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材料一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
—— 美国总统肯尼迪
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材料二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材料三 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结合材料二、三,请你谈谈对福利制度的认识。
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评价福利政策 :
1、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民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 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合作探究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增长模式:“新经济”的出现 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快速浏览教材) 场景:Tom是波音公司的一个员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公司受到重创,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 Tom面临失业的压力。6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波音由军用航空转向了民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展,Tom 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探究:这反映了美国在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⑴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原因: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
现实需要: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的极大破坏1.含义2.战后发展历程特征:国家干预经济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结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凯恩斯主义:
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⑵ 70年代初,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弱
原因:出现“滞胀”现象
结果: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1.含义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二、建立福利国家 材料:19世纪就搞过“福利国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就说过:“一个盼望得到老年津贴的人,一般不会好斗,且易于管理。” 二、建立福利国家 2.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3、实质: 其实质是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4、评价: 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场景:Tom失业后的“悠闲”生活! Tom在失业的头一年内靠领取由政府举办的,向雇主征收的失业保险金,为原工资的50%。后来仍没有就业,就只能领取由政府财政拨款的每月300美元社会救济,同时,他还可领取政府的食品券补贴。政府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宽敞明亮的福利房。 大儿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刚生的女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他一家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失业保险、社会救济、教育、住房、社会福利等三、第三产业的兴起结果:贫富悬殊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第四产业的表现 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磁悬浮列车航天飞机嫦娥一号发射克隆羊 场景三:失业后的Tom在几次找工作碰壁后,感觉自己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不再急于找工作了,沉浸在对理想、对生活的失望中。 他甚至想要么抢劫,绑架勒索,贩毒或者走私弄点钱……要么一事无成就自杀……谁能帮帮像Tom一样的众多失业者们?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