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任务一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后改名周树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走近作者
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人物介绍
(1904—1926.3.18)
刘和珍
刘和珍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记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你觉得鲁迅是冷还是热?
——当代作家 毕飞宇
“最冷的作家就是鲁迅”
“鲁迅的基础体温着实非常高”
1、在鲁迅的回忆中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分析
微笑着,很温和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3月25日 追悼会现场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3月25日 追悼会现场
比较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刘和珍杨德群两君追悼会那天,……
“三月十八日下午”“第二天上午十时(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
写作背景
比较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妻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简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短句--浓缩情感,强有力地表达了悲愤之情
3月18日 惨案现场
(弹) 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鲁迅详细描写惨案的用意何在?
如果你是刑侦人员,请给出一条结论
课文分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
冷静客观的描写,蕴含了鲁迅强烈的情感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课文分析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跌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强烈情感的句子,读一读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
中国只任虎狼侵食,谁也不管。管的只有几个年青的学生,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然而竞将他们虐杀了!
课文分析
无花的蔷薇(鲁迅)
写作背景
作者的情感:悲( )
悲( 痛 )
悲( 愤 )
悲( 哀 )
悲( 凉 )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课文分析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课文分析
在第六、七节中找出作者总结“3·18”惨案事件意义的句子,并概括其意义。
课文分析
1.血不会白流,精神留在心中
2.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3.给苟活者希望,激励猛士前行
刘和珍是一个思想进步,富于斗争精神和反抗精神,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温和善良、爱国热忱的女青年学生。
刘和珍形象总结
课文分析
鲁迅的冷与热
课文分析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奋然前行。
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反映激烈的社会斗争。
叙述
表现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对敌人的彻底揭露,对人民的热烈支持。
议论
表达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从而感染读者,激励读者。
抒情
三者结合,
构成杂文
特殊形式
此文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反动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三者的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除了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还述评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以此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