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农林大学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农林大学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4 18:00:47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农林大学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三上·杭州期中)水蒸气是一种(  )的气体。
A.无色、无味、无质量、会流动
B.无色、无味、有质量、不会流动
C.无色、无味、无质量、不会流动
D.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
【答案】D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水蒸气属于空气的一部分,和空气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的气体。
2.(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C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正确。
3.(2023三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瓶中装有半瓶水,瓶口用橡皮塞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果用嘴从b管往瓶内吹气,会看到(  )
A.b管处有水流出 B.瓶里冒气泡 C.a管处有水流出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会流动,空气占据空间;从b管向里面吹气,瓶内空气增加,占据空间增加,就会把水压入a管中,从a管流出。
4.(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B.加热得更快 C.不让蒸发皿破裂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5.(2023三上·杭州期中)寒冷的冬天,科科起床发现房间窗户玻璃上结了一层霜花,放学回家后发现玻璃上霜花不见了,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气态→固态→汽态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冬天气温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窗凝固形成的,变成固态的冰。白天室内温度上升,霜花遇热融化并蒸发,所以又看不见了。这个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气态→固态→气态。
6.(2020三上·通榆期末)不能将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 B.用火烧 C.倒入水中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解答】木屑和铁屑都可以燃烧。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鉴别两种物质,使用的方法要使两种物质的现象不一样。
7.(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味精、沙子 B.碱、洗手液 C.面粉、砂糖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味精、碱、洗手液、砂糖等;沙子、面粉不溶于水。
8.(2023三上·杭州期中)水变成冰,冰变成水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  ).
A.温度的变化 B.容器的变化 C.体积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所以水变成冰,冰变成水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温度的变化。
9.(2023三上·杭州期中)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
A.吸热 B.放热 C.温度降低了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吸热。
10.(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正确;
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错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1.(2023三上·杭州期中)一杯饱和的盐水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可以用(  )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加入食盐 B.往杯中加水 C.不断搅拌
【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一杯饱和的盐水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可以用往杯中加水方法来使杯底的盐溶解。
12.(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食盐和杀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的实验中,较合理的设计是(  )。
A.分别取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
B.分别取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
C.取10克食盐放入50毫升水中,10克蔗糖放入100毫升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食盐和砂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溶解物,其他条件比如溶解量、水量、温度、是否搅拌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在“食盐和杀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的实验中,较合理的设计是分别取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
13.水变成水蒸气或变成冰,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水。下列变化与水的变化不一样的是(  )。
A.竹子制作成竹筷 B.火柴燃烧后变成灰 C.木头做成桌子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火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水的变化属于状态变了,但原来的物质并没有变。
14.(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方法能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的是(  ).
A.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剧烈摇晃
B.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在太阳下暴晒
C.把海水放在漏斗中过滤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海水中有食盐,所以要将食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在太阳下暴晒,随着海水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
15.(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帮妈妈烧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撒到芝麻里,他想分离食盐和芝麻,于是把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芝麻,利用的是(  )。
A.两者在水中溶解情况不同
B.两者颜色不同
C.两者颗粒大小不同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食盐溶于水,而芝麻不同于水,两者在水中溶解情况不同,所以才可以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芝麻。
16.(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面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B.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
C.空气虽然占据一定空间,但是没有质量
【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A:空气有固定的体积,错误;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B: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正确;
C:空气虽然占据一定空间,但是没有质量,错误;空气是有质量的。
17.(2023三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完全不能被吹大
C.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能沾满整个瓶子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由于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所以气球在细口瓶中就是其形状,即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能沾满整个瓶子。
18.(2023三上·杭州期中)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剩余空气将(  )。
A.占据整个玻璃瓶
B.占据半瓶的空间
C.占据半瓶更小的空间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气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剩余空气将占据整个玻璃瓶。
19.(2023三上·杭州期中)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的传播,是因为空气(  )。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有一定的质量 C.可以流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因为空气可以流动,所以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的传播。
20.(2023三上·杭州期中)将一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质量是50克,如果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这时称得的质量(  )。
A.小于50克 B.等于50克 C.大于50克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地测量到空气的质量。根据对空气具有质量的认识,将一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质量是50克,如果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这时称得的质量小于50克。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每小题1分,共15分)
21.(2023三上·杭州期中)天气晴朗时,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等其它气体大约占 0.9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降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发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时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
22.(2023三上·杭州期中)冬天冰融化时,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降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降低。
23.(2023三上·杭州期中)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是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4.(2023三上·杭州期中)测量热水的温度时,为了安全,应把温度计从热水中拿出来读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25.(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蒸发食盐水时,等水完全蒸干后炮灭酒精灯,收集食盐颗粒。(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应该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完。如果在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由于容器温度很高,食盐颗粒会继续吸热,容易飞溅,给实验人员带来危险。所以应该在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26.(2023三上·杭州期中)用蒸发的方法能将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沙子不溶于水,所以用过滤的方法能将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
27.(2023三上·杭州期中)沙子没有固定的形状,也会流动,所以不是固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虽然沙子可以流动,但是沙子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所以属于固体。
28.(2023三上·杭州期中)把浓盐水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水和盐会一起蒸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食盐和水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分离;因为食盐是固体,所以把浓盐水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水会蒸发,食盐不会蒸发。
29.(2023三上·杭州期中)酒精灯的焰心温度最高,其次是内焰,外焰温度最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酒精灯的焰心温度最低,其次是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30.(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1.(2023三上·杭州期中)生活中的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生活中的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除了一些固体、一些液体,还有一些气体。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溶解10克小苏打。
33.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解答】水中也可以溶解一定的空气,所以鱼可以在水里生活。
【分析】空气可以溶解在水里,但是溶解能力较弱。
34.(2023三上·杭州期中)气体是有固定形状的,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正方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35.(2023三上·杭州期中)空气和水一样,具有固定的体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水有固定的体积,但是气体没有。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36.(2023三上·杭州期中)将下列现象和其对应的变化用线连起来。
用湿抹布擦黑板后水迹消失了 融化
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上出现水珠 蒸发
白糖放入水中看不见了 凝结
春天冰雪化成了水 溶解
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了 凝固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用湿抹布擦黑板后水迹消失了属于水的蒸发现象;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上出现水珠属于水的凝结现象;白糖放入水中看不到了属于水的溶解现象;春天冰雪化成了水属于水的融化现象;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了属于水的凝固现象;。
37.(2023三上·杭州期中)将物品与利用空气的对应特征连起来。
扇扇子
篮球 可以压缩
救生圈 会流动
轮胎 质量小
帆船
【答案】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扇扇子、帆船是利用了空气会流动的性质;篮球、轮胎是利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性质;救生圈是利用了空气质量小的性质。
四、科学探究题(第1题14分,第2题11分,第3题10分)。
38.(2023三上·杭州期中)学校兴趣小组同学一起参加“水的秘密”项目化学习,围绕“一杯水”展开了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快快加入他们吧!
(1)兴趣小组同学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敞口放在通风、向阳的教室,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并进行了讨论,你更赞同谁的说法 (  )
A.丁丁:玻璃杯里的水变少了,是因为水蒸发了
B.明明:玻璃杯里的水变少了,是因为有太阳
C.科科:玻璃杯里的水没有变化,是因为杯子不会漏水
(2)科科利用实验室器材,做了“水加热”的实验(如图1),并记录了水温的变化情况(如图2)。通常情况下,图2中A点的温度是   ℃,此时观察到杯中的气泡情况类似于    (填“甲”“乙”或“丙”)。
(3)“水加热”的过程中,科科发现烧杯上方出现了许多“白气”,它们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水蒸气和小水珠的混合物
(4)接着,科科又进行“水结冰”的实验(如图3),装置中橡皮筋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 B.标记水的高度 C.固定试管
(5)为了让试管中的水结冰,应该在碎冰中加入   ,从而使试管周围的温度更低。
(6)不久,明明在试管中看到了少量的冰,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当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冰面的高度会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橡皮筋的高度。
(7)下列做法中能让试管里的冰更快融化的是(  )。
A.放在教室里 B.放在冰箱里 C.放在太阳下
【答案】(1)A
(2)100;丙
(3)B
(4)B
(5)食盐
(6)0;高于
(7)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玻璃杯里的水变少了,是因为水蒸发了。
(2)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
(3)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烧杯上方出现了许多“白气”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4)水面的变化比较细微,人眼是难以观察的,所以装置中橡皮筋的作用是标记水的高度;
(5)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
(6)通常情况下,水在0℃以下的环境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增加,所以冰面的高度会高于橡皮筋的高度。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将冰块放在太阳下,这样冰能够吸收跟过的热量,能让试管里的冰更快融化。
39.(2023三上·杭州期中)校园科技节开幕啦!以“空气”为主题的校园科技馆吸引了同学们来参观。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小知识。科科作为科技馆的“讲解员”,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他完成。
(1)在“实验一”中,将杯子竖直压入水中时,发现杯中的纸团   (填“湿了”或“没有湿”),这是因为   占据了空间。如果此时在杯底开一个小孔,会观察到杯中水位   。
(2)在“实验二”中,利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时,如果注射器中装空气,用手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   (填“A”或“B”)现象;如果注射器中装水,用手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   (填“A”或“B")现象,以上现象说明空气   。
(3)如果用“O”表示开始时注射器中的空气微粒(如图甲),那么向外拉伸注射器后,空气微粒的分布情况,你认为合理的是(  )。
(4)利用“实验三”可以证明空气具有____。实验中,科科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入充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使天平达到平衡,接着在皮球中打人20筒空气,我们能看到(  ).
A.皮球一端沉下去 B.绿豆一端沉下去 C.仍然保持平衡
【答案】(1)没有湿;空气;上升
(2)A;B;可以被压缩
(3)C
(4)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1)杯子竖直倒扣至水底后,发现纸团没有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纸团不会湿。
(2)用注射器抽取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A,即活塞能向下压一部分,但是活塞不能够压到底,说明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0。如果注射器中装水,用手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B,说明水不容易被压缩。
(3)图中“o”表示空气颗粒,根据图1初始时刻空气微粒的分布示意图可知,注射器中有五个空气颗粒,不论压缩,还是拉伸活塞,空气颗粒数量不变,只是空气颗粒之间的间距缩小或扩大。当向上拉活塞时,注射器里的空气颗粒间距变大,空气微粒变化情况更接近图C。
(4)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使天平达到平衡,接着向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我们能看到皮球一端下沉,因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40.(2023三上·杭州期中)某深受大家喜爱的野外求生节目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位探险家在荒岛上寻找水源,只发现一个浑浊不堪的小水潭。于是,他找来颗粒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和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了一个装置。
(1)这个装置属于(  )装置。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2)运用这个装置,他能将(  )从水中分离出来。
A.细菌 B.水中的盐 C.落叶和小鱼残骸
(3)这个装置获得的水并不洁净,可以用(  )的方法来杀灭水中的细菌。
A.加热至沸腾 B.搅拌 C.过滤
(4)户外运动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比较大,探险家准备喝盐水来补充,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  )杯中食盐溶解得最快。
A.10℃、搅拌、细盐 B.40℃、搅拌、粗盐 C.40℃、搅拌、细盐
(5)等食盐完全溶解后,盐水(  )。
A.上部最咸 B.底部最咸 C.各个地方一样咸
【答案】(1)A
(2)C
(3)A
(4)C
(5)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这个装置属于过滤装置。
(2)用不同大小颗粒的石头、沙子、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如图所示装置,这个装置属于过滤装置。用这个过滤装置,能将落叶和鱼虾残骸从水中分离出来。水中的细菌个体很小,这个装置不能分离出来,水中的盐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但用这个装置获得的水并不洁净,可以用加热至沸腾的方法帮助杀灭细菌。
(4)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都在搅拌的条件下,温度最高、食盐颗粒最小的C杯中食盐溶解的最快。
(5)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形成的盐水各个地方都一样咸。
1 / 1浙江省杭州市农林大学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三上·杭州期中)水蒸气是一种(  )的气体。
A.无色、无味、无质量、会流动
B.无色、无味、有质量、不会流动
C.无色、无味、无质量、不会流动
D.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
2.(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3.(2023三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瓶中装有半瓶水,瓶口用橡皮塞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果用嘴从b管往瓶内吹气,会看到(  )
A.b管处有水流出 B.瓶里冒气泡 C.a管处有水流出
4.(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B.加热得更快 C.不让蒸发皿破裂
5.(2023三上·杭州期中)寒冷的冬天,科科起床发现房间窗户玻璃上结了一层霜花,放学回家后发现玻璃上霜花不见了,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气态→固态→汽态
6.(2020三上·通榆期末)不能将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 B.用火烧 C.倒入水中
7.(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味精、沙子 B.碱、洗手液 C.面粉、砂糖
8.(2023三上·杭州期中)水变成冰,冰变成水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  ).
A.温度的变化 B.容器的变化 C.体积的变化
9.(2023三上·杭州期中)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
A.吸热 B.放热 C.温度降低了
10.(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11.(2023三上·杭州期中)一杯饱和的盐水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可以用(  )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加入食盐 B.往杯中加水 C.不断搅拌
12.(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食盐和杀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的实验中,较合理的设计是(  )。
A.分别取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
B.分别取10克食盐和2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
C.取10克食盐放入50毫升水中,10克蔗糖放入100毫升水中,充分搅拌
13.水变成水蒸气或变成冰,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水。下列变化与水的变化不一样的是(  )。
A.竹子制作成竹筷 B.火柴燃烧后变成灰 C.木头做成桌子
14.(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列方法能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的是(  ).
A.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剧烈摇晃
B.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在太阳下暴晒
C.把海水放在漏斗中过滤
15.(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帮妈妈烧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撒到芝麻里,他想分离食盐和芝麻,于是把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芝麻,利用的是(  )。
A.两者在水中溶解情况不同
B.两者颜色不同
C.两者颗粒大小不同
16.(2023三上·杭州期中)下面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B.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
C.空气虽然占据一定空间,但是没有质量
17.(2023三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完全不能被吹大
C.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能沾满整个瓶子
18.(2023三上·杭州期中)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剩余空气将(  )。
A.占据整个玻璃瓶
B.占据半瓶的空间
C.占据半瓶更小的空间
19.(2023三上·杭州期中)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的传播,是因为空气(  )。
A.没有固定的形状 B.有一定的质量 C.可以流动
20.(2023三上·杭州期中)将一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质量是50克,如果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这时称得的质量(  )。
A.小于50克 B.等于50克 C.大于50克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每小题1分,共15分)
21.(2023三上·杭州期中)天气晴朗时,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
22.(2023三上·杭州期中)冬天冰融化时,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降低。(  )
23.(2023三上·杭州期中)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
24.(2023三上·杭州期中)测量热水的温度时,为了安全,应把温度计从热水中拿出来读数。(  )
25.(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蒸发食盐水时,等水完全蒸干后炮灭酒精灯,收集食盐颗粒。(  )
26.(2023三上·杭州期中)用蒸发的方法能将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  )
27.(2023三上·杭州期中)沙子没有固定的形状,也会流动,所以不是固体。(  )
28.(2023三上·杭州期中)把浓盐水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水和盐会一起蒸发。(  )
29.(2023三上·杭州期中)酒精灯的焰心温度最高,其次是内焰,外焰温度最低。(  )
30.(2023三上·杭州期中)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
31.(2023三上·杭州期中)生活中的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3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除了一些固体、一些液体,还有一些气体。
33.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34.(2023三上·杭州期中)气体是有固定形状的,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正方形。(  )
35.(2023三上·杭州期中)空气和水一样,具有固定的体积。(  )
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10分)。
36.(2023三上·杭州期中)将下列现象和其对应的变化用线连起来。
用湿抹布擦黑板后水迹消失了 融化
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上出现水珠 蒸发
白糖放入水中看不见了 凝结
春天冰雪化成了水 溶解
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了 凝固
37.(2023三上·杭州期中)将物品与利用空气的对应特征连起来。
扇扇子
篮球 可以压缩
救生圈 会流动
轮胎 质量小
帆船
四、科学探究题(第1题14分,第2题11分,第3题10分)。
38.(2023三上·杭州期中)学校兴趣小组同学一起参加“水的秘密”项目化学习,围绕“一杯水”展开了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快快加入他们吧!
(1)兴趣小组同学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敞口放在通风、向阳的教室,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并进行了讨论,你更赞同谁的说法 (  )
A.丁丁:玻璃杯里的水变少了,是因为水蒸发了
B.明明:玻璃杯里的水变少了,是因为有太阳
C.科科:玻璃杯里的水没有变化,是因为杯子不会漏水
(2)科科利用实验室器材,做了“水加热”的实验(如图1),并记录了水温的变化情况(如图2)。通常情况下,图2中A点的温度是   ℃,此时观察到杯中的气泡情况类似于    (填“甲”“乙”或“丙”)。
(3)“水加热”的过程中,科科发现烧杯上方出现了许多“白气”,它们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水蒸气和小水珠的混合物
(4)接着,科科又进行“水结冰”的实验(如图3),装置中橡皮筋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 B.标记水的高度 C.固定试管
(5)为了让试管中的水结冰,应该在碎冰中加入   ,从而使试管周围的温度更低。
(6)不久,明明在试管中看到了少量的冰,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当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冰面的高度会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橡皮筋的高度。
(7)下列做法中能让试管里的冰更快融化的是(  )。
A.放在教室里 B.放在冰箱里 C.放在太阳下
39.(2023三上·杭州期中)校园科技节开幕啦!以“空气”为主题的校园科技馆吸引了同学们来参观。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小知识。科科作为科技馆的“讲解员”,需要回答以下问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他完成。
(1)在“实验一”中,将杯子竖直压入水中时,发现杯中的纸团   (填“湿了”或“没有湿”),这是因为   占据了空间。如果此时在杯底开一个小孔,会观察到杯中水位   。
(2)在“实验二”中,利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时,如果注射器中装空气,用手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   (填“A”或“B”)现象;如果注射器中装水,用手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   (填“A”或“B")现象,以上现象说明空气   。
(3)如果用“O”表示开始时注射器中的空气微粒(如图甲),那么向外拉伸注射器后,空气微粒的分布情况,你认为合理的是(  )。
(4)利用“实验三”可以证明空气具有____。实验中,科科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入充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使天平达到平衡,接着在皮球中打人20筒空气,我们能看到(  ).
A.皮球一端沉下去 B.绿豆一端沉下去 C.仍然保持平衡
40.(2023三上·杭州期中)某深受大家喜爱的野外求生节目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位探险家在荒岛上寻找水源,只发现一个浑浊不堪的小水潭。于是,他找来颗粒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和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了一个装置。
(1)这个装置属于(  )装置。
A.过滤 B.蒸发 C.溶解
(2)运用这个装置,他能将(  )从水中分离出来。
A.细菌 B.水中的盐 C.落叶和小鱼残骸
(3)这个装置获得的水并不洁净,可以用(  )的方法来杀灭水中的细菌。
A.加热至沸腾 B.搅拌 C.过滤
(4)户外运动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比较大,探险家准备喝盐水来补充,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  )杯中食盐溶解得最快。
A.10℃、搅拌、细盐 B.40℃、搅拌、粗盐 C.40℃、搅拌、细盐
(5)等食盐完全溶解后,盐水(  )。
A.上部最咸 B.底部最咸 C.各个地方一样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水蒸气属于空气的一部分,和空气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无色、无味、有质量、会流动的气体。
2.【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C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正确。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会流动,空气占据空间;从b管向里面吹气,瓶内空气增加,占据空间增加,就会把水压入a管中,从a管流出。
4.【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5.【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冬天气温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窗凝固形成的,变成固态的冰。白天室内温度上升,霜花遇热融化并蒸发,所以又看不见了。这个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气态→固态→气态。
6.【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解答】木屑和铁屑都可以燃烧。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鉴别两种物质,使用的方法要使两种物质的现象不一样。
7.【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味精、碱、洗手液、砂糖等;沙子、面粉不溶于水。
8.【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所以水变成冰,冰变成水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温度的变化。
9.【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固态的水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吸热。
10.【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正确;
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错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1.【答案】B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一杯饱和的盐水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可以用往杯中加水方法来使杯底的盐溶解。
12.【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食盐和砂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溶解物,其他条件比如溶解量、水量、温度、是否搅拌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在“食盐和杀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强弱”的实验中,较合理的设计是分别取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放入50毫升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
13.【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火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水的变化属于状态变了,但原来的物质并没有变。
14.【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海水中有食盐,所以要将食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在太阳下暴晒,随着海水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
1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食盐溶于水,而芝麻不同于水,两者在水中溶解情况不同,所以才可以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芝麻。
16.【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A:空气有固定的体积,错误;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B: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正确;
C:空气虽然占据一定空间,但是没有质量,错误;空气是有质量的。
17.【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由于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所以气球在细口瓶中就是其形状,即气球只能吹大到一定的程度,但不能沾满整个瓶子。
18.【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气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剩余空气将占据整个玻璃瓶。
19.【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因为空气可以流动,所以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的传播。
20.【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地测量到空气的质量。根据对空气具有质量的认识,将一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质量是50克,如果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这时称得的质量小于50克。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等其它气体大约占 0.9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降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发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时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降低。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是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应该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完。如果在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由于容器温度很高,食盐颗粒会继续吸热,容易飞溅,给实验人员带来危险。所以应该在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沙子不溶于水,所以用过滤的方法能将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虽然沙子可以流动,但是沙子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所以属于固体。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食盐和水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分离;因为食盐是固体,所以把浓盐水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水会蒸发,食盐不会蒸发。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酒精灯的焰心温度最低,其次是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1.【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生活中的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溶解10克小苏打。
33.【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
【解析】【解答】水中也可以溶解一定的空气,所以鱼可以在水里生活。
【分析】空气可以溶解在水里,但是溶解能力较弱。
34.【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35.【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水有固定的体积,但是气体没有。
36.【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用湿抹布擦黑板后水迹消失了属于水的蒸发现象;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上出现水珠属于水的凝结现象;白糖放入水中看不到了属于水的溶解现象;春天冰雪化成了水属于水的融化现象;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了属于水的凝固现象;。
37.【答案】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扇扇子、帆船是利用了空气会流动的性质;篮球、轮胎是利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性质;救生圈是利用了空气质量小的性质。
38.【答案】(1)A
(2)100;丙
(3)B
(4)B
(5)食盐
(6)0;高于
(7)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玻璃杯里的水变少了,是因为水蒸发了。
(2)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
(3)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烧杯上方出现了许多“白气”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4)水面的变化比较细微,人眼是难以观察的,所以装置中橡皮筋的作用是标记水的高度;
(5)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
(6)通常情况下,水在0℃以下的环境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增加,所以冰面的高度会高于橡皮筋的高度。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将冰块放在太阳下,这样冰能够吸收跟过的热量,能让试管里的冰更快融化。
39.【答案】(1)没有湿;空气;上升
(2)A;B;可以被压缩
(3)C
(4)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1)杯子竖直倒扣至水底后,发现纸团没有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纸团不会湿。
(2)用注射器抽取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A,即活塞能向下压一部分,但是活塞不能够压到底,说明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0。如果注射器中装水,用手向下压活塞,会观察到右图中的B,说明水不容易被压缩。
(3)图中“o”表示空气颗粒,根据图1初始时刻空气微粒的分布示意图可知,注射器中有五个空气颗粒,不论压缩,还是拉伸活塞,空气颗粒数量不变,只是空气颗粒之间的间距缩小或扩大。当向上拉活塞时,注射器里的空气颗粒间距变大,空气微粒变化情况更接近图C。
(4)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使天平达到平衡,接着向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我们能看到皮球一端下沉,因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40.【答案】(1)A
(2)C
(3)A
(4)C
(5)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这个装置属于过滤装置。
(2)用不同大小颗粒的石头、沙子、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如图所示装置,这个装置属于过滤装置。用这个过滤装置,能将落叶和鱼虾残骸从水中分离出来。水中的细菌个体很小,这个装置不能分离出来,水中的盐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但用这个装置获得的水并不洁净,可以用加热至沸腾的方法帮助杀灭细菌。
(4)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都在搅拌的条件下,温度最高、食盐颗粒最小的C杯中食盐溶解的最快。
(5)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形成的盐水各个地方都一样咸。
1 / 1
同课章节目录