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高考生物总复习专练课件&解析:19免疫调节(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高考生物总复习专练课件&解析:19免疫调节(共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4 21: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备考2024】高考生物总复习专练&解析
基础篇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23届福建泉州一模,7)特异性免疫依赖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
A.B细胞可参与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
B.细胞毒性T细胞为B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个信号
C.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分子
D.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并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答案 B
2.(2023届河南安阳期初,15)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入侵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中均有免疫活性物质存在
B.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C.各种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均与病原体入侵无关
D.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均可发挥作用
答案 A
3.(2023届辽宁六校期初,7)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刺激
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C.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 A
4.(2023届豫湘名校一联,1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也是一种淋巴细胞,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病原体侵入机体后,NK细胞可快
速激活,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帮助防御,如释放能够在被感染细胞膜上
“打孔”的穿孔素;也可通过与被感染细胞结合强迫其“自杀”来行使
杀伤功能。NK细胞还可杀伤机体的衰老细胞及肿瘤细胞等。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
A.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NK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像B细胞和T细胞一样的特异性
C.NK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细胞因子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作用相同
D.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 C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5.(2023届安徽江淮十校一联,20)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
染引起的,这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人体对抗EBV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这是特异性免疫
B.病原体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抗原呈递细胞中的溶酶体处理病毒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
露抗原
D.EBV感染康复者血清中的病毒抗体,可用于治疗并长期预防感染
答案 D
6.(2023届福建漳州一中月考,24)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
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
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
生记忆细胞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
存活时间
答案 B
7.(2022辽宁沈阳月考,21)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
疫反应中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表示DC细胞参与免疫
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    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
(2)DC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
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
      ,辅助性T细胞开始      ,并分泌 。
(3)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细胞即   细胞,发生
免疫。
(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
胞和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    中循环,它们接触、
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这些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 
  的基础,因此可被    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 (1)胞吞 (2)第二个信号 分裂(增殖)、分化 细胞因子 (3)靶
 细胞 (4)记忆T细胞 体液 寄生 抗体
考点三 免疫失调与免疫学应用
8.(2023届重庆南开中学月考,16)春季,很多人会因花粉引发过敏性鼻炎等
病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花粉进入机体后会经过相应细胞的呈递、处理,才能产生免疫反应
B.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时需要多种细胞器共同作用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的疾病属于过敏反应
D.对花粉过敏的人不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该花粉
答案 C
9.(2023届河南名校一联,15)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白细胞,其能够发现
并清除肾脏中异常的分子和细胞,但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单核细胞对肾脏
中发现的异常分子高度敏感,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对肾脏进行不必要的攻
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攻击肾脏的细胞为B细胞
B.T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中
C.免疫细胞是指B细胞和T细胞
D.肾小球肾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D
10.(2023届安徽蚌埠一模,13)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囊膜的RNA病
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
的ACE2蛋白分子结合,随后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使病毒进入细胞,完
成感染过程。该病毒感染人体,会引起新冠肺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新冠病毒的囊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答案 D
11.(2022辽宁丹东二中一模,12)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
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疱等症状。
如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有关分析正
确的是 (  )
A.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有

B.组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现红肿、水疱属于激素调节
C.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胞膜的接触,也有信号分子
的传递
D.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答案 C
12.(2023届河北省级一联,2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
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一属病毒,因
此天花疫苗对猴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后的皮肤出疹期,患者脸上、手掌和脚掌以及躯干部位表面出现
透明的水疱,水疱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中的    。
(2)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可使人类感染猴痘,原因是        
           。猴痘病毒感染会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辅助
性T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是 。
(3)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与新冠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相比,
猴痘病毒的突变率低,原因是                 
  。
(4)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等。目前针
对猴痘没有特效药,注射疫苗是预防猴痘病毒的最有效途径。除注射疫
苗外,针对猴痘预防,你的建议是
(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组织液 (2)已经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中存在猴痘病毒 接受抗
原刺激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为B细胞的激活提
供第二个信号,同时产生的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
化 (3)双链DNA结构上比较稳定 (4)避免接触相关野生动物,更不要食
用野味;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等
综合篇
提升一 免疫种类与过程的分析与推断
1.(2023届江西五市九校一联,18)如图是人体对某病原体的部分免疫过程
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细胞,⑥可诱导靶细胞裂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感染病原体后,细胞③增殖产生抗体
B.有细胞②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
C.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细胞①数量有关
D.图中各种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它们与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
构成免疫系统
答案 C
2.(2022辽宁六校期初,18)(不定项)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
应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
B.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
C.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
D.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答案 ABC
3.(2022辽宁铁岭一模,22)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
RNA,该病毒通过表面的S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实现入
侵。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
检测三大类。研发和注射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手段。
(1)病毒侵入人体后激活B细胞是个复杂的过程。         
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经过抗原呈递的      细胞表面的特
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此外活化B
细胞还需要      的作用。
(2)某人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为阳性,请解释可能的2种原因:①
           ;②           。
(3)抗原检测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图,其中,待测液体加到样本
垫的A端,B处含有游离(不与垫子结合)的过量的与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
结合的抗体1,C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可与病毒表面同一
抗原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D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若C
处和D处都变红色,则为阳性。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
这种结合共发生    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出
现        ,结果为阴性。
(4)我国科学家研发了多种新冠疫苗。重组腺病毒疫苗的研发策略是:将S
蛋白基因整合到复制缺陷腺病毒的DNA中,形成可表达S蛋白的重组腺病
毒,该重组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后不在细胞内增殖但可进行基因表达。与
直接注射S蛋白相比,该方法可以引起人体    免疫,效果更好。
答案 (1)病毒与B细胞接触 辅助性T 细胞因子 (2)感染过新冠病毒
且已康复 已接种新冠疫苗 (3)3 只有D处变红 (4)细胞
提升二 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
4.(2022湖北十一校二联,15)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病原体感染机体会导致白
色脂肪组织中储存大量记忆T细胞,在机体受到再次感染时可以发起快速
强力的记忆应答反应,这表明白色脂肪组织除了储存能量,还是机体免疫
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部分实验,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
A.刺激实验鼠的抗原1与抗原2应该是同一种抗原
B.图示实验可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C.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实验鼠B在接受白色脂肪组织移植之前不能接种抗原1
答案 B
5.(2022河北保定期中,18)(多选)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
免疫反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反应。某研究小组取
若干只实验小鼠并将其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该实验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记忆细胞能识别特定的抗原
B.初次注射抗原后,A、B组小鼠可能会产生抗抗原甲的抗体
C.再次注射抗原后,免疫反应迅速且强烈的可能是A、D组小鼠
D.再次注射抗原后,B、C组小鼠都会产生二次免疫反应
答案 ABC
6.(2022福建八地市二模,18)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
部分机制如图所示。脑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为
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我国科研人员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
材料开展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注:IL-2是一种细胞因子;IL-2R是位于T细胞细胞膜表面的IL-2受体。
图 外源器官引起免疫排斥的部分过程
对照组 实验组
血液中IL-2平均含量(ng/mL) 22.00 13.09
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数(d) 6.17 11.83
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源器官相当于   ,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属于    (非特异
性/特异性)免疫。
(2)实验组的处理是对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的处理是    
    。表中数据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    (填图中序
号)过程,从而降低了对外源心脏的免疫排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
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            。
(3)CD8+细胞是一种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
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请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
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 (1)抗原 特异性 (2)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① 细胞膜上IL-2R的
含量 (3)实验思路:将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灌胃
适量褪黑素,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CD8+细
胞数量和存活天数。预期结果:A组大鼠CD8+细胞平均数量少于B组的,
存活平均天数多于B组的。
创新篇
创新 几种新冠疫苗的研制途径和应用
1.(2022江西五市九校一联,16)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我国科研攻关
组布局了病毒的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
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5种技术路线。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
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构建到腺病毒基因组,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把编
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都释放到宿主细胞,在细胞质中合成S蛋白,由S
蛋白激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对人体进行永久保护
B.新冠病毒疫苗发挥作用依赖抗原物质S蛋白
C.接种疫苗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快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
D.从疫情严重的国家进口的冷冻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表明病毒
能在外包装上增殖
答案 B
2.(2022 T8联考二模,20)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是通过先培
养出新型冠状病毒,然后通过加热或者加入化学试剂的方法,将其灭活后
制成的疫苗。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RNA疫苗是先人工合成含有编
码某种抗原蛋白的mRNA,然后注入人体,通过在mRNA外包裹的脂质纳
米颗粒进入细胞直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灭活疫苗对于生产的安全要求低于RNA疫苗
B.灭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种类多于RNA疫苗
C.RNA疫苗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而灭活疫苗不能
D.灭活疫苗和RNA疫苗进入机体后,都可直接发挥抗原刺激作用
答案 B
3.(2023届辽宁六校期初,2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
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该病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
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疫苗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疫情的有利武器。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持续在38.5 ℃时其产热    (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散热,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分别位于   
    。
(2)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      
识别,进而裂解死亡,释放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被     产生的抗体
消灭。
(3)以腺病毒(双链DNA病毒)为载体研制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步骤
是:先提取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抗原的RNA经     过程形成
DNA,再连接到腺病毒的DNA上,从而构建出重组腺病毒作为疫苗。该疫
苗在人体内需要经过      (填两个生理过程)表达出我们看到的
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毒刺的那一段(即S蛋白抗原),引起免疫反应。人体内
的    细胞会对这种毒刺产生免疫记忆,一旦有真正的病毒侵入人
体,该细胞会迅速          ,从而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
病毒。
答案 (1)等于 下丘脑、脑干 (2)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3)逆转
录 转录和翻译 记忆(记忆B) 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A组
高考真题篇
1.(2022北京,10,2分)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
起感染。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
(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D.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答案 A
2.(2022湖北,16,2分)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
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答案 D
3.(2022辽宁,7,2分)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
病原体
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

答案 A
4.(2022湖北,17,2分)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万个核
苷酸。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
细胞。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
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
B.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
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E2蛋白的抗体
D.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
答案 D
5.(2022河北,11,2分)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
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
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防御)、监
控和清除(监视、自稳)功能
答案 D
6.(2022湖南,11,2分)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 D
7.(2022广东,17,10分)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a示免
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a b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
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
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
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
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
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    时间
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示一些志愿受试
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
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答案 (1)特异性 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
的第二个信号,且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进一步促进B细胞增
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细胞免疫 (2)乙
病毒抗原开始出现,且存在含量相对较高时期 (3)全程接种+加强针
8.(2022全国甲,30,9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
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
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
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答案 (1)胸腺 浆细胞 (2)被吞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
病毒初次感染导致记忆细胞的产生,再次感染后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
化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初次接种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
B组
1.(2021福建,15,4分)IFN-I是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干扰素,具有广
谱抗病毒活性,已被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人员对新冠患者的病情
与IFN-I的相关性进行了3项独立的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①:危重症患者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或仅有微量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
能检测到IFN-I。
研究②:10.2%的危重症患者体内检测到抗IFN-I的抗体,血清中检测不到
IFN-I。轻症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该种抗体,血清中检测到IFN-I。
研究③:3.5%危重症患者存在IFN-I合成的相关基因缺陷,血清中检测不到
IFN-I。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研究②中10.2%的危重症患者不能用IFN-I治疗
B.研究③中3.5%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患有自身免疫病
C.部分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之一是血清中缺乏IFN-I
D.结果提示测定血清中的IFN-I含量有助于对症治疗新冠患者
答案 B
2.(2021重庆,16,2分)如图为用三种不同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的
示意图。下列关于小鼠①、②、③对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速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  )
(1)获取皮肤移植物
(2)皮肤移植实验
A.①最迅速  B.②最迅速  C.③最迅速  D.②与③相近
答案 B
3.(2021重庆,17,2分)研究发现,登革病毒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抗体依赖增
强效应,即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体内已有的抗体不能抑制反而增强病毒
的感染能力,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程①,抗体与病毒结合依赖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B.过程②,病毒利用吞噬细胞进行增殖
C.过程③释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
D.抗体依赖增强效应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D
4.(2021辽宁,10,2分)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答案 D
5.(2021湖北,20,2分)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 (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调
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
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 C
6.(2021广东,1,2分)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
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
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
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
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御)功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7.(2021湖南,6,2分)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
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
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
答案 D
8.(2020海南,7,2分)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双链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新型冠状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
(细胞)因子和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 B
9.(2021山东,18,3分)(不定项)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
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
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
相同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ABC
10.(2021河北,21,10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
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
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
中的    。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
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
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
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答案 (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受损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御 (4)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5)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都比较少,若人感染VZV,仍可能患病
11.(2020江苏,28,8分)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图1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粘(黏)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2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内抗原递呈(呈递)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
胞表面,被    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该细胞。
(2)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淋巴(细胞)因子作用下,经过细胞的 
  ,形成         细胞。
(3)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
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   ;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

(4)据图2所示,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       免疫小
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
HAT培养基筛选获得    细胞。因为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  
细胞,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答案 (1)(辅助性)T (2)增殖、分化 浆细胞和记忆 (3)核酸 抗新型
冠状病毒抗体 (4)刺突蛋白(或S蛋白) 杂交瘤 多种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