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艺术形象;
2、体味作者在人物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3、总结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鉴赏文中塑造的形象丰满、生动的刘和珍形象;
2、体味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蕴含的复杂情感;
3、体会塑造人物手法综合运用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
1、深度解读刘和珍等遇害场面;
2、体会作者“寓褒贬”的高超技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却始终没有屈服,在救国的道路上抗争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精神被不断传诵。今天我们要通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来纪念一位爱国青年。
二、回顾形象塑造的方法
关于写人的技巧,请同学们结合初中学习内容在充分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整理笔记,在小组迅速交流,小组长汇总小组交流结果,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完善学习内容。
【总结】人物塑造的方法有:突出人物的性格、选取典型事件、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摹,充分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使用衬托或者他人评价等侧面体现的手法等。
三、鉴赏形象
1、鲁迅先生作为师长在文中回忆了学生时代的刘和珍的一些事件。请找一找。
【学习方法】请找到相关的事件,关注事件中的关键信息,读出刘和珍的特点。
(1)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杂志。
【补充】鲁迅谈创办《莽原》的宗旨:“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由此引些新的这一种批语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
【分析】生活贫困,但是节衣缩食预定进步刊物, “毅然”一词非常恰当的体现了她的这种品质,典型的词语传递对于人的评价,这是精彩的语言表达。
【总结】此事体现了她求学上进、追求思想进步的品质。
(2)去年校长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时被开除。
【分析】联系课下注释,学生反对反动校长,而校长却利用权力开除学生。
【总结】刘和珍具有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
(3)被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
【分析】刘百昭及其率领的人是反动校长的帮凶,作为学生代表反抗校方,弱女子被强拖出校,丝毫没有惧怕,多么坚强勇敢。
(4)学校恢复旧观,教职员陆续引退的时候,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分析】坚强果敢的刘和珍,却在为母校担忧时流泪了,这是善良、热情爱校的刘和珍的另一面。“黯然”可以和前面的“毅然”连在一起鉴赏刘和珍的形象。追求知识和进步很果断,担心母校前途很伤心。这是她美德的充分体现。
【总结】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是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人最好也要写出多面性格,更能体现人物的真实和生动。
2、阅读和评价对于刘和珍印象的反差。
(1)思考作者特别写出“心中却暗自诧异”,对于刘和珍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
【分析】这是一种对于刘和珍印象的强烈反差。没见面前印象是“桀骜锋利”的,见面时见到的她是“微笑”、“温和”的。这两种印象有着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却恰恰反映出这个人物的丰富性,因为对同学、师长和学校有真诚的爱,才这么善良、温和,因为有真诚的爱,所以对敌人才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对敌人才这么憎恶。这种“诧异”更好地写出了刘和珍形象的完美。而且鲁迅先生对于刘和珍最深的印象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是刘和珍最有代表性的表情,是典型的神态描写,文中多次写到“微笑”和“温和”,如果我们要给刘和珍塑像,我想最外在的表现也应该是“微笑”。
【总结】抓住人物最典型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把人物“写活”是写人的另一基本方法。
3、鉴赏刘和珍牺牲的片段
如此追求进步、美的化身的存在一般的刘和珍却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
(1)刘和珍以什么态度参加了群众游行?
【分析】“欣然”前往。参加游行活动与她爱国的思想是一致的,她必定乐意去,而且她肯定不能想到,执政府的卫队会屠杀自己有正义请求的同胞们,这里一个词就体现出了执政府的“下劣”“凶残”。
【总结】在叙述中似乎不经意的语句就很好的体现出人物性格和作者的评价。这是高超的写作手法。
(2)鉴赏刘和珍牺牲的片段
【思考】细读本段文字,除了读出刘和珍等牺牲之外,你还能读出哪些更隐蔽的内容?
【文本】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总结】
1、新闻报导式的客观。这是极其简洁的叙述;基本都是短句、几乎没有修饰词语;干脆利落的语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们牺牲时候的场景,这种描述有一种新闻报导式的客观,似乎不带任何情感,只让读者从阅读中做出自己的评判。
2、春秋笔法“寓褒贬”。虽然看似客观叙述,但是稍稍留意,就一定能读出作者情感。爱国学生一个个倒毙在血泊中的场面,让人痛惜不已,更让作为师长的鲁迅先生悲痛难忍,“实在无话可说”。而“从背部入”、“致命创伤”“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一个并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执政府卫队所言的“正当防卫”完全是荒唐之言,他们是有预谋,有周密安排,痛下毒手的方法对待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爱国女学生。说学生是暴徒也是无稽之谈。执政府的下劣、凶残体现的淋漓尽致。
【资料】1926.3.19《临时执政令》
近年以来,徐谦、李大钊、李煜瀛、易培基、顾兆熊等,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本日由徐谦以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名义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似此聚众扰乱,危害国家,实属目无法纪,殊堪痛恨。查该暴徒等潜伏各省区,迭有阴谋发见,国家秩序,岌岌可危。此次变乱,除由京师军警竭力防卫外,各省区事一律,应由各军民长官,督饬所属,严重查究,以杜乱源而安地方。徐谦等并着京外一体严拿,尽法惩办,用儆效尤。
此令。
四、从形象中体悟情感
1、阅读人物品时事
每一个读者在阅读刘和珍的经历时,都会让历史教科书上关于“三一八惨案”的叙述冰冷叙述真实再现于眼前,爱国志士惨死于执政府的枪弹,“三一八惨案”是我们要永远铭记的历史。
2、阅读人物品作者情感
刘和珍的故事, 让先生悲痛于青年学生的牺牲,悲愤于执政府的下劣凶残,悲哀于流言家的阴险、庸人的漠不关心,悲凉于“所住的并非人间”,面对“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先生的情感曲折而复杂。这正是他深的深刻与伟大。
五、从形象中进一步总结人物塑造的方法
1、在人物塑造中展现完整事件;
2、在叙述中“寓褒贬”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