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7 10:2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上节课的学习中,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种奇丽的景色和这个奇特的民族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2-4自然段。
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领悟“美丽”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学习: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哪些句子突出表现了奇丽的景色?用直线画出来。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用波纹线画出来。
1、奇丽(景色)
(2)谈谈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师范读课文,学生谈感受,是怎么体会到景色的奇丽的?
② 体会词语“家家户户 任何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从词语中感受花的多
③ 一生读,其他学生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④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2、奇特(民族)
句子一: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你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乱的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艳的鲜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① 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吃惊。
② 生读
句子二:“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这种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②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
③ 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⑤ 再读,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完成练习,试着背诵:这种境界指 的 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人人”具体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这是在 美(奉献),“人人为我”有具体指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这是在 美。(收获)
三、再感美丽
(1)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再次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到底是什么没有变?(讨论)
①“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②“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③“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
④这句话的朗读要注意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读得肯定,要读出重音。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4)简单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梦?
四、小练笔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试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吃惊——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