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15: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一课《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唐末五代和北宋的历史背景;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言大意。
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及论证方法。学习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培养忧患意识。
知人论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他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曾巩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宋代文学史上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际,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创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
题目解说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第一段(重点字词+译文)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疏通文意·第②段(重点字词+译文)
第二段译文:世人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人,是我至死没有化解的悔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庄宗接了箭,把它们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们走在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疏通文意·第三段(重点字词+译文)
第三段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该去哪里,以至于截发置地,向天发誓,(大家的)泪水流下来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微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疏通文意·第四段(重点字词+译文)
译文: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深入探究
1.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由时间理出过程,概括出和庄宗有关的时间点和相关事件。(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得天下908年(23岁) 受父三矢,继父遗命912年(28岁) 灭燕雪恨,以组系仇923年(38岁) 灭梁君臣,建立后唐失天下926年(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回答。)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3.本来行文到第三段课文的论点已经得到了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
①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②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梳理本文脉络
拓展延伸
比较《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不同点和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