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课文,是一篇新闻评论。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具体阐述,揭示了工匠精神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进而倡导全社会践行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与本单元的主题赞扬劳动的创造美完全契合。本篇课文作为新闻评论,不仅让学生了解这种体裁的特点作用及其语言的简洁有力,还引导学生捕捉社会热点,关心时代责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这三篇通讯稿后已能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这种写法,而这些杰出的劳动者都体现出奉献精神与高度的责任心,这正是时代“工匠精神”的体现。学生通过典型人物发现人物的美好品质,再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时则会对人物身上所反映的具有时代性的精神品质产生更深的感受与体悟。
三、说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掌握阅读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引导学生在现实和未来工作中应该具有“工匠精神”,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难点: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重要语句的论述。
五、教学准备: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通读课文,搜集有关“工匠精神”的资料。
2.视频《王志伟: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用一生追求“工匠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前几节课,我们阅读了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感人事迹,感受到了他们身上令人钦佩的劳动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质,现在这个时代,技术发展迅猛,物质条件迅速提高,这种背景下劳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的劳动精神又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翻开书,让我们一起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寻找答案。
(二)以及你在生活中是否有了解过有工匠精神的人或企业。
(三)背景探寻: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四)认识文体: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的特点:
(1) 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弓|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五)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解题:“工匠精神"是文中的关键词,中心词;“工匠精神"能雕琢时代精品,因此对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2.“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必须具备哪些品质
明确:敬业、专注、精益、创新。
3.通读全文,说一说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可引导学生先概括每段大意,再进行整合)
第一段:开篇总括时代特点,用企业家的话引出工匠精神。
第二段:“匠”"的含义以及工匠精神对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号召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第三段:从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四段: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回答了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第五段: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意义。回扣主题。
总括: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时代特性,提倡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第2到第4段),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部分(第5段),倡导工匠精神,总结全文。
(六)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小组分组讨论(1—3题)
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用了几种论证方法)
总结观点: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
2.“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3.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的内涵
点拨: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同桌讨论
4.细读文本,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①炉火纯青的技术
②发自肺腑、 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臻于至善、 超今冠古的追求
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⑤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总得来说就是:敬业、求精、专注、创新
(七)鉴赏艺术手法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 ,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 .怎能....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2.善于运用排比句,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化了语言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令文章更有说服力。
运用排比手法的作用概括:(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八)品析语言特色
1.在句式上整散结合,富有节奏美。虽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枯燥说教、头头是道的教条感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
2.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时代性。如“高精尖、炫彩酷”等时代新词的使用,使同学们更易理解和接受,再如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3.第三、四、五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
4.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九)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000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材料二:3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制造商生产圆珠笔笔珠,有关专家表示,每-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 003毫米。
1.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噓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铜车马的辉煌,来自原料的精挑细选、工艺的精巧极致和工匠的精心雕琢。可以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造出了“青铜之冠”的铜车马。
2.“工匠精神”如此重要,那么,你认为“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观点一: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领导者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走得长久的底气。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但也有一些企业缺乏企业精神,只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这正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观点二: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 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十)小结归纳
1.回顾文章所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2.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体现于每一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之路显得崎岖坎坷,所以在自然资源日匮乏的睡袋,在互联网思维“泛滥”的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把工匠精神融入我们实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的职责!
(十一)作业设计:
必选:选择一份报纸或一个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三四篇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小组合作,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消息和通讯各一篇,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与新闻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
选做:
1.请找出中国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并给他们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2.运用引证法论证“不走寻常路”,200字左右。
示例: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丧失自我。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也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可以成为众人注视的焦点。我们不必看低自己,不必仰望他人,坚信自己的价值。仿效别人,即使再成功,也只不过是别人的影子,无法活出自己的精彩。山寨产品永远无法与正规商品相媲美。因此,不必在意他人,只管走好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十二)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倡导新时代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工匠精神。
本节课我结合所学以及视频资料、背景资料,带领学生走入工匠精神 的主题情景中,初步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本文是一篇新闻时评,学生平时接触此类文章较少,对于文体了解不多,带领学生认识文体,通过文章的学习认识文体的运用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的活动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一般以四人小组为佳,在回答时选好主次发言人,最好能做到人人有话说,人人能说话,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的思路及方法,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