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态变化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其水银柱液面会上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水银柱液面上升,温度计里的水银质量不变
C.当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2.(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育源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你认为合理的是( )
A.走路时速度约为10km/h
B.100m短跑的成绩是6s
C.该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脉搏一分钟约跳20次
3.(2023上·辽宁丹东·八年级统考期中)“在物理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物理的花园”里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丹东冬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0℃ B.教室的高度一般约为3m
C.眼保健操的时长约为15min D.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0m/s
4.(2023上·辽宁铁岭·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对下列尺度的估计中,数据比较合理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dm
B.运动员跑百米的成绩约为6s
C.步行的速度大约1m/s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2℃
5.(2023上·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km/h B.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8光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播放一次的时长为46s D.最适合运动员发挥的体育馆温度是40℃
6.(2023上·辽宁鞍山·八年级统考期中)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鞍山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5℃ B.人正常走路的速度约为1km/h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次用2s
7.(2023上·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C.两位同学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
D.水沸腾时不吸收热量
8.(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肉解冻是一个熔化放热的过程
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加快水分的蒸发
D.热油锅里滴进水会油星四溅,是由于水的沸点比油低,水滴进入油锅后瞬间沸腾
9.(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
C.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D.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
10.(2023上·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吸放热情况不同的一组是( )
①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②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③ 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
④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1.(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蜂蜡、玻璃都是非晶体
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C.冬天,玻璃窗上的霜花是空气中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形成的
D.为了使冬天路面上的积雪很快熔化,常在积雪上洒盐来提高雪的熔点
二、多选题
12.(2023上·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图甲是小松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海波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熔化过程用了4min
B.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长一些较好
C.通过海波温度变化的情况判断海波是否熔化
D.安装器材时,需点燃酒精灯,便于确定铁圈的位置
13.(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水雾,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外表面
B.水雾是医护人员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内表面
C.汽车水箱中的冷却液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其它化学成分,混合物的凝固点比水的低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热”搬到车外
三、填空题
14.(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防控疫情期间,许多城市在中、高考中规定,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等于或大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他应在 (选填“常规”或“备用”)考场考试;该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来测量体温的,若某人的实际体温是39℃,用该体温计直接去测量,示数为 ℃。
15.(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制成的。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 接触。
16.(2023上·辽宁本溪·八年级统考期中)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把 的温度规定为,图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A ;B 。
17.(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萘
熔点/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若要测量此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最好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
18.(2023上·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 (选填“会”或“不会”)熔化,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19.(2023上·辽宁丹东·八年级统考期末)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甲杯是 (选填“内壁”或“外壁”下同)出现水珠,乙杯是 出现水珠。
20.(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显示了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所需的条件,则甲物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从乙到丙时需要 热(选填“吸”或“放”)。
四、实验题
21.(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沈阳市第二十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
e。取出温度计。
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二甲、乙所示,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4)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如图三所示,它的原理是 。如图所示A处是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处的温度比较高(选填“A”或“B”)。
22.(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物体受热 ;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4)如图乙所示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5)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
(6)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23.(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末)小明发现寒冷的冬季,下雪的天气环卫工人在冰雪路面上撒盐,从而使冰雪熔化。
(1)这个现象说明加了盐的冰雪熔点 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第一次实验中大国要探究冰和盐冰(加盐的冰)的熔化过程。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碎盐冰,试管中装入适量碎冰,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组装好器材后(如图乙)进行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试管内的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处于 态;
(4)第二次实验,大国将试管和烧杯内的物质做了调换,如图丁所示,若实验中两种物质的初温仍为-10℃,则加热的过程中 (填“碎冰”或“碎盐冰”)先熔化。
24.(2023上·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
(1)根据生活中冰、石蜡等物质都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熔化的,因此实验装置中选择用酒精灯加热,同时为使固体药品受热均匀且缓慢,选择了 法加热;
(2)实验中,为了使 ,以便更准确地记录药品温度,应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药品;
(3)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4)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min时试管内出现液体,第10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可知固体熔化持续了 min;
(5)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图象补充完整 ;
(6)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过程,温度 ;由此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5.(2023上·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小红和小明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小明实验时应将 (选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 ,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小明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品体”)。
(4)小红用甲装置做实验时未使用酒精灯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6.(2023上·辽宁鞍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
(2)图2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
(3)根据如图3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的 (填写特征)情况,可以判断这种物质 (填“是”或“不是”)一种晶体。整个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min。
(4)通过实验可知,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物体, (填“冰”或“水”)效果好,原因是 。
27.(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课后活动小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格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1)通过实验同学们了解到,水在沸腾时需要不断的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但其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原因可能是水面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或“高于”);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
A.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B.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4)如图,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b杯中水的加热时间较长,这是由于b杯中水的 (选填“质量大”、“初温低”或“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8.(2023上·辽宁大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水蒸发快慢和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他在一个桌面上放了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发现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水蒸发快慢和水与空气接触面积 。实验中,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比较水蒸发的快慢 。
29.(2023上·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是物理小组探究“某固体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试管中装有某种固体颗粒,实验中烧杯和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2)调整好器材后,点燃酒精灯,用水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目的是使固体 ;
(3)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98℃,说明当地气压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试管中的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4min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第8min时,试管里的物质 (选填“能”、“不能”或“不能确定”)沸腾;
(6)通过图像得出结论:该物质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银柱液面上升,温度计里的水银体积改变,所含水银的量不变,质量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放入液体中,玻璃泡中的水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人正常步行时1秒钟大约走1米,速度在4km/h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6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不同部位温度略有不同,但差距不大,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次数的脉搏,一般一分钟脉搏正常的范围是在60~100次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丹东在我国辽宁省,属于东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的长度一般约为9m,宽度大约7m,高度一般约为3m,故B符合题意;
C.眼保健操的时长较短,约为5分钟,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大约为15s,速度大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即17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跑百米的成绩约为11s,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在36.3℃~37℃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A不符合题意;
B.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4000km,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播放一次的时长不足一分钟,约为46s,故C符合题意;
D.最适合运动员发挥的体育馆温度比体温低,约2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鞍山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28℃,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走路的速度约为
1.1m/s≈4km/h
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一般为身高的一半,所以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脉搏约1s跳动1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由图可得,水沸腾后温度保持97℃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7℃,故A错误;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两位同学加热达到沸点所需的时间不同,即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不同,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所需的时间长,故C正确;
D.水沸腾时会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冻肉解冻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减慢液体蒸发,故C错误;
D.水滴溅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水滴接触热油后瞬间沸腾后溅出。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10.D
【详解】①冰熔化成的水需要吸热;
②露珠是由水蒸汽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③枝头上的霜由水蒸汽凝华直接变成固态,凝华放热;
④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由水凝固而成,凝固放热。
故吸放热情况不同的一组是①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由于冰有固定的熔点,而蜂蜡、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蜂蜡、玻璃是非晶体,故A错误;
B.衣柜里的樟脑丸是由固态直接变化为气态,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故B正确;
C.冬天,玻璃窗上的霜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相当于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12.AD
【详解】A.由图像可知,熔化过程用了
6min﹣2min=4min
故A正确;
B.海波加热过程中,温度既有升高的过程,也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因此,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故B错误;
C.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实验过程中若海波吸收的热量和向外散失的热量相等时,其温度也不变,则海波不一定熔化,所以通过海波温度变化的情况不能准确判断海波是否熔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其状态是否改变,故C错误;
D.因为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酒精灯需要点燃,以便确定铁圈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AD。
13.BCD
【详解】AB.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水雾,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内表面,故A错误,B正确;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其它化学成分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
故选BCD。
14. 备用 热胀冷缩 39
【详解】[1]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7.8℃,此时他的体温为37.8℃,高于37.3℃,因此应该在备用考场考试。
[2]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3]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8℃,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8℃,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7.8℃,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8℃。所以,用该体温计直接去测量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15. 热胀冷缩(的性质) 充分
【详解】[1][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16. 冰水混合物 沸水 -38 31
【详解】[1][2]我们常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是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于1742年提出的,摄氏度是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再将其平均分成100格,每格为1℃。
[3][4]如图所示,分度值为1℃,A的液柱在0℃以下,读数为-38℃,B的读数为31℃。
17. 酒精 水银
【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远低于水银的凝固点,要测量﹣89℃的温度,即需要凝固点低于该温度的物质,故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应选用测温物质为酒精和甲苯的温度计,而其中最好选用测温物质为酒精的温度计。
[2]要量液态萘的温度,液态萘的温度范围是80.5℃~218℃,所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
18. 不会 0
【详解】[1][2]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9. 外壁 内壁
【详解】[1][2]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20. 液态 放
【详解】[1][2]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则甲到乙是液态变成气态为汽化过程,需要吸热;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乙到丙是气态变成固态为凝华过程,则乙到丙的过程需要放热。
21. b a d c f e D 气体热胀冷缩 B
【详解】(1)[1] 步骤: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a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2)[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与烧杯接触,包括烧杯侧壁和烧杯底部,温度计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故选D。
(3)[3]甲中温度计示数从下而上逐渐减小,说明是零下,分度值为1,所以为-12。
[4]乙中温度计示数从下而上逐渐增大,说明是零度以上,分度值为1,所以为38。
(4)[5]伽利略气温计利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6]气温高,气体的温度高,压强大,将管内液体向外压,液柱高度低。由图可知,A点液面高,所以A点温度低。
22. 均匀 由下而上 71 晶体 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大
【详解】(1)[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酒精灯加热需用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71,所以示数为71℃。
(4)[4]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上升。由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可说明固体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5)[5][6]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已经熔化,但还没有完全变成液体,故属于固液共存状态。
(6)[7]烧杯中水沸腾时,水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于是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从而其体积变大,另一方面,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了,也会使其体积变大,最终气泡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
23. 低于 停表 液 碎盐冰
【详解】(1)[1]冰雪的熔点正常应该是0°C,加入盐之后,降低了雪的熔点,因此说明加了盐的冰雪熔点低于0°C。
(2)[2]探究冰和盐冰(加盐的冰)的熔化过程,也就是探究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因此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故除了温度计还需要停表或者秒表。
(3)[3]由图丙可知,BC段是碎盐冰的熔化过程,当碎盐冰完全熔化之后的温度升高到0℃时,试管中的碎冰开始熔化,即DE段为碎冰的熔化过程,故试管中冰的熔点是0°C,第7min烧杯中的盐冰已完全熔化,处于液态。
(4)[4]烧杯中的冰受热,温度升高,由于初温是-10°C,所以在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0°C前,会先达到碎盐冰的熔点-2°C,故碎盐冰先熔化。
24. 水浴 海波各点温度趋于一致 48 5 不变 晶体
【详解】(1)[1]将固体药品浸没在水中加热,可使药品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较慢,利用温度记录,所以用水浴法加热。
(2)[2]为了让海波受热均匀,各点温度趋于一致,用搅拌器给海波加热。
(3)[3]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摄氏度,示数为48摄氏度。
(4)[4]由题意知,第5min试管内出现液体,海波开始熔化,第10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熔化完成,所以熔化持续的时间为5min。
(5)[5]由图乙知,第8min时,测得的温度与前后时间的温度有较大差异,温度记录不准确,将其它各点用线连接,作图如下:
(6)[6][7]由描出的图线知,第5min到第10min,海波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
25. 碎冰 受热均匀 -3 晶体 错误
【详解】(1)[1][2]为了减小熔化时间,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水浴法加热,冰块受热更均匀。
(2)[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
(3)[4]由图丙可知,冰有固定的熔点,故可知冰属于晶体。
(4)[5]由于冰块的温度低,可以从外界吸收热量,使其熔化,即冰熔化还是需要吸收热量,故她的看法是错误的。
26. 为了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 乙 熔化过程是一条水平直线,即温度不变 是 14 冰 冰熔化时要吸热
【详解】(1)[1]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
(2)[2]图2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应平视,所以正确的是乙。
(3)[3][4][5]根据如图3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知,熔化过程是一条水平直线,即温度不变,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整个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24min-10min=14min。
(4)[6][7]通过实验可知,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物体,冰效果好,原因是冰熔化时要吸热。
27. 吸收 不变 高于 A 质量大
【详解】(1)[1][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需要不断地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不变。
(2)[3][4]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3℃,而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原因可能是水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3)[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6]如图,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从图中可知,初温是相同的,b杯中水的加热时间较长,这是由于b杯中的水的质量大。
28. 有关 相同时间剩余水多少
【详解】[1]本题中是控制水的质量和温度相同,水的表面积不同,C的表面积最大,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A的表面积最小,最后是A,这说明在温度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时,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可得出的结论是水蒸发快慢和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有关。
[2]水蒸发时的质量会变少,实验中还可以通过相同时间比较水减少的质量比较蒸发的快慢。
29. 自下而上 受热均匀 低于 晶体 固液共存态 不能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组装器材要考虑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所以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2]将试管中固体放到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目的使固体受热均匀。
(3)[3]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所以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4][5]根据图乙可知,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温度为0℃,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第4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在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5)[6]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物质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里的物质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里的物质最终不能沸腾。
(6)[7]如图乙所示,图象反映出该物质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