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继续向后抽动活塞,可以见到液态的乙醚消失不见;反方向推动活塞,压缩管内气体,可以观察到管内再次出现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说明( )
A.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凝固
C.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D.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凝固
13.如图所示,小金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他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酒精被吹干,整个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不变
14.右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下列关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液化需要时间,靠近壶嘴处的水蒸气来不及液化
B.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
C.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难以液化
D.离壶嘴较远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比靠近壶嘴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多
15.(2023七上·临海期末)喝热水时,我们总习惯先吹一吹,让水凉一些。下列有关吹气时热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吹气把热水的温度吹走了
B.吹气把热水的热量吹走了
C.吹出的风加快了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
D.吹出的风温度比较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16.(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D.液体的种类
1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18.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95 ℃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9.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⑴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⑵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⑶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⑷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1)(2)(4) D.(1)(2)(3)(4)
20.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 ℃),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二、填空题
21.(2023七上·玉环期末)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载着三位宇航员搭乘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出差”期间,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天宫课堂。
(1)如图甲,火箭发射塔下装有大量水,当高温火焰喷出时,水发生汽化 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在天宫课堂上宇航员时常拿着解压芒果玩具捏一捏,该玩具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航天员在课堂上成功制作了一个水球(图乙),这说明液体内部分子间存在 ,促使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
22.图甲和图乙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两幅漫画。“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这是通过 (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这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 的方式止沸的。
23.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指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能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
(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 ,酒精蒸发 (均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 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
24.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白气”是壶口跑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若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5.(2023七上·温州期末)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
(1)根据图乙,描述上层与下层蒸屉内温度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3)除"蒸"这一烹饪方法外,再举一例能使馒头熟透的方法。
26.(2023七上·绍兴期末)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 热量;由图线可知,到第 秒钟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27.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出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填“会”或“不会”)汽化。
28.如图所示是“压缩乙醚液化”的实验: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拉注射器的下端,乙醚会发生 现象;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三、实验探究题
29.小明用三支温度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他将b、c温度计的玻璃泡蘸上酒精并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到a温度计示数不变,b、c温度计示数先减小后变大最后不变,但c温度计示数变化得快。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3)该实验 (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温度计换成体温计进行实验。
(4)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填“潮湿的”或“干燥的”)。
30.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填“空气”或“水蒸气”)。
(2)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 ℃,小明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 (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3)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31.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32.(2023七上·义乌期末)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 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流速有关。
(2)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 (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 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
(3)小明同学想改进实验,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 (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
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
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3.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
34.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冬天和夏天时,请你用科学知识告诉司机分别应该怎么做。
35.(2023七上·嘉兴期末)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小嘉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 。
(2)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 。
36.(2023七上·长兴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飞机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而周围空气温度较低,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得的白白的尾巴。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进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在常温下,汽油从空气中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沸腾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当锅中的水烧开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都能满足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的条件,因此二者对煮鸡蛋的效果是相同的,因此两人所用时间相近,只是强火煮时热量散失更多,因此更费燃料。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试管内的液体能够沸腾,说明它能从外面的水中吸热达到沸点,然后还能继续吸热,因此试管内液体的沸点应该低于水的沸点,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温度的承受程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人的手放入沸腾的油中而没有被烫伤,那么这种油的沸点应该比人的体温略高,而80℃的水就能将鸡蛋煮熟了,因此50℃最合适,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烧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在水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而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加入冷水后,水温降低;当水温不再下降时,随着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待水温再次达到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D.如果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那么纸盒肯定会燃烧起来,故A、D正确不合题意;
B.水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盒都会吸收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即可。
【解答】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则热风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空气流速,而风会将手上的水摊开进而增大蒸发表面积,还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解答】夏天,游泳的入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上岸后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时暖和些,是因为上岸后身上的水吸收人体上的热量蒸发所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致冷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夏天,入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人体表面有水面,水分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所致。而温度计表面没有水分,不会发生蒸发现象,因此温度计的示数将会不变。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中酒精且蒸发面积大,乙中为水且蒸发面积小,即液体种类和蒸发面积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无法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面积的关系,也无法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根据液体质量减小,只能得到酒精和水都会蒸发的结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液化的方法。
【解答】乙醚蒸汽被注射器的活塞压缩体积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变成液态的乙醚,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汽化的过程是吸热的;
【解答】 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 , 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酒精被吹干,酒精蒸发(汽化)会吸收热量,使得气温降低,球内气体收缩,体积变小,酒精挥发完后恢复至原有大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白气的两个条件:有水蒸气的存在,温度比较低;
【解答】A.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低,靠近壶嘴处的水蒸气没有遇到冷的温度,所以没有液化,A错误;
B. 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 ,B正确;
C. 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难以液化,C错误;
D. 离壶嘴较远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比靠近壶嘴处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多,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为了使开水的温度尽快降下来,需要让其热量快速向外散发,而蒸发可以带走热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解答】A. 吹气不能吹走水的温度,只能使水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
B.热量只能在两个有温差物体间传递,蹦年吹走,故B错误;
C.嘴巴吹了吹,加速了开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
D.吹出的风温度低,只能将开水的热量传递给风,而不能将热空气赶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液体的种类。
【解答】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7.【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液态氮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从而变成氮气。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热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沸腾的条件判断;
(2)(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判断;
(3)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故A错误;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D错误;
当大气压强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沸点会变成95℃。如果此时水温达到95℃,且能继续吸热,那么95℃的水也会沸腾,故C错误。
故选B。
19.【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故(1)正确;
(2)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2)正确;
(3)蒸发和沸腾都要从外界吸热,故(3)错误;
(4)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故(4)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1)(2)(4)。
故选C。
20.【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水的沸点为100℃,而酒精的沸点为78℃,则试管内的酒精从水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后仍然能继续吸热,因此酒精沸腾。试管内的水也从外面的水吸热,当它达到沸点后,不能再从外界吸热,因此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故选D。
21.【答案】(1)吸收;液化
(2)不变
(3)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质量及其特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水蒸气的看不到的,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液态的小水珠。
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解答】(1)水发生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巨大的白色气团是小水珠,因此是气态变成液态,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质量是物体的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形态等因素无关,因此玩具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不变。
(3)液体表面收缩拉向内部,形成球体,说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吸收 液化 (2)不变 (3)引力
22.【答案】降低;吸热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而水被舀出时会向外散热温度降低,则这是通过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这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吸热的方式止沸的。
23.【答案】(1)快;快
(2)吸收;降低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
(2)根据蒸发吸热分析解答。
【解答】(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快,酒精蒸发快;
(2)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降低。
24.【答案】(1)液化;乙
(2)不变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和 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1)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白气都是水的液态形式,所以这些“白气”是壶口跑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的条件是气体遇冷液化,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知甲中水壶的白气更多,可以判断出房间乙的气温较高。
(2) 若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不变,因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后,液体维持沸腾的状态,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液化;乙(2)不变
25.【答案】(1)共同点:加热0-6分钟,上层与下层的温度都会先升高后基本不变
不同点:加热0-1分钟,下层温度高于上层;加热1-6分钟,上层温度高于下层
(2)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相同馒头熟透需要吸热的热量相同,所以上层馒头就先熟
(3)煎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根据图像描述现象的能力;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1)从图乙可以分析得出:共同点:加热0-6分钟,上层与下层的温度都会先升高后基本不变;不同点:加热0-1分钟,下层温度高于上层;加热1-6分钟,上层温度高于下层 ;
(2) 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 。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相同馒头熟透需要吸热的热量相同,所以上层馒头就先熟;
(3)除"蒸"这一烹饪方法外,再举一例能使馒头熟透的方法。 可以是煎,可以是油炸;
26.【答案】吸收;20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根据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2)当酒精蒸发时,会不断吸收温度计上的热量,从而使温度计的温度降低。当酒精刚好蒸发完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最低,则到第20min时酒精基本蒸发完。
27.【答案】不变;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水沸腾的温度变化;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仍然很高,则水会继续汽化。
28.【答案】汽化;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液化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是“压缩乙醚液化”的实验: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拉注射器的下端,乙醚会发生汽化现象;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液化。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9.【答案】(1)吸收
(2)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3)不可以
(4)潮湿的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蒸发吸热的知识解答;
(2)根据图片分析b和c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测温范围判断;
(4)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大时,蒸发就会变得缓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
(2)根据图片可知,b和c中温度计上方空气流速不同,则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的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3)常用温度计的测温范围-2~102℃,而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二者测温范围不同,那么该实验不可以将温度计换成体温计进行实验。
(4)若示数差别不大,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那么可能的天气是潮湿的。
30.【答案】(1)水蒸气
(2)98;调为小火
(3)不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蒸发和沸腾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指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性质、液体温度、表面面积、表面污染物(如油斑等)和表面附近的气流速度有关。如海洋里的海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蒸发现象。沸腾指在一定压强下,液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液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迅速汽化,涌现出大量气泡的现象。沸腾与液体性质及环境压强有关。如当水烧开时,我们常说的水烧“滚”了就是沸腾现象。
【解答】(1) 沸腾是汽化的剧烈形式,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图丙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则水的沸点为98℃,小明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排骨的时候,在水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的道理。
(3)沸腾需要保持两个条件:第一,达到沸点;第二,继续吸热。同组的小英继续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如图丁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给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能够达到继续沸腾,但是不能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水蒸气(2)98;调为小火(3)不会
31.【答案】(1)液体的温度
(2)a、b
(3)不正确
(4)正确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上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为: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等。
【解答】(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其余无关变量相同,即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都相同;
(2)在研究时,需控制水和酒精的质量相同,故选择ab两个样品对比;
(3)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故其不正确;
(4)其它条件均相同时,发现酒精蒸发的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32.【答案】(1)AB
(2)不能
(3)不合理 存在质量和表面积两个变量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解答】(1)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水的质量、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改变表面积,故选实验AB。
(2)在对照实验A和C中,水的质量、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可以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根据图片可知,小明设计的实验不合理,理由:存在质量和表面积两个变量。
33.【答案】(1)湿度
(2)30
(3)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实验一中的三组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3)注意空气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一中三组实验中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湿度不同,则小明要研究的是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实验一中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湿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因此C组的温度设定为30℃。
(3)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34.【答案】水蒸气遇冷才能凝结成水珠形成“哈气”,因此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抑制气体液化或使已经形成的“哈气”迅速汽化。在冬季,可以用暖风提高挡风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在挡风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同时,使已经形成的“哈气”迅速汽化。在夏季,车内空调温度太低,水蒸气会液化在玻璃的外表面,因此,不要将车内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以防止水蒸气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①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要向外放热,因此液化发生的条件:①水蒸气温度足够高;②物体的温度足够低,只要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都不能产生哈气;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35.【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92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都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而制成的;
【解答】(1) 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 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92℃。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蒸发分子运动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2)92℃;(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36.【答案】(1)升华;液化
(2)不正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碘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舞台变化的名称。
(2)将水的沸点与碘的熔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在水浴法加热的情况下碘是否会熔化即可。
【解答】(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从水中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因此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面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2)小科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碘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