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级学生联考共同体第一次考试
地理试卷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 60 分)
下表是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41 °N,119 °E)在 a 日后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 京时间),据此回答问题。
日期 日出 日落
a 5:52 17:58
b 6:12 17:26
c 6:26 17:08
1.推测 a 日对应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 ( )
A .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 b 日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
A . 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C .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3. 从 b 日到 c 日地球公转速度( )
A .逐渐变快 B.逐渐变慢 C . 先变慢后变快 D. 先变快后变慢
若图示中心点表示南极点, 阴影部分为 3 月 21 日,非阴影部分为 3 月 22 日,据图回
答问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1页 共 11页
4.SB 的经度为( )
A .60 °W B. 60 °E C .180 ° D .0 °
5.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 月 22 日 4 时 B. 3 月 22 日 12 时
C. 3 月 21 日 4 时 D .3 月 21 日 12 时
6. 此日,赤峰市(42 °N,118 °E)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太
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应调整为 。 ( )
A. 48 ° 18.5 ° B. 42 ° 65.5 ° C. 48 ° 42 ° D.58 ° 32 °
设计师在设计住宅楼时,会尽量让卧室和客厅获取更多的光线。下图为郑州某小区户
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卧室 2 什么时候有阳光射入室内( )
A. 只在春分后、秋分前有太阳光射入室内
B.只在秋分后、冬至前有太阳光射入室内
C.只在冬至后、春分前有太阳光射入室内
D.只在春分和秋分时有太阳光射入室内
8.夏至日(为了遮挡阳光),与阳台乙相比,阳台甲( )
A.上午窗帘放得更低 B.下午窗帘关闭时间更长
C.中午窗帘放得更高 D.上午窗帘关闭时间更长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2页 共 11页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 1 为甲地某日 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 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 等。 图 2 为乙地同一 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
列小题。
图 1 图 2
9.当日 ( )
A. 甲地昼短夜长 B.乙地昼长夜短
C. 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D. 甲地昼长小于乙地
10.乙地位于甲地的(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1 .下图为南半球某条河流简图,图中最可能出现河漫滩的位置是( )
A . ①③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②④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3页 共 11页
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 °29 ′E,44 °14 ′N)境内某低 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 ”。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 .背斜、向斜、地堑、断层 B .向斜、向斜、地垒、断层
C .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D .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13. 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
甲、乙、 丙、丁哪处较合适( )
A. 甲 乙 B. 乙 丙 C .丙 丁 D . 甲 丙
抛物线形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受沙 漠植被的影响,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 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形,读图“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
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15 .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4页 共 11页
A . 甲 、 乙 B .丙 、丁 C . 甲 、丁 D . 乙 、丙
16. 抛物线状沙丘与新月形沙丘( )
A.两翼均有植被 B .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
石板房(图 1)是布依族的传统民居,是当地人将传统生态观融入地方民居的杰作,多 见于布依族聚居的黔中西部。当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用作房屋的
墙面和瓦片。 图 2 示意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 2
17 .根据材料判断,当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对应的岩石是( )
A .a B . b C .C D .d
18 .推测该石材特点的形成过程( )
A .外力沉积—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水平挤压
C .岩浆侵入— 断裂下陷—风化侵蚀 D .外力沉积—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读图回答 19 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5页 共 11页
19.图中甲、乙、丙、丁、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 甲 、 乙 、丙 、丁 、戊 B . 甲 、丁 、戊 、 乙 、丙
C .丁 、丙 、戊 、 甲 、 乙 D .丙 、丁 、 甲 、 乙 、戊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 T1~T4 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
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 .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 .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D .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21 .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
A .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 .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C . 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D .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电视剧《西出玉门》收视大热,剧中沙尘天气频繁出现。沙尘天气是悬浮在大气中的 沙或土壤颗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的天气现象。根据空气中颗粒含量及水平能见度的 不同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下图示意 2023 年 5 月 11 日拍摄地地遭遇沙尘暴天气
时部分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6页 共 11页
22 .导致此次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到达该地的时间大致为( )
A .8 点 B .14 点 C .20 点 D .24 点
23.此次沙尘暴的产生受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①. ②.
③. ④.
A.②③ B.①③ C. ①④ D.②④
24 .此次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风力强劲 ②空气不稳定 ③气温较低 ④大气能见度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7页 共 11页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
25.图示地区所表示的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26.C 和 D 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7.此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京的昼长大于济南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全球昼夜等长
读“ 中国东部雨带示意 ”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8页 共 11页
28 .据图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到赤峰的时间大致是( )
A .4~5 月 B .5~6 月 C .6~7 月 D .7~8 月
29 .当雨带位于Ⅲ地区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 )
A .长江中下游梅雨 B .东北平原小麦收获
C .华北平原沙尘暴 D .长江中下游伏旱
30 .若 7 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 Ι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情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涝北旱 C .南北皆旱 D .南北皆涝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读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
(1)如右图所示,此时为北半球 (节气),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2)右图中 A、B、C、D 四地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此日 D 点昼长约为 小 时,N 地的昼长为 小时,B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 ,此日
E 点(61 °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右图所示节气对应左图中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是 (填数字)。我国北方一中学在 2023 年 1 月 6-8 号举行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期间,地球所在位置接近左图中 之间(填
数字)。
(4)左图中地球公转从①到②期间,澳大利亚的悉尼市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正
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公转速度变化是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9页 共 11页
32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各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 分)
(1) 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河流上游 AB 截面河谷呈“V”形的主要原因。(4 分)
(2) 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CD 截面所在河流下游河段成为“地上河” 的主要原因。(4 分)
(3)拟在 EF 河段建一深水码头,应建在哪岸(E 岸或 F 岸),并说明理由。(5)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10页 共 11页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14 分)
温带气旋,又称“温带低气压 ”或“锋面气旋 ”,常见于温带中高纬度地区,往往伴 随着锋面出现,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下图示意 2019 年 11 月 29 日
20 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 分别说出甲地气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3 分)
(2) 简述图中 A 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8 分)
(3)龙卷风是大气强烈抬升的漩涡现象。推测随时间推移该区域是否能够形成龙卷风,并阐
述理由。(3 分)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第 11页 共 11页2022 级学生联考共同体第一次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5 C B A B A 6-10 C A B C A 11-15 C C D C D
1 6-20 B C A C D 21-25 B B C A D 26-30 D B D CB
31.(1) 夏至 18:00
(2) D>C>A> B 12 小时 20 小时 0° (23°26′N,90°W)
或(23.5°N ,90°W) 52°26′或 52.5°
(3) ① ③④
(4) 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越来越大 先变慢后变
快
32.(1)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以下蚀为主,从而形成
“V”形河谷。
(2)上游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大量泥沙搬运至下游河段,河流下游进
入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床,抬高河床,从而
形成地上河。
(3) E 岸 该河流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顺着流向
向右偏,即向 E岸偏转,E 岸受侵蚀作用较强,河水较深,适合建码
头。
33.(1)水平方向: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2)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
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
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是。锋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在 1027.5 hPa 以下,气流抬升强烈,
带动辐合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否。虽然锋面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在 1027.5hPa 以下,但位于陆地,地
面摩擦力增强,空气对流上升态势减弱,难以形成龙卷风。
试卷第 1页,共 1页
{#{QQABBQAEggCAABIAARhCUQWaCkAQkBACCCoGhAAAIAAAABFABAA=}#}
试卷第 2页,共 1页
{#{QQABBQAEggCAABIAARhCUQWaCkAQkBACCCoGhAAAIAAAA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